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19)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19)
1. 察色八法
白色多者,表邪尚多,宜清解或表裡並用;若黃黑灰多,或生芒刺及黑點乾裂,則裡熱已結,急宜用下以清裡。若有胎白而滑厚者,寒飲積聚膈上也,每於十三四日過經時,忽然生變,最宜先時謹防。臟結證亦有此胎,觀《傷寒論》自知。
二曰黃色,黃色舌胎,表裡實熱證有之,表裡虛寒證則無。刮之明淨,即為無病(必須清潔光明,見淡紅潤澤之底。凡言淨者,皆仿此)。刮之不淨,均是熱證(刮後仍留粗澀垢膩,如薄漿糊一層者,或竟不脫者)。
淺黃膩薄者,微熱也。乾澀深黃膩厚者,大熱也。芒刺焦裂,老黃或夾灰黑色者,極熱也。黃胎見於全舌,為臟腑俱熱;見於某部,即某經之熱。表裡證均如此辨,乃不易之理也。
表證風火暑燥,皆有黃舌。惟傷寒邪在太陽、少陽時,均無黃胎。待邪傳陽明腑,其舌必黃。初淺久深,甚則老黃,或夾變灰黑(其症多大熱大渴,或無汗,或自汗、譫語、痞結、咽乾、目暗、大小便秘、衄血、吐血、蓄血、如狂、自利清水不等,以舌脈相較,審證無誤),皆邪火里逼、實熱里結諸危證,其脈往往伏代散亂,奇怪難憑(重病久病亦然,更有輕病而脈即伏亂者),則當舍脈憑舌,專經急治,斯為盡善。若泥於火乘土位,故有黃胎之說,迂執誤人矣。
黃胎多主裡實。薄黃為熱,黃膩為痰熱、濕熱,黃膩而垢為濕痰秘結,腑氣不利,食滯亦時有此胎。
滑厚而膩者,為熱未盛、結未定。在冬時尚未可遽用攻,夏月才見黃胎,即當用下。以夏令伏陰在內,裡熱即熾而胎不遽燥,雖滑厚亦未可信。如黃而燥,或生芒刺,生黑點,中心瓣裂,則無分何時,皆當速下,以存陰液。若焦黃則熱甚,宜清宜下。
又有根黃而尖白,不甚干,短縮不能伸出者,痰挾宿食也,亦宜用下。
痰飲水血諸證,舌多不露燥象,不可因其未燥而疑慮誤事。陰寒夾食,亦多黃而不燥。然黃則實象,總宜急下,但下法有寒溫之別耳。
如有胎黃厚而舌中青紫,甚則碎裂口燥而舌不幹者,此陰寒挾食也,亦宜斟酌溫下之。
三曰黑色,凡舌苔見黑色,病必不輕,寒熱虛實各證皆有之,均屬裡證,無表證。
凡舌色全黑,本為朋絕,當即死。而有遲延未死者,非臟腑極熱,即為極寒,尚留一線生機,苟能辨准,補偏救弊,卻可不死。
在傷寒病,寒邪傳裡化火,則舌胎變黑,自舌中黑起,延及根尖者多,自根尖黑起者少。熱甚則芒刺、乾焦、罅裂。其初必有白胎變黃,由黃變黑,甚至刮之不脫。濕之不潤者,熱極傷陰也。病重脈亂,舍脈憑舌。宜用苦寒以瀉陽,急下以救陰。
在雜病見黑胎,皆因實熱傷里也,亦惟連瀉熾火,毋使枯竭。
若虛寒而舌黑者,則必濕滑無胎(多津,口不苦,唇不燥),無朱點,無芒刺,無罅裂,刮之明淨,如水浸豬腰,有淡淡瀜瀜之形,是臟腑極寒之舌也,宜用十全辛溫救補湯。
白話文:
察色八法
舌苔白色較多,表示表邪較重,應使用清解表邪或表裡兼治的方法;如果舌苔多為黃、黑、灰,或出現芒刺、黑點、乾裂等情況,則表示裡熱已結,應迅速使用下法清裡。如果舌苔呈現白色,且滑厚,則表示寒飲積聚在膈上,常在月經結束十三、十四日後突然發病,宜提前預防。臟腑積聚的病症也會出現這種舌苔,可參考《傷寒論》。
舌苔黃色,黃色舌苔表示表裡實熱,表裡虛寒則不會出現黃苔。刮拭乾淨後,舌面應潔淨光亮,呈現淡紅潤澤;若刮拭不淨,則多為熱證(刮後仍殘留粗糙、黏膩的苔,像薄薄的一層漿糊,或根本刮不掉)。
淺黃色薄苔表示輕微發熱;乾燥、深黃色、厚膩的舌苔表示發熱嚴重;出現芒刺、焦裂、深黃色或夾雜灰黑色的舌苔表示熱極。黃苔遍布全舌,表示臟腑皆熱;只出現在某一部位,則表示該經絡有熱。表裡證候均可如此辨別,這是不易改變的道理。
風、火、暑、燥等表證,都會出現黃苔。但傷寒邪氣在太陽、少陽經時,不會出現黃苔。待邪氣傳至陽明腑,舌苔才會變黃。初期顏色淺,時間久了顏色加深,嚴重時會變成深黃色,甚至夾雜灰黑色(此症狀常伴有大熱大渴、無汗或自汗、譫語、痞塊、咽乾、目暗、大小便不通、鼻出血、吐血、蓄血、狂躁、腹瀉清水等,應結合脈象,仔細判斷)。這些都是邪火內逼、實熱內結的危重症狀,脈象往往隱伏、代脈、散亂,難以憑藉脈象診斷(重病、久病亦然,甚至輕病也會出現脈象隱伏紊亂),此時應捨脈而憑舌,專攻急治,才是最佳方法。認為是火熱之邪乘克脾土,所以出現黃苔的說法,是迂腐執著的謬誤。
黃苔大多表示裡實。薄黃為熱證,黃膩為痰熱、濕熱,黃膩且粗糙則為濕痰阻塞,腑氣不利,食滯也會出現這種舌苔。
滑厚而膩的舌苔,表示熱證尚未盛、邪氣尚未牢固。冬天不宜急於攻邪,夏天出現黃苔則應使用下法治療。因為夏天陰氣伏藏於內,裡熱較盛,舌苔不會很快乾燥,即使滑厚也不一定可靠。如果舌苔黃而乾燥,或出現芒刺、黑點、中心裂紋,則不論何時都應迅速使用下法治療,以保存陰液。如果舌苔焦黃,則表示熱證嚴重,應清熱瀉下。
舌根黃而舌尖白,不太乾燥,舌體短縮不能伸出,表示痰飲夾雜宿食,也應使用下法治療。
痰飲、水濕等證候,舌苔多不乾燥,不可因為舌苔不乾燥而懷疑耽誤治療。陰寒夾雜食積,也常表現為黃苔不乾燥。但黃苔總體上代表實證,總應急下,只是下法有寒溫之別。
如果舌苔黃厚,舌體青紫,嚴重時舌體破碎,口乾但舌苔不乾燥,這是陰寒夾雜食積,應酌情選用溫下法治療。
舌苔黑色,病情一定很嚴重,寒熱虛實各種證候都有可能出現,均屬裡證,無表證。
舌苔全黑,本為氣絕之象,應當立即死亡。但能延遲死亡的,不是臟腑極熱,就是極寒,尚有一線生機,只要能準確辨別,補偏救弊,就能不死。
傷寒病中,寒邪入裡化熱,舌苔會變黑,從舌中部變黑,延至舌根的多;從舌根變黑者少。熱證嚴重時,會出現芒刺、乾燥焦枯、裂紋。一開始一定會有白苔變黃,由黃變黑,甚至刮之不掉。濕而不潤,是熱極傷陰。病重脈亂,應捨脈而憑舌。應使用苦寒藥物瀉火,急下以救陰。
雜病出現黑苔,都是因為實熱傷及內裡,也只用連續瀉去熾熱之邪,不要使其枯竭。
如果虛寒而舌苔發黑,則一定濕滑無苔(津液多,口不苦,唇不乾燥),沒有紅點、芒刺、裂紋,刮拭乾淨,像水浸泡的豬腰子,呈現淡淡的水漬狀,這是臟腑極寒的舌象,應使用十全大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