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17)

1. 辨胎十法

解毒湯太輕,大承氣僅能利下,而未能透涼臟腑。不如用十全苦寒救補湯,加四倍生石膏,不次急投,服至灰暈退淨為止。雖見二三重暈,均能救活。

八曰真假,凡舌有地質而堅斂蒼老,不拘胎色白黃灰黑,揩之不去,刮之不淨,底仍粗澀黏膩,不見鮮紅者,是為真胎,中必多滯。凡舌無地質而浮胖嬌嫩,不拘胎色白黃灰黑,揩之即去,刮之即淨,底亦淡紅潤澤,不見垢膩者,是為假胎,里必大虛。即看似胎色滿布,飲食後胎即脫去,舌質圓浮胖嫩者,亦屬假胎。

他如食枇杷則胎色黃,食橄欖則胎青黑,此為假色之染胎。故胎有地質與無地質,此虛實之一大關鍵也。

九曰常變,凡舌胎始終一色,不拘白黃灰黑,即有厚薄滑澀、干潤濃淡之各殊,總屬常胎。凡舌一日數變,或由白而黃,由黃而黑,或乍有乍無,乍赤乍黑者,皆為變胎。故察舌之確切,雖不同脈理之微茫,其胎之易於變幻,較脈象為尤速。此又為驗舌者所不可不知者也。

十曰胎色,白而薄者,寒邪在表,或氣鬱不舒。白而厚者,中脘素寒,或濕痰不化。黃胎薄而滑者,表猶未罷,熱未傷津。黃胎有質地而濁者,邪已結里。若黃濁愈甚,則入里愈深,熱邪愈結。黑胎焦枯,為火熾水竭。久病舌起煙煤者,屬胃虛液涸。又如胎色淡白者,多寒有水。

及發紋滿布者,多濕。其色黃厚者,多滯。帶灰及干砂刺點者,多熱。色見黃白,間或焦黑者,氣分化燥。舌色絳紅,間或光亮者,血分受熱。平日多黃胎,其人必胃熱;多紅色,其人必營虛。至於如水黑青色者,為虛寒。如鹼膩厚者,為瘟疫。此皆一定不移之看法。

白話文:

辨胎十法

解毒湯藥力太輕,大承氣湯只能瀉下,卻無法清除臟腑裡的寒邪。不如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入四倍量的生石膏,立刻服用,直到灰暈消失為止。即使出現二三次回暈,也能救活。

判斷真假胎的方法:舌苔上有厚實、緊縮、顏色蒼老的苔,不論苔色是白、黃、灰、黑,用布擦拭不去,刮也刮不乾淨,底部仍然粗糙黏膩,沒有鮮紅色,這是真胎,體內一定積聚了很多邪氣。舌苔沒有厚實的苔,而是浮腫、柔軟嬌嫩,不論苔色是白、黃、灰、黑,輕易擦拭即去,刮除即淨,底部顏色淡紅潤澤,沒有垢膩,這是假胎,體內一定非常虛弱。即使看起來舌苔顏色佈滿舌面,但吃完飯後舌苔就消失了,舌質圓潤、浮腫、柔軟,也屬於假胎。

例如,吃了枇杷舌苔會變黃,吃了橄欖舌苔會變青黑,這些都是食物染色造成的假象。所以,舌苔是否有厚實的苔,是判斷虛實的重要關鍵。

舌苔的變化觀察:舌苔顏色始終一致,不論是白、黃、灰、黑,即使厚薄、滑澀、乾燥濕潤、濃淡各有不同,都屬於正常的舌苔。如果舌苔一天內顏色變化多次,例如由白變黃、由黃變黑,或者時有時無,時紅時黑,就是舌苔變化異常。觀察舌苔的變化比觀察脈象更容易看出變化,這也是診斷時需要注意的。

觀察舌苔顏色的意義:舌苔白色而薄,表示寒邪在體表,或者氣鬱不舒。舌苔白色而厚,表示中脘(胃部)素來虛寒,或者濕痰未化。舌苔黃色而薄且光滑,表示表症尚未痊癒,熱邪尚未傷及津液。舌苔黃色且厚實濁膩,表示邪氣已經侵入內裡。如果黃濁越來越嚴重,表示邪氣侵入越深,熱邪越結聚。舌苔黑色焦枯,表示火毒熾盛,津液耗竭。久病舌苔出現像煤灰一樣的顏色,表示胃氣虛弱,津液枯竭。舌苔顏色淡白,多表示寒邪入裡,體內有水濕。舌苔佈滿紋路,多表示體內濕氣重。舌苔黃色而厚,多表示邪氣停滯。舌苔帶灰色和乾燥的砂粒狀點,多表示體內有熱邪。舌苔顏色呈現黃白相間,偶爾夾雜黑色,表示氣分乾燥。舌苔顏色絳紅,偶爾光亮,表示血分受熱。平時舌苔多為黃色,表示此人胃火旺盛;平時舌苔多為紅色,表示此人營氣虛弱。舌苔呈現水樣黑色或青色,表示虛寒。舌苔鹼性且厚膩,表示瘟疫。這些都是診斷舌苔的固定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