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下 (8)
卷之二下 (8)
1. 心腎熱邪
如初起發熱,神呆不語(此邪入心包症象,當從手經治之),六脈沉細短數,似寐非寐,或煩躁狂言,此邪在心腎之間(溫熱暑邪入於少陰手經,故見心包症象),或因受驚,痰乘包絡。治宜清心豁痰,如茯神、甘草、菖蒲、天竺黃、川貝、丹參、麥冬、鉤藤、薄荷、辰砂之類,以清包絡之痰,神自清矣。
如舌形絳燥(邪入心包舌也)、口渴唇乾(邪火亢盛而津傷)、六脈沉數(邪入於裡脈象),前方宜加生地、丹皮、淡竹葉之類,以清心包之火。如大便秘結(稍兼陽明),不妨加犀角、金汁咸降之。
_邵評:_此心腎熱邪之正法。
白話文:
如果一開始發燒,神智呆滯不語(這表示邪氣入侵了心包,應該從手部經絡治療),脈象沉細短促,似醒非醒,或煩躁狂言,這表示邪氣位於心腎之間(溫熱暑邪入侵少陰手經,所以出現心包的症狀),或因為受驚,痰氣侵犯心包。
治療宜清心化痰,可以使用茯神、甘草、菖蒲、天竺黃、川貝、丹參、麥冬、鉤藤、薄荷、硃砂等藥材,以清除心包的痰氣,神智自然會清醒。
如果舌苔紅絳乾燥(邪氣入侵心包也會影響舌頭)、口渴脣乾(邪火亢盛傷津液)、脈象沉數(邪氣入侵裡脈所致),前一處方應加入生地、丹皮、淡竹葉等藥材,以清心包之火。如果大便祕結(兼有陽明經問題),不妨加入犀角、金汁瀉下通便。
2. 心腎虛邪
若神昏譫語(虛火上亢),發熱仍欲暖蓋(陰虧虛熱),目睛上視(水虧陰涸之象),大便不實(虛證的據),舌色紫絳而圓(陰虛火盛舌也),雖干無刺(津虧舌也),外雖躁擾(虛陽外越),此陰不兼陽(陰虛,陽無所附),忌用寒涼,不可誤認陽明(非實熱也),妄投石膏、犀角。宜左歸、六味等湯(壯水制火),微加清心之品,如辰砂、川貝、麥冬之類,治之為當。
_邵評:_此心腎虛邪之正法,此條與上條同是心腎之邪,然有虛實之不同。上條實而心經見症多,此條虛而腎經見症多,用藥清補不同,當細辨之。
白話文:
病人神志昏迷、胡言亂語,這是虛火上炎的表現。雖然發熱,卻仍想要蓋被子,說明陰虛導致的虛熱。眼睛往上看,代表著陰液虧虛。大便不成形,也是虛證的徵兆。舌頭顏色紫紅而圓,顯示陰虛火盛。舌頭雖然乾燥,卻沒有刺痛感,說明津液虧虛。病人表面上躁動不安,這是虛陽外越的表現。整體而言,病人是陰虛,陽氣無所依附,因此忌用寒涼藥物,不能誤認為陽明實熱而使用石膏、犀角等藥物。應該使用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等滋陰補腎的藥方,並適當加入清心降火的中藥,例如辰砂、川貝、麥冬等,這樣才是合理的治療方法。
3. 陰盛格陽
若身熱足冷(陽虛),面赤戴陽(虛陽上逆),脈來沉細無力(少陰虛寒脈),或數大無力(按之空而如無,乃陽浮不斂之脈),陰陽俱緊(寒邪盛而亡陽之脈),其人煩躁欲狂,揚手擲足,或欲坐臥水中(虛陽上擾,陽不附陰,內真寒而外假熱,當合脈象、舌胎細辨之),舌胎紫色少神,或闊大胖嫩,或淡紅圓厚(少陰陽虛舌胎),雖濕而干(津亦虧也),此躁也,非煩也(陰極發躁),陰盛格陽也(虛陽上散)。急以八味湯投之(補火扶陽之劑),或參附湯加熟地投之。
白話文:
如果病人身體發熱但腳冰冷(陽氣不足),臉色發紅但頭頂發熱(虛陽上逆),脈象沉細無力(少陰虛寒脈),或者脈搏數而無力(按下去空虛如無,是陽氣浮而不收斂的脈象),陰陽都緊縮(寒邪盛而陽氣衰的脈象),病人會煩躁不安,甚至想要發狂,亂揮手亂踢腳,或者想坐在水中或躺臥在水中(虛陽上擾,陽氣不附著陰氣,內在真寒但外在虛熱,要結合脈象、舌苔細心辨別),舌苔紫色,神氣不足,或者舌頭寬大肥厚,或者舌頭淡紅色圓厚(少陰陽虛的舌苔),雖然濕潤但乾燥(津液也虧損),這是躁動,不是煩躁(陰氣極盛而導致躁動),是陰氣盛而克制陽氣(虛陽上散)。要趕緊用八味湯(補火扶陽的藥方)治療,或者用參附湯加上熟地治療。
如得躁定脈圓,舌轉微白,庶有生機。
_邵評:_此陰盛格陽之正法。
以上諸條,皆少陰本經自病。
若是陽經熱邪傳至太陰,已多危候(熱邪入里深沉,傷耗陰津),至入少陰,生者少,死者多矣。凡見神氣昏沉,語言顛倒,齒枯齦黑(陰液幾涸),午後身熱,目睛上視,舌胎紅中有黑點、黑中有紅點(陰虧瘀熱舌胎),頭項強,小便澀,雖醒似睡,雖渴不知消水,時作鼾睡聲,形似死證(此種見象,是陰傷邪熱陷閉之候也),然舌不卷、囊不縮、面不青、息不高、喉顙不直、四肢不厥、鼻不扇、耳不焦、不魚目、不鴉口(此等見症,臟氣將絕之候也,必死不治),尚有可治之理。如舌胎燥刺而便秘者,宜兼陽明以治(實熱證據,病已轉屬陽明胃腑,故可兼陽明治也)。
白話文:
如果脈搏急促而有力,舌頭發白卻微微濕潤,那麼就有生機。
**邵氏評:**這是陰氣旺盛阻礙陽氣的正道。
以上條例,都是少陰經自身發病。
如果陽經的熱邪傳到太陰經,已經有很多危險的徵兆(熱邪侵入體內深處,耗傷陰液),到了少陰經,生還的人少,死亡的人多。常見到神志昏沉、語言錯亂、牙齒乾枯牙齦發黑(陰液幾乎耗盡)、下午身體發熱、眼睛往上看、舌苔上紅中有黑點、黑中有紅點(陰虧瘀熱的舌苔)、頭頸僵硬、小便不通暢、雖然清醒卻像是睡著了、雖然口渴卻不知道喝水、時常打鼾、形狀像死人(這些症狀是陰液受損、邪熱陷閉的徵兆),然而舌頭沒有捲曲、嘴脣沒有乾縮、臉色沒有發青、呼吸沒有急促、喉嚨下顎沒有僵直、四肢沒有冰冷、鼻子沒有張開、耳朵沒有發焦、沒有魚目、沒有鴉口(這些症狀是臟氣將要衰竭的徵兆,必定死亡無法救治),仍然有可以治療的希望。如果舌苔乾燥刺痛而且便祕,應該同時治療陽明經(熱證明顯,病情已經轉變為陽明經胃腑,所以可以同時治療陽明經)。
方用犀角、生地、丹皮、麥冬、花粉、川斛、茯神、鉤藤、川貝、膽星之類,以養陰退陽,陰液復,外可得汗而解,內可得便而愈(水旺則火自熄,陰液充復,邪不能留而自解矣),即清中亦有散邪之義也。若大便不實、舌無燥刺,此陰不兼陽,即屬虛證,為難治(此非陽明實熱,乃腎虛而熱內伏,仍從少陰治之),宜右歸、六味出入為當。
_邵評:_陽經熱邪,傳入少陰,實則轉屬陽明,宜兼陽明治之。虛則邪伏少陰,仍從本經治之。語最精確。
凡少陰證,六脈沉細(少陰本脈)、似寐非寐(少陰主證)、其舌紫色(少陰舌色)是也。然紫而鮮潤者可治(陰液未傷),紫而枯晦如豬肝色者不治(肝腎陰液涸竭),或紫色而間微白胎者方佳(邪輕而入里未深)。
白話文:
若大便不成形、舌頭沒有乾燥刺痛,則為陰不兼陽,也就是虛證,較難治療(此非陽明經實熱,而是腎虛,導致熱氣內伏,仍從少陰經治療)。應以右歸丸、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較為適當。
_邵評:_陽經的熱邪,傳入少陰經。實證時轉屬陽明經,應兼用陽明經的治療法。虛證時邪氣伏於少陰經,仍從少陰經治療。這番言論極為精確。
凡少陰證,六脈沉細(少陰經本脈)、似睡非睡(少陰經主證)、舌頭呈現紫色(少陰經的舌色)等。但是紫色而鮮潤者可治(陰液未受損害),紫色而枯乾晦暗如豬肝色者不治(肝腎陰液耗竭),或者紫色中帶有微白舌苔者較佳(邪氣較輕,尚未深入體內)。
_邵評:_從少陰脈症舌色,辨其陰液之存亡,以決病之可治不可治。的論也。
有初起吐瀉如霍亂,陡然變重,神識昏昧者,少陰證也。
_邵評:_少陰症似霍亂,戒勿誤認,此條最須著眼。
白話文:
根據少陰脈症和舌色來判斷身體中的陰液是否還存在,以此決定病情是否有治療的可能性。這是一種明確的診斷方法。
有些人在疾病初期出現像霍亂一樣嘔吐腹瀉的情況,突然變得嚴重,精神模糊不清,這是少陰病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少陰病症狀誤認為是霍亂,這條非常重要。
4. 厥陰總要述古
當歸四逆湯,桂枝,白頭翁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烏梅丸,刺期門法,四逆散,白虎湯
厥陰中寒當歸四逆湯,厥陰中風桂枝湯。
熱利下重白頭翁湯,久利不止烏梅丸。
白話文:
如果患者是厥陰經寒,可以用當歸四逆湯;如果是厥陰經中風,則用桂枝湯。若患者出現發熱且腹瀉,伴隨下墜感,則用白頭翁湯;如果腹瀉久治不愈,可以用烏梅丸。
厥陰寒格,食入即吐,乾薑芩連人參湯。
吐蛔、脈微、膚冷、時煩,烏梅丸。
厥微、熱微四逆散;脈滑而厥為熱厥,白虎湯。
白話文:
當出現厥陰寒格症狀(食物吃進去馬上就會嘔吐),可以使用乾薑黃芩連人參與人參熬煮而成的湯藥。 如果有嘔吐蛔蟲、脈搏微弱、皮膚冰冷和不時感到煩躁的情況,則可服用烏梅丸。 脈搏微弱且身體發冷但程度較輕的人,可以用四逆散治療;如果脈搏快速並且身體發冷是因為熱病引起的,則可用白虎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