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

1. 頭中寒濕

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納藥鼻中則愈(用香瓜蒂一味為末,吹鼻中,黃水立下則愈)。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上者亦死。

以上述《金匱》。

白話文:

患有濕氣的人會感到全身疼痛並伴隨發燒,臉色呈現黃色且呼吸急促,同時有頭痛、鼻塞以及煩躁的情況,雖然他的脈搏跳動較快,但還是能夠正常飲食,腹部也沒有任何異常或病痛,問題主要出在頭部因寒濕導致的疾病,因此才會出現鼻塞的症狀,如果使用藥物由鼻腔吸入就能治癒(具體做法是取香瓜蒂研磨成粉末,吹入鼻中,黃色分泌物會立即排出,病情就能緩解)。

若是患濕氣的人接受排瀉治療,額頭會出現汗水並且輕微喘息,如果小便量少,這可能代表病情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同樣地,如果患者只出現下痢,而沒有其他上部症狀,也可能代表病情嚴重,同樣有生命危險。

以上都是根據《金匱要略》中的描述。

2. 表濕

關節疼痛、脈浮而濡、四肢痿弱,此濕邪在表也。小便利者,桂枝湯加川羌、白朮等微汗之;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加減。

白話文:

[表面濕氣]

如果出現關節疼痛,脈搏呈現浮而且濕潤的狀態,以及四肢感到無力,這些都是濕氣影響身體表面的徵兆。如果排尿順暢,可以使用桂枝湯,再添加一些川芎和白朮,以微微發汗的方式來治療;但如果排尿不順,則應使用五苓散,並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劑量來進行治療。

3. 中濕

若關節重痛。浮腫喘滿、腹脹煩悶、昏不知人、脈沉而緩或沉而細,此名中濕。宜升陽除濕湯,或白朮酒。

白話文:

如果關節感到沉重且疼痛,身體出現浮腫,呼吸困難且腹部脹大,心情煩躁悶悶不樂,甚至意識模糊不清,心跳的節奏慢且深,或者是脈搏沉穩但細弱,這就是所謂的「中濕」症狀。適合服用的治療方式為升陽除濕湯,或者飲用白朮酒來調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