《感症寶筏》~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3)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3)
1. 察舌辨證歌
六淫感證有真傳,臨證先將舌法看。察色分經兼手足,營衛表裡辨何難。
_邵評:_白胎主表,黃胎主裡,足經之邪,分表裡治之。白胎主衛,繹胎主營,手經之邪,分心營肺衛治之。
凡診傷寒,當先察舌之形色,分別足經、手經,衛分、營分,在表、在裡,再參脈症施治,無不獲效。若拘定足六經治病,非但無效,且病亦鮮有合乎六經者。
_邵評:_傷寒兼六氣言,故曰六淫感證。又傷寒邪在足經,故從足六經分表裡而施治。溫熱暑疫,邪入手經,當辨明心營肺衛,從上中下三焦施治,不可拘定足六經認證也。
白肺絳心黃屬胃,紅為膽火黑脾經。少陰紫色兼圓厚,焦紫肝陽陰又青。
白話文:
六淫侵犯人體,有其獨特的表現,診斷時首先要觀察舌苔。察看舌苔的顏色,就能判斷病邪侵犯的經絡,以及病邪是屬於表證還是裡證,這樣就能輕鬆判斷病情。
白苔代表表證,黃苔代表裡證,足經的病邪,要根據表裡證狀來治療。白苔代表衛分,黃苔代表營分,手經的病邪,要分別治療心營、肺衛。
診斷傷寒時,要先觀察舌苔的形狀和顏色,區分足經和手經,判斷衛分和營分,以及表裡證狀,然後結合脈象和症狀來治療,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如果只拘泥於六經來治病,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很多病症都不符合六經的規律。
傷寒病症會伴隨著六氣的變化,所以稱為六淫感證。傷寒的病邪主要侵犯足經,因此要根據足六經的表裡證狀來治療。溫熱、暑疫等病症,病邪主要侵犯手經,要辨明心營、肺衛,從上中下三焦來治療,不可拘泥於足六經來診斷。
舌苔呈現白色,代表肺經,紅色代表心經,黃色代表胃經,紅色代表膽火,黑色代表脾經。舌苔呈紫色、圓厚,代表少陰,焦紫色代表肝陽,青色代表陰經。
_邵評:_此條統論手經、足經,以舌之形色辨之。
此以形色分六經,兼心肺兩手經。足六經不言太陽者,以太陽初感,舌未生胎也。故凡臨證,見舌無胎而潤,或微白而薄,即是太陽。若黃胎陽明、紅色少陽、黑胎太陰、紫色少陰、焦紫厥陰陽邪、青滑厥陰陰邪,俱見前。
_邵評:_上二條總論舌胎。太陽與肺同主表,邪尚在表,故舌無胎而或薄白。
表白里黃分汗下,絛營白衛治分歧。次將津液探消息,澤潤無傷澀已虧。
_邵評:_此以下辨營衛表裡治法。
白胎屬表,當汗;黃胎屬裡,當下。絳胎營分之熱,宜清,忌表;白胎衛分之邪,宜汗,忌清。治法天淵。再以舌之燥潤,驗其津液之存亡。不拘何色,但以潤澤為津液未傷,燥澀為津液已耗。熱病以存津液為主,故宜深察。
白話文:
**邵評:**這段經文綜合討論手經、足經,藉由舌頭的形狀和顏色來辨別。
經文根據形狀和顏色將六經區分,包括心經、肺經、這兩條手經。足六經中沒有提到太陽經,是因為太陽初感時,舌頭上還沒有生出舌苔。所以凡是看診時,如果看到舌頭沒有舌苔但很滋潤,或有些微發白而薄,那就是太陽經。而黃色舌苔是陽明經、紅色舌苔是少陽經、黑色舌苔是太陰經、紫色舌苔是少陰經、焦紫色舌苔是厥陰經陽邪、青而滑的舌苔是厥陰經陰邪,這些在前面都已提到。
**邵評:**上面兩段經文總論舌苔。太陽經和肺經都主治表症,邪氣還在表層,所以舌頭沒有舌苔或者有些微發白。
表白裏黃分汗下,絛營白衛治分歧。接下來再探討津液的消息,滋潤無傷則表示津液充足,乾澀則表示津液已虧。
**邵評:**以下這段經文辨別營衛表裡的治法。
白色舌苔屬於表症,應發汗;黃色舌苔屬於裡症,應攻下。絳色舌苔是營分有熱,宜清熱,忌發汗;白色舌苔是衛分有邪,宜發汗,忌清熱。治法截然不同。再根據舌頭的乾濕,來驗證津液的存亡。不論什麼顏色,只要滋潤就是津液未傷,乾澀就是津液已耗。熱病以保存津液為主,所以要仔細觀察。
_邵評:_傷寒邪從肌表而入,以舌之黃白,分表裡而汗下;溫暑從口鼻吸入,以舌之絳白,分營衛而用清解。更以舌之潤燥,辨其津液之存亡,分際極清。
白為肺衛仍兼氣,絳主心營血後看。白內兼黃仍氣熱,邊紅中白肺津干。
_邵評:_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衛氣營血,逐層遞迸,須認明此四層施治。
凡外邪之入,先到衛分。不解,然後入氣分而營分。不解,然後入血分。白內兼黃,仍屬氣分之熱,不可用營分藥。白胎邊紅,此溫邪入肺,灼干肺津,不可辛溫過表,清輕涼散為當。
_邵評:_此經辨邪入之路,有衛分、氣分、營分、血分之不同。臨證時最宜細審。
白話文:
邵評:
傷寒的邪氣從肌膚表面入侵,觀察舌頭的黃白,可以分辨表裡,並用發汗的方式治療;溫暑的邪氣則從口鼻吸入,觀察舌頭的絳白,可以分辨營衛,並用清熱解毒的方式治療。另外,觀察舌頭的潤燥,可以辨別津液的有無,其分際非常清晰。
白舌代表肺衛,也兼具氣分;絳舌代表心營,而後看血分。白舌內兼黃色代表氣分有熱,舌邊紅色、舌中白色代表肺津乾燥。
**邵評:**衛分之後稱為氣分,營分之後稱為血分。衛氣、營血,逐層遞進,必須認清這四個層次才能對症下藥。
凡是外邪入侵,首先到達衛分。若不治療,就會進入氣分,再進入營分。若不治療,就會進入血分。白舌內兼黃色仍然屬於氣分有熱,不可使用營分藥物。白舌邊緣紅色,這是溫邪入侵肺臟,灼傷肺津,不可用辛溫過表的藥物,應當使用清輕涼散的藥物。
**邵評:**此經論述了外邪入侵的途徑,有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四個不同層次。臨證時最應仔細審慎觀察。
衛邪可汗宜開肺,氣分宜清猛汗難。入營透熱羚犀妙,到血惟清地與丹。
_邵評:_此條辨邪之在衛、在氣、在營、在血,分四層治法。
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分,可汗。開肺即是開太陽,如麻黃羌活之類。
如舌胎白而厚,或兼干,是邪已到氣分,只宜解肌清熱,如葛根、防風、連翹、薄荷之類,不可用辛溫猛汗也。若寒邪化熱,過衛入營,或溫邪吸入,競入營分,則舌胎紅絳而燥,惟羚、犀為妙品,以能透熱於營中也。邪在營分不解,漸入血分,則發熱不已,宜清血分之熱,鮮生地、牡丹皮之類。
白話文:
邪氣在衛氣層時,宜發汗宣肺,氣分若有邪氣,應以清熱解肌為主。營分有邪氣時,羚羊角、犀牛角等藥材效果顯著。若邪氣侵入血分,宜清熱涼血,使用生地黃、牡丹皮等藥材。
邵氏評註
本條文分四層闡述邪氣在衛分、氣分、營分、血分中的辨證和治療方法。
舌苔白潤而薄,表示邪氣在衛分,宜發汗解表。開肺即發散太陽經,可用麻黃、羌活等藥材。
若舌苔白且厚,或兼有乾燥,表示邪氣已入氣分,宜解肌清熱,可用葛根、防風、連翹、薄荷等藥材,不可使用辛溫發汗的藥物。若寒邪化熱,深入營分,或溫邪吸入,也進入營分,則舌苔會發紅乾燥,使用羚羊角、犀牛角等藥材效果最佳,因為這些藥材能清營熱。邪氣在營分未解除,逐漸侵入血分,會導致持續發熱,宜清涼血分,可用生地黃、牡丹皮等藥材。
_邵評:_此條以舌胎之黃白紅絳,辨衛分營分之表裡,界限極清。
白黃氣分流連久,尚冀戰汗透重關。舌絳仍兼黃白色,透營泄衛兩和間。
_邵評:_邪在氣分,日數雖多,可從戰汗而解。若邪入營,則不作戰。如初入於營,尚在營衛之間,猶可透營以達至衛耳。
凡舌胎白中帶黃,日數雖多,其邪尚在氣分流連,可冀戰汗而解。若舌紅絳中仍帶黃白等色,是邪在營衛之間,當用犀、羚以透營分之熱,荊、防以散衛分之邪,兩解以和之可也。
_邵評:_此條是透營泄衛之要法,惟荊、防不如薄荷、連翹為穩。
白而薄潤風寒重,溫散何妨液不幹。燥薄白胎津已少,只宜涼解肺家安。
白話文:
邵評:這段內容以舌頭上的黃白紅紫,來分辨身體的表裏狀態,界限非常明確。
當舌頭上白色與黃色的氣流持續交錯時,我們仍期待著出汗能夠穿透厚重的障礙。如果舌頭呈現紫色,但同時還有白色和黃色,這表示邪氣已經在營和衛之間,需要透過調節來達到平衡。
邵評:邪氣進入氣分時,即使經過多天,也可能通過出汗得到解救。但如果邪氣進入營分,就不會有出汗的現象。如果邪氣剛進入營分,還在營分和衛分之間,還有可能透過調節使邪氣穿透到衛分。
對於舌頭上既有白色又有黃色的狀況,即使經過多天,邪氣仍然停留在氣分,我們仍可以期待通過出汗得到解救。但如果舌頭呈現紅紫色,並仍然有白色和黃色,這表示邪氣在營分和衛分之間,應該使用犀角、羚羊等物質穿透營分的熱度,使用荊芥、防風等物質疏散衛分的邪氣,這樣就能夠雙管齊下,達到調節的效果。
邵評:這段內容是關於穿透營分和疏散衛分的重要方法,其中荊芥和防風不如薄荷和連翹更安全。
白色且薄潤的舌苔代表風寒較重,使用溫和的散寒方法並無大礙,只要保持濕潤即可。舌苔乾燥、白色且薄,說明津液已經減少,此時應適當地使用涼解的方法來安定肺部。
_邵評:_風寒在表,舌薄白而潤,可從足經用溫散藥。如燥白尖紅,此風熱入肺而津虧,當從手經用輕清涼解。
此辨風寒與風熱治法不同。凡風寒初入太陽,則舌無胎或生胎白潤而薄,此寒邪重、津液不虧,辛溫汗之可也。如白胎雖薄而燥,或舌邊、舌尖帶紅,此風熱之邪傷於氣分,病在手太陰肺經,津液已少,不可過汗,只宜輕清涼解氣分,如前胡、蘇子、杏仁、連翹、黃芩、薄荷、桔梗、竹葉之類。
白話文:
邵評:
風寒在表,舌薄白而潤,可從足經用溫散藥。
如果患者是風寒感冒,舌苔薄白且潤濕,說明寒邪表淺,津液充足,可以從足太陽經脈入手,使用溫散寒的藥物治療。
如燥白尖紅,此風熱入肺而津虧,當從手經用輕清涼解。 如果舌苔乾燥發白,舌尖泛紅,則說明風熱之邪已經侵入肺經,導致津液虧損,應該從手太陰肺經入手,使用輕清涼解的藥物治療。
此辨風寒與風熱治法不同。
風寒和風熱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凡風寒初入太陽,則舌無胎或生胎白潤而薄,此寒邪重、津液不虧,辛溫汗之可也。
當風寒初犯太陽經脈時,舌苔無苔或薄白而潤濕,說明寒邪較重,津液尚未虧損,可以使用辛溫發汗的藥物來驅散寒邪。
如白胎雖薄而燥,或舌邊、舌尖帶紅,此風熱之邪傷於氣分,病在手太陰肺經,津液已少,不可過汗,只宜輕清涼解氣分,如前胡、蘇子、杏仁、連翹、黃芩、薄荷、桔梗、竹葉之類。
如果舌苔雖然薄白但乾燥,或者舌邊、舌尖帶紅,則說明風熱之邪已經傷及氣分,病症位於手太陰肺經,津液已經減少,此時不應過度發汗,宜用輕清涼解的藥物來清解氣分,例如前胡、蘇子、杏仁、連翹、黃芩、薄荷、桔梗、竹葉等。
胎若純黃無白色,表邪入里胃家干。更驗老黃中斷裂,腹中滿痛下之安。
_邵評:_舌胎純黃無白,邪入胃經,熱而未實,宜白虎等湯,清熱涼潤。若焦黃斷裂,熱入胃腑而燥實,症必腹滿堅痛,故可下之。
凡治病先要辨清營衛表裡,上文辨營衛,此論表裡。然表證即屬衛分,故此專論里證。
傷寒由表入里,故舌胎先白後黃,至純黃無白,邪已離表入里,即仲景所云胃家實也。然舌苔雖黃,而未至焦老裂紋起刺,大便雖秘,而未至痞滿硬癰,尚屬胃家熱而未實,宜清不宜攻。必再驗其舌形,黃厚焦老,中心裂紋,或起刺,腹中硬滿脹痛,方用承氣,下之則安。
白話文:
如果舌苔呈現純黃色,沒有白色,表示外邪已經入侵到胃部,導致胃經熱盛但未達到實熱狀態,應該服用白虎湯等清熱涼潤的藥物。如果舌苔呈現焦黃色且有裂紋,說明熱氣已經深入到胃腑,並導致胃腑乾燥而實熱,症狀必然是腹部脹滿疼痛,因此應該使用瀉下藥物來治療。
治療疾病首先要辨明營衛表裡,前面的文字主要講的是辨營衛,而這段文字則主要講的是辨表裡。因為表證就屬於衛分,所以這裡專門講述里證。
傷寒病是由表入里發展的,所以舌苔會先白後黃,當舌苔呈現純黃色而沒有白色時,就表示外邪已經離開表層進入到裡層,也就是仲景所說的胃家實證。但是,雖然舌苔是黃色的,但如果沒有出現焦黃色、裂紋或刺狀物,大便雖然秘結,但沒有出現腹部脹滿、硬結或腫塊,說明胃經只是熱盛而未達到實熱狀態,應該清熱治療,不宜攻伐。必須再次觀察舌頭的形狀,如果舌苔厚重、焦黃、老化、中心有裂紋或起刺,腹部硬滿脹痛,才可以用承氣湯來瀉下,瀉下之後就能痊癒。
_邵評:_邪入陽明,有在經、在腑之分,有已實、未實之別,治法有宜清、宜下之異,臨證切宜詳察。
舌中心屬胃,凡腸中有燥屎,舌心必有黃燥、黑燥等胎。若腹無硬滿耕痛之狀,亦只須養陰潤燥,不可妄用承氣攻之。
_邵評:_二條論外邪,以舌之黃白分表裡,惟舌燥有津虧邪實之不同,須分別施治。
太陰腹滿胎黏膩,蒼樸陳苓濕結開。黃燥還兼胸痞滿,瀉心陷胸二方裁。
_邵評:_濕邪結於太陰,症必胸腹滿悶。濕阻氣機,宜以苦溫開之。若痰熱濕邪結於心下而痞痛者,邪滯中宮,宜瀉心、陷胸,以開痞滌痰。
陽明實滿,舌胎老黃燥裂;太陰濕滿,舌胎白而黏膩。陽明實滿,滿及臍下少腹;太陰濕滿,滿在心下胃口。
白話文:
邵評:邪氣侵入陽明經絡,可以分為經絡和臟腑兩種情況,又有已經實熱和尚未實熱之分,治療方法有清熱和通下兩種差異,臨牀應用時必須詳細觀察病情。
舌頭中央屬胃部,如果有腸道中有乾燥大便的情況,舌頭中央就會出現黃燥或黑燥的現象。如果腹部沒有硬滿疼痛的症狀,只需求得陰液滋潤,不能隨意使用承氣類的藥物進行攻伐。
邵評:這兩條討論外邪,根據舌頭的黃白色來分辨表裡之分,只有舌頭乾燥是因為津液不足和邪氣實熱的不同,需要分別對待。
太陰經的腹脹有黏膩的感覺,可以用蒼樸陳苓等藥物來去除濕邪。如果還有胸脹滿悶的症狀,可以使用瀉心湯和陷胸湯來調理。
邵評:濕邪聚集在太陰經,必然會引起胸腹滿悶。如果濕邪阻礙了氣機,應該用苦溫的藥物來開通。如果心下有痰熱濕邪導致痞痛,則是邪氣滯留在中焦,需要用瀉心、陷胸的方法來打開痞塊,清除痰熱。
陽明經實熱滿脹,舌頭上會出現老黃燥裂的現象;太陰經濕熱滿脹,舌頭上會呈現白色且黏膩的狀態。陽明經實熱滿脹,症狀會影響到肚臍以下的小腹;太陰經濕熱滿脹,症狀則會表現於心下和胃口處。
_邵評:_此數句辨證確切,當熟記之。
濕邪結於太陰,則胸腹滿悶,宜苦溫以開之,蒼樸、二陳、二苓之類。若黃胎而燥,胸中痞滿,此陽邪結於心下。按之痛者,熱痰固結也,小陷胸法。嘔惡溺澀者,濕熱內結也,瀉心法。
微黃黏膩兼無渴,苦泄休投開泄安。熱未傷津黃薄滑,猶堪清熱透肌端。
_邵評:_舌微黃薄滑,邪在肺衛,結於上焦氣分,宜杏、蔻、桔、橘,輕苦微辛,開泄上焦氣分以達邪,不可用陷胸、瀉心苦泄之法。
病有外邪未解而里先結者,如舌胎黏膩微黃,口不渴飲,而胸中滿悶是也,此濕邪結於氣分。宜白蔻、橘紅、杏仁、鬱金、枳殼、桔梗之類,開泄氣分,使邪仍從肺衛而出,則解矣。不可用瀉心苦泄之法,逼邪入里。
白話文:
這幾句話辨證很精確,應該熟記。
濕氣停留在太陰經脈,就會造成胸腹脹悶,應該用苦溫的藥物來疏通,像是蒼朮、二陳湯、二苓湯等。如果舌苔發黃且乾燥,胸中痞塞,這是陽邪停留在心下。按壓疼痛,表示有熱痰阻塞,要用小陷胸湯。嘔吐、小便澀滯,是濕熱內積,要用瀉心湯。
舌苔微黃黏膩,而且不渴,苦寒的藥物就不要使用,以免過度疏泄。如果舌苔發黃薄滑,熱邪尚未傷到津液,仍然可以清熱透表。
舌苔微黃薄滑,邪氣停留在肺衛,結聚在上焦的氣分,應該用杏仁、蔻仁、桔梗、橘皮等,輕苦微辛的藥物,疏通上焦的氣分,讓邪氣從肺衛排出,不能使用陷胸湯、瀉心湯等苦寒的藥物。
有些疾病,外邪尚未解除,內裏就已經阻塞,例如舌苔黏膩微黃,口不渴,卻胸悶,這是濕氣停留在氣分。應該用白蔻、橘紅、杏仁、鬱金、枳殼、桔梗等藥物,疏通氣分,讓邪氣從肺衛排出,這樣就可以治癒。不能用瀉心湯等苦寒的藥物,逼邪氣入裏。
黃胎雖主裡,如胎薄而滑者,是熱邪尚在氣分,津液未亡,不妨用柴、葛、苓、翹或梔、豉、翹、薄之類,輕清泄熱,以透表邪,亦可外達肌分而解也。
_邵評:_此兩條舌色,似里而實表,不可作里證治。
濕留氣分胎黏膩,小溲如淋便快聯。濕結中焦因痞滿,樸、陳溫苦泄之安。
_邵評:_舌胎黏膩,濕之證據。當以胎之黃白分寒濕、濕熱。寒濕用苦溫以開泄之,濕熱用苦寒以開泄之。
此以黏膩舌胎為濕邪之驗,白而黏膩者寒濕,黃而黏膩者濕熱。更驗其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為濕邪痞滿,乃濕邪結於中焦,宜厚朴、蒼朮、二苓、二陳之類,苦溫以開泄之。若舌黃黏膩、痞悶嘔惡、大小便俱不利,此濕熱結於中焦,宜瀉心法之類,苦辛寒以開泄之。
白話文:
黃色的舌苔雖然主內,但如果舌苔薄而滑,表示熱邪還在氣分中,津液還沒耗盡,可以使用葛根、苓桂、梔子、豉、薄荷等輕清瀉熱的藥物,以透發表邪,也可以疏通肌膚而解表。
邵評
這兩種舌苔顏色,看似是裡證,實際上是表證,不能當成裡證來治療。
濕氣滯留在氣分中,舌苔黏膩,小便像淋漓一樣,大便反倒快速。濕氣聚結在中焦,導致腹脹腹滿,可以使用厚朴、蒼朮、茯苓、半夏、陳皮等苦溫藥物來宣泄。
邵評
舌苔黏膩是濕邪的證據。要根據舌苔的黃白顏色來區分寒濕和濕熱。寒濕證可以使用苦溫藥物來宣泄,濕熱證可以使用苦寒藥物來宣泄。
這裡以黏膩的舌苔作為濕邪的依據,白色而黏膩的是寒濕,黃色而黏膩的是濕熱。再根據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的症狀,表明濕邪導致痞滿,濕邪聚結在中焦,宜使用厚朴、蒼朮、茯苓、半夏、陳皮等苦溫藥物來宣泄。如果舌苔黃黏膩、胸悶噁心、大小便都不利,表明濕熱聚結在中焦,宜使用瀉心湯之類的苦辛寒藥物來宣泄。
上焦濕滯身潮熱,氣分宣通病自痊。濕自外來肌表著,秦艽蘇桂解肌先。
_邵評:_濕滯上焦,宣通氣分則愈。以濕邪從外來,上焦氣分先受也。非若內生之濕,恆結中焦而痞滿也。
凡看舌胎,或白或微黃,而黏膩不渴者,總屬濕邪。但濕自內出,恆結於中焦而成痞滿。若濕自外來,上焦氣分受之,每見潮熱自汗。醫者表之不解,清之不應,不知熱自濕中來,只要宣通氣分,如淡豆豉、苓皮、滑石粉、半夏、豬苓、米仁、廣皮、白蔻、黃岑之類,氣分濕走,熱自止矣。
白話文:
上焦濕氣停滯,身體發熱潮濕,只要疏通氣分,病症自然就會痊癒。濕氣從體外入侵,停留在肌膚表面,可以用秦艽、蘇葉、桂枝等藥物解表。
若冒雨霧,濕邪留於太陰衛分之表,發熱自汗不解,口不渴飲,身雖熱,不欲去衣被,舌胎灰白黏膩,宜桂枝、秦艽、紫蘇、茯苓皮、二陳、姜皮之類,解肌和表,濕邪自去。
濕熱久蒸成內著,厚黃嘔吐瀉心權。若兼身目金黃色,五苓梔柏共茵煎。
_邵評:_濕熱結於中焦,嘔吐痞滿,舌胎黃厚,宜用瀉心開泄中焦。若誤治迂延而成黃疸,宜茵陳、五苓、梔子、柏皮等方。
濕熱內著,從飲食中得之,嗜酒人多此胎,必厚黃黏膩,痞滿不飢,嘔吐不納,惟瀉心最效,川連、乾薑、赤苓、半夏、枳實、茵陳、通草之類。濕熱內結,若誤治必致成疸,宜五苓加茵陳、梔、柏之類。
白話文:
如果淋雨或遇霧,濕氣就會停留在人體表面的太陰衛分,導致發燒、出汗卻不解,口不渴、不想喝水,雖然身體發熱,卻不願意脫衣蓋被,舌苔灰白黏膩。這時可以使用桂枝、秦艽、紫蘇、茯苓皮、二陳、姜皮等藥物,來解肌和表,讓濕邪自然消失。
如果濕熱長期蒸煮,導致濕熱內蘊,就會出現厚厚的黃色舌苔、嘔吐、腹脹、心煩等症狀。如果同時出現眼白發黃,可以服用五苓散、梔子、柏皮和茵陳等藥物。
濕熱結聚在中焦,引起嘔吐、腹脹,舌苔黃厚,需要用瀉心開泄中焦的藥物。如果誤治拖延,導致黃疸,可以使用茵陳、五苓散、梔子、柏皮等藥物治療。
濕熱內蘊,通常是因飲食不當引起,嗜酒者尤其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舌苔必定又厚又黃又黏膩,伴隨腹脹、不餓、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瀉心藥物最有效。川連、乾薑、赤苓、半夏、枳實、茵陳、通草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濕熱內結,如果誤治,必定會發展成黃疸,需要用五苓散加上茵陳、梔子、柏皮等藥物治療。
_邵評:_以上論黃白舌胎。前二條論風寒,後四條論濕證。
舌絳須知營分熱,犀翹丹地解之安。若兼鮮澤純紅色,包絡邪干菖郁攢。素有火痰成內閉,西黃竺貝可加餐。
_邵評:_舌紅絳,邪入營分也,宜犀、翹等清透之。舌純紅鮮澤,邪入包絡也,輕用菖蒲、鬱金開之,重用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芳香開秘。若痰熱結秘,加西黃、川貝、天竺黃清火化痰。
邪入營中,宜泄營透熱,故用犀角以透營分之熱邪,翹、丹、鮮地以清營分之熱邪。邪入心包絡,則神昏內閉,須加廣鬱金、石菖蒲以開之。若兼有火痰,必致痰潮內閉,更當加西黃、川貝、竹瀝、竺黃之類清火豁痰。
白話文:
**邵評:**以上論述了黃白舌苔。前兩條論述風寒,後四條論述濕證。
舌色紅絳,須知邪氣侵入營分,應使用犀角、翹楚、生地黃解毒退熱,可保平安。如果舌苔兼具鮮澤的純紅色,表示邪氣侵入包絡,輕微者可使用菖蒲、鬱金疏通,嚴重者應使用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等芳香開通之藥。如果有火痰形成內閉,可加入西黃、川貝、天竺黃清熱化痰。
**邵評:**邪氣侵入營中,應瀉營透熱,因此使用犀角透營分之熱邪,翹楚、生地黃清營分之熱邪。邪氣侵入心包絡,則神志昏迷、內部閉塞,須加入廣鬱金、石菖蒲疏通。若兼有火痰,必定導致痰潮內閉,更應加入西黃、川貝、竹瀝、竺黃等清火化痰之藥。
心承胃灼中心絳,清胃清心勢必殘。君火上炎尖獨赤,犀兼導赤瀉之安。
_邵評:_黃胎而中心絳者,胃火灼心也,宜川連、石膏以請心胃。舌尖赤而有刺,心火上炎也,宜犀角、川連合導赤散瀉小腸火腑。
如黃胎而中心絳者,心受胃火蒸灼也,於清胃藥中加清心藥,其勢必孤矣。如舌尖獨赤起刺,心火上炎之故,犀角合導赤散以瀉之。
若見邊紅中燥白,上焦氣熱血無干。但清膈上無形熱,滋膩如投卻疾難。
白話文:
舌苔發黃,舌頭中央發紅,是胃火灼傷心臟,應該用川連、石膏清熱解毒,以保護心胃。舌尖發紅帶刺,是心火上炎,可以用犀角、川連合用導赤散,瀉掉小腸的火氣。如果舌苔發黃,舌頭中央發紅,是心臟受到胃火灼傷,在清胃藥中加入清心藥,效果會更顯著。如果舌尖發紅帶刺,是心火上炎,可以用犀角和導赤散瀉火。如果舌頭邊緣發紅,中間乾燥發白,是上焦氣熱,與血氣無關。只要清熱降火,滋潤補養,就能消除疾病。
_邵評:_舌胎邊紅中心燥白,乃上焦氣分無形之熱,其邪不在血分,切勿妄投滋膩血分之藥,宜輕清涼解為治。
涼膈散去芒硝、大黃加石膏,能清膈上無形容熱。其邪不在血分,妄投滋膩必增病矣。
絳舌上浮黏膩質,暑兼濕濁欲蒸痰。恐防內閉芳香逐,犀珀蒼蒲滑郁含。
_邵評:_舌絳黏膩上浮,暑濕釀蒸痰濁蒙閉心包也。急用芳香逐穢、宣竅滌痰之法,痰多可用西黃、天竺黃之屬。
暑蒸濕濁則成痰。暑濕兼穢,恐蒙閉心包,故用葛蒲、鬱金,藉其芳香逐穢,犀角以透營分暑邪,琥珀、滑石清暑利濕。
白話文:
邵氏評語:
舌邊發紅,中央乾燥發白,是上焦氣分無形之熱造成的,病邪不在血分之中。千萬不要魯莽地使用滋補血分的藥物,應該選用清涼解熱的藥物來治療。
涼膈散去除芒硝和大黃,加入石膏,可以清除膈上無形的熱氣。病邪不在血分中,亂用滋補的藥物,必定會加重病情。
舌頭絳紅上浮黏膩,是暑氣和濕熱夾雜導致痰液欲化。擔心內部閉塞,芳香逐穢的藥物會被阻滯,犀角蒼蒲清滑濁物。
邵氏評語:
舌頭絳紅黏膩上浮,是暑濕合蒸,導致痰濁蒙閉心包的緣故。應急用芳香的藥物,驅除穢氣,疏通竅道,清除痰液。痰液多時,可使用西黃、天竺黃等藥物。
暑氣蒸發濕濁,就會形成痰。暑濕夾雜穢氣,擔心蒙閉心包,所以使用葛蒲、鬱金,藉助它們的芳香驅除穢氣。犀角可以宣通營分暑邪,琥珀、滑石清熱利濕。
白胎絳底因何故,熱因濕伏透之難。熱毒乘心紅點重,黃連金汁亂狂安。
_邵評:_舌胎白、底絳者,熱被濕遏,不得外透也。用犀角、滑石等藥,泄濕透熱,濕去則熱自解矣。
熱固濕邪遏伏,宜泄濕以透熱,如犀角、滑石、茯苓皮、豬苓、米仁、茵陳、黃柏之類。若濕溫證舌現紅星點點,此熱毒乘心,必神昏譫語,宜苦寒之品治之。狂亂者,非黃連、金汁不解。如無金汁,以人中黃代之。
_邵評:_舌胎有大紅點子者,此濕溫證熱毒乘心也,症必昏譫狂亂,故用黃連清心火,金汁解熱毒。
白話文:
白胎絳底因何故,熱因濕伏透之難。熱毒乘心紅點重,黃連金汁亂狂安。
**白胎絳底為何原因?**是因為熱邪被濕邪所阻,無法透發出來。熱毒侵犯心臟,舌頭上出現紅點,嚴重者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用黃連和金汁可以治療狂躁不安的症狀。
**邵氏評註:**舌苔白、舌底絳紅,說明熱邪被濕邪所阻,無法外泄。可以用犀角、滑石等藥物,泄去濕邪,使熱邪透發出來,濕邪去除,熱邪自然消解。
**熱邪固結,濕邪阻遏,應當瀉濕以透熱。**可以使用犀角、滑石、茯苓皮、豬苓、米仁、茵陳、黃柏等藥物。如果濕溫病舌頭上出現紅點,說明熱毒侵犯心臟,患者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狂躁不安的症狀,要用黃連和金汁來治療。如果沒有金汁,可以用人中黃來代替。
**邵氏評註:**舌苔上有大紅點,說明濕溫病熱毒侵犯心臟,患者必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因此要使用黃連清心火,金汁解熱毒。
舌絳碎生黃白點,熱淫濕䘌欲生疳。古名狐惑皆同此,雜證傷寒仔細探。
_邵評:_舌絳碎而有黃白腐點者,此濕熱邪毒蘊久不宣,蒸腐氣血化為瘀濁,得風木之氣化而成蟲也。
狐惑即牙疳、下疳之古名也,近時惟以疳名之。牙疳,即惑也,蝕咽腐齦、脫牙穿腮破唇。下疳,即狐也,蝕爛肛陰,由傷餘毒與濕䘌為害。若胃強能食,能任苦寒重藥者可治。
邵評:《金鑑》以牙疳、下疳分狐惑,與《金匱》所言似異。
按:狐惑,蟲證也。上唇有瘡,蟲食其臟,兼咽爛,名惑。下唇有瘡,蟲食其肛,兼聲啞,名狐。面色乍白乍黑乍赤,惡聞食氣,情志默默,此其候也。
白話文:
舌頭紅而佈滿黃白點,是熱邪濕氣長期積聚,蒸腐氣血,形成瘀濁,再加上風寒之氣,導致蟲疾。古時候把這種病稱為狐惑,與牙疳、下疳是一樣的病症。牙疳又稱惑,會造成咽喉潰爛、牙齦腐蝕、掉牙、嘴巴破裂。下疳又稱狐,會造成肛門潰爛,都是由殘留的毒素與濕邪造成的。如果胃氣強健,能吃能喝,就能服用寒涼藥物治療。
_邵評:_此參《準繩》,與《金匱》之言相同。又云狐惑,蟲病也。惑,當作蜮。看其上唇內生瘡如粟、唾血、心內懊憹而痛,此蟲在上,食其五臟。下唇內生瘡者,其人不寤,此蟲食下部是也。《金匱》:蝕於上部則聲嘎,甘草瀉心湯;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蝕於肛者,雄黃熏之。
舌絳不鮮枯更萎,腎陰已涸救之難。紫而枯晦調肝腎,紅澤而光胃液干。
_邵評:_紫絳不鮮,枯晦且痿,為肝腎陰涸而敗,藥難救治。若淡紅光潤鮮明者,乃胃津干也,急用甘涼濡潤之藥,以救胃陰。
白話文:
此參照《準繩》,與《金匱》所言相同。又說狐惑是蟲病,惑應該寫成蜮。看其上嘴唇內長瘡如小米粒、吐血、心中煩悶疼痛,這是蟲在上部,吃五臟。下嘴唇內長瘡者,病人昏迷不醒,這是蟲在下部,吃下半身。《金匱》說:蟲蝕上部則聲音嘶啞,用甘草瀉心湯;蟲蝕下部則咽喉乾渴,用苦參湯洗;蟲蝕肛門,用雄黃熏之。
舌頭顏色深紅不鮮亮,而且乾燥萎縮,說明腎陰已經枯竭,難以救治。紫色而乾燥晦暗的,要調治肝腎;紅潤光澤的,是胃液乾燥,要急用甘涼潤燥的藥物來救治胃陰。
舌形紫晦如豬肝色,絕無津液者,為枯。舌形斂縮,伸不過齒,為萎。此肝腎已敗,不治。若舌色紅澤而光,其色鮮明者,屬胃陰乾涸,猶可滋養胃陰,甘涼純靜之品主之,如鮮生地、鮮石斛、蔗漿、梨汁之類。
_邵評:_以上論紅絳舌胎。
黃厚方知邪入里,黑兼燥刺熱彌深。屢清不解知何故,火燥津亡急救陰。
_邵評:_舌胎黑燥,陽明熱極。然無痞滿之證,不宜下而宜清。清之不應,腸中燥屎與熱邪固結,土燥水虧,胃液已干,急宜甘寒涼潤,以救胃陰。陰回,二便自通,不可妄下。
白話文:
舌頭呈紫色暗淡,像豬肝顏色,完全沒有津液,這是舌頭枯燥。舌頭縮短,伸不出來超過牙齒,這是舌頭萎縮。這表示肝腎功能已經衰竭,無法治療。如果舌頭顏色紅潤光澤,色澤鮮明,屬於胃陰乾涸,還可以滋養胃陰,甘涼純靜的食物可以治療,例如鮮生地、鮮石斛、蔗漿、梨汁等。
以上論述的是紅絳舌苔。
黃厚方認為邪氣入侵內里,黑色兼具乾燥刺熱,病情深入。多次清熱卻不見好轉,原因是火熱耗傷津液,必須急救陰液。
舌苔黑燥,屬於陽明熱盛。但沒有痞滿的症狀,不應該瀉下,而應該清熱。清熱無效,腸道中的乾燥糞便和熱邪固結,脾土乾燥,津液虧損,胃液已經乾涸,急需甘寒涼潤的食物來救治胃陰。陰液回升,大小便自然通暢,不可輕易瀉下。
舌苔黑燥,為陽明之熱。腹無痞滿硬痛,非承氣證,只宜清解。若清之不應,是腸中燥屎與熱邪固結,胃土過燥,腎水不支,胃中陰液已干,宜大小甘露飲以救胃汁。陰液充溢,陽邪自解,二便自通。
黑滑太陰寒水侮,腹疼吐利理中宜。更兼黏膩形浮胖,伏飲凝痰開逐之。
_邵評:_舌胎黑滑,寒水侵侮脾土,宜理中湯溫之。若兼黏膩浮胖,是濕痰寒飲伏於脾中,宜溫運藥以開逐痰濕。
舌苔黑滑,為太陰之寒,所謂寒水侮土,理中證也。若兼黏膩浮胖,是濕痰寒飲伏於太陰,當用溫藥和脾,如二陳、厚朴、薑汁合五苓之類開之逐之,痰飲自去。
白話文:
舌頭上出現黑色乾燥的苔,代表身體有陽明經的熱症。如果肚子沒有脹滿、硬痛,就不是需要使用承氣湯的症狀,只需要清熱解毒即可。如果清熱藥物效果不佳,可能是腸道中乾燥的糞便和熱邪互相糾纏,導致胃部過於乾燥,腎臟的津液供應不足,胃裡的陰液已經耗盡,這時應該服用小甘露飲來滋養胃液。當陰液充盈後,陽邪自然會消退,大小便也會自然通暢。
舌苔黑滑,代表太陰經的寒水入侵,導致腹部疼痛、嘔吐、腹瀉,應該服用理中湯溫暖脾胃。如果患者還伴隨舌苔黏膩、身材肥胖,則是濕痰寒飲停留在脾胃中,需要用溫暖的藥物來化解痰濕。
舌見邊黃中黑膩,熱蒸脾濕痞難禁。吐嘔便秘因傷酒,開泄中焦有瀉心。
_邵評:_舌胎邊黃、中心黑膩,是胃熱蒸動脾濕,蘊結中宮,以致痞悶、嘔吐、便閉,用瀉心湯開泄中焦。
胃熱蒸脾濕,則舌黃中帶黑膩,中焦痞滿嘔吐,小便不利,嗜酒人多此證。
_邵評:_此三條論黑胎。
寒濕常乘氣分中,風兼二氣自從同。重將黃白形中取,得訣才將脈症通。
_邵評:_寒濕、風濕二氣,只入氣分,不入營分。風溫之邪,則由氣入營。辨其舌胎黃白者,邪在氣分;紅絳者,邪入營分。再以脈症參之。
白話文:
舌頭邊緣發黃,中間黑而粘膩,這是因為胃火蒸灼脾濕,導致中焦濕熱鬱結,造成腹部脹滿、嘔吐、便秘。由於喝酒傷脾胃,因此需要使用瀉心湯來疏泄中焦濕熱。
寒濕二氣,都入氣分。風兼寒濕,亦入氣分。風兼溫熱,或入氣分,或入營分矣。氣分之邪,於舌苔之黃白取之;營分之邪,於舌苔之紅絳取之。得此要訣,再將脈症兼參,病無遁形。
溫邪暑熱走營中,兼入太陰氣分同。吸受心營並肺衛,暑溫挾濕衛營通。
_邵評:_溫暑二邪,從口鼻吸入,或入心營,或入肺衛。濕邪由肌表而入,常走氣分。若濕兼暑邪,則營衛俱入矣。
溫暑二氣,常入營分,兼入氣分。蓋溫暑都從口鼻吸入,則上焦先受,故或入心營,或入肺衛,或先衛後營。惟濕邪常走氣分,必暑挾濕、濕挾暑,則三焦營衛通入矣。
_邵評:_二條論寒濕溫暑之入氣入營。
白話文:
寒氣和濕氣都容易侵犯人體的氣分,風寒濕三者同時作祟,也會侵犯氣分。如果風和溫熱一起入侵,則可能侵犯氣分,也可能侵犯營分。氣分的病邪,可以從舌苔的黃白色判斷;營分的病邪,則可以從舌苔的紅絳色判斷。掌握了這個要訣,再結合脈象和症狀,就能準確地診斷疾病,無所遁形。
溫邪和暑熱會侵犯營分,同時也會侵犯太陰氣分。它們會被心營和肺衛吸收,暑熱夾雜濕氣,會使衛氣和營氣都受到影響。
溫邪和暑熱通常會侵犯營分,也會侵犯氣分。這是因為溫邪和暑熱都是從口鼻吸入,所以上焦首先受到影響,因此會侵犯心營、肺衛,或者先侵犯衛氣,後侵犯營氣。只有濕氣通常會侵犯氣分,當濕氣和暑熱結合時,才會同時侵犯三焦、營氣和衛氣。
這兩段文字論述了寒濕和溫暑兩種病邪是如何侵犯氣分和營分的。
傷寒入里陽明主,熱病陽明初便纏。先白後黃寒化熱,純黃少白熱蒸然。
_邵評:_此熱病是伏氣所發,初起即從陽明而達於外,與感而即發之溫病自外入內者,自是兩種,不可混治。
太陽主表,陽明主裡,傷寒由表達里,故在表屬太陽,入里即屬陽明腑病。熱病自內發外,借陽明為出路,故初起即在陽明。但看舌胎先白後黃者,傷寒由表達里,寒化為熱也。若初起純黃少白,或黃色燥刺,是病發於陽明,由里出表,熱勢蒸然內盛也。更參外症,初起惡寒發熱為傷寒,壯熱無寒為熱病。
_邵評:_傷寒由表入里,先太陽,後陽明,故舌胎先白後黃,見症初起惡寒。熱病良里出外,初起即從陽明為出路,故舌胎純黃少白,見症壯熱不寒、胸腹灼手。以此為辨,最為精確。
白話文:
傷寒(病情)入裡,由陽明經為主。而熱病一開始就與陽明經纏繞。最初舌苔是白色的,後來變成黃色,這是寒氣化為熱氣的徵兆。如果舌苔純黃而白色很少,這是熱氣蒸騰的表現。
邵氏評語:這種熱病是由潛伏的邪氣所引起,一開始就從陽明經發病並到達體表,與因外感而立即發病的溫病(從外往內),這兩種病自是不同,不可混淆治療。
太陽經主治體表,陽明經主治體內,傷寒由表往裡,所以發病初期屬於太陽經,入裡後就屬於陽明腑病。熱病是由內向外發病,借用陽明經作為出路,所以一開始就屬於陽明經。但要觀察舌苔,如果一開始是白色後來變成黃色,這是傷寒由表往裡,寒氣化為熱氣所致。若一開始就純黃而白色很少,或是黃色乾燥刺痛,這是病發於陽明經,由裡往表,熱勢蒸騰內盛所致。再參照其他症狀,如果一開始惡寒發熱,是傷寒;高熱而沒有惡寒,是熱病。
邵氏評語:傷寒由表入裡,先太陽後陽明,所以舌苔先白後黃,症狀一開始惡寒。熱病由裡出外,一開始就從陽明經為出路,所以舌苔純黃少白,症狀高熱不寒、胸腹灼熱。以此為辨別方法,最為精確。
熱病無寒惟壯熱,黃芩梔豉古今傳。惡寒發熱傷寒證,發汗散寒表劑先。
_邵評:_此條亦伏氣所發之熱病,切不可辛溫發汗,宜用梔豉、黃芩等方清解少陽、陽明。若是傷寒,可用表劑發汗矣。
凡溫熱之證,不可發汗。如仲景陽明病之梔豉湯,少陽病之黃芩湯,皆可通治。
少陽溫病從何斷,舌絳須知木火然。目赤耳聾身熱甚,梔翹犀角牡丹鮮。
_邵評:_舌絳赤,外症耳聾目赤者,是溫病從少陽而發出也,當清解木火之郁,與傷寒少陽證之可用表散不同,故忌汗散。
白話文:
發燒時若沒有寒症,只有高燒,可以用黃芩、梔子、豉類藥物治療,這在古今醫書中都有記載。如果出現惡寒發熱,屬於傷寒證,應該先用發汗散寒的藥物治療。
這些熱病都是由伏氣引起的,切忌使用辛溫發汗的藥物,要用梔子、豉類、黃芩等藥物來清解少陽、陽明熱。如果是傷寒,可以用表散發汗。
一般溫熱病症不能發汗,就像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治療陽明病的梔豉湯和治療少陽病的黃芩湯,都可以用來治療溫熱病。
如何判斷是少陽溫病呢?舌頭紅絳,就知道是肝木火旺盛。如果出現眼紅耳聾、全身發熱的症狀,就要用梔子、翹尾、犀角、牡丹等藥物治療。
舌頭紅絳,伴隨耳聾眼紅等症狀,說明溫病是從少陽經發出來的,要清解肝木火的郁熱,與傷寒少陽證不同,不能用表散發汗。
凡溫病、熱病,皆純熱無寒。熱病發於陽明,溫病發於少陽,當從柯法斷之。但看舌胎黃燥為陽明熱病,絳赤為少陽溫病。溫病宜用犀角、梔、翹、鮮地、丹皮之類,以解木火之郁,大忌汗散。
_邵評:_此三條論溫熱病由於伏氣所發,以舌胎辨之最精。
若是溫邪從上受,竅中吸入肺先傳。苓翹梔豉桑蔞杏,氣燥加膏肺分宣。邪入心營同膽治,再加元參郁菖鮮。
_邵評:_春時溫邪從口鼻吸入,受而即發。舌苔白燥者,邪先入肺也,從肺衛氣分治之。若舌鮮紅而絳,邪入心營也,治與少陽膽經同法,加入清心開竅之品。
溫邪從內發者,以少陽膽經治之。若固天時晴燥太過,其氣從口鼻吸入,則上焦心肺受邪。舌苔白燥邊紅,治在氣分。舌色鮮紅,治在營分,營分與少陽膽經同法。亦用犀角、丹皮、鮮生地之類,再加元參、麥冬、廣鬱金、鮮菖蒲以清心開竅也。
白話文:
溫病和熱病都是純粹的熱症,沒有寒症。熱病起源於陽明經,溫病起源於少陽經,應該根據柯法來判斷。只要觀察舌苔,如果黃燥就是陽明熱病,如果絳赤就是少陽溫病。溫病宜用犀角、梔子、翹殼、鮮地黃、丹皮等藥物,以解除木火郁結,絕對不可用汗法散熱。
春天時,溫邪從口鼻吸入,馬上發病。如果舌苔白燥,表示邪氣先入肺,就從肺衛氣分來治療。如果舌頭鮮紅而絳,表示邪氣入心營,就和少陽膽經一樣治療,再加入清心開竅的藥物。
溫邪從內部發作,就以少陽膽經來治療。如果天氣晴朗乾燥過度,邪氣從口鼻吸入,上焦心肺就會受邪。如果舌苔白燥邊紅,就治在氣分。如果舌頭鮮紅,就治在營分,營分就和少陽膽經一樣治療。也需要用犀角、丹皮、鮮地黃等藥物,再加元參、麥冬、廣鬱金、鮮菖蒲來清心開竅。
_邵評:_此即發之溫病,分營衛治,與伏氣內發不同。臨證時最宜細辨。
寒溫二氣前粗辨,暑濕相循病必纏。溫病已陳黏膩舌,只將暑證再提傳。
_邵評:_上文論傷寒溫病,以下言暑邪濕溫。
暑傷氣分胎因白,渴飲煩嘔咳喘連。身熱脈虛胸又滿,無形氣分熱宜宣。蔞皮貝杏通芩滑,梔豉翹心竹葉煎。或見咳紅荷葉汁,痞加樸蔻鬱金川。
_邵評:_此條暑傷氣分,治從肺衛。如肺氣鬱,則暑邪逆入營中,故咳紅。
暑入心營舌絳紅,神呆似寐耳如聾。溺淋汗出原非鮮,失治邪干心主宮。犀滑翹丹元地覓,銀花竹葉石菖同。欲成內閉多昏昧,再入牛黃即奏功。
白話文:
**邵評:**這是一種發作的溫病,分類治療時屬於營衛之病,與伏氣內發的情況不同。臨牀上診治時最重要的是仔細辨別。
寒溫兩種病症在前期可以大致辨別,暑熱濕邪交相影響,病情一定會纏綿難癒。溫病已經拖延,舌苔黏膩,只需再提述暑熱的證狀。
**邵評:**上面討論傷寒溫病,下面討論暑邪濕溫。
暑熱傷及氣分,胎兒會因為胎白而生病,口渴、煩躁嘔吐、咳喘接連發生。身體發熱,脈搏虛弱,胸中又滿悶,無形的氣分過熱,宜宣發治療。用旱蓮草皮、苦杏仁、通草、黃芩、滑石、梔子、豆豉、翹心草煮竹葉水煎服。或者出現咳嗽帶血,就用荷葉汁,脘腹脹悶就加上木香、鬱金、川芎。
**邵評:**這一條是暑熱傷及氣分,治療從肺衛入手。如果肺氣鬱塞,暑邪就會逆行進入營中,所以會咳嗽帶血。
暑熱進入心營,舌頭絳紅,精神呆滯像在睡覺,耳朵失聰。小便短赤,汗出不止原本並不常見,如果治療不當時,邪氣就會侵犯心主之宮。用犀角、滑石、翹心草、丹參、元參、地黃尋找治療方法,再加銀花、竹葉、石菖蒲一起服用。如果病情轉為內閉,多昏迷不醒,再加入牛黃便能奏效。
_邵評:_此條暑入營中,治以清營開泄。
暑熱之邪,上蒙清竅則耳聾,不與少陽同例,忌用柴胡。乘於包絡則神昏,宜清心開閉。凡邪在手經,忌足經藥。
_邵評:_凡溫熱暑邪,由口鼻吸受,邪在手經,從三焦立法,忌用足經藥。此與治傷寒分別處也。
暑濕合邪空竅觸,三焦受病勢瀰漫。脘悶頭脹多嘔惡,腹痛還防瘧痢干。梔豉杏仁芩半樸,銀花滑石郁紅安。
_邵評:_暑濕合邪,由口鼻吸受,三焦俱病,邪初入氣分,其勢尚輕,故用梔豉輕劑。若傳變瘧痢等證,宜隨證用藥治之。
暑邪挾濕,從口鼻空竅觸入,則三焦氣分受病。頭脹、脘悶、嘔惡,此邪初入見症,其勢尚輕,故只用梔豉等以清宣氣分。余如鮮枇杷葉、通草、淡竹葉之類,亦可加入。
白話文:
**邵評:**這段文字描述暑邪進入中營,治療方法是清營開泄。
暑熱之邪侵入上部清竅會造成耳聾,這不同於少陽證,不宜使用柴胡。侵犯包絡會導致神昏,應清心開竅。凡是邪氣在手經,不宜使用足經藥物。
**邵評:**凡是溫熱暑邪,經由口鼻吸入,邪氣在手經,治療時應以三焦為主要辨證,不宜使用足經藥物。這是與治療傷寒的區別。
暑濕之邪共同侵犯空竅,三焦受病,病情會散漫。出現胸口悶痛、頭脹、多嘔吐噁心,肚子痛還要注意防範瘧疾和痢疾。可用梔子、蒼朮、杏仁、黃芩、半夏、樸硝,以及銀花、滑石、鬱金、紅安石。
**邵評:**暑濕之邪經由口鼻吸入,三焦都受病,邪氣最初侵入氣分,病情還不嚴重,因此使用梔子、蒼朮等藥物來治療。如果發展成瘧疾或痢疾等證,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相應藥物治療。
暑邪夾帶濕氣,從口鼻空竅侵入,則三焦氣分受病。頭脹、胸悶、嘔吐噁心,這是邪氣剛侵入時出現的症狀,病情還不太嚴重,因此只使用梔子、蒼朮等藥物來清宣氣分。其他如鮮枇杷葉、通草、淡竹葉之類的藥物,也可以加入使用。
暑熱之邪,留於膜原則變瘧,入於腸胃則成痢,治宜隨證加減。
_邵評:_此條暑濕合邪,其症尚輕。若邪留膜原為瘧邪,入腸腑成痢。脾與胃以膜相聯,故曰膜原,脾胃之交,半表半裡也,猶足少陽之半表半裡耳。
濕溫氣分流連久,舌赤中黃燥刺干。咯血毋庸滋膩入,耳聾莫作少陽看。三焦並治通茹杏,金汁銀花膏滑寒。若得疹痧肌肉透,再清痰火養陰安。
_邵評:_濕溫重證,三焦俱病,故舌赤、中黃燥刺。耳聾是濕熱上蒙清竅,不可作少陽治。咯血是熱傷肺絡,不可用滋膩藥,宜清三焦氣分之邪。若邪從外達而發疹痧,再清痰火,漸入養陰治之。
白話文:
夏天酷熱,暑氣侵入人體,停留在肌膚腠理,就會導致瘧疾,進入腸胃就會引發痢疾,治療需根據病症加減藥物。
濕溫病症如果拖延久了,舌頭會發紅,舌苔會呈黃色乾燥,舌尖也會刺痛。如果出現咯血,不要使用滋補油膩的藥物;如果出現耳聾,也不要誤認為是少陽病。治療應同時調理三焦,可以用杏仁清熱解毒,金汁銀花清熱解毒,膏滑寒涼的藥物降火。如果病症由外而內,出現疹子和痧,再清熱化痰,最後養陰安神。
凡暑濕合邪,輕則氣分微結,重則三焦俱病。清解不應,即屬濕溫重證。肺氣不得宣暢,則釀成膿血。濕熱上蒙清竅,則耳聾無聞。治當急清三焦。氣分一鬆,則疹痧得以外達。再議清火清痰,漸入養陰之品。
_邵評:_此條濕溫重證,惟恐人見咯血而認陰虛,見耳聾誤作少陽施治,故特揭之。
胎形粉自四邊紅,疫入膜原勢最雄。急用達原加引藥,一兼黃黑下匆匆。
_邵評:_舌胎粉白邊紅,疫邪入於膜原也,用吳又可達原飲治法。若舌變黃燥黑胎,邪入胃腑,用承氣下之。惟達原飲中分三陽加引經藥。
凡時證初起,胎形粉白而厚,四邊紅絳者,此疫證也。邪在膜原,其勢最雄,頃刻傳變,診家不可輕視,吳又可用達原飲加引經表藥透之達之。如兼太陽加羌活,陽明加葛根,少陽加柴胡。如舌變黃燥色,乃疫邪入胃,加大黃下之。如變黑色,入里尤深,用承氣下之。疫勢甚者,其舌一日三變,由白變黃,由黃變黑,當速下之。
白話文:
凡是暑濕之邪結合,輕者氣機微滯,重者三焦俱病。清熱解毒之法不效,即屬於濕溫重症。肺氣無法暢通,則會形成膿血。濕熱上侵清竅,則會耳聾失聰。治療當以清利三焦為急。氣機一舒暢,疹子就能外發。再進一步清火化痰,逐漸使用養陰之品。
邵評
此條濕溫重症,惟恐人們看到咯血就認為是陰虛,看到耳聾就誤認為少陽證而施治,故特別在此揭示出來。
胎形粉白而四邊紅潤,疫邪入膜原的勢力最為強盛。急用達原飲加上引經之藥,再兼用承氣湯,迅速將病邪排出體外。
邵評
舌胎粉白色邊緣紅潤,說明疫邪已經侵入膜原,用吳又可的達原飲治療方法。若舌頭變成黃色乾燥、舌苔變黑,說明邪氣已經進入胃腑,應使用承氣湯下之。達原飲中添加了三陽引經藥。
凡是時行疫病初期,舌胎粉白色而厚,四邊紅潤,這是疫證。邪氣在膜原,其勢力最強勁,隨時可能傳變,診家不可輕視。吳又可的達原飲加上引經表藥將邪氣透達出來。如果兼太陽證,加羌活;陽明證,加葛根;少陽證,加柴胡。如果舌頭變成黃色乾燥,說明疫邪已入胃,加大黃下之。如果舌頭變成黑色,說明邪氣已深入臟腑,使用承氣湯下之。疫勢猛烈者,舌頭一天三次變化,從白變黃、從黃變黑,當速行下法。
_邵評:_此條邪由膜原傳胃,自表入里,故可用足經藥,從吳又可達原飲,與下條邪在手經大異。
_又云:_此條由膜原入胃,自表傳裡,故可從足經用藥。下條疫邪由衛入營,逆傳心包,當從三焦立法,用手經藥,與溫暑治法相通。二條邪傳經絡不同,舌苔各別,治法用藥大異,讀者大宜著眼。
若見鮮紅純絳色,疫傳包絡及營中。清邪解毒銀犀妙,菖鬱金黃溫暑通。
_邵評:_舌絳鮮紅,疫邪自衛入營,逆傳包絡,當從三焦立法,用手經藥清營開閉,與溫暑治法相通。較上條自表入里大不同也。
溫疫一證,治分兩途。但看舌胎白而黃、黃而黑者,疫邪自表達里,汗之、下之可也。如見舌胎鮮紅絳色,此疫邪入於營分及包絡之間,汗下兩禁,惟宜清營解毒、逐穢開閉,如犀角、銀花、菖蒲、鬱金、西黃、金汁、人中黃之類,與溫熱暑證治法相通。
白話文:
這條病症的邪氣是由膜原傳到胃,從表層進入裡層,因此可以用足經的藥物治療,從吳又可的達原飲方入手。而下一條病症的邪氣則是在手經,差異很大。
此外,這條病症的邪氣是由膜原進入胃,從表層傳到裡層,因此可以用足經的藥物治療。下一條病症的疫邪是由衛氣進入營氣,逆傳心包,應該從三焦入手,用手經的藥物治療,與溫暑的治療方法相通。兩條病症的邪氣傳經絡的方式不同,舌苔也各有差異,治療方法和用藥也大相徑庭,讀者務必注意。
如果舌頭呈現鮮紅色,說明疫邪已經傳到包絡和營氣之中。要清熱解毒,可以用銀犀妙方,再配合菖蒲、鬱金等藥物溫和治療暑氣。
舌頭呈現鮮紅色,說明疫邪從衛氣進入營氣,逆傳包絡,應該從三焦入手,用手經藥物清熱解毒,與溫暑的治療方法相通。這和前面一條病症從表層進入裡層的狀況截然不同。
溫疫的治療分為兩條路。如果舌苔呈現白色帶黃色、黃色帶黑色,說明疫邪從表層進入裡層,可以用發汗和瀉下的方法治療。如果舌苔呈現鮮紅色,說明疫邪已經進入營氣和包絡之間,發汗和瀉下都不可取,只能用清熱解毒、逐穢開閉的藥物治療,例如犀角、銀花、菖蒲、鬱金、西黃、金汁、人中黃等等,這些藥物與溫熱暑證的治療方法相通。
_邵評:_此條疫邪由衛入營,從手經用藥,與溫暑大致相同。
溫邪時疫多斑疹,臨診須知提透宜。疹屬肺家風與熱,斑因胃熱發如茲。
_邵評:_此條溫暑斑疹,與傷寒發斑不同。疹屬肺經風熱,斑是胃家伏熱。時疫斑疹兼有毒氣,均宜提透清解熱毒。
疹斑色白松肌表,血熱知丹犀莫遲。舌白荊防翹薄力,舌紅切忌葛升醫。
_邵評:_白疹邪在氣分,舌白淡紅,宜松肌達表,從肺清透。紅疹邪在營分,舌胎絳赤,宜清營宣透,斷不可用柴、葛足經藥。
疹斑發於氣分,其色淡紅而白者,舌胎亦白,宜葛根、防風、蟬蛻、荊芥、連翹、薄荷、牛蒡等松肌達表。若見赤斑、丹疹,邪在營分、血分,舌必絳赤,宜犀角、連翹、鮮生地、人中黃、淨銀花等透營解毒,大忌升、葛足經之藥。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溫病時疫中常見的斑疹症状,並根據斑疹的顏色、舌苔等表現,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治療方法。白疹宜清熱解表,紅疹宜清營解毒,並強調了不同藥物對不同證型的適用性。
_邵評:_此二條斑疹在氣、在營,不可用傷寒法施治也。
凡屬正虛胎嫩薄,淡紅微白補休遲。厚黃膩白邪中蘊,診者須知清解宜。
不拘傷寒雜證,正氣虛者,其舌胎必嬌嫩而薄,或淡紅,或微白,皆可投補。若見黃而白、厚而膩,總屬內邪未清,不可遽進補藥。
_邵評:_此條憑舌胎以驗其虛實,分別宜補宜清之總訣。
三十九歌皆要訣,伏邪新感一齊明。金針繡出憑君看,敢告同人仔細評。
_邵評:_以上三十九歌,皆察舌辨證之要法,語語的傳,可謂時病金針矣,後學當熟讀之。
廉按:梁特岩曰:舌居肺上,腠理與腸胃相連,腹中邪氣熏蒸醞釀,親切顯露,有病與否,昭然若揭,亦確然可恃。故凡辨舌,無苔則審舌之本色,有苔則憑舌之現色,參之望問聞切,以判表裡、寒熱、虛實之真假。雖不中,不遠矣。
白話文:
邵評
這兩種斑疹是在氣血之中,不能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
凡是正氣虛弱,舌苔嬌嫩而薄,淡紅或微白,都可以投予補益之藥。如果見到黃白色、厚膩的舌苔,總歸屬於內邪未清,不可以急於進補。
邵評
這一條根據舌苔來判斷虛實,分別宜補宜清的總訣。
三十九歌都是要訣,伏邪新感都能清楚知道。金針妙手繪出憑你觀察,敢告訴同事們仔細評鑑。
邵評
以上三十九歌,都是察看舌頭來辨證的要法,字字真理,可以說是時病的金針良方,後學之人當熟讀之。
廉按
梁特巖說:舌頭位於肺上,腠理與腸胃相連,腹中的邪氣燻蒸醞釀,會清晰顯露在舌頭上,有病與否,一目瞭然,確實可信。因此,凡是辨別舌頭,如果沒有舌苔則審視舌頭的本色,如果有舌苔則根據舌苔的顏色,配合望聞問切,來判斷表裡、寒熱、虛實的真假。雖然不能完全命中,但也相差不遠了。
周雪樵曰:舌膜與消化部各器具連,故能顯消化部之病。又與津液器、循環器有密切之關係。驗苔之法,以潤燥為兩大綱。血熱而多則色紅,血寒而少則色淡(與牙齦、唇色蓋皆相同)。若胃有燥糞,膽汁無事則逆流而上,其色即黃。其所以色黑者,表明血中有毒也。而舌與心、肺、肝、胃、大小腸等相關,故胎色為治病一要據。
西醫柯為良曰:凡舌上面有刺,刺中有腦蕊,能主嘗味,亦有胎,用以察病最為有益,西醫合信氏曰:驗舌貽形色乾溼,可辨表裡。
東醫下平用彩雲:舌之當注意者,為大、色、舌胎、潰瘍、傷創、瘢痕、腫瘍及運動狀態。
白話文:
周雪樵說:舌頭和消化器官的各個部分相連,因此能顯現消化器官的疾病。此外,它還與唾液器官和循環系統有緊密的聯繫。驗證舌苔的方法,主要分為濕潤和乾燥兩個大類。如果血熱且舌苔多,顏色會呈紅色;如果血寒且舌苔少,顏色會呈淡色(這與牙齦和嘴脣的顏色也是相同的)。如果胃中有乾燥的食物殘渣,膽汁沒有問題就會逆流到舌頭上,舌頭的顏色就會變黃。舌頭顏色為黑色的原因,表明血液中有毒素。舌頭與心、肺、肝、胃、大小腸等器官有聯繫,因此胎色是治療疾病的重要依據。
西醫柯為良表示:凡是在舌頭上有刺狀物,刺狀物中有神經細胞,可以負責感知味道,也有胎形,使用來診斷疾病非常有益。西醫合信氏指出:通過觀察舌頭的形狀和顏色的乾濕,可以分辨出疾病的表層和內在。
東醫下平使用彩雲:需要注意舌頭的大小、顏色、胎形、潰瘍、傷口、疤痕、腫瘤以及運動狀態。
(甲)大,舌之增大者,為巨舌症。腫脹增大者,現於安魏那舌炎等。此際舌緣,有齒牙之壓痕。舌之縮小,可分假性及真性兩種。假性縮小者,現於舌之乾燥之時,主由熱性疾患而來。真性縮小者,由舌實質之萎縮而來,而又為神經疾患,如延髓球麻痹、脊髓性筋肉萎縮之一症候也。
(乙)色,蒼白色現於一切貧血。異常潮紅現於熱性病之猩紅熱等。此際之舌不獨潮紅,而乳嘴亦腫脹,故舌之表面甚為粗糙,是為覆盆子舌,或曰貓舌。
暗褐色至暗黑色之斑紋,則見於黑色毛舌。此際舌之表面,雖往往平滑,然亦有著明尖奔而呈氈毛狀者。
白話文:
舌頭的大小可以反映身體狀況。舌頭變大,可能是巨舌症,也可能是舌炎引起的腫脹。這時舌頭邊緣會有牙齒的壓痕。舌頭縮小分為假性和真性兩種。假性縮小通常發生在舌頭乾燥時,多由熱性疾病引起。真性縮小則是由於舌頭組織萎縮,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延髓球麻痹或脊髓性肌肉萎縮的徵兆。
舌頭的顏色也能反映身體狀況。蒼白色通常見於各種貧血。異常潮紅則見於熱性疾病,例如猩紅熱。這時舌頭不僅潮紅,而且乳頭腫脹,表面變得粗糙,看起來像覆盆子,也有人形容像貓舌。
舌頭上出現暗褐色到暗黑色的斑紋,則可能是黑色毛舌。這時舌頭表面通常很光滑,但也有可能出現尖銳的毛狀突起,看起來像氈毛。
(丙)舌胎,正常之舌,以口腔分泌物之掩,故有一種之光澤。在於病態,則以口腔分泌物之減少,因而其舌乾燥,失其光澤,而被以舌胎。
白色之舌胎,現於一切之胃疾患,如急性及慢性胃加答兒等,此際舌多稍乾燥。又黑褐色之舌胎,則現於腸窒扶斯,舌全乾燥,處處生龜裂,而齒齦口唇,亦多呈同一之狀態。
其他白色斑狀之舌胎,現於鵝口瘡及亞布答。鵝口瘡之舌胎除去甚易,而亞布答之舌胎則拭去甚難。
飲食、牛奶、咖啡等,舌上亦被一時性之舌胎。
(丁)潰瘍、創傷及瘢痕,舌之潰瘍,有因齒牙壓迫而來者,梅毒、結核,或實扶的里,舌上亦生潰瘍。而梅毒性潰瘍治愈之後,舌上必留放線狀瘢痕。
白話文:
(丙)舌苔 正常的舌頭,因為口腔分泌物的滋潤,所以有一層光澤。生病時,因為口腔分泌物減少,舌頭乾燥,失去光澤,就形成了舌苔。
白色舌苔,出現在各種胃部疾病中,例如急性或慢性胃炎等,此時舌頭通常會稍乾。黑褐色舌苔,出現在腸傷寒中,舌頭完全乾燥,到處龜裂,牙齦和嘴脣也會出現相同的狀況。
其他白色斑狀舌苔,出現在鵝口瘡和白喉中。鵝口瘡的舌苔容易去除,而白喉的舌苔則很難擦掉。
飲食、牛奶、咖啡等,舌頭上也會暫時出現舌苔。
(丁)潰瘍、創傷和瘢痕 舌頭的潰瘍,有的可能是因為牙齒壓迫造成的,梅毒、結核病或實熱內盛,舌頭也會生潰瘍。梅毒性的潰瘍癒合後,舌頭上一定會留下線狀瘢痕。
傷創中診斷上之最要者,當癲癇或急癇發作,不隨意而咬傷其舌,於是形成傷創是也。而此傷創,常成瘢痕,永遠留存。
(戊)腫瘍,其中最要者,為乳嘴腫癌腫及梅毒性護膜腫。
(己)運動狀態,健康體之舌,當挺出之際,必真直而現於前方。若在於病態,則挺出之際,有振顫者,是見於酒客、神經衰弱症及腸窒扶斯者也,又當挺出而傾向於偏側者,則由舌筋之麻痹而來,在神經疾患則見於偏癱。
合而觀之,辨舌為診斷上之最要,中外一致,特中詳而外略耳。吳氏察舌辨證法及歌訣,深得其師葉天士先生真傳,直捷了當,大旨已備,間有未詳者,略綴三十條以補原書之缺。
白話文:
在診斷中,最重要的是觀察舌頭的狀態。例如,癲癇或急癇發作時,患者可能會不自主咬傷舌頭,留下傷痕。這些傷痕通常會形成疤痕,永久存在。
腫瘤中,最重要的是乳頭腫癌腫和梅毒性護膜腫。
健康的舌頭伸出來時應該是筆直的。如果舌頭伸出來時顫抖,可能是因為酗酒、神經衰弱或腸阻塞。如果舌頭伸出來時偏向一邊,可能是因為舌筋麻痺,神經疾病如偏癱也會導致這種現象。
總之,觀察舌頭是診斷的重要方法,中醫和西醫都重視這一點,只是中醫的觀察更為詳細。吳氏的察舌辨證法和歌訣,繼承了葉天士先生的真傳,直截了當,概括了主要內容。有些細節沒有說明,我另外補充了三十條,以補原書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