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傷寒變證 (10)

1. 斑疹

治法亦宜宣通氣血,解毒化斑,如連翹、紫花地丁、赤芍、紫草、楂肉、丹皮、淨銀花、人中黃、白殭蠶、鉤藤鉤之類主之。俾得脈和神清,方為毒化斑解。此條參《傷寒第一書》。

_邵評:_時毒瘟疫,口鼻吸受,直行中道,邪伏膜原,毒凝氣滯,發為內斑。內斑者,發於軀殼裡面、腸胃膈膜之處,外之肌肉皮膚,不見斑點,毫無形跡,猶內癰之類也。此證罕見。時證、瘟疫證中,或有此證。其所見外症,俱是陽明熱毒,火邪壅遏於中,氣不宣通之候。斑發於內,提透非宜。治法當宣通邪滯,解毒消斑,清營化熱之劑。證雖少見,醫者不可不知。蓋內斑外無形跡可見,全在察脈辨證,庶無貽誤。以上俱論斑證。

白話文:

斑疹的治療應當疏通氣血,解毒消斑,可以使用連翹、紫花地丁、赤芍、紫草、山楂肉、丹皮、金銀花、人中黃、白僵蠶、鉤藤等藥物。待脈象平和,精神清爽,才算毒性消除,斑疹痊癒。這部分內容參考自《傷寒論》。

有時瘟疫流行,毒邪從口鼻吸入,直達臟腑,邪氣滯留在膜原(體表和內臟之間的膜),毒邪凝聚,氣血阻滯,就會發作內斑。所謂內斑,是指斑疹發生在軀體內部,例如腸胃、膈膜等處,體表肌肉皮膚沒有斑點,毫無外在症狀,類似內部膿腫。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可能出現在瘟疫流行的時候。從外在症狀來看,多表現為陽明經熱毒,火邪壅塞於內,氣機不暢。內斑發作,不宜強行透發。治療應當疏通邪氣,解毒消斑,並使用清熱涼血的藥物。雖然這種情況少見,但醫生必須了解。因為內斑沒有外在症狀可見,必須仔細診察脈象,辨別病證,才能避免誤診。以上均為斑疹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