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寶筏》~ 卷之二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上 (1)

1. 六經本病總論

按:傷寒斷無日傳一經之理,仲景既無明文,其說始子誤解經義。《素問·熱論篇》云:傷寒一日,巨陽(太陽也)受之,故頭項痛、腰背強;二日陽明受之,故身熱、目痛、鼻乾、不得眠;三日少陽受之,故胸脅痛而耳聾。此言三陽受邪發病之期,有淺深先後之次序,非謂傳經之日期也。

故下文云:七日巨陽病衰,頭癰稍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稍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此言病之向愈,大約以七日為期,以七日始行盡本經也。故太陽病至七日始表,而頭痛稍愈,則六日內只在本經,非傳至厥陰明矣。註疏者以六日為傳經已盡,以七日巨陽病衰為再傳經釋之,致後人皆以日傳一經為常例,不知六氣之傷人無常,或入於陽,或入於陰。《靈摳》云: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

以此可知三陽各自受邪,非必從太陽傳入也。則太陽受病一日發,陽明受病二日發,其義顯然。故傷寒非必始太陽而終厥陰,亦非一經獨病相傳。大抵今之傷寒,無不兼經而病,即古人所稱合病、並病之證。後學不解此旨,而欲拘拘於六經傳次,印證今病,宜無一證合其式矣。

茲將六經古法述於前,新法續於後,其各經兼併之證列於六經正病之下,庶臨證者得其把握焉。

2. 正太陽總要述古

麻黃桂枝大青龍湯小青龍湯葛根湯麻杏石甘湯桂枝厚朴杏仁湯桂枝麻黃各半湯五苓散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表實無汗麻黃湯,表虛自汗桂枝湯。

內熱煩躁大青龍湯,內寒咳嗽小青龍湯。

熱喘麻杏石甘湯,寒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項背強葛根湯,水蓄膀胱五苓散。

如瘧無汗桂枝麻黃各半湯,有汗桂枝二麻黃一湯。

熱多寒少桂枝二越婢一湯,瘀熱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3. 太陽本病述古

發熱,惡寒,惡風,頭痛,項強,體痛

凡風寒初感,先入皮毛肌表。外症便有頭痛、項強、身痛、腰痛、骨節煩疼、發熱惡寒,此皆太陽經之見症(太陽經主症)。

如無汗而脈浮緊,此營衛俱強而表實也。用麻黃以發表,使營衛之邪從皮毛而出,則諸症自除矣(麻黃湯治表實)。

如脈浮而弱,汗自出者,此營強衛弱而表虛也。用桂枝以解肌,使營衛和而邪自解矣(桂枝湯治表虛)。

如不汗而煩躁,此內有伏火,為外寒所郁也。宜大青龍湯,外散表寒,內清裡熱,則表裡俱解矣(大青龍治外寒內熱)。

若表不解,效而微喘、發熱不渴者,此心下有水氣,不得化汗,干肺而喘咳也。宜小青龍湯以行水發汗,喘加杏仁以下氣。如小便不利、小腹滿,去麻黃,加茯苓以行水(小青龍湯行水發汗)。

若身熱無汗、口渴而喘者,此外寒束內熱也。宜麻杏石甘湯以解肺分之邪,其喘立止(熱喘用麻杏石甘湯涼解)。

如感寒而喘,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寒喘用桂枝加杏樸溫散)。

如身與骨節俱不疼痛,獨頭項痛而背強、牽引𠘧𠘧、脈浮、惡風無汗者,此風傷於太陽筋脈也。風能劫液,其牽引之狀,即變痙之端。宜葛根湯主之,以解肌表之風邪,而生陽明之津液,則筋脈舒而無牽引之患矣(無汗為剛痙,葛根湯主之)。

如汗後表熱不解、脈浮數、煩渴飲水,而小便不利者(太陽腑病),此熱結膀胱、水停下焦也。五苓散微汗以利之(太陽傳入膀胱之腑,五苓散主之)。

如八九日過經不解,發熱惡寒如瘧狀,一日二三發,其人不嘔,非少陽也。若其小便清者,無裡熱也。面有熱色者,微邪未解也。身癢者,邪在皮膚中,欲出不得也。宜小汗之,桂枝麻黃各半湯。如有汗,宜桂枝二麻黃一湯。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過經不解,餘邪郁去故宜小汗,邪微而藥緩也)。

若不汗而妄下,瘀熱在裡,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身體發黃,此太陽誤治變證也。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以分解表裡,使濕熱之邪,一從麻黃髮汗而出太陽之表,一從赤小豆連翹根之利小便而出太陽之裡,黃自退矣(瘀熱發黃,病在太陽,故用分解表裡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