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
1. 卷之三 傷寒變證
傷寒有本病,有變病。本病者,如太陽有頭痛項強,陽明有潮熱譫語是也。治法不外本經,故即附於本經之下。變病者,本不應有此病,只因治不中的,或遷延日久,而變生諸證,如蓄血、結胸等證是也。治法不得不隨證用藥,因病施治。用列於下,以盡傷寒之變。
白話文:
在中醫學裡,傷寒病可分為基本病狀與變異病狀。基本病狀,例如在太陽經的表現可能為頭痛和頸部僵硬,在陽明經則可能出現潮熱和胡言亂語。對於這些基本病狀的治療,我們一般會遵循相應經脈的原則,因此,相關的治療方法都列在對應經脈的章節下。
然而,變異病狀是指那些原本不應該出現,但由於治療不當或者病情拖延過久,導致病情轉變產生了其他症狀,如蓄血、結胸等情況。對於這些變異病狀,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症狀來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將詳細介紹各種可能的傷寒病變及其治療方式,以便全面瞭解傷寒的各種轉變可能性。
2. 衄血(新法)
衄血者,血從鼻中來也。傷寒衄血,其因有三。太陽失表,熱瘀於經而衄者(熱傷陽絡則衄),有頭疼、目瞑之徵(太陽衄血見症),宜清解之,羚羊角、黑梔子、連翹、赤芍、丹皮、元參、薄荷、黑荊芥、鮮生地、牛膝、澤瀉、茅根之屬降之清之,不可再汗也。陽明失下,熱瘀於裡而衄者,有漱水不欲咽之徵(陽明衄血見症),宜下解之,生地、赤芍、丹皮、牛膝、楂肉、桃仁、大黃之屬下之清之。此釜底抽薪,大黃不妨重用也(大黃宜醋炒)。
更有溫熱之證,藥宜涼解,誤用辛溫而動經血,亦能致衄(陽盛則衄。以上即衄之三因),宜清血分,犀角、連翹、赤芍、丹皮、元參、生地、牛膝、茜根、茅根之屬清之解之。如衄後身涼脈靜,邪從紅汗而解也(邪從衄解)。若衄後病勢反劇者,更傷其陰也,大為危候,其衄勢必重,須大劑六味飲加麥冬、五味以滋之(衄後病劇,陰傷而邪欲內入也,急宜救陰為主),衄止則生。
更有衄勢太甚,陽隨陰走,四肢厥冷者,六味加牛膝、肉桂以鎮之(虛陽隨陰火而上越,急當救陰,引火下行)。仲景《論》云: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此桂枝湯,補在上文當鬚髮汗下。又云:劇者必衄,衄乃解,麻黃湯主之。此麻黃湯,補在上文當發其汗下,乃古人倒筆法,是申明致衄之由於失表,非謂衄後服麻黃、桂枝也。觀下文衄家不可發汗之戒,義可知矣(此二條言不發汗因致衄,非衄後再可發汗也)。
白話文:
標題: 鼻出血(新方法)
內容: 鼻出血就是血液從鼻子流出的情況。感冒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因爲太陽穴部位失去表面保護,熱氣積聚在經絡中導致出血(熱氣傷害了陽絡引發出血),會伴隨頭痛和眼花的症狀(太陽穴出血症狀)。應採取清熱解毒的方法,可用羚羊角、黑梔子、連翹、赤芍、丹皮、元參、薄荷、黑荊芥、鮮生地、牛膝、澤瀉、茅根等藥材降低熱氣和清除病源,不能再使用發汗的方法。
第二種情況是因爲陽明部位失去正常功能,熱氣積聚在體內導致出血,會有漱口但不想吞下的症狀(陽明出血症狀)。應採取下瀉解毒的方法,可用生地、赤芍、丹皮、牛膝、楂肉、桃仁、大黃等藥材來降低熱氣和清除病源。這種方法就像從鍋底抽出燃料,大黃的使用量可以適當加大(大黃宜醋炒)。
還有溫熱病症,應使用涼性藥物解毒,如果誤用辛辣溫熱藥物而刺激到經絡中的血液,也會導致出血(陽盛則出血)。此時應清理血液,可用犀角、連翹、赤芍、丹皮、元參、生地、牛膝、茜根、茅根等藥材進行清理和解毒。
如果出血後身體變涼,脈搏平穩,這是疾病通過紅色的汗液得以緩解的現象(疾病通過出血得到緩解)。但如果出血後病情反而加重,這可能是陰氣受損,是非常危險的信號,出血的程度可能非常嚴重,需大量使用六味飲加上麥冬、五味子來滋養身體(出血後病情加重,是陰氣受損,疾病正試圖侵入身體,應儘快補充陰氣)。出血停止,則生命有望。
還有一種情況,出血過度,陽氣隨陰氣流失,四肢冰冷,可用六味飲加上牛膝、肉桂來鎮定(虛陽隨陰火上衝,應立即補充陰氣,引導火氣下行)。
仲景的論述提到,如果頭痛必定會出血,可用桂枝湯。這裏的桂枝湯,補在前文應須發汗下。又說,嚴重的必定會出血,出血後病情就會緩解,可用麻黃湯。這裏的麻黃湯,補在前文應當發其汗下,這是古人倒筆的手法,是爲了說明出血的原因在於失去表面保護,並不是說出血後服用麻黃、桂枝。看下文關於出血的人不能發汗的警告,其含義就很清楚了(這兩條是說不發汗導致出血,而不是出血後再發汗)。
3. 吐血(新法)
傷寒吐血,每因失治所致。有因太陽感寒,無汗惡寒,頭痛發熱。寒邪外束,法當發汗。若失於表散,陽氣不得外泄,則逆走陽絡,絡血妄行,則致吐血(寒鬱於表,邪不外出,則蒸化為熱。熱傷營絡,絡血上溢,而為吐血也)。或有其人素有血證,寒邪犯肺而咳,震傷血絡,亦致咳血(其人絡氣本傷,邪入肺而咳傷肺絡,亦見吐血)。均當以清疏營衛、表散寒邪為治。
古人皆以麻黃、桂枝等湯治血證,是也。然未免太峻,當小其制,用蘇葉、荊芥、薄荷等以去風散寒,橘紅、杏仁以降氣,芍藥、甘草以安營。微兼渴者,少佐黃芩以清熱,則營衛之邪解散,自然嗽止身涼,血不治自止矣。
_邵評:_此二方,是風寒初起,邪在於表,用為表散之劑。至見吐血、衄血,其邪已化熱入里,豈有再用辛溫表散之理?麻桂二方,斷非治血之方。古人所言風寒在表之時,不用麻桂發表,以致邪郁成熱,熱入傷營分而吐血、衄血,非見血之後再用麻桂止血也。學者切勿以麻桂二湯治血證,致誤大事。此方實治寒邪不從表達,鬱而成熱,熱入於裡,營絡傷而吐血之正法。
若內有伏火,外感寒邪,熱被寒束,火逼絡血而致衄血、咳血者(寒束於外,火遏於內,營被火灼而絡傷,血隨火而上,溢出於口鼻也),外症亦惡寒發熱,但兼口渴舌乾為異(火熱內遏之症)。治宜辛涼,清解營衛(辛涼清解,乃是正法)。須用桂枝、羚角、石膏、黑梔、豆豉、丹皮、黃芩、桑、杏之屬散之清之,次用和血清絡之品調之。
_邵評:_此與上條合,是傷寒而成吐血。上條寒邪在表,失於表散,寒鬱化熱,入里傷絡而吐血。此條內有伏火,寒束於外,火逼傷絡而吐血。學者最宜甄別。
有因風寒之邪誤汗動血,有因三陽熱盛沸騰經血,皆致吐衄(風溫證不可用辛溫發汗,誤汗則陽邪亢盛,熱入於營,血絡受傷而吐衄也)。凡見眼閉目紅、神昏語亂、煩躁漱水(風寒火熱見症),皆熱傷血絡之證也。宜犀角、生地、丹皮、山楂、鬱金、銀花、赤芍、連翹、川連之屬(清營解熱之法,以清絡中之瘀熱。大便秘者(陽明熱結),加醋製大黃,尤妙。
_邵評:_此風溫證,誤用辛溫發汗,熱盛傷營而吐衄之正法。與前二條傷寒吐衄不同。
若兼胸滿而痛者(熱邪挾血,瘀阻絡中,氣滯作痛),血瘀於絡也。當攻去之,犀角、生地、歸尾、杏仁、赤芍、楂肉、青皮、降香、大黃之屬行之清之。
_邵評:_此治瘀血阻於絡中之正法。
有誤發少陰之汗,動其經血,從口鼻耳目中出者,名下竭上厥,不治(誤發少陰汗,血隨上升,從清竅而出,乃陰下竭、陽上厥也)。
有暴吐臭腐之血,名內潰(臟腑受傷而內潰也),不治。
白話文:
[吐血(新療法)]
當傷寒導致吐血,多數是因為未能及時治療所引起。可能因為感染風寒,無汗且畏寒,伴隨著頭痛和發燒。風寒邪氣束縛在外,理應透過發汗來治療。如果錯過了散表的時機,使得陽氣無法外泄,那麼它會逆向進入陽絡,導致絡脈中的血液失控,進而引發吐血(寒氣在表面鬱積,邪氣無法排出,轉而蒸騰成熱。熱氣傷害營絡,使得絡脈的血液向上湧出,導致吐血)。有的人原本就有出血的症狀,當風寒侵襲肺部並引發咳嗽,震傷血絡,也會導致咳血(該人本身的絡脈已經受損,邪氣進入肺部,咳嗽傷害肺絡,同樣會出現吐血)。對於這些情況,都應該採用清理疏通營衛、散發寒邪的方式來治療。
古人都會使用麻黃、桂枝等湯藥來治療出血,這是對的。然而,這樣的做法不免有些強烈,應當減輕其藥效,使用蘇葉、荊芥、薄荷等去除風寒,橘紅、杏仁以降低氣息,芍藥、甘草以安撫營衛。如果稍微有口渴的情況,可以輔以少量黃芩來清熱,這樣一來,營衛的邪氣得以疏散,自然就能止咳、身體降溫,血自然也就停止流出了。
_邵評:_這兩種療法,適用於風寒剛開始,邪氣在表面,用來散發表邪。但當出現吐血、鼻血,邪氣已經轉變為熱進入體內,哪有再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散表的道理?麻黃和桂枝兩種藥物,絕對不是用來止血的。古人所說的風寒在表面,不使用麻黃和桂枝來散表,導致邪氣鬱積成為熱氣,熱氣進入體內傷害營分而吐血、鼻血,並不是看到出血後再使用麻黃和桂枝來止血。學習者千萬不要用麻黃和桂枝兩種湯藥來治療出血,以免造成重大錯誤。這個方法實際上是治療寒邪不從表面排出,鬱積成為熱氣,熱氣進入體內,傷害營絡而吐血的正確療法。
如果體內有潛藏的火氣,外在又受到寒邪的影響,熱氣被寒氣束縛,火氣逼迫絡脈的血液導致鼻血、咳血(寒氣在外,火氣在內,營分被火氣燒灼,絡脈受傷,血液跟著火氣向上,從口鼻湧出)。外在的症狀也會畏寒發燒,但是會有口渴舌乾的特徵(這是火熱在體內的症狀)。治療應該使用辛辣涼性,以清解營衛(辛辣涼性的療法,纔是正確的療法)。必須使用桂枝、羚羊角、石膏、黑梔子、豆豉、牡丹皮、黃芩、桑、杏等藥物來散熱清解,接著使用調和血液、清理絡脈的藥物來調整。
_邵評:_這與上面的條目相結合,是傷寒導致的吐血。上面的條目是風寒邪氣在表面,沒有散表,寒氣鬱積成為熱氣,進入體內傷害絡脈而吐血。這個條目是體內有潛藏的火氣,寒氣在外部束縛,火氣逼迫傷害絡脈而吐血。學習者最應該區分這兩種情況。
有的是因為風寒邪氣誤診出汗導致血液流失,有的是因為三陽熱氣旺盛導致經脈的血液沸騰,都會導致吐血和鼻血(風溫病不能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出汗,誤診出汗會使陽邪旺盛,熱氣進入營分,血絡受傷導致吐血和鼻血)。當出現眼睛閉合、眼睛紅、精神混亂、胡言亂語、煩躁漱水(風寒火熱的症狀),都是熱氣傷害血絡的症狀。適合使用犀牛角、生地、牡丹皮、山楂、鬱金、銀花、赤芍、連翹、黃連等藥物(清營解熱的療法,用來清理絡脈中的瘀熱)。如果大便乾燥(陽明熱結),加上醋製的大黃,效果更佳。
_邵評:_這是風溫病,誤診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出汗,熱氣旺盛傷害營分導致吐血和鼻血的正確療法。與前面兩個條目的傷寒吐血和鼻血不同。
如果胸部飽滿且疼痛(熱邪夾雜血液,瘀塞在絡脈中,氣滯導致疼痛),這是血液在絡脈中瘀積。應該攻擊去除它,犀牛角、生地、歸尾、杏仁、赤芍、山楂、青皮、降香、大黃等藥物可以達到清熱的效果。
_邵評:_這是治療血液阻塞在絡脈中的正確療法。
如果誤診出汗治療少陰的病症,導致血液從口、鼻、耳、眼中流出,叫做下竭上厥,無法治癒(誤診出汗治療少陰,血液隨之上升,從清竅中流出,這是陰氣下降、陽氣上昇的表現)。
如果突然大量吐出惡臭的血液,叫做內潰(臟腑受傷導致內潰),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