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1)

1. 發狂

(合參《準繩》、《金鑑》)

《經》曰:邪入於陽則狂。又曰:重陽為狂。狂為陽盛也。傷寒熱毒在胃,並於心,至於發狂,邪熱極矣。

_邵評:_陽邪入於陽經,故曰重陽,陽盛則狂也。若邪熱內伏胃中,火毒上熏,蒙擾心包靈氣,則神不自知而發狂。

狂之發,少臥不飢、妄言笑、妄起止、棄衣而走、登高而歌,甚則逾垣上屋(發狂見症如此),皆獨陽亢極使然,非吐下不能已。

_邵評:_此是陽明實火上升,神蒙不清,吐之下之,其熱外泄,則狂自止。

凡胃中熱極乘心,則神昏發狂(陽明胃熱上灼熏心,則神志不清而狂亂也)。《經》云:重陽則狂者(陽經熱盛,則陽亢極而狂),謂熱入於陽則狂亂也。表實無汗,三黃石膏湯。裡實不便,大承氣湯。無表裡證,白虎合解毒湯

_邵評:_太陽表熱,不得外泄,鬱而發狂,當清解表裡熱邪。陽明胃熱,不得下泄,燥屎內蒸而狂者,治宜下之。陽明經熱,胃火內燔而狂者,治以清解胃熱。

病人煩躁狂走、妄言叫罵、面赤咽痛(肺胃人毒內盛,上蒸燔灼,故見症如此)、鼻如煙煤(肺熱火盛),或身斑如錦(胃中熱毒),或下利赤黃(毒火下注腸中),此陽毒也,三黃湯大黃散主之(清解以下其熱毒)。陽毒發狂,逾垣上屋者,霹靂湯(取糞坑中青磚,用火中燒紅,取出投入水中,水沸畢,取水飲之,治狂亂)。

以上陽火實狂,調下鵲石散二錢;或用人中黃(解其熱毒)三錢,開水下;或水調瓜蒂末吐痰。

_邵評:_火毒內燔,挾痰上灼,矇蔽清靈,如醉如癡,宜大清其毒火,或吐其痰熱。以上皆實證治法。

有勞心過度、曲運神思,以致神昏狂亂、語言謬妄、外無表裡實證見者,當治其心與包絡之火,如川連、辰砂、菖蒲、鉤藤、茯神小草、天竺黃、琥珀金箔半夏竹茹(清心火、化痰熱、安神定志之品)之類酌用。

_邵評:_勞傷心營,則心血耗散,神思不能收斂。心火上亢甚,或挾痰濁上升,蔽其清靈之氣,以致昏妄似狂。此非外邪致病,無表裡實證見象。由於內傷神明,當清心與心包之火,佐以滌痰安神為治。與上之實熱發狂不同也。

廉按:勞傷心營,虛火上亢,神志不斂而為虛狂,景岳服蠻煎最效。

有陰虛挾感,微見躁煩,醫誤認為陽明,用犀角葛根等升提藥,以致虛火上冒,目赤顴紅,唇燥口渴,反發躁狂,有似陽證。但兩足厥冷(火上升則下虛,故足冷),舌形紫色(少陰舌色本紫),六脈洪大而空(脈形洪大而按之則空,此是虛火上浮之憑據),或沉細而數。當以左歸飲或六味參麥之類主之(純陰壯水之劑,以制上浮之虛火)。

_邵評:_少陰水虧,外邪入於陰經,乃水虧火盛之證。醫者誤用升散提之透之,陰愈傷而火愈盛,虛火上冒而無制,現此假熱之象。而反躁狂,此是水虧不能制火。虛火上浮,故脈沉細數,或見洪大,重按則空而似無。虛陽上擾,用壯水制火之法治之,陰旺則浮火自平。

有少陰證,陰極似陽、發躁發狂、赤身裸體、揚手擲足、欲坐臥水中,此為陰狂。外症與陽狂相似,當以脈為辨。其脈必洪大而空,或細數而躁,或手足厥冷,六脈沉微。其舌必淡紅而胖嫩,或微白而圓厚。當以人參八味飲冷服之。凡陰狂外貌似熱,捫之肌肉則冷(久按方知其冷,亦是真訣)逼手(陰盛陽微,浮而上越,內真寒而外假熱,虛狂之證)。

_邵評:_此與上條對勘。上條水虧火旺,此條陰盛陽微。少陰寒邪,陰多陽少,陽不戀陰而外浮上越,陰寒格拒於中,見此躁擾虛狂之象。外假熱而內真寒,故必以脈辨之。脈見洪大,按之則空,或細數且躁,此是假熱之證據。手足厥冷,脈微欲絕,此是陽脫之候。舌色淡紅微白,舌本胖嫩圓厚(此是陰邪無火之舌),證屬陰寒格拒、虛陽浮越、頃刻欲散之兆,燈將絕而復明之義也。用六味以滋陰,桂附以回陽,其妙在於冷服。上焦之假熱,以假冷之藥制之;內伏之真寒,以真熱之性除之。陽回寒化,其病自愈。此與上條之水虧火旺用純陰壯水之品,兩相合參,其陰陽虛實之不同有如此者。

又有病發於少陰,不當正汗,醫見惡寒發熱,誤以太陽法強汗之。汗遂漏不止,其人亡陽,故狂,與陰極發狂相同。當與建中湯去飴、姜(嫌其甘緩膩滯,恐其辛散),加人參、黃耆、熟附、龍骨收之。以上虛證治法。

_邵評:_病在少陰,邪已入里,法不當汗。醫者誤用太陽發汗之藥,汗漏不止,陽隨汗脫,而躁擾似狂,此虛陽外散,陽不戀陰而欲脫。故用建中湯加參、附以回陽,龍骨、黃耆以斂攝之。

_又評:_誤發少陰之汗,陽隨汗脫而發躁狂。蓋此數條,虛證發躁似狂,非狂之證也。

太陽蓄血發狂,則大腹硬痛、小便自利為辨。陽明蓄血發狂,則喜忘、大便黑為辨。

_邵評:_蓄血如狂之症,有太陽、陽明兩經之分,以見症辨之。此如狂症、蓄血如狂,分別太陽、陽明。

狂言目反直視,腎絕也(陰枯水竭之象),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