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三 傷寒變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傷寒變證 (7)

1. 結胸(述古)

傷寒病發於陰,下之太早,則成痞硬;病發於陽,下之太早,則成結胸。均為表邪乘虛入里,而成硬滿。按之不痛者為痞滿,屬虛邪;硬滿按之大痛者,為結胸,實邪也。因熱入有淺深,故結胸分大小。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按者,為大結胸。其脈沉緊,其症但頭汗出、項強如痙。

此由太陽失表而誤下,邪入胃中,與不得化汗之水氣相結而成也。夫太陽寒水之氣,結於陽明,當以大陷胸湯猛烈之劑,竟從陽明攻陷,大黃陷熱結,甘遂攻水結,佐以芒硝之咸,制二者之苦,不令直行而下,使其引入硬滿,軟堅破積,導去熱邪。

_邵評:_此推原結胸與痞之故。「下之太早」一旬,是此二證之關鍵。病發於陰,誤下而熱不得散,則為痞硬;病發於陽,誤下而熱邪內陷,則為結胸。所以然者,病邪在經,本當發散,而反下之,裡氣則虛,邪氣因入而與飲相搏為病也。但痞滿而按之不痛者,乃無形熱結,故曰虛邪。硬滿而按之大痛者,乃有形之邪熱結於胸中,故曰實邪。若大結胸邪入深,故硬痛從心下至小腹。小結胸邪入淺,故痛只在心下。此明所以成結胸與痞之因,結胸有大小之分,痞與結胸有虛實之別。誤下而邪內入,水邪結於胸脅,熱邪入於腸胃,為熱實結胸,以致心下小腹痛不可按。脈沉為邪入里,緊為水氣內結,但頭汗出,是水熱內結而氣上蒸也。熱與水結,胸膈緊實,上連於項,但仰而不能俯,如痙狀也。如此脈症,由於太陽經病失表而誤下,熱入內實,與水相結,水結於內,則熱不能散,熱實於內,則水不得行。故用大陷胸湯,甘遂以直攻其水,硝黃以大下其熱也。

_又評:_此脈症不異於寒實結胸,故必審其為病發於陽,誤下熱入者,方可用大陷胸湯。若不誤下,則熱不入;熱不入,則水不結。若胸脅無水氣,則熱入陽明而成胃實之證,不作結胸矣。此因誤下熱入,太陽之邪隨熱陷入,與水相結,而成熱實結胸。心下至小腹痛滿而不可按,其脈又沉緊,似是大承氣證。然滿痛雖至小腹,而尚未離心下,是水熱互結,與陽明之燥屎不同,故用甘遂破飲,而不宜枳樸之散氣也。若誤用承氣,水結不散,其變不可勝言矣。且大結胸著重在熱實,外雖無熱,內有大熱也。太陽誤下成熱實結胸,太陰誤下成寒實結胸,所謂病發於陽,誤下熱入而成結胸也。

如只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為小結胸。其脈浮滑,是水與熱邪凝結,痰飲留於胸膈脈絡間也。故用小陷胸湯,以陷中焦脈絡之邪,使從無形之氣而散。栝蔞生蔓草,故能入絡,以陷膈上之痰;半夏成於陰月,故能通陰以散結氣;黃連以陷胸中之熱,熱解痰開,其結自散。

白話文:

傷寒病如果從身體陰面開始發病,太早使用瀉藥就會變成痞硬;如果從身體陽面開始發病,太早使用瀉藥就會變成結胸。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表邪趁虛進入身體內部,形成腹部硬滿。按壓時不痛的是痞滿,屬於虛邪;按壓時非常疼痛的是結胸,屬於實邪。由於熱邪進入體內有深淺之分,所以結胸又分為大結胸和小結胸。從心口到小腹,腹部硬滿且疼痛到無法按壓的,就是大結胸。它的脈象是沉緊的,症狀是只有頭部出汗、脖子僵硬像抽筋一樣。

這是因為太陽經的病邪沒有通過發汗解除,反而因為誤用瀉藥,導致邪氣進入胃中,與無法通過汗液排出的水氣結合而形成。太陽經的寒水之氣,結在陽明經,這時應當使用大陷胸湯這種強烈的藥方,從陽明經攻破它。大黃攻破熱邪結聚,甘遂攻破水邪結聚,再用芒硝的鹹味來調和兩者的苦味,使藥力不直接往下瀉,而是引導它們進入硬滿的部位,軟化堅硬的積聚,疏導熱邪離開。

**邵評:**這一段推究了結胸和痞滿產生的原因。「下之太早」這句話,是這兩種病症的關鍵。疾病從身體陰面發作,誤用瀉藥導致熱邪無法散出,就會形成痞硬;疾病從身體陽面發作,誤用瀉藥導致熱邪內陷,就會形成結胸。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病邪本來在經絡,應該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反而用了瀉藥,導致體內正氣虛弱,邪氣因此進入體內與水飲相結合而形成疾病。但是,痞滿按壓不痛,這是無形的熱邪結聚,所以說是虛邪。而硬滿按壓劇痛,這是有形的邪熱結聚在胸中,所以說是實邪。如果是大結胸,邪氣深入,所以硬痛從心口到小腹。如果是小結胸,邪氣進入較淺,所以疼痛只在心口。這說明了形成結胸和痞滿的原因,結胸有大小之分,痞滿和結胸有虛實之別。誤用瀉藥導致邪氣進入體內,水邪結聚在胸脅,熱邪進入腸胃,形成熱實結胸,以致心口到小腹疼痛到無法按壓。脈沉表示邪氣進入體內,脈緊表示水氣在體內結聚,只有頭部出汗,是因為水熱在體內結聚,熱氣向上蒸騰。熱邪與水結聚,胸膈緊實,向上連及頸項,只能仰頭不能低頭,像抽筋一樣。出現這樣的脈象和症狀,是由於太陽經的病邪沒有通過發汗解除,反而因為誤用瀉藥,導致熱邪進入體內,與水相結合,水結在體內,熱就無法散出,熱實於內,水就無法運行。所以要用大陷胸湯,甘遂直接攻破水邪,硝黃大瀉熱邪。

**又評:**這種脈象和症狀與寒實結胸很相似,所以必須仔細辨別是否為疾病從陽面發作,誤用瀉藥導致熱邪內陷的情況,才能使用大陷胸湯。如果沒有誤用瀉藥,熱邪就不會進入體內;熱邪不入體內,水氣就不會結聚。如果胸脅沒有水氣,那麼熱邪就會進入陽明經,形成胃實的病症,就不會形成結胸了。這是因為誤用瀉藥導致熱邪進入體內,太陽經的邪氣跟隨熱邪內陷,與水相結合,形成熱實結胸。從心口到小腹都疼痛脹滿到不能按壓,脈象又是沉緊,看起來像是大承氣湯證。但脹滿疼痛雖然到了小腹,還沒有離開心口,這是水熱互相結聚的結果,與陽明經的燥屎不同,所以要用甘遂來破除水飲,而不適合用枳實、厚朴來散氣。如果誤用承氣湯,水邪結聚無法散開,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大結胸重點在於熱實,外表雖然沒有發熱,體內卻有大熱。太陽經的疾病因為誤用瀉藥形成熱實結胸,太陰經的疾病因為誤用瀉藥形成寒實結胸,這就是所謂的「疾病從陽面發作,誤用瀉藥導致熱邪內陷而形成結胸」。

如果疼痛只在心口,沒有擴散到胸腹部,按壓時知道疼痛,但不算太硬,這就是小結胸。它的脈象是浮滑的,這是水邪和熱邪凝結,痰飲停留在胸膈脈絡之間。所以要用小陷胸湯,來疏導中焦脈絡的邪氣,使它們從無形的氣散開。栝樓是蔓生的草本植物,所以能夠進入絡脈,來疏導膈上的痰;半夏長在陰月,所以能夠疏通陰氣來散結氣;黃連可以疏導胸中的熱邪,熱邪解除,痰液散開,結聚自然就會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