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上 (5)
卷之二上 (5)
1. 陽明本病述古
胃實不便,自汗,不眠,頭汗出,手足汗,潮熱,讝語,狂亂,循衣摸床,渴
凡身熱微惡寒、舌胎白、頭額目痛、脈浮洪微滑、無汗而微喘者,此風寒客於陽明營衛而表實也。仍宜發汗,麻黃湯主之。(陽明表實麻黃證)
如脈浮而遲、汗出微惡寒者,此風邪客於陽明營衛而表虛也。只宜解肌,桂枝湯主之。(陽明表虛桂枝證)
此外邪初入陽明之表,即在營衛之間,當同太陽施治,不得以陽明正病治之,以外症猶有微惡寒也。
若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如桂枝證,而頭不痛、項不強(非太陽也)、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宜瓜蒂散吐之。
_邵評:_寒抑胸中之陽,病在陽明之表,此即痰飲類傷寒證。
此病機在胸中痞硬,不頭癰項強,餘症雖似桂枝,非太陽中風可知。胸中為陽明之表,寒邪結而不散,胃陽抑而下升,故咸痞象。惟是酸苦湧泄之味越之,則胃陽得升,胸寒自散,里之表和,表之表自解矣。
_邵評:_此邪不在營衛而在胸中,故不用汗法而用吐法。
若二三日後,外症身熱,自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鼻乾,不眠;內症咽乾口苦、煩渴飲水、心中懊憹、胸滿而喘(邪在胸中)、舌胎白刺或兼微黃、脈象洪滑,此陽明內熱、欲出不出之上焦證。斯時汗下兩忌,惟宜宣法以越胸中之邪,梔子豉湯主之。嘔加半夏,腹滿加枳實,身熱加黃芩、茵陳。(陽明半表半裡,熱在上焦)
如大熱汗出,大煩大渴,脈洪大浮滑,不惡寒,反惡熱,舌胎黃燥者,陽明經病熱在中焦而未實也,宜白虎湯主之。胃火一清,則津液生而煩渴解,汗止身涼矣。(陽明經病,熱在中焦)
若發熱脈浮、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使熱從下泄,諸症自除矣。(陽明熱邪內陷下焦)
以上三證,俱陽明內熱欲出之表證,分三焦主治。熱在上焦,梔子豉湯越之;熱在中焦,白虎湯清之;熱在下焦,豬苓湯利之。
若潮熱自汗,不惡寒,反惡熱,六七日不大便,腹脹滿,繞臍痛,煩躁譫語,喘冒不得臥,腹中轉屎氣,或自利純清水,咽燥口渴,舌胎燥黃起刺,脈沉實滑數者,陽明實熱里證,地道不通,燥屎為患也。胃腑實證,其脈沉實滑數,心下痛滿堅硬及臍腹者,大承氣湯(痞、滿、燥、實、堅五者俱全,方可用大承氣)急下之。如大便不甚堅燥,腹滿硬痛不甚者,小承氣湯(但痞滿而不燥實者用小承氣)微和之。
如大便燥硬而症未劇,心下不甚脹滿者,調胃承氣湯(但燥實而不痞滿者用調胃承氣)潤燥以和之。
_邵評:_若惡寒未罷、腹未堅滿、屎未燥硬、脈弱不實,均不可妄用承氣。
如身熱發黃,但頭汗出而身無汗、小便不利、渴欲飲水(此條當有不大便症),此為鬱熱在裡,茵陳蒿湯主之。
白話文:
[對於陽明病症的古文解析]
如果胃部有實滯導致排便不順,會出現自發性出汗,失眠,頭部特別是額頭大量出汗,手腳也會出汗,伴隨潮紅發熱,胡言亂語,行為狂亂,甚至在牀上摸索,並有口渴的症狀。
凡是有輕微怕冷但身體發熱,舌苔呈現白色,頭部、額頭和眼睛周圍疼痛,脈搏浮動且略帶滑感,無汗且呼吸略顯急促的情況,這是風寒侵襲陽明經絡和營衛系統,導致表面實滯的現象。應採用發汗療法,使用麻黃湯來治療。(這是陽明經絡表面實滯的麻黃症狀)
如果是脈搏浮動但緩慢,有汗出但輕微怕冷的狀況,這是風邪侵入陽明經絡和營衛系統,導致表面虛弱的表現。只適合用調節肌膚的療法,以桂枝湯為主藥。(這是陽明經絡表面虛弱的桂枝症狀)
這些外來的邪氣剛進入陽明經絡的表面,即處於營衛系統之間,應像治療太陽經絡一樣處理,不能按照陽明經絡的主要病症來治療,因為表面仍然存在輕微的怕冷症狀。
如果出現發燒、出汗、怕風、鼻塞、乾嘔等類似桂枝症狀,但沒有頭痛和頸部僵硬(這不是太陽經絡的問題),脈搏輕微浮動,胸部感覺堵塞且堅硬,氣往上衝到咽喉,無法正常呼吸,這表示胸部有寒氣。應該使用瓜蒂散來催吐。
邵評:寒氣壓抑了胸部的陽氣,疾病出現在陽明經絡的表面,這就是類似傷寒的痰飲症狀。
這個疾病的關鍵在於胸部堵塞堅硬,沒有頭痛和頸部僵硬的問題,其餘的症狀雖然類似桂枝症狀,但可以確定不是太陽經絡的風邪。胸部是陽明經絡的表面,寒邪聚集而不散開,胃部的陽氣被抑制而無法上升,因此出現胸部堵塞的症狀。只有使用酸苦味道的藥物來促進排出,才能讓胃部的陽氣得以提升,胸部的寒氣自然消散,裡層的表面調和,表面的表面也就自然解除了。
邵評:邪氣不在營衛系統,而在胸部,所以不用發汗療法,而使用催吐療法。
如果兩三天後,出現身體發熱,自發性出汗,不怕冷反而怕熱,身體沉重,鼻子乾燥,失眠;內部症狀包括喉嚨乾燥、口苦、煩渴想喝水、心煩不安、胸部滿悶並且呼吸困難(邪氣在胸部)、舌苔白刺或微黃,脈搏呈現洪滑的狀態,這是陽明經絡的內熱,想要散發卻散發不出來的上焦病症。此時既不能發汗也不能瀉下,只能使用宣通法來排除胸部的邪氣,以梔子豉湯為主藥。如果有嘔吐,可以加入半夏;腹部滿悶可以加入枳實;身體發熱可以加入黃芩、茵陳。(這是陽明經絡半表半裡的病症,熱在上焦)
如果是高熱、大量出汗,極度煩躁口渴,脈搏洪大且浮動滑順,不怕冷反而怕熱,舌苔黃色乾燥,這是陽明經絡的熱症在中焦,但還未完全形成實滯,宜使用白虎湯為主藥。一旦胃火得到清除,津液就會產生,煩渴就能解除,汗停且身體恢復涼爽。(這是陽明經絡的熱症,熱在中焦)
如果出現發熱、脈搏浮動、想喝水、小便不暢的症狀,可以使用豬苓湯,讓熱氣從下方排出,所有症狀就會自然消失。(這是陽明經絡的熱邪內陷下焦)
以上三種症狀,都是陽明經絡內熱想要散發到表面的病症,可以根據三焦的原理來分別治療。熱在上焦,使用梔子豉湯來排除;熱在中焦,使用白虎湯來清除;熱在下焦,使用豬苓湯來利尿。
如果出現潮紅發熱、自發性出汗,不怕冷反而怕熱,六七天不大便,腹部脹滿,肚臍周圍疼痛,煩躁胡言亂語,呼吸困難無法平躺,腹部有腸氣移動,或者排泄純淨的清水,喉嚨乾燥口渴,舌苔乾燥且黃色有刺,脈搏沉實滑順且快速,這是陽明經絡的實熱病症,消化道不暢通,糞便乾燥導致的問題。胃部實滯的病症,脈搏沉實滑順且快速,心下疼痛且堅硬,以及腹部和肚臍周圍的症狀,應立即使用大承氣湯(具備痞、滿、燥、實、堅五個特徵纔可使用大承氣湯)來進行瀉下。如果排便不非常堅硬乾燥,腹部滿悶和疼痛不嚴重,可以使用小承氣湯(只有痞和滿的症狀使用小承氣湯)來稍微調和。
如果是排便乾燥堅硬但症狀尚未劇烈,胸口不非常脹滿,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只有燥和實的症狀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滋潤乾燥並調和。
邵評:如果怕冷的症狀未消除、腹部未堅硬滿悶、糞便未乾燥堅硬、脈搏虛弱不實,都不能隨意使用承氣湯。
如果身體發熱且出現黃疸,只有頭部出汗而身體其他部位無汗,小便不暢,非常想喝水(這裡應該有大便不暢的症狀),這是邪氣在體內鬱積導致的熱症,應該使用茵陳蒿湯來治療。
邵評:陽明經絡的鬱熱導致黃疸,這是黃疸型的病症。如果排便堅硬,使用茵陳蒿湯;如果排便稀軟,使用茵陳五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