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8)

1. 肝火上逆

如呃逆舌黃而渴、左脈弦數,此肝火上逆為呃也。宜川連、吳萸、黑梔、代赭、枇杷葉、半夏、茯苓之類降之。

_邵評:_肝火上升,胃逆不降而呃。舌黃而渴,肝火灼胃也。左脈弦,肝之本象;數則肝火乘胃而逆也。治以平肝清火、和胃降逆之法。

白話文:

如果出現呃逆、舌頭發黃且口渴、左脈弦數,這是肝火上逆導致的呃逆。應該用川連、吳萸、黑梔、代赭、枇杷葉、半夏、茯苓等藥物來降火。

邵評

肝火上升,胃氣逆而不降,所以會呃逆。舌頭發黃且口渴,是肝火灼傷胃的表現。左脈弦數是肝臟本身的狀態,脈搏數則說明肝火乘犯胃部而導致呃逆。治療方法是平肝清火、和胃降逆。

2. 中焦虛冷

如脾胃虛寒、寒氣格逆而呃者,脈來濡緩(濡緩,脾之本脈也)、右關軟大(軟大,脾胃虛也)、舌嫩不渴(虛寒則不渴),此中焦虛冷也。宜理中湯加丁香溫之。

_邵評:_中虛寒氣上逆,格拒於中,胃氣不降而呃逆也,故用溫中扶陽之法。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出現脾胃虛寒、寒氣逆流而打嗝的症狀,脈象濡緩(濡緩是脾臟的本脈)、右關脈浮軟且大(浮軟且大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舌頭柔軟不渴(虛寒則不渴),這就說明他的中焦虛寒。應該使用理中湯加丁香溫暖中焦。

邵老師評述:中焦虛寒,寒氣上逆,阻礙於中焦,胃氣無法下降而打嗝,因此要採用溫中扶陽的方法治療。

3. 下焦陽虛

凡呃逆起自下焦,渾身振動者,乃屬下焦虛寒,陽氣竭而呃也。宜理陰煎加丁香、五味、胡桃肉以納之(酸以收逆氣,溫以納腎氣),或都氣飲(六味丸加五味子)加熟附、胡桃、丁香(溫納下焦)以納之。不已則死。

_邵評:_呃逆自下焦而來,肝腎大虛,氣不攝納,由丹田而沖逆,故渾身振動。此元海無根、虛脫之候,宜攝納下焦肝腎治之。

白話文:

如果打嗝是由於下焦虛寒,導致全身顫抖,這是因為下焦陽氣不足,虛寒而致。可以用理陰煎加入丁香、五味子、胡桃肉來治療,酸味可以收斂逆氣,溫暖可以補腎氣。也可以用都氣飲(六味丸加五味子)加入熟附子、胡桃、丁香,溫暖下焦來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危及生命。

4. 陰火沖逆

如六脈細數(陰虛火旺則脈細數)、面赤顴紅(虛火上炎於面)而呃者,陰火上逆也(陰火上衝則呃),都氣飲(滋陰納氣)加胡桃肉、柿蒂以納之。

_邵評:_陰火升逆,當用滋腎丸或大補陰丸,壯腎水而滋陰火。

白話文:

如果脈象細而數(表示陰虛火旺,所以脈細數)、臉色發紅顴骨泛紅(虛火上炎到臉部)並且打嗝,這是陰火上逆(陰火向上衝導致打嗝),應該用滋陰納氣的方法,加入核桃肉和柿蒂來收納陰火。

邵氏評註:陰火上升逆襲,應該服用滋腎丸或大補陰丸,補腎水以滋養陰火。

5. 格陽呃逆

若高年命門火衰,虛陽上逆而呃者,必面赤戴陽(虛陽上浮之徵)、足冷下利(下焦虛寒也)、六脈微弱(陽虛之脈),此格陽呃逆也。宜熟附都氣飲加人參、丁香、胡桃肉、紫石英之類,以鎮納之。以上三證,五味須重用。

_邵評:_命火衰微,陰寒內伏,阻格虛陽,上逆而作呃,陰盛格陽也。宜用回陽鎮納之法。

白話文:

如果年紀大了,腎氣衰弱,虛陽上逆而打嗝,必然面色發紅,頭部發熱(虛陽上浮的徵兆),腳冷並且腹瀉(下焦虛寒的表現),脈象微弱(陽虛的脈象),這就是陽虛打嗝。應該服用熟附子都氣飲,加入人參、丁香、胡桃肉、紫石英等藥物,以鎮住虛陽,使之歸納於下。以上三種症狀,五味藥材要重用。

邵評: 腎火衰弱,陰寒內伏,阻礙虛陽,使之逆流而打嗝,是陰盛格陽。應當使用回陽鎮納的方法。

6. 胃陰虛餒

有發汗太過,胃中津液枯涸,以致呃逆嘔吐(嘔吐,胃氣上逆也),此胃陰虛也。宜金水六君煎加北沙參、麥冬、丁香、柿蒂,和中以生津液。汗出不已,加五味。

_邵評:_汗多而胃陰受傷,津液虧耗,胃氣上逆而呃者,宜養陰生津以和胃。若汗多,則津液益虛,用五味以斂之。

白話文:

如果因為發汗過度導致胃中津液枯竭,進而出現呃逆嘔吐,這屬於胃陰虛。可以服用金水六君煎,再加上北沙參、麥冬、丁香、柿蒂,以滋養胃陰,生津液。如果汗出不止,可以加五味來收斂止汗。

7. 中脘食滯

凡呃逆脘痛、胸中脹滿者,食滯為呃也。宜二陳湯加楂肉、厚朴、枳實、麥芽、木香汁、萊菔子之類,疏之和之。

_邵評:_食滯脘中,氣機阻遏,升不得降而為呃者,此胃實也,故用運中消滯開氣之劑。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出現打嗝、心口痛、胸口脹滿的症狀,很可能是因為食物積滯在胃中導致的。建議使用二陳湯,再加入山楂肉、厚朴、枳實、麥芽、木香汁、萊菔子等藥材,以達到疏通氣機、和胃消滯的效果。

邵評

食滯積在胃中,導致氣機阻礙,無法升降而引起打嗝,這是胃實的表現。因此,要使用運化脾胃、消食開氣的藥物來治療。

解釋:

  • **呃逆:**打嗝。
  • **脘痛:**心口痛。
  • **胸中脹滿:**胸口感覺脹滿。
  • **食滯:**食物積滯在胃中。
  • **二陳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功效是化痰止咳,健脾和胃。
  • **楂肉:**山楂肉,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
  • **厚朴:**一種中藥材,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
  • **枳實:**一種中藥材,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
  • **麥芽:**一種中藥材,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
  • **木香汁:**木香的汁液,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 **萊菔子:**蘿蔔子,具有消食化積,理氣消脹的功效。
  • **疏之:**疏通氣機。
  • **和之:**調和胃氣。
  • **運中:**運化脾胃。
  • **消滯:**消食化積。
  • **開氣:**疏通氣機。
  • **胃實:**胃中積滯。

這段文字說明了中醫對於食滯引起呃逆、脘痛、胸中脹滿的症狀的認識,以及使用二陳湯等藥物治療的方法。同時,邵評也指出了該方法的理論依據,即食滯導致胃實,需要使用運化脾胃、消食開氣的藥物來治療。

8. 幽門濁逆

傷寒表解之後,大小便不通、呃逆作嘔,此糟粕未化,與邪結於幽門。幽門之氣不化,則州都閉,傳道失,二便不行;惡氣上衝於胃,故作呃逆也。宜利幽門,利幽湯主之。若大便秘結,少腹耕痛而作呃逆者,承氣湯主之。此條出《傷寒第一書》。

_邵評:_表解後津液受劫,邪濁內結腸腑,二便不通,濁穢蒸熱,熱氣上衝至胃,則呃逆作嘔。所謂下既不通,必反於上也。幽門在下焦,邪結於此則便閉。故必通其幽門,大便通行,則濁熱下出,而呃逆自止矣。此亦實呃也。若便閉耕痛,此腸胃有燥屎而呃逆也,用承氣湯攻下之。

白話文:

傷寒表解之後,體內的津液受到損傷,病邪的濁氣積聚在腸胃之中,導致大小便不通。濁氣阻塞,產生熱氣,熱氣上衝到胃部,就會引起呃逆和嘔吐。所謂「下不通,則必反於上」就是這個道理。幽門位於下焦,病邪積聚在此就會導致便秘。因此,必須疏通幽門,使大便通暢,濁氣和熱氣才能順利排出,呃逆自然就會消失。這是一種實證性的呃逆。如果患者伴隨便秘和腹痛,說明腸胃內有燥屎積存而引起呃逆,需要使用承氣湯來攻下。

9.

(新法合參《景岳》、《金鑑》、《葉案》)

喘症之因,大抵三法前多實喘,三法後多虛喘。在肺為實,在腎為虛。實喘宜開太陽,虛喘宜固少陰。外感之喘治肺,內傷之喘治腎。

_邵評:_喘有風寒、水邪、水氣、痰飲、寒包火鬱等因。由於外邪在肺,是為實喘。下焦元海無根、腎虛氣逆而發喘者,為虛喘。實喘宜開肺,虛喘宜固腎。至三法者,汗吐下也。雖云三法前多實,三法後多虛,然亦不可執。總之,外邪為實,宜治肺;內傷為虛,宜治腎。

虛實之辨,實喘氣急張口,抬肩欠肚(實喘是邪阻於肺,氣不宣通,故張口抬肩而喘急也);虛喘氣短,似喘非喘,而不張口抬肩欠肚也(虛喘由下焦元海無根,腎真失納,氣升上逆而似喘非喘,氣不續,無張口抬肩之狀也)。實喘肺氣不得宣暢,滿悶只在膈間;虛喘腎氣不能接續,阻塞在於氣道。

白話文:

邵氏評論:喘症的病因很多,例如風寒、水邪、水氣、痰飲、寒包火鬱等等。由於外邪侵犯肺部,就屬於實喘。下焦腎氣不足,元氣虛弱,導致腎氣上逆而發喘,這就是虛喘。實喘應該要開通肺氣,虛喘應該要補益腎氣。所謂的三法,指的是汗法、吐法、下法。雖然說三法之前多實喘,三法之後多虛喘,但也不要死板地遵循這種說法。總而言之,外邪引起的喘症,應該治療肺部;內傷引起的喘症,應該治療腎臟。

虛實之辨,實喘氣急張口,抬肩欠肚(實喘是邪阻於肺,氣不宣通,故張口抬肩而喘急也);虛喘氣短,似喘非喘,而不張口抬肩欠肚也(虛喘由下焦元海無根,腎真失納,氣升上逆而似喘非喘,氣不續,無張口抬肩之狀也)。實喘肺氣不得宣暢,滿悶只在膈間;虛喘腎氣不能接續,阻塞在於氣道。

如何區分實喘和虛喘呢?實喘的病人會呼吸急促,張口喘氣,抬肩挺肚,這是因為外邪阻滯肺氣,氣血不通暢,所以會出現這種急促的喘息狀態。虛喘的病人呼吸短促,像是喘又不像喘,而且不會張口抬肩挺肚,這是因為下焦腎氣不足,腎精不能收納,導致氣往上逆,所以會有這種似喘非喘的現象。實喘是因為肺氣不能順暢宣洩,導致胸悶氣脹,憋在胸膈之間。虛喘是因為腎氣不足,氣息不能順暢連接,導致氣道阻塞。

_邵評:_實喘由肺有外邪,氣不宣暢,而氣急發喘,病在上焦,故滿悶只在膈間也。虛喘由腎氣不納,虛氣上逆,短氣發喘,病屬下元虧乏也。

太陽病不解(外邪也),用小青龍湯治喘者,治水氣干肺也;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治喘者,治寒邪在肺也;用麻杏石甘湯治喘者,治寒包肺火也。述古。

_邵評:_表有風寒,內挾水飲,犯肺而喘,用小青龍散邪滌飲。若寒邪在表,氣鬱於肺而作喘,用桂枝加樸杏散寒下氣。但寒無汗而喘者,用麻黃;此則肺有火邪,外寒包住內火,故以麻黃湯去桂枝而加石膏。

白話文:

邵評:

實喘是由於肺部受到外邪侵襲,氣機不暢,導致氣急發喘,病症在上焦,所以滿悶的感覺只在膈膜之間。虛喘則是因為腎氣不足,虛氣上逆,導致呼吸短促,發作喘息,病症屬於下元虧乏。

太陽病(外邪)沒有痊癒,用小青龍湯治療喘息,是治療水氣干肺;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治療喘息,是治療寒邪在肺;用麻杏石甘湯治療喘息,是治療寒邪包裹肺部之火。這是古人所述。

邵評:

外感風寒,內挾水飲,侵犯肺部而喘,用小青龍散來祛邪化飲。如果寒邪在表,氣鬱於肺而導致喘息,就用桂枝加厚朴、杏子來散寒下氣。但是寒邪無汗而喘者,就用麻黃;這表示肺中有火邪,外寒包裹著內火,所以要用麻黃湯去掉桂枝,並加入石膏。

陽明病,發熱汗出(病在陽明之半表裡)、不惡寒(邪方入里而表已和)、胸滿而喘,用梔子豉湯者,此陽明內熱出表,非治外感也。又陽明病,直視微喘,用承氣者,此陽明壞病也。述古。

_邵評:_胸中為陽明之表,滿而喘者,熱上擾而氣不下降也。邪在膈間,用梔豉湯以泄膈間熱邪,此陽明經病之表證。若陽明腑病,直視微喘者,由於誤治,而陰傷邪實,用承氣者,去邪以救正也。

傷寒有暴感寒邪、惡寒無汗(表邪見症,寒抑不達)、頭疼身痛、寸脈沉伏(邪遏於表,氣不宣行,故寸脈沉伏)而喘急者(喘急者,表寒挾痰上阻於肺,肺氣逆而不降則喘),此寒邪鬱於太陽,痰氣交阻於肺也。法當開太陽之邪,用麻黃、川桂枝、半夏、杏仁、旋覆花、紫蘇葉、橘紅、生薑、白芥子之類(辛溫以散寒),辛溫汗之。

白話文:

陽明病發燒且出汗,但患者不畏寒,胸部滿悶且喘不過氣,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這說明陽明經的內熱已經外泄,而非一般的外感風寒。此外,如果陽明病患者眼睛直視,呼吸微弱,則可以用承氣湯治療,因為這是陽明經病變加重的表現。

胸部屬於陽明經的表層,胸部滿悶且喘不過氣,是因為熱氣上擾導致氣機不下降。邪氣停留在膈肌之間,用梔子豉湯可以瀉掉膈肌之間的熱邪,這是陽明經病症的表象。若陽明經腑臟病變,患者眼睛直視、呼吸微弱,可能是誤治導致陰虛邪實,則需要用承氣湯去邪救正。

傷寒病患者突然感受寒邪,畏寒無汗,頭疼身痛,寸脈沉伏且呼吸急促,這是寒邪鬱結在太陽經,痰氣阻滯肺部的表現。應該使用麻黃、川桂枝、半夏、杏仁、旋覆花、紫蘇葉、橘紅、生薑、白芥子等辛溫解寒的藥物,促進發汗來散寒。

_邵評:_肺與太陽,均為主表。太陽表邪不解,每每上侵於肺,故開太陽表邪,即是開肺,治法本相通也。此開肺疏表、滌痰降氣之法。

_廉按:_此條寒喘,故用辛溫,稍有熱者不宜。

如外感寒邪,內束伏火(表寒束住肺火),咳喘煩渴(肺火盛,故咳喘煩渴),氣口脈沉而數者(寒阻氣機則脈沉,肺有火則脈數),此客寒包火之喘也。宜外散寒邪,內清肺火(辛以散表寒,涼以清肺火),麻杏石甘湯加桑皮、枯芩、桔梗主之。

_邵評:_此肺熱火盛,輕寒抑遏於表。只用麻黃一味散表,余俱開肺清火之劑。此條寒包肺火,與上條表寒侵肺不同。上條辛溫散表為治,此條辛涼開肺為主。病情不同,治法亦異,最當詳辨。

白話文:

邵評

肺與太陽經,都屬於人體表面的防禦系統。太陽經的表邪不解,很容易向上侵犯肺臟,所以疏通太陽經的表邪,也就是疏通肺氣,治療方法本就相通。這段文字中所述的開肺疏表、滌痰降氣的方法,就是針對這個原理而來的。

廉按

這條方子適用於寒喘,所以用辛溫藥物,如果病人稍有發熱就不適合。

比如患者外感寒邪,內部積聚著熱氣(寒邪阻礙了肺部的熱氣,導致肺火被封閉),出現咳嗽、喘息、口渴(肺火旺盛,所以咳嗽、喘息、口渴),呼吸急促,脈象沉而數(寒邪阻礙了氣機,所以脈象沉,肺有熱氣,所以脈象數),這就是寒邪包覆肺火的喘息。治療應該外散寒邪,內清肺火(辛溫藥物可以散寒,涼藥可以清熱),麻杏石甘湯加桑皮、枯芩、桔梗可以治療。

邵評

這個方子是針對肺熱火盛,輕微的寒邪抑制著表面的情況。只用麻黃一味藥散表,其他藥物都用來開肺清火。這條方子中的寒包肺火,跟上面提到的表寒侵犯肺部是不同的。上面的方子是辛溫散表為主,而這個方子是辛涼開肺為主。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應有所區別,一定要詳細辨別。

若咳嗽口乾、氣逆而喘(肺火上升,故咳而舌乾,氣逆發喘),而不頭痛惡寒者(無表邪也),火邪在肺也。當以瀉白散(治以開肺清火為法)加二母、枯芩、羚羊角之類,以瀉肺火。

_邵評:_此肺火發喘,外無表寒,與上二條不同,只清肺火為治。

若氣逆咳喘,胸膈痞悶(無寒熱外邪,痰氣阻滯,故喘悶),氣口脈閉(痰阻氣道則脈閉),喘咳有痰聲者,痰喘也。治痰為主,如前胡、蘇子、杏仁、葶藶子、橘紅、象貝、蔞霜、半夏、桑皮、枳殼、薄荷、桔梗、竹瀝、薑汁之類(宣肺滌痰降逆之劑),隨症選用。

白話文:

如果出現咳嗽、口乾、呼吸不順暢、喘氣(這是因為肺火上升,導致咳嗽和口乾,呼吸不順暢而喘氣),但沒有頭痛、畏寒的症狀(表示沒有外感風寒),這說明是火邪在肺部。應該服用瀉白散(治療方法是開肺清火),並加入二母、枯芩、羚羊角等藥物,以瀉去肺火。

_邵評:_這種肺火導致的喘氣,沒有外感風寒,與前面兩種情况不同,只需要清肺火即可。

如果出現呼吸不順暢、咳嗽、喘氣、胸悶(沒有外感風寒,是因為痰氣阻滯,所以喘氣、胸悶),呼吸急促、脈搏微弱(痰氣阻塞氣道,所以脈搏微弱),咳嗽時有痰音,這是痰喘。治療以祛痰為主,可以使用前胡、蘇子、杏仁、葶藶子、橘紅、象貝、蔞霜、半夏、桑皮、枳殼、薄荷、桔梗、竹瀝、薑汁等藥物(這些藥物有宣肺、化痰、降逆的作用),根据症状选择使用。

現代語解釋

這段文字是描述中醫學中關於咳嗽、喘氣的病因和治療方法。

第一段

說明了肺火上炎導致的咳嗽、口乾、喘氣症狀,以及治療方法——泻白散加二母、枯芩、羚羊角等藥物清肺火。

第二段

描述了痰氣阻滯导致的咳嗽、喘氣、胸悶症狀,以及治療方法——使用宣肺化痰、降逆的藥物,如前胡、蘇子、杏仁、葶藶子、橘紅等,根據具體症狀選擇用藥。

這段文字体现了中醫理論中“辨證論治”的重要原則,即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症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_邵評:_痰隨氣而上升,肺氣逆而不喘,則咽中痰聲而氣喘也。治以清痰降氣為主。

傷寒有表解之後,而胸悶喘急者,亦痰也,急當治其痰。蓋外感表邪雖去,而內痰復發,故喘。必寸脈沉閉、胸膈悶塞可證,不可因解表後作虛治也。以上皆實喘,治肺。

_邵評:_表寒已解,而內伏之痰上升,其氣阻於胸膈,故悶而喘急也,治以滌痰開化一法。蓋此是痰喘,無外邪夾雜,與前數條因外邪發喘者不同。且痰阻脈道,故脈沉閉,痰滯上焦,肺氣不宣,故胸膈悶塞。是實喘而非虛喘也。

若因汗下之後發喘者,乃真氣不能接續,氣短似喘也。病源在下,其症呼吸喘促,自丹田以上,氣道阻塞不通,提不能升,咽不能降,呼吸不能接續。主治在腎,以腎主納氣也。當以景岳貞元飲(補陰納腎)主之。氣虛脈微,汗大出者,合參麥、五味收之納之(元虛肺弱,喘而汗多,脈微者,氣陰兩虧,不能收斂藏納,故合生脈散以收納之),或生脈合左歸亦可(壯水補腎)。足冷脈微者,熟附都氣飲加胡桃肉(陰竭陽浮,元氣虛弱,則足冷脈微而喘也。

白話文:

邵評:痰隨氣上行,如果肺氣逆而不喘,那麼就會出現咽喉有痰的聲音,同時伴有氣喘的情況。治療上應以清化痰濕和降順氣息為主。

對於傷寒病,如果在發熱感冒的症狀得到解除後,卻出現胸悶和呼吸急促的情況,這也是因為痰的存在所導致的。必須及時治療痰症。即使外感風寒已經消除,但內部的痰仍然復發,導致喘息。必須確認寸脈沈閉、胸膈悶塞的症狀,不可以誤以為病情已虛而進行虛性的治療。上述情況都是實喘,需要對肺部進行治療。

邵評:感冒風寒已經得到解除,但內部積存的痰開始上行,導致氣息被阻塞在胸膈部位,所以會感到胸悶和呼吸急促。這種情況需要使用清化痰濕和開通氣道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是純粹的痰喘,沒有外邪的幹擾,與前述因外邪引發喘息的情況不同。痰阻塞了脈道,因此脈象會呈現沈閉的特徵;痰滯留在上焦,使得肺氣無法正常宣暢,導致胸膈悶塞。這種情況是實喘而非虛喘,需要針對肺部進行治療。

如果是在發汗或下藥後出現喘息的情況,那是因為真氣不能接續,表現出的氣息短促類似喘息的現象。病因在於下部,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從丹田以上的部位,氣道受阻,上提困難,吞嚥也難以順利,無法進行正常的呼吸接續。治療應該集中在腎部,因為腎主納氣。可以使用景嶽貞元飲(補陰納腎)進行治療。如果是氣虛脈微,且大量出汗的情況,可以使用參麥、五味子來補充和納入(對於元虛肺弱、喘息並伴有大量出汗、脈象微弱的情況,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有效收納,可以結合使用生脈散來進行治療)。若是腳冷脈微的情況,可以使用熟附都氣飲加上核桃肉(陰竭陽浮、元氣虛弱的情況,導致腳冷脈微和喘息)。

用六味以補陰,附子五味以扶陽保肺)以納之。以上是虛喘治腎。

_邵評:_汗下之後,邪退正虛而發喘者,乃元海無根,真氣不納。短氣不能接續,似喘非喘,由於下焦腎氣大虧,此是虛喘,與前列之實喘大異。蓋丹田在下焦,升逆直衝而上,肺氣不得下行,阻塞升降之機。呼吸短促,不能接續而似喘,由於腎真失納,根蒂不固所致。治以攝腎固真納氣為主。

若飲邪犯肺作喘,當以溫藥和之,二陳湯加桂枝、薑汁。

_邵評:_寒飲射肺,肺逆作喘,當理肺滌飲治之。古人云:治痰飲者,宜溫藥和之也。

白話文:

治療虛喘,應以六味藥補腎陰,再用五味藥扶助陽氣,保衛肺臟,使氣機調和。虚喘是由于肾气虚弱导致的,与实喘截然不同。肾气不足,导致肺气不能下行,阻塞了升降之机,呼吸短促,似喘非喘。

如果是因为寒邪犯肺导致的喘息,就应该用溫和的药物来调理,例如二陈汤加桂枝、生姜。寒邪侵犯肺脏,导致肺气逆上,应该疏通肺气,祛除寒饮。古人说,治疗痰饮要用溫和的药物。

_廉按:_喘病,上焦肺病為實,下焦腎病為虛。實喘多因風寒、火熱、寒包肺火、水氣、痰飲、肺郁、氣逆等證,均是邪干於肺而喘,在上焦者為實喘,當分因治之。虛喘由於腎氣不納,元海無根,喘在上而病根在下焦,非大補腎真,攝納下焦元氣不可。

白話文:

廉按:

喘病,上焦的肺病屬於實證,下焦的腎病屬於虛證。

實喘多半是由於風寒、火熱、寒包肺火、水氣、痰飲、肺郁、氣逆等病症所致,都是邪氣侵犯肺部而導致喘息,在上焦表現為實喘,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

虛喘則是由於腎氣不足,元氣無根,雖然喘息表現於上焦,但病根在下焦,必須要補腎真氣,攝納下焦元氣,才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