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二藥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藥方 (1)

1. 六經古方

(分量參用《古方通令》)

麻黃

麻黃(一錢二分),桂枝(八分),杏仁(一錢二分),炙甘草(四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四分,煮取六分。

桂枝

桂枝(一錢),白芍(七分半),炙甘草(五分),生薑(七分),大棗(二枚)

上五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

大青龍湯

白話文:

麻黃一錢二分,桂枝八分,杏仁一錢二分,炙甘草四分,加水二盞四分,煮至六分。桂枝一錢,白芍七分半,炙甘草五分,生薑七分,大棗兩枚,加水一盞四分,煮至六分。

麻黃(一錢二分),桂枝(四分),甘草(四分),杏仁(一錢),石膏(二錢),生薑(六分),大棗(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盞八分,煮取六分。

小青龍湯

麻黃(四分),生白芍(四分),炙甘草(四分),乾薑(四分),桂枝(四分),北細辛(三分),姜半夏(六分),五味子(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葛根湯

白話文:

麻黃一錢二分、桂枝四分、甘草四分、杏仁一錢、石膏二錢、生薑六分、大棗兩枚,以上七味藥材,用八分水煎煮至六分即可。這是小青龍湯。

麻黃四分、生白芍四分、炙甘草四分、乾薑四分、桂枝四分、北細辛三分、姜半夏六分、五味子三分,以上八味藥材,用兩盞水煎煮至六分即可。這是葛根湯。

葛根(八分),麻黃(六分),桂枝(四分),白芍(四分),甘草(四分),大棗(六分),生薑(六分)

上七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麻杏石甘湯

麻黃(一錢二分),杏仁(六分),石膏(二錢四分),甘草(六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六分),白芍(六分),大棗(六分),生薑(六分),甘草(四分),厚朴(四分),杏仁(四分)

上七味,以水一盞,煮取六分。

白話文:

葛根八分、麻黃六分、桂枝四分、白芍四分、甘草四分、大棗六分、生薑六分,以上七味,用水兩盞,煮到剩下六分。

麻黃一錢二分、杏仁六分、石膏二錢四分、甘草六分,以上四味,用水兩盞,煮到剩下六分。

桂枝六分、白芍六分、大棗六分、生薑六分、甘草四分、厚朴四分、杏仁四分,以上七味,用水一盞,煮到剩下六分。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五分),白芍(三分),生薑(三分),甘草(三分),麻黃(三分),大棗(三分),杏仁(三分)

上七味,以水一盞六分,煮取六分。

五苓散

澤瀉(一錢),茯苓(六分),豬苓(六分),白朮(六分),桂枝(四分)

上五味,為散,開水送服三錢。

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話文:

桂枝麻黃各半湯,用桂枝、白芍、生薑、甘草、麻黃、大棗、杏仁各三份,以六分水煮至六分。五苓散則用澤瀉一錢,茯苓、豬苓、白朮各六分,桂枝四分,研成散劑,用開水送服三錢。桂枝二麻黃一湯則是用桂枝兩份,麻黃一份。

桂枝(八分半),白芍(六分),大棗(六分半),麻黃(五分半),甘草(五分半),杏仁(三分半)

上七味,以水一盞半,煮取六分。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四分半),白芍(四分半),甘草(四分半),麻黃(四分半),大棗(六分),石膏(六分),生薑(七分)

上煮法同前。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一錢二分),連翹(一錢二分),赤小豆(一錢半),杏仁(一錢),梓白皮(一錢半),生薑(五分),甘草(五分),大棗(二枚)

白話文:

桂枝八分半、白芍六分、大棗六分半、麻黃五分半、甘草五分半、杏仁三分半,以上七味,用一盞半水煮,取六分。

桂枝四分半、白芍四分半、甘草四分半、麻黃四分半、大棗六分、石膏六分、生薑七分,以上煮法同前。

麻黃一錢二分、連翹一錢二分、赤小豆一錢半、杏仁一錢、梓白皮一錢半、生薑五分、甘草五分、大棗兩枚。

上八味,以潦水二碗,先煮麻黃,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碗,分溫二服,一日服盡。

以上皆太陽門古方。

瓜蒂散

瓜蒂(五分),赤小豆(五分)

上二味,為散。先以香豉二盞,熱湯七分,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

白虎湯

石膏(二錢四分),知母(九分),粳米(一錢二分),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一盞二分,去滓,納粳米煮取六分。

豬苓湯

白話文:

先將八味藥材用兩碗水煮,先煮麻黃,沸騰後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一碗,分兩次溫服,一天服用完畢。以上皆為治療太陽經病的古方。

瓜蒂散由瓜蒂和赤小豆各五分组成,先用香豉兩盞,加七分熱水煮成稀粥,去除渣滓,取汁,與藥粉混合,溫熱服用。

白虎湯由石膏二錢四分,知母九分,粳米一錢二分,甘草三分组成,用兩碗水煮到剩下一碗二分,去除渣滓,加入粳米煮到剩六分。

豬苓(六分),澤瀉(六分),茯苓(六分),滑石(六分),阿膠(六分)

上五味,前四味,以水一盞二分,煮取六分,納膠令消。

大承氣湯

大黃(八分),厚朴(一錢六分),枳實(一錢),芒硝(一錢二分)

上四味,以水三盞,煮二物取一盞半,去滓,納大黃煮取六分,納芒硝令消。

小承氣湯

大黃(一錢二分),厚朴(六分),枳實(九分)

白話文: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和阿膠各六分。

將前四種藥材用兩分水煮取六分,然後加入阿膠使其溶化。

大承氣湯

大黃八分、厚朴一錢六分、枳實一錢、芒硝一錢二分。

將這四種藥材用三盞水煮,然後去渣,留下的湯取一盞半,接著加入大黃煮取六分,再加入芒硝使其溶化。

小承氣湯

大黃一錢二分、厚朴六分、枳實九分。

上三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調胃承氣湯

大黃(一錢),甘草(五分),芒硝(二錢)

上三味,以水一盞八分,煮取六分,納硝令消。

茵陳蒿湯

茵陳蒿(一錢八分),梔子(七分),大黃(六分)

上三味,以水二盞,煮茵陳蒿,取一盞二分,納二味,煮取六分。

以上皆陽明門古方。

小柴胡湯

柴胡(八分),黃芩(三分),人參(三分),甘草(三分),生薑(三分),大棗(三分),半夏(六分)

白話文:

1. 調胃承氣湯

大黃(5克),甘草(2.5克),芒硝(10克)

這三味藥,用兩碗水煮,取六分。

2. 茵陳蒿湯

茵陳蒿(9克),梔子(3.5克),大黃(3克)

這三味藥,用一碗八分的水煮茵陳蒿,取一碗二分,加入其他兩味藥,煮取六分。

3. 小柴胡湯

柴胡(4克),黃芩(1.5克),人參(1.5克),甘草(1.5克),生薑(1.5克),大棗(1.5克),半夏(3克)

這七味藥,用兩碗水煮,取六分。

以上藥方均為陽明門派的古方。

上七味,以水二盞四分,煮取半,去滓,再煎取六分。

黃芩湯

黃芩(九分),大棗(二枚),甘草(六分),白芍(六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大柴胡湯

柴胡(八分),黃芩(三分),白芍(三分),大棗(三分),半夏(六分),枳實(四分),大黃(二分),生薑(五分)

上八味,以水二盞四分,煮減半,去滓,再煎取六分。

小建中湯

白芍(一錢二分),桂枝(六分),甘草(六分),大棗(六分),生薑(六分),膠飴(三錢二分)

白話文:

將上七味藥材,用兩盞水加四分之一,煮到剩下半量,去除藥渣,再煎煮到剩下六分之一。

黃芩湯:黃芩九分、大棗兩枚、甘草六分、白芍六分,以上四味藥材,用兩盞水煮到剩下六分之一。

大柴胡湯:柴胡八分、黃芩三分、白芍三分、大棗三分、半夏六分、枳實四分、大黃二分、生薑五分,以上八味藥材,用兩盞水加四分之一,煮到剩下半量,去除藥渣,再煎煮到剩下六分之一。

小建中湯:白芍一錢二分、桂枝六分、甘草六分、大棗六分、生薑六分、膠飴三錢二分。

上六味,前五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去滓,納膠飴,更上微火消解。

柴胡去參夏加桂枝蔞根湯

柴胡(八分),栝蔞根(二錢),黃芩(五分),甘草(三分),大棗(三分),桂枝(五分),生薑(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盞四分,煮取半,去滓,再煎取六分。

黃連湯

黃連(四分半),甘草(四分半),乾薑(四分半),桂枝(四分半),人參(三分),半夏(九分),大棗(四分半)

上七味,以水二盞,煮取一盞二分。

以上皆少陽門古方。

白話文:

將六味藥材,前五味藥材以一杯水量的四分之一煮成六分之一,去除藥渣後加入膠飴,再用小火慢慢熬化。

柴胡去參夏加桂枝蔞根湯由柴胡八分、栝蔞根二錢、黃芩五分、甘草三分、大棗三分、桂枝五分、生薑三分組成,以兩杯水量的四分之一煮成一半,去除藥渣後再煎煮成六分之一。

黃連湯則由黃連四分半、甘草四分半、乾薑四分半、桂枝四分半、人參三分、半夏九分、大棗四分半組成,以兩杯水煮成一杯水量的二分之一。

以上都是少陽門古方。

理中湯

人參(一錢),白朮(錢半),乾薑(六分),炙甘草(五分)

上四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每服一碗,一日兩服。

四逆湯

甘草(一錢二分),乾薑(九分),附子(九分)

上三味,以水一盞半,煮取六分。

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一錢),乾薑(七分半),附子(七分半),人參(五分)

上煮法同前。

三物白散

巴霜(一分),桔梗(二分),川貝(三分)

白話文:

理中湯

人參(3克),白朮(4.5克),乾薑(2克),炙甘草(1.67克)

以上四味,用水2碗,煎至1碗,每次服用1碗,一天服用2次。

四逆湯

甘草(4.5克),乾薑(2.7克),附子(2.7克)

以上三味,用水1.5碗,煮至0.6碗。

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4.5克),乾薑(4.25克),附子(4.25克),人參(2.5克)

煮法同前。

三物白散

巴霜(0.33克),桔梗(0.67克),川貝(0.9克)

上三味,研勻,每服一分,開水調下。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六分),大棗(六分),芍藥(一錢二分),甘草(四分),生薑(六分)

上五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遠溫服。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六分),生薑(六分),大黃(二分),大棗(六分),甘草(四分),白芍(四分半)

上六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

以上皆大陰門古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一錢),細辛(一錢),附子(七分半)

白話文:

將上面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份,用開水調和後服用。

桂枝六分、大棗六分、芍藥一錢二分、甘草四分、生薑六分,以上五味藥材,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飯後溫熱服用。

桂枝六分、生薑六分、大黃二分、大棗六分、甘草四分、白芍四分半,以上六味藥材,用一盞四分水煎煮,取六分藥汁。

以上都是大陰門的古方。

麻黃一錢、細辛一錢、附子七分半。

上三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麻黃附子甘草湯

甘草(一錢),麻黃(一錢),附子(七分半)

上三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

附子湯

茯苓(六分),白芍(六分),附子(六分),白朮(八分),人參(四分)

上煮法同前。

通脈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一錢),附子(七分半),乾薑(一錢半),人參(五分)

上四味,以水一盞,煮取六分。

真武湯

白話文:

將這三味藥材,用兩盞水煮,煮到剩下六分水量。 甘草一錢,麻黃一錢,附子七分半。 將這三味藥材,用一盞四分水煮,煮到剩下六分水量。 茯苓六分,白芍六分,附子六分,白朮八分,人參四分。 以上藥材的煮法與前述相同。 甘草一錢,附子七分半,乾薑一錢半,人參五分。 將這四味藥材,用一盞水煮,煮到剩下六分水量。

茯苓(九分),白芍(九分),生薑(九分),附子(四分半),白朮(六分)

上五味,以水一盞六分,煮取六分。

豬苓湯

豬苓(六分),澤瀉(六分),茯苓(六分),滑石(六分),阿膠(六分)

上五味,前四味,以水一盞二分,煮取六分,納膠令消。

黃連阿膠湯

黃連(一錢二分),黃芩(三分),白芍(六分),雞子黃(一枚),阿膠(九分)

上五味,以水一盞半,先煮三物,取六分,去滓,內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

白話文:

茯苓(九分)、白芍(九分)、生薑(九分)、附子(四分半)、白朮(六分)

以上五種藥材,以六分一杯的水量,煎煮至剩下六分。

豬苓湯

豬苓(六分)、澤瀉(六分)、茯苓(六分)、滑石(六分)、阿膠(六分)

以上五種藥材,前四種藥材以六分一杯的水量,煎煮至剩下六分,然後加入阿膠直到完全溶解。

黃連阿膠湯

黃連(一錢二分)、黃芩(三分)、白芍(六分)、雞子黃(一枚)、阿膠(九分)

以上五種藥材,以一杯半的水量,先煮前三種藥材,取剩下六分的濃縮液,去除雜質,加入阿膠直到完全溶解,待其稍微冷卻後,再加入雞子黃,使其混合均勻,最後溫熱服用。

四逆散

柴胡(八分),枳殼(一錢),白芍(一錢),生甘草(五分)

上四味,為散,以水碗半,煎成一碗,一日兩服。

以上皆少陰門古方。

當歸四逆湯

當歸(錢半),桂枝(八分),白芍(一錢),甘草(五分),北細辛(三分),通草(一錢),生薑(兩片),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時服。

白頭翁湯

白話文:

四逆散由柴胡、枳殼、白芍、生甘草四味藥組成,用水煎服,一日兩服。當歸四逆湯則由當歸、桂枝、白芍、甘草、北細辛、通草、生薑、大棗八味藥組成,用水煎服,分兩次服用。

白頭翁(五分),黃柏(七分半),黃連(七分半),秦皮(七分半)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乾薑(七分半),黃連(七分半),黃芩(七分半),人參(七分半)

上四味,以水一盞八分,煮取六分。

烏梅丸

烏梅(三百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蜀椒(四兩),桂枝(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

白話文:

白頭翁五分,黃柏七分半,黃連七分半,秦皮七分半,以上四味用兩盞水煮成六分。

乾薑七分半,黃連七分半,黃芩七分半,人參七分半,以上四味用一盞八分水煮成六分。

烏梅三百個,細辛六兩,乾薑十兩,黃連一斤,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製),蜀椒四兩,桂枝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之隼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以上皆厥陰門古方。

白話文:

將這十味藥材分別搗碎過篩,然後混合在一起。將烏梅浸泡在苦酒中過夜,去除果核,再蒸煮。取五升米煮成飯,搗成泥狀,與藥材混合,使藥性相得益彰,再放入臼中,用蜜一起研磨,直到細緻。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服用十丸,一天服用三次。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每次服用二十丸。忌食生冷、油膩、腥臭等食物。

以上皆是厥陰門的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