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終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終 (3)

1. 救逆新法

故人云:汗多亡陽者,固發汗太過,身之陽氣隨汗而走泄也(陽虛不守,隨汗而外亡也)。下多亡陰者,因屢下而重傷陰血也(液傷陰竭,從下而脫絕也)。桂枝下咽,陽盛則斃者(表實陽盛,誤用辛熱傷陰而敗壞也),固表實無汗,陽氣內盛,誤投桂枝,如抱薪救火也。

承氣下咽,陰盛則亡者,症非陽明,不可攻下,誤用硝黃,陽氣滅絕也(內無實熱,誤用苦寒,陽傷而絕滅也)。要知汗多亡陽(衛陽虛者,多汗非宜),是衛氣本虛之人;陽盛則斃(陰虧陽盛,忌用辛熱),是陰液本虧之證也。下多亡陰,由其陽氣本盛,只傷陰分(陽邪氣盛,本恐傷陰,更用下法,邪不去而津液消亡也)。

白話文:

古人說:「汗出過多而亡陽者,是因為發汗過度,身體的陽氣隨著汗液流失。(陽虛無法固守,隨著汗液流出而耗散。)」

「下痢過多而亡陰者,是因為反覆服用瀉藥,重傷了陰血。(體液受損,陰血枯竭,從下部流失殆盡。)」

「桂枝下咽,陽盛則斃者(表實陽盛,誤用辛熱傷陰而導致死亡)」,是因為表證堅實,陽氣內盛,卻誤用辛熱的桂枝,猶如抱薪救火,更加助長火勢。

「承氣湯下咽,陰盛則亡者(症狀並非陽明證,不可攻下,誤用硝石黃連,陽氣滅絕)」,是因為病情並非陽明證,不應該攻下,卻誤用苦寒的硝石黃連,導致陽氣消滅。(體內沒有實熱,誤用苦寒藥物,傷了陽氣而導致死亡。)

總而言之,要明白汗出過多而亡陽(衛陽虛弱者,汗出過多並非適宜),是衛氣本來虛弱的人;陽盛則斃(陰虛陽盛,忌用辛熱),是陰液本來虧虛的證候。下痢過多而亡陰,是因為陽氣本來旺盛,只傷了陰分。(陽邪氣盛,本就擔心傷陰,更用瀉法,邪氣不除反而津液消亡。)

陰盛則亡,由其陽氣本衰,不禁陰藥也(陰寒邪蠱,本慮傷陽,誤用苦寒,陰益盔而陽氣衰竭也)。故論證於今,當以汗多亡陽、下多亡陰為戒。蓋汗本津液所化,而風藥尤能燥其陰血;胃中本無熱邪,而承氣即能消滅其陽。用錄救誤諸條,以佐古法所未逮。

白話文:

陰氣過盛就會導致死亡,這是因為陽氣本來就虛弱,無法抵擋寒涼的藥物。陰寒邪氣本就容易傷及陽氣,如果錯誤使用苦寒藥物,就會加重陰寒而使陽氣更加虛衰。因此,在診治疾病時,要警惕汗多耗損陽氣、瀉下過度耗損陰氣的情況。因為汗液是由津液轉化而來,而風寒類藥物容易耗損陰血;胃中本來就沒有熱邪,而承氣湯卻能消滅陽氣。因此,要參考這些醫學史上的警示,才能彌補古法中未曾提及的不足。

2. 誤汗例

傷寒如經發表多者,則津液內竭、血不榮筋,以致手足攣疼、二便艱澀(此二症津傷所致),當以加味逍遙散(逍遙方中有柴胡,可以散邪)加熟地、枸杞、鉤藤。

_邵評:_過表汗多,陰液傷耗,而筋脈失養,則手足攣疼。津枯熱結,則二便艱澀也。養血榮筋,兼以疏利,的是正法。

傷寒過表,二候、三候不解,大汗不止(元氣外泄),舌卷而黑(熱灼津枯),氣促似喘(陰傷氣竭),六脈洪數無根者(正虛而邪猶未化,故脈洪數而無根,此陰竭陽浮,欲散之脈也),已成敗證也。當以大劑左歸(壯水以救陰)合生脈(保肺扶元)挽之。汗止喘定,間有得生者(表汗過多,灼陰傷津,氣液兩脫也)。

白話文:

傷寒如果發汗太多,就會導致津液內耗、血液無法滋養筋脈,進而造成手腳抽筋疼痛、大小便困難,這兩種症狀都是因為津液受損造成的。此時應該用加味逍遙散,其中柴胡可以散邪氣,再加入熟地、枸杞、鉤藤。

傷寒過表,經過兩三天或三五天仍未好轉,大量出汗不止,元氣外泄,舌頭捲縮發黑,呼吸急促像喘不過氣,脈搏洪大而無力,已經是病危的徵兆。應該用大量左歸丸來補益腎陰,並配合生脈散來保護肺氣,扶助元氣,才能挽救生命。 如果汗止喘定,還有機會活下來。

傷寒過經不解,舌燥口渴,小便不利者(病久津液受傷,熱伏未清,肺之化源失機,故燥而小便不利),此發表風藥太過,津液源竭也。宜左歸飲(救陰)去茯苓,加麥冬(保肺)、歸、芍,以救津液,自然行矣(病久津耗,肺傷陰竭)。

傷寒過經不解(病久正虛),發表攻裡不當,以致真陰耗竭,二便燥結不出(陰傷熱結,則二便不通),胃陰大傷,不納不飢(胃津虧乏,氣不宣行,故不納不飢)。宜一味養正滋陰(忌消伐之劑),使胃陰充足,自能納穀知飢(陰液充而邪自化),宿垢自下,左歸飲合生脈(壯水生津),或甘露飲加人參。

白話文:

傷寒病經久不癒,舌頭乾燥口渴,小便排不出(這是因為病情時間長了津液受損,餘熱未清,肺部滋養津液的系統失調,所以乾燥而小便排不出),這是因為發散風邪的藥用太多了,導致津液的來源枯竭了。應當使用左歸飲(滋養陰液)去掉茯苓,加上麥冬(保護肺臟)、當歸、芍藥,以此來滋養津液,那麼自然會痊癒(因為病情時間長了津液耗盡,肺臟的陰液也已經枯竭)。

傷寒病經久不癒(病情時間長了正氣虛弱),發散風邪攻伐裡邪的方法不適當,導致真正的陰液枯竭,大便、小便乾燥閉結排不出(陰液受損,熱邪凝聚,所以大便、小便不通),胃陰嚴重受損,不能進食,也不感到飢餓(胃津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所以不能進食,也不感到飢餓)。應當專門用藥物滋補正氣,滋養陰液(忌用消耗伐除的藥物),讓胃陰充足,自然會能吃飯,感到飢餓(陰液充足了,邪氣自然就會消散),宿便會自己排出,左歸飲結合生脈飲(補腎水,生津液),或者甘露飲加上人參。

邵評:病久元氣己虛,復誤表誤攻,陰液耗而胃氣受傷,致便閉不納,治當滋陰養胃,大忌消導攻伐。

傷寒如遇過表,大汗不止(陽虛而陰液外泄)、身肉瞤動、頭眩不起、振振欲僻地者(腎陰虧而虛陽上越,故瞤動而頭眩。眩動之極,神不安而據地也),此陽津陰液俱脫也,急以左歸(壯水補腎)合參麥(保肺扶元)五味挽之。

_邵評:_表汗過多,陰傷而虛陽浮越,陰陽兩脫之候也。用左歸合參麥救陰扶元,固是,但當參用和陽鎮逆之品,如龍、蠣、龜版、白芍之類更妥。

傷寒誤表,大汗不止、津液外泄、胃陰虛餒,以致嘔惡不已(汗多津傷,胃陰虛而有痰熱)、食入即吐者(胃氣上逆),宜金水六君煎加麥冬、沙參,和中以復津液,自然嘔止而納穀矣。

白話文:

傷寒如果過度發汗,大汗不止(陽虛而陰液外泄)、身體肌肉抽動、頭暈起不來、搖擺欲倒地(腎陰虧虛而虛陽上升,所以肌肉抽動、頭暈。暈眩不安到極點,精神不寧而倒在地上),這是陽津陰液都脫失的情況,趕緊用左歸(壯盛腎水)合參麥(保肺扶助元氣)五味藥挽救。

發汗過多,陰液受傷而虛陽浮越,陰陽兩脫的徵兆。用左歸合參麥補救陰液、扶助元氣,固然正確,但應同時使用溫陽鎮逆的藥物,如龍骨、牡蠣、龜板、白芍之類,效果會更佳。

傷寒誤傷表證,大汗不止、津液外泄、胃陰虛弱,導致嘔吐不止(汗多津傷,胃陰虛而有痰熱)、進食就吐(胃氣上逆),宜用金水六君煎加麥冬、沙參,調和中氣以恢復津液,自然就會止吐進食。

_邵評:_此誤表汗多,陰液耗而有痰熱,胃氣上逆之救誤法。

如過表大汗,胃陰空乏,以致乾嘔呃逆不止(陰液耗而氣逆)、水漿不進(虛火上升而格拒,胃氣不降,痰熱內阻),亦宜金水六君合生脈(金水同治),加丁香、柿蒂、胡桃肉、代赭石(溫胃鎮逆)之類以止之。如不應,宜都氣飲(納氣溫胃)加人參、胡桃肉、紫石英(納腎而鎮沖氣)之類以納之。不用磁石者,因過表傷肺,恐吸其氣也。

白話文:

邵氏評曰:

此症誤因表汗過多,導致陰液耗損而出現痰熱,胃氣上逆之症,以下為救治之法。

若病人表汗過多,胃陰虛空,以致乾嘔呃逆不止(陰液耗竭導致氣逆)、水漿不進(虛火上升而阻礙,胃氣不降,痰熱內阻),則宜用金水六君合生脈(金水同治,兼顧脾胃與肺腎),再加入丁香、柿蒂、胡桃肉、代赭石(溫胃鎮逆)等藥以止嘔逆。若上述方藥無效,則宜用都氣飲(納氣溫胃)加入人參、胡桃肉、紫石英(納腎而鎮沖氣)等藥以收納氣逆。不用磁石者,因表汗傷肺,恐吸其氣也。

_邵評:_此過表汗多,肺胃陰傷,氣逆不降之救誤法。

有陰虛挾感之證,誤用柴、葛、犀角升提之藥發表,以致虛陽上冒、膈悶嘔惡(氣火上升)、煩躁不寧(陰虛陽冒)、六脈洪大、按之無力者(陰傷,陽不戀陰而上越,故脈不斂也),亦宜金水六君合參麥加代赭(育陰理肺以鎮逆),和中以益少陰,則陰陽和,熟睡而解矣。

_邵評:_陰虛受邪,誤用升散,陰傷而陽不附陰,嘔惡煩躁,脈大無根,當加育陰潛陽為是。

有營虛衛弱之人挾感,惡寒發熱、腰疼骨痛(營血虛也),不可峻汗。誤用表藥,汗大泄,反加惡寒身痛(衛弱營衰)、發熱不止(虛熱也),當以歸耆建中湯,調和營衛,則諸症自解矣。

白話文:

**邵氏評語:**這種方法會導致過度出汗,損傷肺胃的陰氣,導致氣逆不降,是一種錯誤的治療方法。

有陰虛夾雜外感症狀的人,誤用了柴胡、葛根、犀角等升提藥物發表,導致虛陽上浮、胸悶嘔吐(氣火上升)、煩躁不安(陰虛陽冒)、六脈洪大、按壓無力(陰傷,陽不依附陰而上升,因此脈搏不收斂),也應該使用金水六君合參麥冬、代赭石(滋陰潤肺以鎮逆),調和中氣以補益少陰,那麼陰陽調和,就能熟睡而痊癒。

**邵氏評語:**陰虛受邪,誤用升散藥物,陰傷而陽不附陰,導致嘔吐煩躁,脈搏大而無根,應該加上滋陰潛陽的藥物纔好。

有營血虛弱和衛氣虛弱的人夾雜外感,惡寒發熱、腰痛骨痛(營血虛),不能過度發汗。誤用了發表藥物,導致大汗淋漓,反而加重惡寒身痛(衛氣虛弱、營血衰竭)、發熱不止(虛熱),應該使用歸耆建中湯,調和營衛,那麼各種症狀自然會解除。

_邵評:_營衛虛而挾邪,當調和營衛治之。

凡遇外感表證,診得兩手脈寸軟(陽弱)尺遲(陰虛)、舌潤無胎者(虛證舌也),營衛兩虛之證也,當以歸耆建中湯加防風汗之。

_邵評:_此憑脈用藥,調和營衛,兼以散邪之良法。

白話文:

邵評:

營氣和衛氣虛弱,導致邪氣入侵,應該調和營衛來治療。

凡是遇到外感表證,診斷時發現兩手脈象寸關脈軟弱(陽氣不足),尺脈遲緩(陰氣虛弱),舌頭濕潤無苔(虛證的舌象),這是營氣和衛氣都虛弱的證據,應該使用歸耆建中湯加入防風來發汗治療。

邵評:

這種方法根據脈象用藥,可以調和營衛,同時散除邪氣,是治療外感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