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下 (3)
卷之二下 (3)
1. 發黃
脾絕似黃證,一身盡黃、寸口無脈、鼻中冷氣、搖頭直視、環口黧黑、形如煙煤,此脾家真氣絕,非發黃也。《第一書》云:膽氣絕則面黃,脾氣絕則身黃。此皆黃如土色,乾枯無神氣(精華外散,晦濁色枯,將死兆也)者也。
_邵評:_脾為陰土,黃者,土之本色也。脾陽衰乏,陽氣不運,故寸口無脈。陽微欲絕,則氣冷不溫。所見各症,純是一派陰濁用事。微陽將欲埋沒,脾之真氣告絕,土之本色,發露無餘而外現,故一身盡見黃色。此臟絕之證,與發黃之有外邪者各殊也。
《金鑑》云:環口黧黑冷汗者,陰黃死證也(黧黑冷汗,濁陰盛而傷陽,脾陽絕則死也)。身體枯燥如煙燻者,陽黃死證也(枯燥色晦如煙燻,火熱盛而灼耗陰津,陰液竭則死也)。
_邵評:_陰黃陽絕則死,陽黃陰絕亦死。
白話文:
發黃
脾臟機能完全衰竭的症狀,表現為全身發黃、寸口脈搏全無、鼻孔呼出冷氣、搖頭直視、嘴唇周圍呈現烏黑色、膚色像煤煙一樣灰暗。這表示脾臟的真氣已絕,並非一般的黃疸。古書記載:膽氣衰竭則臉色發黃,脾氣衰竭則全身發黃。這些黃色都像泥土一樣,乾燥枯萎,缺乏神采,是精華外散、氣血混濁枯竭,將死的徵兆。
脾臟屬陰土,黃色是土的本色。脾臟陽氣衰竭,陽氣無法運轉,所以寸口脈搏全無。陽氣衰微將要消失,則身體冰冷。所有觀察到的症狀,都是陰濁之氣盛行的表現。微弱的陽氣即將被埋沒,脾臟的真氣已絕,土的本色完全顯露出來,所以全身都呈現黃色。這種臟腑機能衰竭的症狀,和因外邪入侵引起的黃疸完全不同。
古書記載:嘴唇周圍烏黑、伴隨冷汗,是陰虛黃疸的死症(烏黑冷汗,表示陰寒之氣過盛而損傷陽氣,脾臟陽氣衰竭則死)。身體乾燥像被煙燻過一樣,是陽虛黃疸的死症(乾燥晦暗如煙燻,表示火熱之氣過盛而灼傷津液,陰液枯竭則死)。
陰虛黃疸陽氣衰竭則死,陽虛黃疸陰液枯竭亦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