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下 (9)
卷之二下 (9)
1. 厥陰本病述古
氣上衝心,吐蛔,厥,下利,少腹痛,囊縮
仲景述厥陰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厥陰主症,肝火乘心)、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蟲為風木所化)、下之利不止,此皆厥陰自病之熱證,並非傷寒傳經之邪。蓋厥陰內藏相火,其消渴(火能消物),火盛水虧也。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厥陰脈上膈貫肝,肝氣旺則撞心,肝火盛則疼熱也),肝火乘心也。
飢不欲食,食即吐蛔,風木剋土,胃中空虛也。下之即利,土受木賊,不禁再利也,不得以傷寒正病視之。
_邵評:_此厥陰病之總綱。總而言之,太陰、厥陰皆以里證為提綱。太陰主寒,厥陰主熱。太陰為陰中之至陰,厥陰為陰中之陽。兩陰交盡,名曰厥陰,其脈絡於少陽。厥陰熱證,皆少陽相火化合耳。
白話文:
厥陰病的特徵在於消渴、氣上逆衝心臟、胸中疼痛發熱(厥陰主症,肝火上沖影響心臟)、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進食後吐出蛔蟲(蛔蟲由風木之邪化生)、腹瀉不止,這些都是厥陰本身熱證的表現,並不是傷寒傳經而來的外邪所致。
因為厥陰內藏相火,所以會消渴(火可以消滅物質),這是因為火旺水(體液)虧損所致。氣上衝心,胸中疼痛發熱(厥陰脈絡上達胸膈,貫穿肝臟,肝氣旺盛就會衝擊心臟,肝火過盛就會疼痛發熱),這是肝火上沖影響心臟所致。
飢餓而不思飲食,飲食後就會吐出蛔蟲,這是因為風木之邪剋制脾土,導致胃中空虛所致。腹瀉後還會繼續腹瀉,這是因為脾土受到木賊之邪的影響,無法控制腹瀉,不能將其視為傷寒正病。
邵氏評語
這是厥陰病的概述。總的來說,太陰、厥陰都以裡證為綱領。太陰主寒,厥陰主熱。太陰是陰中的至陰,厥陰是陰中的陽。陰陽兩盡,稱為厥陰,其脈絡與少陽相交。厥陰熱證,都是因為少陽相火所致。
凡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血弱陽虛之脈),此寒傷厥陰之經,但當溫散其表,不可遽溫其里,當歸四逆湯主之(厥陰經之表劑也)。蓋厥陰相火所寄,臟氣本熱(厥陰屬木,木中有火,且厥者盡也,陰盡則陽生,故厥陰多熱證),寒邪只得外傷於經,而不內傷於臟。
故主用桂枝以解外邪,當歸以和肝血,細辛以散寒,大棗以和營,通草以通陰陽,則表邪散而營衛行,手足溫而脈自不絕矣。若其人素有寒邪(臟本有寒,非外邪也),加吳茱萸以溫本臟之寒。
白話文:
所有傷寒而手腳冰寒,脈搏細微接近斷絕的人(這是血氣虛弱陽氣虛弱的脈象),這是寒邪傷害了厥陰經。此時應該溫散身體表面,不可倉促地溫暖身體內部,當歸四逆湯主治(那是厥陰經的表症用藥)。
因為厥陰經寄藏了相火,臟氣本來就熱(厥陰屬木,木中藏火,且厥指盡,陰盡則陽生,所以厥陰多熱證),寒邪只能從外部傷害經脈,不能從內部傷害臟腑。
所以主要用桂枝來驅除外邪,當歸來調和肝血,細辛來散寒,大棗來調和營血,通草來疏通陰陽,這樣表面寒邪就會消散,營衛之氣就會運行,手腳就會溫暖,脈象也不會再斷絕了。如果患者原本就有寒氣(臟器本身有寒氣,不是外來的寒邪),再加吳茱萸來溫暖臟腑的寒氣。
_邵評:_以傷寒邪傷厥陰之經,未傷於臟,陽虛血弱,用此方行營衛而散表邪,最效。
《論》曰: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脈浮為陰出之陽,故為欲愈),脈不浮為未愈(邪在裡也)。按此只有欲愈、未愈之脈,並無未愈之證治,不能無闕文之憾,然要不出乎桂枝為主治。
_邵評:_厥陰中風,以脈辨病之欲愈、未愈,亦是診病之一法。
風中厥陰本經,脈微浮,風邪外出,故欲愈也;不浮而沉,則風邪入里。木鬱不舒,則下克脾土,必變熱利(風邪挾木火下陷,克侮脾土而為協熱下利之證)下重,渴欲飲水之症(下重渴飲,內熱之徵,故曰熱利),宜白頭翁湯主之(宣泄下焦鬱熱之劑)。白頭翁、秦皮以平風,黃柏、黃連以清火,是苦以堅之也。
白話文:
**邵氏評語:**用於治療傷寒邪氣侵犯厥陰經脈,但尚未傷及臟器,患者陽氣虛弱、氣血不足,使用此方能運行營衛氣血,驅散表邪,效果最佳。
《傷寒論》中說:厥陰經中風,脈象微弱而浮起,表示病情將要好轉(脈象浮起代表陰中之陽,故為將要好轉);脈象不浮起,表示病情未愈(邪氣仍在體內)。此處只記載了脈象好轉、未好轉的描述,而沒有具體的證候治療,這是本文的一個缺憾,但其主要治療方向應當是以桂枝為主。
**邵氏評語:**厥陰經中風,可以通過脈象辨別病情的將要好轉、未好轉,這也是一種診斷疾病的方法。
風邪侵襲厥陰經本經,脈象微弱而浮起,表示風邪向外發散,故病情將要好轉;脈象不浮起而沉伏,則表示風邪侵入體內。肝鬱不舒,則會剋制脾土,必定出現高熱、腹瀉(風邪挾帶肝火下陷,剋制脾土而形成協熱下利的證候)、下腹墜脹、口渴思飲(下腹墜脹、口渴思飲是內熱的徵象,故稱之為熱利),應當以白頭翁湯為主方治療(宣泄下焦鬱熱的藥方)。白頭翁、秦皮用於平息風邪,黃柏、黃連用於清熱降火,這是採取苦寒之藥以堅固脾胃。
若厥陰久痢不止,當用烏梅丸(不但除蛔,又可止利),酸以收之。
_邵評:_此厥陰陽邪下陷,協熱下利之正法。
厥陰寒格,醫復吐下之,食入口即吐(病人本自虛寒,醫復吐下之,兩寒格拒,食入即吐而為寒格),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此方用瀉心湯之半以開寒格)。此寒格於下,拒熱於上,故格拒不納,芩、連以清上熱,乾薑以開寒格,因誤治以虛中氣,故用人參助乾薑,以壯胃陽而開陰格。
白話文:
如果厥陰經久痢不止,應該服用烏梅丸,烏梅丸不僅能除蛔蟲,還能止瀉,酸味能收斂止瀉。
這個方子是針對厥陰經陽氣下降,與熱邪共同導致的腹瀉,是正宗的治療方法。
如果厥陰經寒氣凝結,醫生又用吐下法治療,患者原本就虛寒,醫生又用吐下法,兩股寒氣相拒,吃下去的食物就吐出來,這就是寒氣凝結的表現。可以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來治療,這個方子用瀉心湯的一半來開寒氣凝結。寒氣凝結在下,拒絕熱氣在上,所以拒絕食物,難以消化,黃芩和黃連清熱解毒,乾薑溫中散寒,打開寒氣凝結的狀態。因為誤治導致中氣虛弱,所以加入人參來輔助乾薑,補益胃陽,打開寒氣凝結的狀態。
_邵評:_寒熱相阻,則為格證。用此湯開其寒熱之格拒,而兼補裡虛也。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緊者,弦也。弦為肝脈),此肝乘脾也,名曰縱(縱者,直也),刺期門。
_邵評:_腹滿譫語,由於肝火木旺,脾家有熱。脈浮緊者為弦,弦乃肝脈。脈症是肝邪乘脾之候,肝木侮土,理尚順直,故曰縱。刺期門者,瀉肝邪也。
_按:_腹滿譫語,為太陰陽明裡證;脈浮而緊,為太陽陽明表脈。何以辨其為厥陰?《脈法》曰: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內經》謂:諸腹脹,大皆屬於熱。又曰:肝氣甚則多言。是腹滿由肝火,譫語乃肝旺所發也。肝木侮脾,故曰縱。厥陰忌汗下,故刺期門以泄之。
白話文:
寒熱交雜阻塞,就會形成格證。這副湯藥可以打開寒熱阻礙,同時還能補益身體虛弱之處。
傷寒患者肚子脹滿神志不清,寸口脈浮而緊(緊就是弦,弦是肝脈),這是肝氣侵犯脾胃的表現,稱為縱(縱就是直),要刺期門穴。
肚子脹滿神志不清,是因為肝火旺盛,脾胃有熱。脈浮而緊就是弦脈,弦脈是肝脈。脈象顯示肝邪侵犯脾胃,肝木剋制脾土,表現出直線型,所以稱為縱。刺期門穴是為了瀉肝邪。
肚子脹滿神志不清,是太陰和陽明經的裡證;脈浮而緊,是太陽和陽明經的表脈。為什麼判斷這是厥陰經的病證呢?《脈法》說:脈浮而緊稱為弦脈。《內經》說:腹部脹滿,大多屬於熱證。還說:肝氣盛則多言。所以肚子脹滿是肝火導致,神志不清是肝氣旺盛造成的。肝木剋制脾土,所以稱為縱。厥陰經忌諱汗下,所以刺期門穴來瀉肝邪。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汗出、小便利,表裡俱通,故病解)。
_邵評:_此條肝邪挾火而刑肺金。肺氣不得宣布,故渴飲而腹滿。木反乘金,侮所不勝,寡於畏也,於理不順,故曰橫。橫者,曲也。刺期門,亦瀉肝邪也。
_按:_其腹固飲多而滿,則非太陰之滿。飲水不消,亦非厥陰之消渴。此肝邪挾火而刑肺金,故大渴。肺氣不能通調水道,故腹滿。侮其所勝曰縱,侮所不勝曰橫。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者,得汗則發熱惡寒之表證自解,得小便利則腹滿之裡證自除。
白話文:
傷寒發燒,畏寒發冷,口渴想喝水,肚子卻脹滿,這是肝氣犯肺,稱為橫刺期門。如果開始出汗、小便量增多,病情就會好轉,因為汗水和尿液排出,說明表裡都通暢了,所以病才會好。
_邵評:_前第一條消渴氣上撞心,是肝邪乘心。上條腹滿譫語,是肝邪乘脾。此條惡寒飲水,是肝反乘肺。肝寄相火,有瀉無補者,此類是也。
厥陰有臟厥、有蛔厥。
臟厥至七八日,脈微膚冷、不煩而躁、無暫安時,此屬臟冷,純陰無陽。(此四字宜著眼),故不治。
_邵評:_此是臟厥主症,與蛔厥不同,分辨在此。其但躁而無暫安時者,浮陽外越,不久即散,陰氣寒結於腸中,乃純陰無陽,故不治也。
蛔厥亦有脈微膚冷,此內熱外冷,故時煩而躁,其顯症在吐蛔,宜烏梅丸主之。
_邵評:_此與臟厥之躁無暫安時者不同,況有吐蛔見症,是蛔厥而非臟厥矣。蓋外寒遏熱於內,蛔不安而動,則其人時煩。蛔靜則煩躁亦止,非若臟厥之無暫安時也。用烏梅丸以溫臟安蛔最合。
白話文:
邵評
- 第一條:消渴氣往上衝撞,這是肝臟邪氣侵入心臟。
- 上一條:腹滿胡言亂語,這是肝臟邪氣侵入脾臟。
- 這條:惡寒、飲水,這是肝臟邪氣反過來侵入肺臟。
- 肝臟寄託相火,需要瀉而不是補,這類就是如此。
厥陰之症有臟厥和蛔厥。
臟厥到了七八天,脈搏微弱、皮膚冰冷、不發燒但躁動不安、沒有片刻安寧的時候,這是臟腑虛寒,純陰無陽。(這四個字需要特別注意),所以無法治療。
邵評
這是臟厥的主要症狀,與蛔厥不同,區別就在於此。如果是單純躁動不安,沒有片刻安寧的時候,浮陽外越,不會持續多久就會散去;陰氣寒結在腸中,纔是純陰無陽,無法治療。
蛔厥也會有脈搏微弱、皮膚冰冷的症狀,這是內熱外冷,所以會時而煩躁不安,其明顯的症狀是嘔吐蛔蟲,適宜用烏梅丸治療。
邵評
這與臟厥的躁動不安、沒有片刻安寧的時候不同,而且有嘔吐蛔蟲的症狀,是蛔厥而非臟厥。這是因為外寒阻遏內熱,蛔蟲不安分,所以人會時而煩躁不安。蛔蟲安靜下來,煩躁不安也會停止,不像臟厥那樣沒有片刻安寧的時候。用烏梅丸溫暖臟腑、安撫蛔蟲最為合適。
凡厥者必發熱(陽鬱而厥,此是熱厥)。前熱者後必厥,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厥之久者,鬱熱亦久;厥之輕者,鬱熱亦輕。此熱與厥相應耳)。厥少熱多,其病當退(熱多為陽勝,故病退);厥多熱少,其病當進(厥多為陰勝,故病進)。
_邵評:_傷寒以陽氣為重,此以厥陰之微甚,即覘其人陽氣之多寡。熱多則陽氣未傷,故病當退;厥多則陽氣衰少,故病當進。
厥微者,四逆散(從少陽半表半裡治);厥深者,白虎湯(從陽明裡熱治)。
_邵評:_此是陽邪熱厥,由肝火乘胃也,加左金丸尤效。
白話文:
凡是出現厥症的人,一定會發熱,這是因為陽氣鬱結而導致厥症,屬於熱厥。發熱在先,厥症必隨之而來,厥症深則熱症也深,厥症輕則熱症也輕。厥症持續時間長,鬱熱也持續時間長;厥症輕微,鬱熱也輕微。這是熱症和厥症互相呼應的現象。厥症輕微,熱症較多,則病情將要退卻;厥症嚴重,熱症較少,則病情將要加重。
傷寒以陽氣為重,因此從厥陰的輕重程度,就能判斷患者陽氣的盛衰。熱症較多,說明陽氣未受損傷,所以病情會退卻;厥症較多,說明陽氣衰弱,所以病情會加重。
厥症輕微,可以服用四逆散,從少陽半表半裡入手治療;厥症嚴重,可以服用白虎湯,從陽明裡熱入手治療。
這是陽邪熱厥,是由於肝火犯胃引起的,加服左金丸效果更佳。
脈滑(滑為熱中)而厥為熱厥(陽明熱極而厥),宜白虎湯。若反發其汗,必口傷赤爛(熱厥而反發汗,熱邪上走空竅,故口傷赤爛)。
_邵評:_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陽邪入里,陰氣被格,陽內陰外,故熱深則厥甚,熱微則厥亦微。此為熱厥,與寒厥之脈微欲絕者,大相徑庭矣。此當有口燥舌於之症,用白虎湯清裡除熱,其厥自己。
白話文:
脈搏滑利,說明體內有熱,而且昏厥,這是因為陽明經熱盛到極點而導致的,應該服用白虎湯治療。如果反覆發汗,必然會導致口唇乾裂、潰爛,這是因為熱邪上衝頭面,導致口部受損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