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7)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7)
1. 瘟疫脈候(附錄)
凡瘟疫脈洪大滑數,而數中兼緩者可治,緊數甚者難治。
_邵評:_瘟疫是陽證,洪大滑數是陽脈,更兼緩,是有胃氣,故可治;緊則無胃氣,故難治。
身大熱,而脈沉澀細小、足冷者,危。
_邵評:_大熱是陽邪,沉澀細小為陰脈,陽病見陰脈故危。足冷者,邪盛而陽衰也。
瘟病四五日,身熱腹滿而吐、脈細而弦強者,十二日死。
_邵評:_瘟病四五日,邪已入里,腹滿而吐,病在脾胃,身熱脈細,陽證見陰脈,弦強是邪盛而無胃氣,故死。
瘟病二三日,頭痛腹滿、脈直而疾者,八日死。
_邵評:_病起二三日,表裡證俱見,脈見直而疾,是邪盛而正衰,故死。
瘟病八九日,頭不痛、身不痛、色不變而利不止、心下堅而脈大者,十七日死。
_邵評:_病至八九日,邪去表而入里矣。利不止而心下堅,是虛邪結。其脈反大,久病脈大,則為病進,正虛邪盛,迂延必死。
_又評:_此種瘟疫,是天行之癘氣從口鼻而入,風熱與濕濁熏蒸,其氣流布三焦。在上焦者,為大頭瘟、捻頸瘟。在中焦者,為瓜瓤瘟、楊梅瘟、疙瘩瘟。在下焦者,為絞腸瘟、軟腳瘟等症。治法當宗河間三焦立論,分心營肺衛為主治。諸瘟疫當從三焦立法,分別心營肺衛,用手經辛涼之藥,清熱解毒,是為正治。不可同傷寒表裡分界,而用足經辛溫發散之劑也。所列諸方,學者以意參之可也。
白話文:
[瘟疫的脈象特徵(附錄)]
任何患瘟疫的人,如果脈象呈現宏大滑數,且在快速中帶有緩和的,這代表病情有治癒的可能;但如果脈象過於緊數,病情則較爲嚴重,治療難度較高。
邵評:瘟疫屬陽證,宏大滑數爲陽脈,若再伴隨緩和,則代表體內有胃氣,因此有治療的可能性;若脈象過緊,則代表體內無胃氣,因此治療難度較大。
如果身體出現高熱,但脈象卻呈現沉澀細小,甚至腳部冰冷,這代表病情危急。
邵評:高熱是陽邪的表徵,沉澀細小則爲陰脈,陽病見陰脈,故病情危急。腳部冰冷,代表邪氣過盛,體內的陽氣衰弱。
患瘟疫四到五天,身體發熱、腹部脹滿並伴有嘔吐,脈象細小且強硬,預示十二日後會死亡。
邵評:患瘟疫四到五天,邪氣已深入體內,腹部脹滿並伴有嘔吐,代表疾病影響脾胃。身體發熱但脈象細小,陽證出現陰脈,強硬的脈象表示邪氣過盛,體內無胃氣,因此會死亡。
患瘟疫兩到三天,頭痛、腹部脹滿,脈象直且快速,預示八日後會死亡。
邵評:病發兩到三天,表裏症狀皆有,脈象直且快速,代表邪氣過盛,正氣衰弱,因此會死亡。
患瘟疫八到九天,沒有頭痛、沒有身體疼痛、面色沒有變化,但腹瀉不止,胸口下方硬塊且脈象宏大,預示十七日後會死亡。
邵評:病發至八到九天,邪氣從表層深入體內。腹瀉不止且胸口下方有硬塊,代表虛邪結聚。脈象反而宏大,長期病患脈象宏大,代表病情惡化,正氣虛弱邪氣過盛,延長下去必定死亡。
再評:這種瘟疫,是由空氣中的癘氣通過口鼻進入人體,風熱與溼濁相互燻蒸,其氣遍佈三焦。在上焦者,表現爲大頭瘟、捻頸瘟。在中焦者,表現爲瓜瓤瘟、楊梅瘟、疙瘩瘟。在下焦者,表現爲絞腸瘟、軟腳瘟等症。治療方法應遵循河間三焦理論,分別針對心營肺衛進行治療。對於各種瘟疫,應從三焦角度出發,區分心營肺衛,使用手經辛涼藥物,清熱解毒,這纔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不可將傷寒表裏的分界混淆,而使用足經辛溫發散的藥劑。列出的各種藥方,學者可根據自身理解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