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上 (6)
卷之二上 (6)
1. 陽明血分熱病
若見舌絳如朱、目赤如火、口燥唇裂、汗出津津,此陽明血熱,邪從內發,己遍三焦,即陽明熱病也。切忌風藥升散,宜涼膈散去芒硝、大黃,加石膏、牛蒡、赤芍、鮮生地、牡丹皮主之。大便秘者去硝留黃。
_邵評:_陽明血分熱病,忌用升散。
白話文:
如果看到舌頭紅得像朱砂一樣,眼睛赤紅如火,口乾唇裂,汗出卻像津液一樣,這是陽明經血熱,邪氣從內部發出來,已經遍布三焦,就是陽明熱病。
切忌使用風藥升散,應該用涼膈散去芒硝、大黃,再加入石膏、牛蒡、赤芍、鮮生地、牡丹皮來治療。如果便秘,則可以去掉芒硝,保留大黃。
邵氏評語:陽明血分熱病,忌用升散藥物。
2. 陽明氣分熱病
若見發熱自汗,舌白如刺或黃燥口渴,不惡寒,反惡熱,此陽明氣分之熱。宜梔子豉湯加連翹、黃芩、淡竹葉、蘆根之類清之。
_邵評:_此陽明氣分熱病正治法。
化斑解毒之後,或汗解之後,尚有餘熱未退,大便雖閉,腹中調和者,只宜養陰退陽,甘露飲加減最妙。陰液復,餘邪自退,大便自通矣(津虧餘熱內留)。有身熱已退,獨額熱未除者(額屬陽明),此胃中有餘邪也,宜清疏陽明,如連翹、黃芩、山楂、麥芽、枳殼、鮮石斛之類(餘邪蘊胃)。如已身涼,獨腹熱未退(腹屬太陰),此脾家有火也,加生白芍清之(餘邪蘊脾治法)。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熱、自汗、舌苔發白且粗糙或發黃乾燥、口渴、不懼寒、反而畏熱,這是陽明經氣分熱證。此時應服用梔子豉湯,並加入連翹、黃芩、淡竹葉、蘆根等清熱藥物。
_邵評:_這是針對陽明氣分熱病的標準治療方法。
在化斑解毒或排汗後,如果仍有餘熱未退,大便雖然不通,但腹部調和,此時只宜滋陰退熱,甘露飲加減是最理想的。陰液恢復後,餘邪自然消退,大便也能自然通暢(津液虧虛導致餘熱內留)。
如果身熱已退,但額頭仍有熱感(額頭屬陽明經),這是因為胃中還有餘邪,應清泄陽明經,可用連翹、黃芩、山楂、麥芽、枳殼、新鮮石斛等藥物(餘邪蘊積在胃)。
如果全身已涼,但腹部仍有熱感(腹部屬太陰經),這是因為脾臟有火,應加入生白芍清熱(餘邪蘊積在脾的治療方法)。
3. 陽明並病新法
陽明兼肺,陽明少陽,陽明太陰,陽明少陰
4. 陽明兼肺
前太陽兼肺,在寒邪一邊。此陽明兼肺,在溫邪一邊,均以手太陰肺經為治。
如遇發熱惡寒、咳嗽喉燥、渴飲、舌胎白(太陰)中帶黃(陽明)或燥刺(溫邪)或邊紅中白、脈來浮數,此風溫客於手太陰肺經,而內熱發於陽明之表也。宜羚羊角、前胡、杏仁、連翹、薄荷、桔梗、黃芩、豆豉、淡竹葉之類以解風熱。如兼煩悶嘔惡、脈沉足冷者,欲發痧疹也,亦以此方加牛蒡、防風透之。
白話文:
前太陽經兼顧肺部,偏向於寒邪。此陽明經兼顧肺部,偏向於溫邪,均以手太陰肺經來治療。
如果遇到發燒惡寒、咳嗽喉嚨乾燥、口渴、舌苔白(太陰)中帶黃(陽明)或乾燥刺痛(溫邪)或邊緣發紅中間發白、脈象浮數,這是風溫客於手太陰肺經,而內熱發於陽明之表。適合使用羚羊角、前胡、杏仁、連翹、薄荷、桔梗、黃芩、豆豉、淡竹葉等藥物來疏散風熱。如果同時出現煩悶嘔吐噁心、脈象沉緩、足部寒冷的症狀,可能是要發痧疹,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加上牛蒡、防風來透發。
_邵評:_風溫初入肺衛,在陽明之表。
如痧疹已透,尚有頭脹心煩、脘悶咳嗽者,肺氣不得宣暢也。宜梔、豉、栝蔞皮、桔、薄、黃芩、連翹、牛蒡、川貝、鬱金之類,使肺氣通暢,痧疹透達,諸症自解(邪鬱於肺)。若痧疹已透,仍然胸脅悶痛、咳嗽喘急者,此有伏痰也。其氣口脈閉(痰邪阻滯脈道),是痰之驗也。
宜豁痰利氣,如前胡、杏仁、栝蔞、橘紅、蘇子、象貝、桔梗、枳殼、萊菔子、竹瀝、薑汁之類投之,痰自出矣(痰邪內伏,阻閉肺氣)。
白話文:
邵氏評曰:
風溫初起,侵犯肺衛,停留在陽明經絡的表面。
若痧疹已經透發,但仍然頭脹心煩、胸悶咳嗽,說明肺氣無法宣暢。這時應該用梔子、豆豉、栝蔞皮、橘皮、薄荷、黃芩、連翹、牛蒡、川貝、鬱金等藥物,使肺氣通暢,痧疹徹底透出,諸症自然消失(因為邪氣鬱積於肺)。
如果痧疹已經透發,仍然胸脅悶痛、咳嗽喘急,說明有伏痰。氣口脈道閉塞(痰邪阻滯脈道),這是痰邪的徵兆。
這時應該豁痰利氣,用前胡、杏仁、栝蔞、橘紅、蘇子、象貝、桔梗、枳殼、萊菔子、竹瀝、薑汁等藥物,痰邪就會排出(因為痰邪內伏,阻礙肺氣)。
5. 陽明少陽
凡風寒之入,由皮毛而腠理,為陽明少陽之界,作表證看,非邪己入陽明之裡而復傳於少陽也。柯韻伯力辨陽明傳少陽之謬以此。
如身熱口渴、微兼惡寒、舌胎中白邊紅(少陽)或根白尖紅、脈來弦滑,此邪入肌肉腠理之間,陽明少陽之表證也。宜解肌法,如柴、葛、連翹、薄荷、黃芩、橘紅之類,以取肌分之汗,熱自退矣(傷寒風寒由肌表而入膽胃之表證)。如見舌胎自少紅多,初起微寒,繼即發熱不已,此陽明輕而少陽重(手少陽三焦),氣分少而營分多。宜犀角、連翹、丹皮、鉤藤、黃芩、薄荷、黑山梔之類,以清營分之熱,大忌汗散。
白話文:
凡是風寒入侵,從皮膚毛孔進入腠理,屬於陽明少陽的病證。不是邪氣已經進入陽明內部而再次傳播到少陽。柯韻伯極力論證陽明傳少陽之說有謬誤,根據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身熱口渴、微有惡寒、舌苔中間白邊紅(少陽)或根白尖紅、脈象弦滑,表示邪氣侵入肌肉腠理之間,屬於陽明少陽的表證。宜採用解肌法,使用柴胡、葛根、連翹、薄荷、黃芩、橘紅等藥物,誘發肌肉表層出汗,熱症自然退去(傷寒風寒由肌表入侵膽胃的表證)。
如果舌苔多為少陽的紅色,病患起初輕微發寒,接著持續發熱,表示陽明較輕而少陽較重(手少陽三焦),氣分少而營分多。宜採用犀角、連翹、丹皮、鉤藤、黃芩、薄荷、黑山梔等藥物,清熱營分,切忌使用發汗藥物。
_邵評:_此條溫邪自口鼻而受,由肺衛而入手三焦少陽,從心營肺衛治,用手經藥,與上寒邪在足經者治法不同。大宜留意。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這種情況是由於受到溫熱病邪入侵,從口腔和鼻子進入人體,影響到肺部、皮膚防禦系統以及手部的三焦經脈和少陽經脈。治療方法應該著重於清熱解毒,調理心臟和肺部的功能,使用對應手部經絡的草藥來進行治療。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治療方式跟上面提到的針對腳部寒冷病症狀的治療方法有所不同,因此要特別留心。
6. 陽明太陰
前陽明少陽,邪由陽明之表而來。此陽明太陰,邪從陽明之裡而及。胃與脾聯,此表裡俱病也。如見舌胎白帶灰黑色(太陰舌色),或白中帶黑點,或邊黃中黑,或前半黃後半黑,或純黃燥胎(陽明舌),或黃分八字,種種形色,皆陽明太陰之證據。外症身體灼熱、口唇燥、左關數、右關滑,此陽明熱邪內蘊以致。
斑不得透,毒不得解,因與太陰為表裡而傳入也(脾胃相聯,胃中熱邪不外出而內入)。急宜透之提之,不使毒邪陷入三陰,用犀角、羚羊角、芩、連、連翹、牛蒡、桔梗、薄荷等,使斑外達而解。如斑點隱隱,不得外透,加角刺數分以透之(提透)。如大便秘而潮熱譫語者(胃實見症),陽明為重,太陰為輕,下之可也。
_邵評:_陽明熱邪內郁成斑,不外達而內伶太陰,實表證也,仍宜提邪外達。
白話文:
前陽明少陽,風邪是由陽明錶而來。此陽明太陰,風邪從陽明裡而及。胃與脾相連,此錶裡皆有病。
如見舌胎白帶灰黑色(太陰舌色),或白中帶黑點,或邊黃中黑,或前半黃後半黑,或純黃燥胎(陽明舌),或黃分八字,種種形色,皆陽明太陰之證據。
外證身體灼熱、口脣乾燥、左關脈數、右關脈滑,此陽明熱邪內蘊以致。
斑疹不得透發,毒邪不得解除,因與太陰為錶裡而傳入(脾胃相連,胃中熱邪不外出而內入)。急需透發,不使毒邪陷入三陰,用犀角、羚羊角、黃芩、黃連、連翹、牛蒡、桔梗、薄荷等,使斑疹外達而解除。
如斑點隱隱,不得外透,加角刺數分以透發(提透)。如大便不通而潮熱譫語者(胃實見症),陽明為重,太陰為輕,可以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