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傷寒類證 (5)

1. 疫邪入膻中(膻中,即包絡也)

如見舌胎鮮紅、神昏譫語(包絡舌胎見症),或發丹疹(營血熱則發丹疹),或兼喉痛(肺尚有熱),疫邪逆傳膻中也。非比傷寒客邪,無庸發散(病不在表,忌用發散);亦非停滯里證,無庸消導(病非胃實,忌用攻消)。

治當清血絡以防內閉,大宜解毒逐穢、宣竅開閉,如犀角、連翹、元參、生地、銀花、人中黃、川鬱金、石菖蒲、西黃、琥珀之類(清營解毒、宣絡化邪之劑),兼用至寶丹(芳香開閉)。此條邪入心包。

_邵評:_此條傷寒表裡之邪,大相懸絕,治法大異。此清血絡而開閉宣竅逐穢之法,治溫熱暑疫邪入包絡之要旨,不獨疫證然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舌苔鮮紅、精神混亂且胡言亂語(這是包絡舌苔的症狀),或是皮膚上出現紅疹(血液中有熱毒時會出現紅疹),或是伴有喉嚨疼痛(這表示肺部仍有熱毒),這都是瘟疫邪氣逆向傳入到膻中(即包絡)的現象。這種情況並非普通的風寒感冒,不需要進行發汗驅邪(因為病源不在於表層,所以不能使用發汗的方法);同時這也不是因食物滯留在體內導致的疾病,不需要進行消化排泄(因為疾病並非由胃部食物堆積造成,所以不能使用攻下消導的方法)。

治療應該清潔血液中的毒素以防止內部閉塞,最好使用能解毒去污、宣通竅門、開啟閉塞的藥物,例如犀角、連翹、玄參、生地、銀花、人中黃、川鬱金、石菖蒲、西黃、琥珀等(這些都是清營解毒、宣絡化邪的藥材),同時可使用至寶丹(具有芳香開竅的效果)。這表示邪氣已經進入心包。

邵氏評論:對於寒症和熱症的處理方法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兩者間邪氣在表裡的不同所造成的。清潔血液中的毒素、開啟閉塞、宣通竅門以及去除污濁的治療方式,是處理溫熱暑疫邪氣進入包絡的關鍵原則,並不只適用於瘟疫病症。

2. 疫邪遍三焦

疫癘穢邪,從口鼻吸人,分布三焦,久則血分漸瘀,其邪愈深,其熱愈結。當以苦鹹之制,仍佐輕揚理上為治,如犀角汁、銀花露、白金汁、西瓜翠衣、栝蔞皮、黑元參之類。以上均參《葉案》。

此邪入下焦血分,三焦均病。

_邵評:_邪從上受,先肺衛,次心營,此邪在上焦。至入於血,則邪干下焦矣,故曰邪遍三焦。邪愈深入,則熱結而不能外泄。用鹹苦以清下焦血熱,仍佐輕揚清上之劑,則三焦同治矣。此鹹寒清血之味,余俱輕清上熱,為治疫遍三焦之良法。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瘟疫邪氣入侵人體的過程及治療方法。瘟疫的髒污邪氣由口鼻吸入,隨後散佈到全身的三焦(中醫認為的身體三個區域)。時間一長,血液會逐漸瘀滯,邪氣越來越深,熱氣也越來越結實。治療應採用苦鹹的藥物,同時輔以能輕揚上升、調理上焦的藥物,例如犀牛角汁、銀花露、白金汁、西瓜翠衣、栝蔞皮和黑元參等。

這種邪氣一旦進入下焦的血分,三焦都會受到影響。

邵評:邪氣從上方進入,首先影響的是肺和表衛,再來是心營,這就是邪氣在上焦的情況。等到邪氣進入血液,就表示它已經影響到下焦了,所以說邪氣遍佈三焦。邪氣越深,熱氣就越結實,無法向外散發。使用鹹苦的藥物來清除下焦的血熱,同時輔以輕揚上升、清熱的藥物,這樣就可以同時治療三焦的問題了。這種鹹寒且能清血的藥物,其它的成分可以輕易地清除上焦的熱氣,這是治療瘟疫邪氣遍佈三焦的好方法。

3. 吳又可法(摘要)

凡瘟疫如見舌胎白如粉者,其邪已入膜原,汗之必不解,當用達原飲,以透膜原之邪。看兼何經,加入引經表藥,如兼太陽加羌活,陽明加葛根,少陽加柴胡。如舌胎薄而不厚,脈不甚數者,感之輕也,可從汗解(此汗非用麻、桂,宜辛涼達表,薄荷、荊芥、梔、豉之屬)。

如感之重者,舌苔必厚,脈必數,縱服藥,邪必內陷(內陷者,由膜原而入胃腑,非陷入心包也)。但看舌胎漸漸黃燥(邪入胃腑則舌黃燥),此邪漸入於胃也,前方加大黃下之(邪入胃腑則當下)。若脈洪長而數(陰明經邪脈象)、汗大出,此邪適離膜原,初入陽明,白虎證也(邪離膜原,入陽明之經而未入胃腑,故宜白虎清法)。

舌上純黃燥刺(純黃燥刺,已入胃腑也),又兼里證,此邪已入胃腑(腹滿、便閉等症,已入胃腑也),承氣湯選用。

_邵評:_邪從口鼻而入,直行中道而入膜原,故舌胎白如敷粉。膜原者,脾與胃以膜相聯,乃脾胃之半表半裡,附近於胃。疫邪先入膜原,最易陷入於胃,如從表達,亦從三陽經外出,故加三陽引經藥。

疫證有兩三日即離膜原者,有一旬半月不傳者(疫邪傳變遲速不定,邪在膜原或傳表或入里,傳變遲速不齊),有初得之四五日厭厭聶聶,至五六日陡然勢張者(邪熱抑遏,一時不能外達,必至五六日陡然勢盛)。疫邪為病,有從戰汗解者,有從自汗、盜汗而解者(疫邪從膜原外達而汗解者),有無汗竟歸於胃者(邪入於胃。

有胃氣壅抑,必從下後而得戰汗解者(里不通則表不達,必得下後,里通則表達,故從汗解)。有汗解未盡,越三四日復熱者(表解未盡,裡熱復盛而復發者)。有發黃因下而復熱發斑者(熱鬱為黃,下則氣通,邪越而身熱發斑),有竟從發斑而愈者(邪從斑達而病愈),有里證急,雖得斑不愈者(里證急,邪不能從外達,故得斑不愈,須當下之)。

疫毒甚者,日有三變(傳變極速)。初起一二日,舌胎白如粉(膜原舌胎),早服達原飲(宣達膜原之邪)。一服午後舌變黃色(邪不外達而內傳入胃,故舌黃)、胸膈滿痛、大渴煩躁(邪入陽明胃熱見象),此毒邪傳裡也,前方加大黃下之(此邪由膜原初入於胃,熱而未實,故用達原飲加大黃一味,以下其熱)。

煩躁稍減,傍晚後加煩躁大熱、通舌變黑刺、鼻生煙煤,此毒邪最重,復合聚於胃,急用承氣湯下之。至夜半熱退,次早胎刺如失。此數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盛變速,故用藥不得不緊。設用緩藥,必無救矣。每見瘟疫二三日即死者,皆此類也。

_邵評:_下後稍緩,至夜復熱,其勢更甚,熱而成實,灼傷肺胃津液,故舌黑刺而鼻煤,邪毒盛也。熱實胃腑,故用承氣急下之,使邪毒從下而解。若一日數變,用藥亦一日行數日之法。蓋病變極速,治法亦急,所謂急病急攻也。失治則液涸邪秘而死。

疫病失下,自利純臭水,晝夜十數行(純水無糞,此燥屎內結而水液從旁下漏,正糞未下也),口燥唇乾舌裂(津被灼傷),腹滿硬痛(內實證據),此熱結旁漏也。急以承氣下之,以去宿垢,其利自止(正糞一下,則邪去而利自止)。若胃熱失下,鬱而為黃,熱更不減,搏血為瘀。

故經氣不為熱瘀,不致發黃;熱邪不幹血分,不致蓄血。若同受其邪,則發黃而兼蓄血,非蓄血而致發黃也。但蓄血一行,熱隨血走,黃隨熱泄。故治黃茵陳蒿湯,治蓄血桃仁承氣湯去桂枝、甘草,加丹皮、歸尾、責芍。

_邵評:_胃中熱鬱不得泄越,則發黃。熱甚血瘀,則蓄血。此邪熱入於中下兩焦所致。至辨發黃與蓄血,當察其小便。若小便不利,則熱鬱膀胱而發黃。若小便自利,則熱瘀血分而蓄血。如此辨治,萬無一失。治黃滲濕清熱而通下,治蓄血消瘀清熱而破血。

白話文:

[吳又可法(摘要)現代版]

只要瘟疫患者舌苔像鋪了一層白粉,代表邪氣已經深入到膜原(介於肌腠與臟腑之間的區域),單靠發汗是無法解決的,應使用達原飲,以將膜原中的邪氣透出。根據邪氣影響的經絡不同,再加入對應的引導藥物,例如影響太陽經就加羌活,陽明經加葛根,少陽經加柴胡。如果舌苔薄且不厚,脈搏不算太快,表示感染程度較輕,可透過發汗解表(這裏的發汗不是使用麻黃或桂枝,而是採用辛涼解表的方法,例如薄荷、荊芥、梔子、豆豉等)。

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舌苔一定會很厚,脈搏也會很快,即使服藥,邪氣也會往內深入(內陷是指邪氣由膜原進入胃腑,並非進入心包)。觀察舌苔逐漸轉為黃色且乾燥(邪氣進入胃腑舌苔會呈現黃燥),顯示邪氣正在侵入胃腑,此時應使用加大黃的達原飲來排解邪氣(邪氣進入胃腑需用下法)。如果脈象呈洪長且快(這是陰明經受到邪氣影響的脈象),大量出汗,表示邪氣剛剛離開膜原,開始進入陽明經,這是白虎湯的症狀(邪氣離開膜原,進入陽明經但尚未進入胃腑,因此適合用白虎湯的清法)。

舌苔完全呈現黃色且乾燥且有刺狀突起(這代表邪氣已經進入胃腑),同時伴有內臟病症(如腹脹、便祕等,顯示邪氣進入胃腑),應考慮使用承氣湯。

邵評:邪氣從口鼻進入,直接沿著中間的路徑進入膜原,所以舌苔會像鋪了白粉一樣。膜原是脾和胃之間以薄膜連接的地方,屬於脾胃的半表半裏部位,靠近胃部。疫邪首先進入膜原,最容易陷入胃部,如果要從表達出,也會從三陽經排出,因此會加入三陽經的引導藥物。

有些疫病患者在兩三天內就會離開膜原,有些可能要十天到半個月才會傳遞,邪氣傳播的速度不固定(邪氣在膜原或傳表或入裏,傳播速度各異)。有些患者在初期四到五天會感到倦怠,到了五六天突然病情加重(邪熱被抑制,短時間內無法外達,直到五六天突然病情惡化)。疫病邪氣的病程,有的可以通過戰汗、自汗或盜汗解開(邪氣從膜原外達而通過汗解),有的完全沒有汗卻直接進入胃部(邪氣進入胃部)。

有的患者胃氣受阻,必須在通下後才能得到戰汗解開(內不通則外不達,必須先通下,裏通則表達,因此能通過汗解)。有的汗解未完全,過三四天又再次發燒(表解未完,內熱再次旺盛而復發)。有的黃疸因為通下後再次發燒出現斑疹(熱鬱成黃,通下則氣順,邪氣超出而身體發熱出現斑疹),有的直接從斑疹痊癒(邪氣從斑疹排除而病癒),有的內臟病症急劇,即使出現斑疹也不會好轉(內臟病症急劇,邪氣無法從外部排除,因此即使出現斑疹也不會好轉,必須通下)。

對於病情非常嚴重的患者,每天病情都有三次變化(傳播速度極快)。一開始的一兩天,舌苔像鋪了一層白粉(膜原舌苔),早上服用達原飲(宣導膜原邪氣)。服一次後,下午舌苔變成黃色(邪氣未從外部排除而進入胃部,因此舌苔變黃)、胸部和膈膜疼痛、非常口渴且煩躁(邪氣進入陽明經,胃熱現象),這代表邪氣進入內部,加大黃的達原飲來通下(這種情況下邪氣由膜原進入胃部,熱而未實,因此使用達原飲加大黃一味,以通下其熱)。

煩躁稍微減輕後,傍晚後又出現嚴重的煩躁和高熱,舌頭整體變成黑色且有刺狀突起,鼻子像是冒煙一樣,這是最嚴重的邪氣,再次聚集在胃部,立即使用承氣湯來通下。到了半夜熱度退去,第二天早上舌苔的刺狀突起消失。這是幾天的療法,一天內完成,因為邪氣極度旺盛,變化的速度也很快,因此用藥必須緊急。如果使用緩慢的藥物,必定無法救治。常見瘟疫患者在兩三天內死亡,都是這種情況。

邵評:通下後稍微放鬆,到了晚上再次發熱,病情更加嚴重,熱度形成實熱,灼傷肺胃的津液,因此舌苔黑色且有刺狀突起,鼻子像冒煙一樣,這是邪氣極度旺盛的表現。熱實胃腑,因此使用承氣湯急下,讓邪氣從下方排除。如果一天內病情多次變化,用藥也需一天內執行幾天的療法。疾病變化極速,治療方法也需緊急,這就是所謂的急病急攻。如果錯過治療,會導致津液枯竭,邪氣封閉而死亡。

疫病如果未及時通下,會出現純粹的臭水自利,一天十幾次(純水無糞,這是燥屎內結而水分從旁邊漏下,真正的糞便還未排出),口乾脣燥舌裂(津液被灼傷),腹部滿且硬痛(內實的證據),這是熱結旁漏的情況。立即使用承氣湯通下,以去除宿便,自利自然停止(真正的糞便一下,邪氣排出,自利自然停止)。如果胃熱未及時通下,鬱積而形成黃疸,熱度不會減少,血液凝固。

因此經氣不受熱瘀影響,不會導致黃疸;邪氣不幹擾血分,不會造成蓄血。如果同時受到邪氣影響,則會出現黃疸並伴有蓄血,並非蓄血導致黃疸。但是蓄血一旦排出,熱度隨著血液排出,黃疸隨熱度消除。因此治療黃疸使用茵陳蒿湯,治療蓄血使用桃仁承氣湯去掉桂枝、甘草,加上丹皮、歸尾、赤芍。

邵評:胃中熱度鬱積無法排除,會形成黃疸。熱度極度旺盛,血液凝固,則會造成蓄血。這是邪熱進入中下焦所導致的問題。辨別黃疸與蓄血,應觀察小便。如果小便不暢,則是熱度鬱積在膀胱而形成黃疸。如果小便正常,則是熱度凝固血液而造成蓄血。這樣辨別治療,不會出錯。治療黃疸滲濕清熱而通下,治療蓄血消瘀清熱而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