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傷寒類證 (13)

1. 吳又可法(摘要)

疫病失下,自利純臭水,晝夜十數行(純水無糞,此燥屎內結而水液從旁下漏,正糞未下也),口燥唇乾舌裂(津被灼傷),腹滿硬痛(內實證據),此熱結旁漏也。急以承氣下之,以去宿垢,其利自止(正糞一下,則邪去而利自止)。若胃熱失下,鬱而為黃,熱更不減,搏血為瘀。

故經氣不為熱瘀,不致發黃;熱邪不幹血分,不致蓄血。若同受其邪,則發黃而兼蓄血,非蓄血而致發黃也。但蓄血一行,熱隨血走,黃隨熱泄。故治黃茵陳蒿湯,治蓄血桃仁承氣湯去桂枝、甘草,加丹皮、歸尾、責芍。

_邵評:_胃中熱鬱不得泄越,則發黃。熱甚血瘀,則蓄血。此邪熱入於中下兩焦所致。至辨發黃與蓄血,當察其小便。若小便不利,則熱鬱膀胱而發黃。若小便自利,則熱瘀血分而蓄血。如此辨治,萬無一失。治黃滲濕清熱而通下,治蓄血消瘀清熱而破血。

白話文:

吳又可法(摘要)

瘟疫導致下痢,排出的是清澈惡臭的水樣便,一天十多次(純粹是水,沒有糞便,這是因為大便乾燥積結在腸內,水分從旁邊滲漏出來,真正的糞便並沒有排出),口乾、嘴唇乾裂(津液被灼傷),腹部脹滿堅硬疼痛(內有實證),這是熱邪積聚,導致水分外洩。應立即使用承氣湯瀉下,去除宿便,瀉後大便就會自行停止(真正的糞便排出後,邪氣去除,腹瀉自然停止)。如果胃熱導致下痢,鬱積化熱則會發黃,熱邪未減,還會凝結成瘀血。

因此,經絡氣血不因熱邪和瘀血而導致發黃;熱邪不侵犯血分,就不會導致瘀血。如果同時受到邪氣侵犯,就會發黃並伴有瘀血,但發黃並非由瘀血引起。只是瘀血形成後,熱邪隨血運行,黃疸隨著熱邪排出。所以治療黃疸用茵陳蒿湯,治療瘀血用桃仁承氣湯去桂枝、甘草,再加入丹皮、當歸尾、赤芍。

邵評:胃中熱邪鬱結不能排出,就會發黃。熱邪嚴重則導致血瘀,就會出現瘀血。這是邪熱侵入中焦和下焦所致。要區分發黃和瘀血,應觀察小便。如果小便不利,則熱邪鬱結在膀胱而發黃。如果小便通暢,則熱邪瘀滞在血分而形成瘀血。這樣辨證施治,就絕對不會出錯。治療黃疸要滲濕、清熱並通便,治療瘀血要消瘀、清熱並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