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上 (20)
卷之二上 (20)
1. 少陽厥陰
少陽與厥陰為表裡,木火之邪,無處發泄,勢必連及於肝。此表裡俱病,法宜引陰出陽。
_邵評:_木火之邪,連及厥陰,表病及里也。少陽病入厥陰,由表及裡,治法當使其邪仍從少陽外出為妥。
如見舌起紅刺(少陽舌)或黑中有紅點(厥陰熱也),外症發熱惡寒如瘧狀(少陽證)、手足乍溫乍冷、煩滿消渴(厥陰證)、譫語、二便不通(熱邪閉結)、脈弦而數(少陽脈熱也),方用柴、芩、川連、鮮地、丹皮、梔子、鉤藤、薄荷等,以散風木之郁,使邪復出少陽而解(溫病)。
_邵評:_少陽溫病,木火鬱邪,轉入厥陰,表與里同病也。其邪尚輕,故用清散少陽使邪外出。
白話文:
在中醫學上,少陽和厥陰是相對應的內外關係,如同木與火,當這兩種病邪無法找到出口時,就會直接影響到肝臟。這表示,體內外都有疾病存在,治療原則應將陰性的病邪引導至陽性環境下釋放。
邵氏評論:木火的病邪,影響到了厥陰,這是表面疾病影響到內部的情況。少陽的病症轉移到厥陰,由外表深入至內臟,治療方法應該讓病邪仍舊透過少陽的途徑排出體外。
如果發現舌頭上出現紅色刺點(這是少陽的舌象)或者黑色中有紅點(這是厥陰有熱的表現),外部症狀有發燒怕冷像瘧疾(少陽的症狀)、四肢時冷時熱、心煩口渴(厥陰的症狀)、胡言亂語、大小便不暢(這是熱邪閉塞所致)、脈象緊繃且頻率快(少陽的脈象也是熱的),應使用柴胡、黃芩、黃連、新鮮的地黃、牡丹皮、梔子、鉤藤、薄荷等藥材,來疏散風木的鬱悶,讓病邪再經由少陽的通道排出體外(這是一種溫病)。
邵氏評論:少陽的溫病,木火的鬱結病邪,轉移到了厥陰,使得表裡都受到了病害。由於病邪還不算嚴重,所以使用清熱散寒的藥物,讓病邪能夠從少陽的路徑排出體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