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類傷寒諸感證 (10)

1. 察舌辨證歌

_邵評:_此參《準繩》,與《金匱》之言相同。又云狐惑,蟲病也。惑,當作蜮。看其上唇內生瘡如粟、唾血、心內懊憹而痛,此蟲在上,食其五臟。下唇內生瘡者,其人不寤,此蟲食下部是也。《金匱》:蝕於上部則聲嘎,甘草瀉心湯;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蝕於肛者,雄黃熏之。

舌絳不鮮枯更萎,腎陰已涸救之難。紫而枯晦調肝腎,紅澤而光胃液干。

_邵評:_紫絳不鮮,枯晦且痿,為肝腎陰涸而敗,藥難救治。若淡紅光潤鮮明者,乃胃津干也,急用甘涼濡潤之藥,以救胃陰。

舌形紫晦如豬肝色,絕無津液者,為枯。舌形斂縮,伸不過齒,為萎。此肝腎已敗,不治。若舌色紅澤而光,其色鮮明者,屬胃陰乾涸,猶可滋養胃陰,甘涼純靜之品主之,如鮮生地、鮮石斛、蔗漿、梨汁之類。

_邵評:_以上論紅絳舌胎。

黃厚方知邪入里,黑兼燥刺熱彌深。屢清不解知何故,火燥津亡急救陰。

_邵評:_舌胎黑燥,陽明熱極。然無痞滿之證,不宜下而宜清。清之不應,腸中燥屎與熱邪固結,土燥水虧,胃液已干,急宜甘寒涼潤,以救胃陰。陰回,二便自通,不可妄下。

舌苔黑燥,為陽明之熱。腹無痞滿硬痛,非承氣證,只宜清解。若清之不應,是腸中燥屎與熱邪固結,胃土過燥,腎水不支,胃中陰液已干,宜大小甘露飲以救胃汁。陰液充溢,陽邪自解,二便自通。

黑滑太陰寒水侮,腹疼吐利理中宜。更兼黏膩形浮胖,伏飲凝痰開逐之。

_邵評:_舌胎黑滑,寒水侵侮脾土,宜理中湯溫之。若兼黏膩浮胖,是濕痰寒飲伏於脾中,宜溫運藥以開逐痰濕。

舌苔黑滑,為太陰之寒,所謂寒水侮土,理中證也。若兼黏膩浮胖,是濕痰寒飲伏於太陰,當用溫藥和脾,如二陳、厚朴、薑汁合五苓之類開之逐之,痰飲自去。

舌見邊黃中黑膩,熱蒸脾濕痞難禁。吐嘔便秘因傷酒,開泄中焦有瀉心。

_邵評:_舌胎邊黃、中心黑膩,是胃熱蒸動脾濕,蘊結中宮,以致痞悶、嘔吐、便閉,用瀉心湯開泄中焦。

胃熱蒸脾濕,則舌黃中帶黑膩,中焦痞滿嘔吐,小便不利,嗜酒人多此證。

_邵評:_此三條論黑胎。

寒濕常乘氣分中,風兼二氣自從同。重將黃白形中取,得訣才將脈症通。

_邵評:_寒濕、風濕二氣,只入氣分,不入營分。風溫之邪,則由氣入營。辨其舌胎黃白者,邪在氣分;紅絳者,邪入營分。再以脈症參之。

寒濕二氣,都入氣分。風兼寒濕,亦入氣分。風兼溫熱,或入氣分,或入營分矣。氣分之邪,於舌苔之黃白取之;營分之邪,於舌苔之紅絳取之。得此要訣,再將脈症兼參,病無遁形。

溫邪暑熱走營中,兼入太陰氣分同。吸受心營並肺衛,暑溫挾濕衛營通。

白話文:

察舌辨證歌

邵氏評註:此段參照《準繩》,與《金匱要略》所言相同。文中「狐惑」指蟲病,「惑」應作「蜮」。若上唇內生瘡如小米粒大小、吐血、心內煩悶疼痛,則蟲在上,侵蝕五臟;下唇內生瘡者,則病人昏睡不醒,蟲在下部侵蝕。 《金匱要略》記載:蟲蝕上部則聲音嘶啞,用甘草瀉心湯;蟲蝕下部則咽喉乾燥,用苦參湯洗滌;蟲蝕肛門,則用雄黃熏之。

舌頭顏色絳紅但暗淡無光,且枯萎,說明腎陰已耗竭,難以治療。舌頭紫色枯暗,需調理肝腎;舌頭紅潤光澤,則表示胃液不足。

邵氏評註:舌頭紫色絳紅,暗淡枯萎,是肝腎陰液枯竭衰敗的表現,藥物難以奏效。若舌頭淡紅、光潤、鮮明,則為胃津液不足,需緊急使用甘寒滋潤的藥物,以補充胃陰。

舌頭呈紫暗色,如同豬肝,且無津液,稱為枯;舌頭收縮,伸不出牙齒,稱為萎。這表示肝腎已衰敗,無法治療。如果舌頭紅潤光澤,顏色鮮明,則屬胃陰乾燥,尚可滋養胃陰,宜用甘涼平和的藥物,例如鮮生地、鮮石斛、甘蔗汁、梨汁等。

邵氏評註:以上論述了紅絳舌苔。

舌苔黃厚,表示邪氣已入侵臟腑;舌苔黑色乾燥,則表示邪熱深入。多次清熱解毒無效,原因何在?這是因為津液耗損,需緊急救治陰液。

邵氏評註:舌苔黑燥,是陽明熱盛的表現。但如果沒有痞滿的症狀,不宜使用瀉下藥,而應清熱。若清熱無效,則腸中乾燥的糞便與熱邪凝結,導致脾土乾燥,腎水不足,胃液已耗竭,需急用甘寒涼潤的藥物,以補充胃陰。陰液恢復後,二便自然通暢,不可妄用瀉下藥。

舌苔黑燥,為陽明經的熱邪。腹部沒有痞滿硬痛,不是承氣湯的適用證候,只宜清熱解毒。如果清熱無效,是腸中乾燥的糞便與熱邪凝結,胃土過於乾燥,腎水不足,胃中陰液已耗竭,宜用大小甘露飲來補充胃液。陰液充盈,陽邪自然消除,二便自然通暢。

舌苔黑而滑潤,是太陰寒邪侵犯脾土,應服用理中湯溫中。如果同時伴有黏膩、肥胖,則是濕痰寒飲停滯於脾胃,應服用溫運化痰的藥物。

邵氏評註:舌苔黑滑,是寒水侵犯脾土,宜用理中湯溫中。如果同時伴有黏膩、浮腫肥胖,是濕痰寒飲停滯在脾胃,應使用溫運化痰的藥物。

舌苔黑滑,是太陰寒邪,即寒水侵犯脾土,屬於理中湯的證候。如果同時伴有黏膩、肥胖,是濕痰寒飲停滯於太陰,應使用溫和的藥物來調理脾胃,例如二陳湯、厚朴、薑汁配伍五苓散等,以化痰利水。

舌頭邊緣黃,中間黑膩,是胃熱蒸騰脾濕,導致中焦痞滿難忍。嘔吐便秘,多因傷酒引起,需用瀉心湯疏泄中焦。

邵氏評註:舌苔邊緣黃,中心黑膩,是胃熱蒸騰脾濕,積聚於中焦,導致痞滿、嘔吐、便秘,需用瀉心湯疏泄中焦。

胃熱蒸騰脾濕,舌頭會出現黃中帶黑膩,中焦痞滿,嘔吐,小便不利,嗜酒的人多見此症。

邵氏評註:此三條論述黑苔。

寒濕之邪常侵犯肌表,風邪與寒濕同時侵犯肌表。從舌苔黃白判斷邪氣在肌表,配合脈象診斷,才能準確診斷。

邵氏評註:寒濕、風濕之邪只侵犯肌表,不侵犯血分。風溫之邪,則由肌表入血分。舌苔黃白,邪氣在肌表;舌苔紅絳,邪氣入血分。再配合脈象診斷。

寒濕之邪,都侵犯肌表。風邪與寒濕同時侵犯肌表。風邪與溫熱之邪,或侵犯肌表,或侵犯血分。舌苔黃白,邪氣在肌表;舌苔紅絳,邪氣入血分。掌握這個要訣,再結合脈象診斷,疾病就無所遁形。

溫邪、暑熱之邪侵犯血分,同時也侵犯肌表。溫熱邪氣侵犯心血及肺衛,暑濕夾雜,侵犯肌表及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