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上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上 (15)

1. 口苦咽乾

《論》云: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此皆膽火內盛,上走空竅而然。不拘傷寒雜證,以少陽相火治之,柴、芩、梔子、丹皮之類。

_邵評:_此證是膽火上升,不拘傷寒雜病,皆當清其相火。

白話文:

【口苦咽乾】

根據古籍記載,當少陽經絡發生問題時,會出現口苦、咽喉乾燥及視線模糊等症狀。這些情況主要是因為膽臟的熱氣過旺,導致熱氣向上沖擊身體的孔竅所造成的。無論是感冒或是其他疾病引起,都應針對少陽經絡的熱氣進行治療,常使用的藥材有柴胡、黃芩、山梔子、牡丹皮等。

邵氏評論:這種症狀是由於膽臟的熱氣上升所致,無論是感冒或是其他疾病,都應該清熱降火,以減輕症狀。

2. 目眩

眩,頭旋目花也,在少陽為木火上炎。凡鉤藤、天麻、池菊等,均屬熄風妙品,宜加入之。汗吐下後,屬虛無疑(少陽木火上炎,汗吐下後當作虛治)。

白話文:

[目眩]

目眩指的是頭部旋轉及視線模糊的症狀,這在中醫學上被歸類為肝火上升所導致。凡是像鉤藤、天麻、池菊這些草藥,都屬於極佳的平肝熄風藥材,應該在處方中添加使用。在經過大量出汗、嘔吐或腹瀉之後出現的目眩,幾乎可以肯定是身體虛弱所致(若是由於肝火上升導致的目眩,在大量出汗、嘔吐或腹瀉後應當按照身體虛弱來治療)。

3. 耳聾

少陽中風,則耳聾無聞(少陽行身之側,故病則耳聾)。

厥陰營衛不通,耳聾囊縮者死(營衛氣機閉絕,精脫耳聾,故死)。

凡傷寒溫疫,耳聾為常例,然於此可察病之重輕。其耳漸醒,其病漸退;其聾漸甚,其病漸進。

_邵評:_以耳聾察病之輕重,驗其精氣之傷與不傷也。惟溫疫耳聾不關少陽,治不同例。

又評:《金鑑》云:目眩耳聾,少陽本病,病退自復。若汗、吐、下三法後,目眩兼神昏語亂者,乃神散氣脫之候,不治。若誤發濕溫之汗,以致耳聾不能言語者,名重暍,死證也。誤汗,則陰傷邪陷,神散氣脫,故死不治。

白話文:

[耳聾]

如果少陽經受到風邪侵襲,就會導致耳聾,聽不到聲音(因爲少陽經循行在身體兩側,所以受病時會出現耳聾)。

厥陰經的營衛氣血運行不暢,如果出現耳朵聽不見且睾丸收縮的現象,則是病情危急的信號(因爲營衛氣血的運行機制已經閉塞,精氣流失導致耳聾,所以預示著死亡)。

凡是患了傷寒或溫疫,耳聾是常見的症狀,但是從這個症狀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如果耳朵逐漸恢復聽力,說明病情在逐漸好轉;如果耳聾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說明病情在惡化。

_邵評:_通過觀察耳聾的程度來判斷病情的輕重,可以驗證患者精氣是否受損。只有溫疫引起的耳聾與少陽經無關,治療方法也不同。

又評:《金鑑》說:眼睛眩暈和耳聾是少陽經的基本病症,疾病消退後自然會恢復。但如果在發汗、催吐、瀉下的治療後,眼睛眩暈並伴有神志不清和言語混亂,這是神散氣脫的症狀,無法治癒。如果誤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溼溫病,導致耳聾並且不能言語,這種情況稱爲重暍,是致命的症狀。誤用發汗法,會使陰氣受損,邪氣內陷,神散氣脫,因此無法救治。

4. 往來寒熱

少陽有往來寒熱,寒已而熱作,熱已而寒起,相因不已是也,為少陽主症,小柴胡湯。

_邵評:_邪與陽爭則寒,與陰爭則熱,在半表半裡,則往來寒熱。少陽在半表裡,故為主症。

太陽有如瘧寒熱,寒熱無休止之常,日三五發,謂之如瘧,此太陽未盡之表邪。無汗宜麻桂各半湯,有汗宜桂枝二麻黃一湯,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_邵評:_若寒熱有作止之常,一日一次,或間日一次,謂之瘧,不得概以小柴胡治之。參《金鑑》。

_又評:_太陽表邪未盡,不可不汗,故用此三方。然亦不可過汗,故用此三方微汗之。

按:往來寒熱,雖為少陽本病,而所因有三:如少陽自受寒邪,陽氣鬱遏,初則不能發熱惡寒,至五六日鬱熱內發,與寒邪相爭,則為往來寒熱,一也;或太陽受寒,過五六日,餘邪轉屬少陽,而為往來寒熱,二也;或少陽自中風邪,即為往來寒熱,三也(少陽自中風邪,即見往來寒熱。少陽自受寒邪及太陽病轉屬少陽二者,俱在五六日後而見往來寒熱。

雖為少陽本屬,而有此三因之不同也)。不得執定從太陽傳來(邪中於頰則下少陽,豈必自太陽傳來乎)。其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此皆少陽本病也。或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此皆少陽或有之症也,總以小柴胡湯主之。其或有之症,治法悉在本方加減內,須細閱之。

參《來蘇集》。

_邵評:_少陽在半表半裡,為樞機之經,偏寒偏熱,本無一定,故多或然之症。

白話文:

[往來寒熱]的現代

少陽經會出現交替出現的冷熱症狀,寒冷過後接着發熱,熱過之後又轉爲寒冷,如此反覆不斷,這是少陽經的主要病症,治療上可使用小柴胡湯。

邵評:當邪氣與正氣爭鬥時會感到寒冷,邪氣與陰氣爭鬥時則會發熱,因爲少陽經處於半表半里的位置,所以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少陽經處於這樣的位置,因此這成爲它的主要症狀。

太陽經的寒熱症狀像瘧疾一樣,寒熱沒有規律的停止和開始,一天內可能發作三到五次,這種被稱作像瘧疾一樣的寒熱,這是太陽經尚未完全排除的表邪。如果沒有出汗,可以使用麻黃湯和桂枝湯各半的藥方,如果有出汗,則應該使用桂枝湯二份和麻黃湯一份的藥方,如果發熱比發冷多,可以使用桂枝湯二份和越婢湯一份的藥方。

邵評:如果寒熱有規律的發作和停止,一天發作一次,或者隔天發作一次,這被稱作瘧疾,不能籠統的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參考《金鑑》。

另一評論:太陽經的表邪未完全清除,不能不發汗,因此使用以上三種藥方。但是也不能過度發汗,因此使用這些藥方來微微發汗。

註釋:寒熱交替雖然主要是少陽經的問題,但原因有三種:一是少陽經直接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被抑制,開始可能不會出現發熱和惡寒,到了第五六天,鬱積的熱氣在體內爆發,與寒邪鬥爭,就會出現寒熱交替,這是第一種情況;二是太陽經受到寒邪,過了五六天,餘邪轉移到少陽經,導致寒熱交替,這是第二種情況;三是少陽經直接受到風邪的侵襲,立即出現寒熱交替,這是第三種情況。(少陽經直接受到風邪的侵襲,會立即出現寒熱交替。少陽經直接受到寒邪的侵襲以及太陽病轉移到少陽經這兩種情況,都會在五六天後出現寒熱交替。即使都是少陽經的問題,但有這三種不同的原因)。不能固執的認爲一定是從太陽經傳來的(邪氣從臉頰進入,不一定必須是從太陽經傳來的)。胸脅疼痛、沉默不想吃飯、心情煩躁想嘔吐,這些都是少陽經的基本病症。或者只煩躁不嘔吐,或者口渴,或者腹部疼痛,或者脅下有硬塊,或者心下悸動、小便不暢,或者不渴,身體輕微發熱,或者咳嗽,這些都是少陽經可能出現的病症,總體上都以小柴胡湯爲主進行治療。對於可能出現的病症,治療方法都在這個藥方的增減範圍內,需要仔細閱讀。

參考《來蘇集》。

邵評:少陽經位於半表半里的位置,是身體的關鍵通道,它可能偏向寒冷,也可能偏向發熱,沒有固定的狀態,因此會出現多種可能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