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4)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4)
1. 瘟疫九傳
但表不里
疫之傳有九,然亦不出表裡之間而已,但表不里者,必見頭疼身痛(表證)、發熱而復凜凜(表熱)、內無胸滿(里無病)等症。穀食如常(胃和無邪),此伏邪傳外,由肌表而出,或從斑消,或從汗解(斑與汗是邪出之路),為順,輕劑可愈。有汗出不徹而熱不退者,宜白虎湯(表解未淨,熱在陽明之經,用白虎以清陽明經熱)。
或斑出不透而熱不退者,宜舉斑湯(斑出而邪未淨透,仍透斑以達邪)。有斑汗益行而並不透,合用二方煎湯(斑與汗俱不暢快,仍宜發汗透斑)。
但里不表
但里不表者,惟胸膈痞悶,欲吐不吐,吐而不快(所見之症,邪在裡之上焦),宜瓜蒂散吐之(在上者因而越之,吐法是也)。若邪傳之中下二焦,則心腹脹滿(邪在中焦),不吐不嘔,或燥結便閉,或熱結旁漏(邪注下焦,正糞未行,為旁漏),或熱結下利,或大腸膠閉(膠閉者,便溏而閉也),並宜承氣輩(邪入中下二焦,宜下之)。有里而再里,或至於三,皆依前法。
_邵評:_吐下未淨,復聚於中,故曰里而再里,至三里之證,少有也。
表而再表
表而再表者,所發未盡,膜原尚有隱伏之邪,故三四日後,依前發熱,脈洪而數。及其解也,斑者仍斑,汗者仍汗而愈。至於三表者亦稀有也。
_邵評:_溫疫之邪,由膜原達表,或斑或汗之後,表邪化而膜原尚有未盡之邪,復出於表,故曰表而再表。此與傷寒先表后里之治迥別,須使出表之邪,仍從斑、汗而解。至三表之證實罕見焉。
表裡分傳
表裡分傳,始則邪氣伏於膜原,尚在半表半裡。二證俱見,必先通其里,令里邪去,自能達表。或斑或汗,隨其性而升泄之。病退而熱未除者,膜原尚有未盡之邪也,宜三消飲調之。若分傳至再至三,未之頻見,見亦照前同治。
_邵評:_疫邪自口鼻吸受,直行中道,流布三焦,伏於膜原,為半表半裡之界。邪在於此,或表裡分傳。表裡二證同見者,治宜先通其里,里通則表達,與傷寒先表后里之法大異。從表解者,或斑或汗兩門,隨證治之。膜原之邪,未能盡傳,表裡證並見者,用三消飲內外並解之。若分傳再三之證,亦屬稀少,治法同前。
再表再里
有再表再里,或再表裡分傳者,醫家不解,反責病人不善調養,以致反復;病家不解,反咎醫師疏於救治。彼此歸怨,胥失之矣。不知病勢之當然,其氣性本如此。
_邵評:_疫證是穢濁之邪、不正之氣,伏膜原而布三焦。其邪之或結或開,或表或里,本無一定,故每多表而再表、里而再里、表裡分傳再見之證。此病情之傳變不常,邪氣之聚散無定,乃病勢之當然,非關調治之失宜。然必病者元氣不虛,方可隨證施治。若虛弱之體,恐未能當此纏擾耳。疫證之外,若風寒溫暑濕熱諸病,則鮮如此見症也。
白話文:
瘟疫的九種傳變方式
瘟疫的傳變雖然有九種,但實際上都離不開表證和裡證的範圍。
單純表證
如果只是表證而沒有裡證,那麼一定會出現頭痛、身體疼痛(這些是表證),發熱但又怕冷(表熱),但身體裡面沒有胸悶(裡證沒有病)等症狀。食慾也和平常一樣(胃氣平和沒有邪氣),這是潛伏的邪氣從體內向外散發,從肌肉表面出來,有的是出疹子消退,有的是發汗痊癒(出疹子和出汗都是邪氣外出的途徑),這種情況屬於順利的,用輕微的藥物就可以治好。如果發汗後熱沒有完全退去,應該用白虎湯(這是表證沒有完全解除,熱邪停留在陽明經,用白虎湯來清除陽明經的熱)。
如果疹子沒有完全透發而熱不退,應該用舉斑湯(疹子出來了但邪氣沒有完全清除,仍然要用藥物幫助疹子透發來達到清除邪氣的目的)。如果疹子和汗液都不暢通,應該將以上兩種藥方合在一起煎藥服用(疹子和汗液都不順暢,仍然需要發汗和透疹)。
單純裡證
如果只是裡證而沒有表證,那麼只會出現胸膈悶脹,想吐又吐不出來,勉強吐出來也不會覺得舒服(這些症狀說明邪氣在上焦),應該用瓜蒂散來催吐(針對上焦的邪氣,用催吐的方法來使邪氣排出)。如果邪氣傳到中焦或下焦,就會出現心腹脹滿(邪氣在中焦),不想吐也不嘔吐,或者大便乾結不通,或者熱邪導致大便不通而從肛門流出少量水液(邪氣在下焦,正常糞便沒有排出,而有少量水液流出),或者熱邪導致腹瀉,或者大腸閉塞(閉塞指的是大便稀溏但又排不出來),這些情況都應該用承氣湯之類的藥物來通便(邪氣進入中焦或下焦,應該用通便的方法來清除邪氣)。如果裡證多次出現,甚至達到三次,都按照之前的方法來治療。
邵氏的評論:吐和下的方法沒有完全清除邪氣,導致邪氣再次聚集在體內,所以說裡證出現兩次、三次,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表證反覆出現
表證反覆出現,是因為第一次發作時邪氣沒有完全清除,邪氣仍然潛伏在膜原,所以三四天後,會再次出現發熱,脈象洪大而數。等到病情好轉的時候,出疹子的還是出疹子,出汗的還是出汗而痊癒。至於表證出現三次的情況也比較少見。
邵氏的評論:溫疫的邪氣,從膜原到達體表,有的是出疹子,有的是發汗,表面的邪氣清除後,膜原可能還有沒有完全清除的邪氣,所以再次從體表表現出來,這就是表證反覆出現的原因。這和傷寒先表後裡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必須要讓體表的邪氣,仍然通過出疹子或發汗的方式來解決。表證出現三次的情況確實非常少見。
表裡同時出現
表裡同時出現,剛開始邪氣潛伏在膜原,處於半表半裡的狀態。表證和裡證同時出現,必須先通裡,讓裡證的邪氣清除,才能使表證的邪氣散發。有的是出疹子,有的是發汗,根據邪氣的性質來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病退了但熱沒有完全退,說明膜原還有沒有清除的邪氣,應該用三消飲來調理。如果表裡同時出現的情況反覆出現兩次、三次,也是比較少見的,出現的話也按照之前的方法來治療。
邵氏的評論:瘟疫的邪氣是從口鼻吸入,直接進入體內,在三焦之間流動,潛伏在膜原,處於半表半裡的狀態。邪氣在這個位置,可能導致表裡同時出現。表裡兩種症狀同時出現,治療應該先通裡,裡證通了表證才能得到解決,這和傷寒先表後裡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從表證解決邪氣的方法,有出疹子和發汗兩種,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膜原的邪氣如果沒有完全清除,表裡證同時出現,可以用三消飲來內外兼顧地解除邪氣。表裡同時出現反覆兩三次的情況也很少見,治療方法和之前相同。
表裡交替出現
有時候會出現表證、裡證交替出現,或者表裡同時出現又反覆出現的情況,醫生如果理解不了,反而會責怪病人沒有好好調養,導致病情反覆;病人如果理解不了,反而會責怪醫生沒有好好治療。兩方面互相抱怨,都是不對的。要知道,這是疾病發展的自然規律,疾病的性質就是這樣。
邵氏的評論:瘟疫是污穢的邪氣、不正的氣,潛伏在膜原,散佈在三焦。邪氣的聚集或散開,在體表或在體內,都沒有一定的規律,所以經常會出現表證反覆出現、裡證反覆出現、表裡同時出現又反覆出現的情況。這說明病情的變化不尋常,邪氣的聚集和散開沒有定數,這是疾病發展的自然規律,和有沒有好好調養或治療沒有關係。但前提是病人的元氣不能虛弱,才能夠根據病情來進行治療。如果體質虛弱,恐怕難以應對這種反覆糾纏的疾病。除了瘟疫,像風寒、溫熱、暑濕等其他疾病,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