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3)

1. 停飲(述古)

飲即水也。傷寒停飲證最多,每見於太陽、少陰。臨證者都忽此,固備述以便查閱。

如太陽中風,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_邵評:_太陽中風,表未解也。渴則風變熱而傳裡,渴欲飲水。水氣不行而反上逆,則吐,是為水逆。必其人素有水氣,邪水內結,用五苓散導水泄熱,的是正法。

_又評:_水逆者,其人必素有水氣。中宮之陽氣不宣,邪水凝結於內,水飲拒絕於外,既不外輸元府而為汗,又不上輸於口舌而渴飲,亦不下輸膀胱而小便不利,此水逆所由名也。

如誤下之,心下痞(誤下後,心下有水飲為患,非痞證也),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此治痞而痞不解,反渴,亦水停心下之故,非痞也。水停心下則津液不得上外,故渴)而口躁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白話文:

又評曰:出現水逆的患者,一定平時就體內有水氣。中焦的陽氣不能正常運作,邪氣與水氣凝結在體內,水液無法輸送到體表形成汗液,也無法輸送到口舌使人解渴,更無法輸送到膀胱排出,造成小便不利,這就是水逆症狀的由來。

如誤下之,心下痞(誤下後,心下有水飲為患,非痞證也),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此治痞而痞不解,反渴,亦水停心下之故,非痞也。水停心下則津液不得上外,故渴)而口躁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如果誤用下瀉的方法治療,導致心下痞滿(誤用下瀉藥後,水液停滯在心下,形成痞滿,並非真正的痞證),可用瀉心湯治療。如果痞滿沒有解除,患者反而感到口渴(因為痞滿未解,水液停滯在心下,導致津液無法輸送到體表,所以才口渴,這並不是真正的痞證),並且口乾舌燥、煩躁不安、小便不利,這時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

_邵評:_下後成痞,與瀉心湯而痞不解,心下有水氣,飲邪內蓄,熱結膀胱,氣不輸化,因反上逆,故見渴而躁煩、小便不利等症。與五苓散利水泄熱,使小便利,則痞與消渴俱止矣。

如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飲內停而表尚未除)。

_邵評:_脈浮微熱,表未盡除也。渴而消水,小便反不利,是水氣與熱邪內結膀胱而未散也,與五苓散導水泄熱,內有桂枝,兼治其表而微汗之。蓋此小便不利,渴而能消水者,水蓄膀胱也;脈浮身熱,病在太陽也。故用五苓微汗以利水,則愈。

凡服五苓,多飲暖水取汗者,欲其散達營衛,表裡俱解也。

白話文:

邵氏評注:

第一段:

下後成痞,服用瀉心湯後痞塊仍未消散,心下有水氣,飲邪內蓄,熱邪阻塞膀胱,氣機不通暢,因此反向上逆,所以患者出現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使用五苓散利水泄熱,使小便通暢,則痞塊和消渴症都會消失。

第二段:

脈象浮緩、小便不利、微熱、口渴消水,這是由於水氣與熱邪內結膀胱,尚未散去所致。使用五苓散導水泄熱,藥方中含有桂枝,可以兼治表證,使患者微微出汗。因為患者小便不利,但口渴能消水,說明水氣積聚在膀胱;脈象浮緩,身體發熱,說明病邪在太陽經。所以使用五苓散利水發汗,就能治癒。

第三段:

服用五苓散後,要多喝溫水促進發汗,目的是使藥力通達營衛,表裡同時得到治療。

_邵評:_暖水可多服,則水逆者是冷水。水能制火而潤土,水土合和,則氣化流通,同五苓散解表泄熱,而病自愈也。然水亦不可恣飲,少少與之,胃和則愈。如多飲必致水氣為患,而有悸喘等病矣。

太陽中風,其人漐漐汗出、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而內有蓄水也,十棗湯攻下。以上諸條,皆太陽熱邪停水。

_邵評:_此外中風邪、內有懸飲之證,其人汗出頭痛,似乎表證。然不惡寒發熱、心下痞硬而滿、牽引脅下而痛、於嘔短氣等症,是表邪已解,心下之水氣濕熱泛溢,上攻於腦而頭痛汗出也。既知其表之風邪已解,而里之水淫溢,用十棗湯攻其飲而下其氣。此治懸飲內踞,水蕩三焦之正法。然必審其表邪己解,然後可攻其飲。

白話文:

邵評:

暖水可以多喝,如果出現水逆的症狀,就改喝冷水。水能克制火,滋潤土,水土相合,氣就能暢通無阻。就像五苓散一樣,可以解表泄熱,病自然就會好了。但是水也不能過度飲用,少量喝就好,胃舒服了,病就好了。如果喝太多,就會導致水氣積聚,引起心悸氣喘等疾病。

太陽中風,患者會大量出汗、頭痛、心窩處硬結脹滿、牽引著肋骨下疼痛、乾嘔氣短、出汗不惡寒,這就是表症已解,但內部有水氣積聚。可以用十棗湯攻下。以上這些症狀,都是太陽熱邪停留在體內,導致水氣積聚。

邵評:

此外,還有中風邪、內有懸飲的症狀,患者會出汗頭痛,看起來像是表證。但是他們不惡寒發熱、心窩處硬結脹滿、牽引著肋骨下疼痛、乾嘔氣短等症狀,說明表邪已經解了,是心窩處的水氣濕熱上泛,侵犯腦部,導致頭痛出汗。既然知道表邪已經解了,而里邊的水氣泛溢,可以用十棗湯攻其飲,下其氣。這是治療懸飲內踞,水氣滯留三焦的正確方法。但是一定要確認表邪已經解了,才能攻其飲。

太陽傷寒,表不解,發熱無汗,乾嘔而咳或渴,或利,或喘,或小便不利者,此心下有水氣也。宜小青龍湯外散寒邪、內消寒飲。

_邵評:_發熱無汗,是表不解。乾嘔而咳,是水氣為患,飲寒相搏,逆於肺胃之間也。飲之為病,隨氣升降。水氣下而不止,則或渴或利;上而不下,則或喘或噎;留而不行,則小便不利。表寒與水飲內外合邪,用小青龍湯,以兩解表裡之邪。立加減法,以治或然之症也。

_廉按:_此表寒而內有水飲,用小青龍發汗而散水飲,為兩解之法。

白話文:

如果病人患有太陽傷寒,外感寒邪無法解表,發燒卻不流汗,伴隨乾嘔咳嗽或口渴,甚至腹瀉、喘息或小便不順暢,這就說明心下有水氣積聚。應該服用小青龍湯來散寒邪,並搭配消寒飲來消去內寒。

如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小青龍湯已,反渴者,此寒飲去也(水飲之證,或渴或不渴者,何也?曰水積於中,故不渴也。其渴者,水積一處而不四布津液,不得上升也。然不渴者,常也其渴者變也。服小青龍已而渴者,乃寒去飲消之常道也)。

_邵評:_內飲外寒,相得不解。水氣射肺,為咳而微喘。水氣上升,是以不渴。服小青龍已而反渴者,水氣內散,寒邪亦外散也。

解肌或下之後,仍頭項強痛,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此有水氣在心下也。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小便利則愈。

_邵評:_頭項強痛、發熱無汗,表未解也。心下滿、微痛,飲在裡也。此表邪與水飲凝結不解,病根在心下而病機在膀胱,當察其小便。若小便利,病為在表,仍當發汗。合小便不利,病為在裡,是太陽之本病,非桂枝證未罷也。故去桂枝而加苓朮,不欲散邪於表,而但飲逐於裡,飲去則表邪亦解矣。因此水結中焦,只可利而不可散。病不在表,故去桂枝。加苓朮者,所以利小便而燥停飲也。

白話文:

如果咳嗽並伴隨輕微喘息,發燒但不渴,服用小青龍湯後反而渴了,這表示寒飲已經被驅除。水飲的症狀,有時渴有時不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水積在體內,所以不渴。而渴了的原因是,水積聚在一處,無法散布滋潤全身,所以無法上升。通常是不渴的,渴了是變化。服用小青龍湯後反而渴了,是寒氣消散,水飲消退的正常現象。

頭頸部強直疼痛、發燒無汗、心下滿悶微痛、小便不利,這些症狀表示水氣停留在心下。可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療,小便通暢後就會痊癒。

頭頸部強直疼痛、發燒無汗,說明表證未解。心下滿悶微痛,說明水飲停留在內。這是表邪與水飲凝結在一起,病根在心下,而病機在膀胱,要觀察小便。如果小便通暢,病在表,仍然需要發汗。如果小便不利,病在裡,這是太陽病的本病,不是桂枝證未解。所以去桂枝而加茯苓白朮,不想要散發表邪,而是要利水消飲。水飲消退,表邪也會自然解開。因此,水停留在中焦,只能利水,不能散邪。病不在表,所以去桂枝。加茯苓白朮,是為了利水消飲。

_按:_此證頭痛發熱,表證仍在。若小便利,鬚髮汗。令小便不利,病在太陽之裡,法當利水。去桂枝者,固無寒也。不用峻藥利水者,因汗下之後也。以上皆太陽寒邪停水。

_邵評:_此著眼小便不利,雖有表證,但利水而不兼散,與小青龍、五苓散不同法。但得膀胱水去,而太陽之表裡證悉除,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

如少陰病,當欲寐,至七八日,反心煩不得眠(少陰本症,為日已久,邪化熱而傷陰,故虛煩不得眠也),是少陰熱邪上擾也。下利而渴、咳嘔、小便不利者,是水飲停蓄也。宜豬苓湯,以利水去熱。

白話文:

這種症狀頭痛發燒,表證還在。如果稍微方便,需要讓病人出汗。但如果小便不利,病就停留在太陽經脈內,應該要利水。去掉桂枝,是因為病人沒有寒症。不用猛藥利水,是因為病人已經出汗了。以上症狀都是太陽經脈寒邪停積導致的水腫。

邵氏評論:這篇文章着眼於小便不利,雖然有表證,但只用利水,不兼顧散寒,與小青龍湯、五苓散的治療方法不同。但只要膀胱水去除,太陽經脈的表裡症狀就都會消除,這就是所謂的治病必須找到病根。

如果出現少陰病,病人想要睡覺,但持續七、八天后,反而心煩失眠(這是少陰病的典型症狀,因為病症已久,邪氣化熱傷陰,所以虛煩失眠),這是少陰的熱邪上擾。如果伴隨腹瀉、口渴、咳嗽嘔吐、小便不利,這是水飲停滯。應該用豬苓湯來利水去熱。

_邵評:_少陰病本欲寐,至七八日,心煩不得眠,是邪熱耗陰,挾心火而上擾也。且下利而熱渴,是下焦虛不能制水之故。咳嘔煩渴者,是腎水不升,而心火不降也。小便不利者,水飲邪熱蓄於下焦也。故用豬苓湯,利水滋陰而升津液。斯上焦如霧而咳渴除,中焦如漚而煩嘔靜,下焦如瀆而利自止矣。此治少陰陽邪停水之正法。

如少陰病,至四五日,四肢沉重疼痛、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也。真武湯主之,溫中以消陰水。

_邵評:_此少陰寒邪,陽微而氣不化。水積下焦,小便不利,是病根。腹痛下利,四肢重痛,皆水氣為患,因小便不利所致。用真武湯,壯腎陽而消陰水也。此治少陰陰邪停水之正法。

白話文:

少陰病的辨證論治

邵評: 少陰病初期患者本欲昏睡,但到了七、八天后,卻出現心煩意亂、夜不能寐的症狀,這是由於邪熱耗傷陰液,挾帶心火上擾所致。此外,患者還會出現腹瀉、口渴的症狀,這是下焦虛弱,不能約束水液所導致。若伴隨咳嗽、嘔吐、口渴,則說明腎水不能上升,心火不能下降。小便不利則是水飲、邪熱蓄積於下焦所致。因此,應該使用豬苓湯,利水滋陰,並使津液上升。這樣,上焦如霧般咳嗽、口渴的症狀就會消失;中焦如腐敗般煩躁、嘔吐的症狀也會平息;下焦如溝渠般,腹瀉自然停止。此為治療少陰病陽邪停滯、水液內停的正確方法。

邵評: 如果少陰病患者在四、五天內出現四肢沉重疼痛、腹痛、小便不利、腹瀉等症狀,這是由於體內有水氣積聚所致。應當使用真武湯治療,溫中散寒,消解陰寒水氣。

邵評: 此為少陰寒邪入侵,陽氣虛弱,氣機不暢所致。水氣積聚於下焦,小便不利,這是病根所在。腹痛、腹瀉、四肢沉重疼痛都是水氣作祟,皆因小便不利所致。使用真武湯,可以壯腎陽,消解陰寒水氣。此為治療少陰病陰邪停滯、水液內停的正確方法。

_廉按:_此與上條俱是少陰停水之證。上條陽邪傷陰,而水蓄下焦。此條寒氣積結,陽虛不能制水,而寒水浸淫。陽邪宜滋陰利水,陰邪以壯陽消陰,治法不同。

王晉三先生曰:小青龍湯治動而逆上之水(散上焦之邪而利水);五苓散治靜而不行之水(化膀胱之邪而利水)。十棗湯、大陷胸丸(水飲與邪痞結中焦,二方皆開痞散邪而瀉水)治中焦之水,瀉之於內也;桂枝去桂加苓朮湯(水蓄太陽之裡,但利膀胱之水而不可兼散也)治下焦之水,引而竭之也。十棗湯(瀉三焦水飲之劑)治瀰漫之水。

白話文:

這與上一條都屬於少陰停水的情況。上一條是陽邪傷陰,水積在下方;這一條是寒氣積聚,陽氣不足以制水,導致寒水浸潤。陽邪應該滋陰利水,陰邪應該壯陽消陰,治療方法不同。

王晉三先生說:小青龍湯治動而逆上之水(疏散上焦之邪氣並利水);五苓散治靜而不行之水(化解膀胱之邪氣並利水)。十棗湯、大陷胸丸(水飲與邪氣結聚在中焦,這兩個方劑都能開胸散邪並瀉水)治中焦之水,從內部瀉水;桂枝去桂加苓朮湯(水積在太陽經的內部,只能利膀胱之水,不能同時疏散)治下焦之水,引導水氣排出。十棗湯(瀉三焦水飲的藥方)治瀰漫之水。

大陷胸湯(攻中焦痞結之水邪)治痞滿之水;真武湯(治少陰陽虛寒水,壯陽消陰之法)治沉著之水。小青龍湯(寒邪挾飲而表未解,故兩解治之)入太陽,治陽水功兼外散;真武湯(腎陽虛而陰水淫溢,故宜通陽氣而泄陰濁)入少陰,治陰水,功專下滲。小青龍湯(表有寒而內有水飲,溫散表寒而利水)治寒邪未解之水,故溫以汗之;十棗湯(表解而水蕩三焦,宜峻攻其水)治陽邪已解之水,故引而竭之。

_邵評:_治水之方,有寒熱表裡利散之不同,醫者必須辨明。

白話文:

大陷胸湯(針對中焦痞結的水邪)

主要治療因水邪導致的胸腹脹滿;真武湯(治療少陰陽虛寒水,壯陽消陰之法) 則用於治療寒邪深入體內,沉積在體內的水邪。

小青龍湯(寒邪挾帶水飲,表證未解,故需同時解表和利水)

屬於太陽經的藥物,主要治療陽水,兼具外散寒邪的效果;真武湯(腎陽虛弱,陰水泛溢,故需溫陽氣以泄陰濁) 屬於少陰經的藥物,主要治療陰水,以利水滲下為主。

小青龍湯(表有寒邪,內有水飲,溫散表寒並利水)

適合治療寒邪未解導致的水腫,用溫散寒邪的方式,促進排汗利水;十棗湯(表證已解,水停積三焦,宜峻攻其水) 適合治療表證已解,但水停積在三焦,需要峻猛攻瀉的方法引導水液排出。

邵氏評論

治療水腫的方劑,因寒熱、表裡、利散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醫生必須要辨明病因,才能正確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