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上 (16)
卷之二上 (16)
1. 胸脅滿痛
邪氣傳裡,必先自胸而脅,以次經心腹而入胃也(由表漸次入里),是以胸滿多帶表證(胸中為陽明之表),脅滿多帶半表半裡證(脅是少陽部位,故屬半表半裡)。故胸中室塞,梔子豉湯以吐虛煩(治陽明之表用吐法),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瓜蒂散以吐實痰,作表證治(胸有寒痰,亦治陽明之表而用吐法)。若胸滿痛及脅,為少陽證,小柴胡湯(胸屬少陽,故用和法)。
參《準繩》。
按:《金鑑》云:脈浮,惟胸滿而不及脅者,仍屬太陽表分也,宜麻黃湯。固胸及脅而皆滿者,屬少陽經,宜小柴胡湯。若十餘日不解,胸脅滿而兼口乾潮熱者,是少陽兼陽明也,宜大柴胡湯加芒硝兩解之(膽胃同病,故用大柴胡加芒硝,和而兼下也)。若表已解,心下及腹引脅滿硬而病,乾嘔,小便不利者,是停飲內實也,宜十棗湯攻之(表解而飲伏於裡,故用十棗湯攻其水)。
_邵評:_胸脅滿痛,有表裡病因之不同,當分經辨證施治。惟伏暑濕溫脅痛,寒熱如瘧,不可誤作柴胡證,以香附、旋覆花、蘇子、廣皮、半夏、茯苓、米仁治。腹滿加川樸,痛甚加降香,久不解,間用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為末,神麯糊丸)。
白話文:
[胸脅滿痛]
當邪氣侵入體內,通常會先影響胸部再擴散到脅部,接著依序影響心臟、腹部,最後進入胃部(由表面逐漸深入體內)。因此,胸部感到飽脹常伴隨著外感的症狀(胸部是陽明胃經的表面),脅部飽脹則常見於半表半里的病症(脅部是少陽膽經的位置,所以屬於半表半里的範疇)。
所以,如果胸中感到堵塞,可以使用梔子豉湯來緩解虛煩(治療陽明胃經的表面病症時,採用催吐的方法),若胸中感到堅硬且氣往上衝至咽喉,呼吸困難,這可能是因為胸中有寒痰,可以使用瓜蒂散來清除實痰,作為表面病症來處理(胸中有寒痰,同樣治療陽明胃經的表面病症,並採用催吐的方法)。如果胸部和脅部都感到滿悶和疼痛,這通常是少陽膽經的病症,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胸部屬於少陽膽經,所以使用調和的方法)。
參考《準繩》。
根據《金鑑》的說法:如果脈搏浮動,只有胸部感到飽脹,但未影響到脅部,仍然屬於太陽膀胱經的表面病症,適合使用麻黃湯。如果胸部和脅部都感到飽脹,這屬於少陽膽經的病症,適合使用小柴胡湯。如果十多天後仍未好轉,胸部和脅部仍然感到飽脹,且伴有口乾和潮熱,這表示同時有少陽膽經和陽明胃經的病症,適合使用大柴胡湯加上芒硝,來同時治療膽和胃(膽和胃同時受到影響,所以使用大柴胡湯加上芒硝,調和兼下法)。如果表面病症已經消除,但心下和腹部仍然感到緊繃,且伴有噁心、小便不暢,這可能是體內有積水,適合使用十棗湯來攻逐積水(表面病症已經消除,但體內仍有積水,所以使用十棗湯來攻逐積水)。
邵氏評論:胸部和脅部的飽脹和疼痛,可能由不同的表裡病因所導致,應根據不同的經絡來辨別和治療。對於夏季濕熱引起的脅痛,寒熱交錯如瘧疾,不可誤認為柴胡湯的適應症,應該使用香附、旋覆花、蘇子、廣皮、半夏、茯苓、米仁來治療。如果腹部感到飽脹,可以加入川樸;如果疼痛嚴重,可以加入降香;如果長期未見好轉,可以間歇性地使用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研磨成粉,用神麯糊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