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4)

1. 心下悸(述古)

心下悸者,心下築築惕惕、怔仲不寧之狀也。

_邵評:_悸者,心中跳動也,有虛實之分。心虛血少則悸,水飲凌心亦悸,肝膽痰火上逆亦悸。務須辨清同藥。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在胃,必作利也。

_邵評:_傷寒寒勝則厥,心下有水則悸。厥而心悸者,寒中於陰而水聚於心下也。宜以茯苓甘草湯先治其水,水去然後治厥。否恐水漬入胃而作利,利作則厥不回矣。蓋心下悸,是有水氣,乘其未漬胃時,先治之,不致厥利相連。此治法之次第也。

如飲水多而小便少、心下悸(心主君火,水停心下,火畏水凌,故悸),乃水停心下、水氣犯心也。茯苓甘草湯,以治其水。

_邵評:_飲水多而小便少,水無出路而停於心下,水氣上逆凌心作悸。亦用茯苓甘草湯,甘淡利水而益中氣,水去則心悸自止。

若心下悸而厥冷、身瞤動者,因虛而腎水上犯也。宜真武湯以鎮腎水。

_邵評:_心下悸,是水氣之徵。此腎陽外亡,腎水凌心,故厥冷而身瞤動。心屬火而水乘之,則悸。腎虛火炎,水邪因得上侵,用真武湯降大利水而鎮逆。此治少陰陽虛,腎水凌心而悸之正法。以上數條水氣凌心作悸。

若汗後心中悸而煩者,虛也。宜小建中湯,以補心氣。

_邵評:_陽氣內虛則心悸,陰氣內虛則心煩。悸而煩者,正不足而欲入內也,不可攻其邪,當用小建中湯,溫養中氣之虛。中氣立則邪自解,即不解,而攻取之法,亦可因之而施矣。

_又評:_小建中湯,治虛悸、虛煩。若水氣衝心而悸,熱邪壅膈而煩者,此湯不宜輕用。

若傷寒邪入厥陰,已成敗證,脈結代、心動悸者,陰液涸也,炙甘草湯主之。

_邵評:_脈結代者,邪氣阻滯,營衛之氣澀少也。心動悸者,神氣不振,都城震驚也。此邪氣深入厥陰,陰液幾涸,故用復脈湯,陰陽並調之。然此邪入深沉,陰陽並耗,脈失常度而見結代,是陰脈也。傷寒有此,是陽證見陰脈,故多死。不得已,用此方以背城借一耳。

若病後心氣虛而怔忡不寧、聞聲即驚者,宜鎮心神以補心氣,如茯神、遠志、棗仁、丹參、當歸、龍齒、辰砂、金箔(養營補心鎮神之品)之類。

_邵評:_病後陰傷營弱,血少不能養心,心氣大虛,虛火上擾而怔忡驚悸也,治以養營補心安神一法。此病後心虛營弱而怔忡心悸之正法。

如因驚而得怔忡者,亦由心虛有痰也。宜茯神、棗仁、川貝、天竺黃、鉤藤、丹參、竹茹、半夏、辰砂、金箔之類,鎮心神以去驚痰。

_邵評:_驚則氣亂,擾動肝火上逆,其人心氣素虛,內有伏痰,肝膽木火乘虛凌心,而怔忡心悸也。宜以清心滌痰降火之劑,此治心虛有痰,因驚而怔忡者,的是良法。以上四條,由虛而心悸。

白話文:

[心下悸(述古)]

心下悸指的是心臟下方有種悶悶的、緊張不安的感覺。

邵評:心悸是指心中有種跳動感,可分為虛證和實證。若是心血不足,或是水飲影響到心臟,或是肝膽的痰火上沖,都有可能造成心悸。治療時必須分辨清楚,再對症下藥。

對於感冒後四肢冰冷且心下悸的人,應先排除體內的水份。應服用茯苓甘草湯來排掉身體裡的水份,否則,如果水份積存在胃裡,可能會導致腹瀉。

邵評:感冒後因寒冷過度會出現四肢冰冷,心下有水份會造成心悸。四肢冰冷且心悸,表示陰寒之氣侵襲身體,且心下有水份聚集。應先用茯苓甘草湯來排除心下的水份,水份排除後再處理四肢冰冷的情況。如果不這樣做,水份可能會進入胃部導致腹瀉,一旦腹瀉發生,四肢冰冷的情況就更難恢復了。因為心下悸是水氣造成的,趁著它還沒影響到胃部時,先進行治療,就不會導致四肢冰冷和腹瀉同時發生。這是治療的順序。

像是喝水很多,但小便量少,心下悸(心臟主管火,水份停留在心下,火怕被水覆蓋,因此會心悸),這是水份停留在心下,水氣影響到心臟。可以使用茯苓甘草湯來治療水份問題。

邵評:喝很多水,但小便量少,表示水份沒有排出而停留在心下,水氣上沖心臟造成心悸。同樣使用茯苓甘草湯,甘淡的味道有利於排水利尿,同時補充中氣,水份排除後,心悸自然就會消失。

如果心下悸,四肢冰冷,身體顫抖,這可能是腎虛導致腎水上升。應該使用真武湯來抑制腎水。

邵評:心下悸,是水氣的徵兆。這表示腎陽外散,腎水侵犯心臟,因此四肢冰冷且身體顫抖。心臟屬於火,被水所剋制,就會心悸。腎虛,火氣上炎,水邪因而能上侵,使用真武湯能降低水氣,鎮定腎水。這是治療少陰腎虛,腎水侵犯心臟導致心悸的正確方法。以上幾點都是水氣侵犯心臟造成的心悸。

如果出汗後,心中悸動且煩躁,這是虛證。應使用小建中湯,來補充心氣。

邵評:陽氣內虛會造成心悸,陰氣內虛會造成心煩。心悸且煩躁,表示正氣不足,邪氣欲入侵。這種情況不能直接攻擊邪氣,應使用小建中湯,溫暖中氣,補充虛弱。中氣強壯,邪氣自然就會消散,即使無法立即消除,也能提供其他治療方式的基礎。

再評:小建中湯,可用於治療虛悸和虛煩。但如果水氣衝擊心臟造成心悸,或熱邪堵塞胸膈造成煩躁,這種情況下不適合輕易使用此湯。

如果感冒後邪氣進入厥陰經絡,已經形成敗證,脈搏結代,心悸動,這是陰液枯竭。應該使用炙甘草湯。

邵評:脈搏結代,表示邪氣阻塞,營衛之氣滯留。心悸動,表示精神衰弱,整個身體震驚。這表示邪氣深入厥陰經絡,陰液幾乎枯竭。因此使用復脈湯,調和陰陽。然而,邪氣深入,陰陽雙損,脈搏失去正常節奏而變得結代,這是陰脈。感冒出現這種情況,是陽證出現陰脈,因此多數情況下會死亡。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此方,就像是最後一搏。

如果病後心氣虛弱,心悸不停,聽到聲音就驚嚇,應使用鎮心神和補心氣的藥物,例如茯神、遠志、酸棗仁、丹參、當歸、龍齒、辰砂、金箔等,這些藥物可以滋養營養,補充心氣,安定神經。

邵評:病後陰傷營弱,血液不足無法滋養心臟,心氣大虛,虛火上擾造成心悸驚嚇。治療上應採用滋養營養,補充心氣,安神的療法。這是治療病後心虛營弱,心悸驚嚇的正確方法。

如果是因為受到驚嚇而產生心悸,這也是因為心虛且有痰。應使用茯神、酸棗仁、川貝、天竺黃、鉤藤、丹參、竹茹、半夏、辰砂、金箔等藥物,鎮定心神,去除驚嚇造成的痰。

邵評:驚嚇會使氣亂,肝火上沖,心氣本來就虛弱,體內有潛在的痰,肝膽木火乘虛而上,侵犯心臟,造成心悸。應使用清心、化痰、降火的藥物,這是治療心虛有痰,因驚嚇而產生心悸的良方。以上四點,都是因為虛弱導致心悸。

2. 嘔吐

(新法兼參《葉案》)

按:《靈樞·經脈》篇云:足厥陰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夫木動必犯上,嘔吐出於胃,而致病之由在肝。胃病治肝,不拘傷寒雜證皆然,不可專以胃火胃寒為治。

_邵評:_嘔吐為胃氣上逆。其胃氣之所以上逆,因肝木犯胃所致。夫嘔吐之因不一,有胃陰虧者,有胃陽虛者,有胃火盛而熱邪內結者,有胃中寒而濁陰乾犯者,有胃中有痰飲而氣不下降者。雖有多因,總因肝火上升,乘虛犯胃,以木上相仇,肝木剋土,而順乘陽明也。治嘔吐者,當兩和肝胃為法。

白話文:

【嘔吐】

根據《葉案》的新療法參考,

_解析:_根據《靈樞·經脈》篇章中的描述,腳厥陰肝所導致的疾病之一,就是胸部脹滿、嘔吐反胃。五行理論中,木性向上生長,若木性過度活躍,必然影響到上方的器官,嘔吐雖從胃部產生,但根本病因卻在於肝臟。治療胃部疾病時,應當從調理肝臟入手,無論傷風感冒或是雜症均是如此,不能單純地以胃火或胃寒作爲治療依據。

_邵氏評論:_嘔吐的根本原因在於胃氣上逆。而胃氣之所以會上逆,是因爲肝臟過度活躍,侵犯到了胃部。引起嘔吐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因爲胃陰不足,可能是因爲胃陽虛弱,可能是因爲胃火旺盛,體內熱邪積聚,也可能是因爲胃中寒冷,濁陰上逆,還可能是因爲胃中有痰飲,導致氣機不降。雖然病因衆多,但總歸是因爲肝火上衝,趁虛而入,侵犯了胃部,因爲木性剋制土性,而肝屬木,胃屬土,故肝木能剋制胃土,且更易侵犯陽明胃經。治療嘔吐時,應該同時調和肝胃,以此爲基本原則。

以上就是關於"嘔吐"的現代漢語翻譯內容。

3. 肝火犯胃

凡痞脹(肝氣滯也),食入即吐(肝火格拒也),並嘔酸水(肝味本酸)、口渴舌黃(陽明胃熱則口渴舌黃),此肝火犯胃,恆因惱怒而得(惱怒則肝鬱化火而犯胃)。宜吳萸、川連、半夏、茯苓、厚朴、枳實、薑汁、竹茹之類主之。

_邵評:_此方平肝火而和胃,最效。

白話文:

[肝火侵犯胃部]

凡是感到胸腹脹滿(這是肝氣不順所致),食物一吃進去就馬上吐出來(因為肝火旺盛,導致食物難以下嚥),同時還會嘔出酸水(因為肝臟本身就有酸性特質)、口乾舌燥且舌苔呈現黃色(這代表胃部有熱,所以會感到口渴,舌頭也會變黃),這些都是肝火侵犯到胃部的症狀,通常是由於生氣或煩惱過度而引起(生氣或煩惱會讓肝氣鬱結,進一步轉化為火氣,進而影響到胃)。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吳茱萸、黃連、半夏、茯苓、厚朴、枳實、薑汁、竹茹等草藥來治療。

_邵氏評論:_這個處方能平息肝火,調理胃部,效果非常顯著。

4. 胃火沖逆

凡陽明熱病(胃熱火盛),舌胎燥黃(胃熱舌胎),煩渴嘔(胃火上炎則嘔渴)惡,脈來洪滑(胃熱則脈洪滑),米飲入口即嘔(火熱格拒,則入口即嘔),惟涼水可納者,胃火沖逆也。宜白虎湯,重加活水蘆根主之。

_邵評:_此方清胃經火熱,極效。

白話文:

凡是患有陽明經熱病,也就是胃部火氣旺盛的情況,會出現舌頭乾燥且舌苔呈黃色的現象,這是由於胃熱導致的。患者會感到煩躁口渴並伴隨嘔吐,這是因為胃火上升造成的嘔吐和口渴。此外,脈搏會呈現出洪大而滑的特徵,也是胃熱的表現。如果喝下米湯就立刻引起嘔吐,只有涼水能接受的情況,這就是胃火上衝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白虎湯,並在其中加入大量的新鮮蘆根來治療。

邵評:這個處方對於清除胃經的火熱非常有效,效果顯著。

5. 肝火沖逆

凡傷寒熱盛(邪火熱盛)之時,自覺氣自左升(肝用在左,自左升者,肝火也)、嘔吐、勺水不納(肝火阻格於上,則嘔吐而勺水不納)、脈弦數(肝脈也)、舌燥刺(胃火舌胎),或嘔吐酸苦黃水(肝味酸而苦從火化,胃中濁水上泛,則吐黃水),此肝火上乘於胃也。宜左金、半夏、陳皮、黑梔(薑汁炒)、茯苓、椒梅等(苦辛酸以泄肝安胃),降之泄之;或用薑汁炒川連,或用吳萸湯炒川連,治嘔最驗。

白話文:

在任何因為感冒而導致體內熱氣過盛的時候,患者會感覺到有一股氣從左邊上升,這其實是肝臟的問題,因為肝臟的功能主要在身體的左側,這股上升的氣就是肝火。同時,患者可能會有嘔吐的症狀,甚至連一小口水都無法下嚥,這是因為肝火阻塞了上部消化道。此外,患者的脈搏會呈現出弦數的特徵,這也是肝脈的表現,舌頭會感到乾燥且有刺痛感,這是因為胃火影響到了舌頭。有些患者可能會嘔吐出酸苦且帶黃色的液體,這是因為肝臟的味道本來就是酸的,而苦味則是由於肝火轉化所致,胃中的濁水向上反流,於是就嘔吐出黃色的水,這就是肝火影響到胃部的現象。

對於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左金、半夏、陳皮、黑梔子(薑汁炒)、茯苓、椒梅等藥物進行治療,這些藥物具有苦、辛、酸的特性,能有效抑制肝火並安定胃部,讓肝火下降並排出體外;或者可以使用薑汁炒製的川連,或者用吳茱萸湯炒製的川連,對於治療嘔吐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