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四 傷寒類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傷寒類證 (2)

1. 手太陰氣分

凡溫邪入肺,症見頭疼惡寒、發熱口燥、舌乾、胎白而微薄(上焦肺熱)、脈數、胸滿氣喘(肺火上炎)。治宜辛涼輕劑,梔、豉、橘紅、桑、杏、連翹、薄荷、枳、桔、黃芩之類,或加前胡、蘇子、象貝、羚羊角之類(理肺降氣、化痰清熱為治)。

_邵評:_此受而即發之溫熱病,首先入肺,肺主皮毛而在表,故見表證。宜辛涼輕清,以宣泄上焦肺衛之邪。

白話文:

凡是溫熱性的病邪侵入肺部,會出現頭痛怕冷、發燒口乾、舌頭乾燥、舌苔白色且薄(這表示上焦的肺部有熱)、脈搏快速、胸部滿悶及呼吸困難(這是因為肺火上升所導致)。治療上應該使用辛涼性質較輕的藥物,如梔子、豆豉、橘紅、桑葉、杏仁、連翹、薄荷、枳實、桔梗、黃芩等,或者加上前胡、蘇子、象貝、羚羊角等(這些藥物主要用於理順肺部、降氣、化解痰液和清熱)。

邵評:這是溫熱性疾病,一受到感染就立即發作,首先影響的是肺部。由於肺部主管皮膚和汗毛,屬於人體表面,所以會出現表面的病徵。應使用辛涼輕清的藥物,以幫助排除肺部及上焦的病邪。

2. 手少陰營分

溫邪吸入,由衛及營者,其舌先白後絳也,或竟入營分,則舌必絳赤,或紅中兼微白,夜煩不寐,神呆譫語。宜犀角尖、鮮生地、淡竹葉、麥冬、連翹、石菖蒲、川斛、丹皮之類。兼痰者,加川貝母、天竺黃之類(滌痰清火之劑)。

_邵評:_此承上條由衛而入營,亦受而即病之溫證也。白胎邪在肺衛,絳胎邪入心營。自衛入營,故舌先白後絳。絳,深紅色也。紅中兼微白,氣分之邪未盡也。若熱擾心營,則神蒙不能自主。上條邪在肺衛,其病尚淺。此條由衛及營,邪氣自外入內,其病較深。下條溫邪傳入心包絡中,痰潮內閉,其病尤深。此皆受而即病之溫熱證,宗心營肺衛主治,故以宣營清熱達邪一法。

白話文:

當溫熱的邪氣被吸入體內,從防禦系統影響到營養系統時,首先會看到舌苔是白色的,隨後會轉變成深紅色。有時候邪氣直接進入營養系統,那舌頭一定會呈現深紅色,或者在紅色中間夾雜著一點白色。到了夜晚,患者會感到煩躁難眠,精神恍惚,甚至出現胡言亂語的狀況。應使用犀牛角尖端、新鮮生地、淡竹葉、麥門冬、連翹、石菖蒲、川斛、牡丹皮等藥材進行治療。如果同時伴有痰多的症狀,可加入川貝母、天竺黃等藥材(這些藥材有清痰去火的功效)。

邵評:這是承接上一條,由防禦系統進入營養系統,也是受到感染立即發病的溫熱病證。舌苔白色代表邪氣在肺部和防禦系統,深紅色則表示邪氣已經進入心臟和營養系統。從防禦系統進入營養系統,所以舌苔先白後變深紅。深紅就是非常紅的顏色。在紅色中間夾雜著一點白色,表示防禦系統中的邪氣尚未完全清除。上一條的情況,邪氣在肺部和防禦系統,病情相對較輕。這條是由防禦系統進入營養系統,邪氣從外向內發展,病情相對較重。下一條,溫熱的邪氣傳入心包絡中,痰多內部閉塞,病情更加嚴重。這些都是受到感染立即發病的溫熱病證,根據心臟營養系統和肺部防禦系統的原理進行治療,所以採用宣導營養系統,清熱解毒,排除邪氣的方法。

3. 手厥陰內閉

如溫邪傳於膻中,即干心包絡。痰潮內閉,則神昏譫語、舌胎純紅起刺(純紅起刺,包絡邪火舌也),此重證也。急宜清心開閉,用犀角、連翹、川貝母、天竺黃、廣鬱金、石菖蒲、淨銀花、鉤藤鉤、西黃之類主之。

_邵評:_膻中為心之宮城,邪入於此,干犯心包,熱逼心,中挾痰濁互結,致神昏譫語。而邪陷內閉,內閉則外脫,正不勝邪之候也。宜清心化痰、開閉達邪之法,再加芳香宣竅之品,如紫雪、至寶丹之類尤妙。

以上三條,感而即發之溫熱病,邪由口鼻吸受,先入肺衛,由肺傳入心營,甚至逆傳入心包,自外入內,一層遞深一層,三條當合參之。

白話文:

[手厥陰內閉]

如果溫熱的邪氣傳到膻中部位,就會影響到心包。當體內有痰溼閉塞時,就會出現神智不清、說胡話的症狀,舌頭呈現純紅色並有刺狀突起(純紅起刺,是心包受到邪火影響的舌象),這是病情嚴重的表現。此時急需清心開竅,可以使用犀角、連翹、川貝母、天竺黃、廣鬱金、石菖蒲、淨銀花、鉤藤鉤、西黃等藥材爲主進行治療。

_邵評:_膻中是心臟的宮城,邪氣侵入這裏,侵犯了心包,熱氣壓迫心臟,夾雜着痰濁互結,導致神志不清和說胡話。邪氣深入體內閉塞,體內閉塞則體外脫失,這是正氣無法抵抗邪氣的徵兆。應該採用清心化痰、開竅散邪的方法,再加上芳香宣竅的藥物,如紫雪、至寶丹等尤其有效。

上述三條內容,是指感受到邪氣後立即發病的溫熱病症,邪氣通過口鼻吸入,首先影響肺部和衛表,然後由肺部傳入心營,甚至逆向傳入心包,從外部逐漸深入內部,一層比一層更深,這三條內容應當綜合參考理解。

希望這個翻譯能幫到你!如果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4. 溫邪劫液

如發熱不退,爍於胃中津液,以致口糜氣穢,當用甘露飲、玉女煎之類。

_邵評:_熱久陰傷,灼干胃液,不拘伏氣溫熱,與受而即發之溫熱,俱有此候。口糜氣穢,陰虛火旺也。二方滋陰液以清胃火為治。

熱久煩渴少氣,竹葉石膏湯效。兼脘中痞悶不飢(胃中有痰熱內滯也),加廣鬱金汁、茄楠香汁各二匙沖。

_邵評:_中虛胃熱而作虛煩,用養正清胃,除煩降火為治。

白話文:

如果發燒一直無法退下,使得胃中的水分被蒸發乾燥,導致口腔潰爛和口臭,應該使用甘露飲或玉女煎這類的藥物。

邵評:如果高溫持續過久,會傷害到體內的陰液,無論是潛藏的熱毒或是立即發作的熱病,都會出現這種症狀。口腔潰爛和口臭,是因為陰液不足,火氣旺盛。這兩種藥方主要作用在滋補陰液,以清除胃部的火氣。

若長時間的高熱,感到煩躁且口渴,但呼吸短淺,可以服用竹葉石膏湯,會有效果。如果同時感到胃部脹滿,沒有食慾(這是因為胃中有痰熱滯留),可以在藥中加入廣鬱金汁和茄楠香汁各兩茶匙,再沖水服用。

邵評:如果中氣不足,胃部有熱,造成虛煩,治療上應使用養正清胃的藥物,以達到消除煩躁和降低火氣的效果。

5. 足厥陰液涸

若溫邪誤治,邪必深入厥陰。神昏音澀、舌絳裂紋、欲寐不寐、午間煩躁(肝火內擾則煩躁不寐)、形象畏冷、心中如焚(熱極似寒則內熱而外冷,此肝火極旺之候),此正氣久虛,陰液已涸。宜復脈湯加減,如生地、麥冬、炙草、白芍、陳阿膠、丹皮、梨汁、童便之類(此伏發之證,誤治而邪入深沉之救法)。

_邵評:_溫熱誤治,邪入極深,陷於肝經。肝屬木而有火,木火內燔,陰液枯涸,液涸風動,故見症如此。故用滋陰液以清肝火為治。

白話文:

如果溫熱病被錯誤治療,病邪勢必會深入到足厥陰肝經。病徵包含意識混亂、聲音沙啞、舌頭呈現深紅色並出現裂紋、想睡又無法入睡(特別在中午時分感到焦躁不安,這是因為肝火內擾導致無法安眠)、外表看似怕冷、但內心卻像被烈火焚燒一樣(這是因為體內過熱,外表卻顯得冰冷,這正是肝火極度旺盛的徵兆),這些都是長期正氣虛弱,陰液已經乾涸的表現。

適合用復脈湯加減來調理,例如生地、麥冬、炙草、白芍、陳阿膠、丹皮、梨汁、童便等藥物(這是對於伏發的病症,因錯誤治療導致病邪深入的補救方法)。

邵氏評論:溫熱病如果治療方式錯誤,病邪會深入到極點,侵入肝經。肝臟屬木且有火性,木火在體內燃燒,陰液因此枯竭,陰液枯竭引發風動,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治療上應著重於滋養陰液,以清除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