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回本書目錄

1. 驚悸

2. 驚悸方論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肇端也。曰驚、曰悸,其可無辨乎?驚者,恐怖之謂;悸者,怔忪之謂。心虛而鬱痰,則耳聞大聲、目擊異物、遇險臨危、觸事喪志,心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狀,是則為驚;心虛而停水,則胸中滲漉,虛氣流動,水既上乘,心火惡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狀,是則為悸。驚者,與之豁痰定驚之劑;悸者,與之逐水消飲之劑。

所謂扶虛不過調養心血,和平心氣而已。若一切以剛燥用工,或者心火自炎,又有熱生風之證。

白話文:

驚悸方論

人體的主要器官是心臟,心臟的營養來源是血液。心血不足,神氣便無法安定,這就是驚悸的根本原因。驚和悸,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驚,是指因恐怖而引起的害怕;悸,是指心神不安、恍惚不定。心虛而又有痰阻,就會因為聽到巨響、看到異物、遭遇危險、遇到挫折等事情,而使心神受到刺激,呈現出驚恐不安的樣子,這就是驚;心虛而又有水飲停滯,就會胸中覺得濕漉漉的,虛弱之氣流動,水氣上逆,心火不悅,心神不得安寧,呈現出心神不寧的樣子,這就是悸。驚,就要給予豁痰定驚的藥物;悸,就要給予利水消腫的藥物。

所謂的調理虛症,不過是調養心血,使心氣平和而已。如果一味使用辛燥峻猛的藥物,反而可能導致心火自燃,甚至出現熱生風的症狀。

3. 驚悸證治

養心湯,治心虛血少,驚惕不寧。

黃耆(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半兩),遠志(取肉,薑汁醃,焙),辣桂柏子仁,酸棗仁(浸,去皮,隔紙炒香),北五味子,人參(各一分),甘草(炙,四錢)

上粗末。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煎,食前服。加檳榔、赤茯苓,治停水怔悸。

寧志丸,治心虛血虛多驚。

人參,白茯苓,茯神,柏子仁,琥珀,當歸,酸棗仁(溫酒浸半日,去殼,隔紙炒香),遠志(酒浸半日,新布裹,捶取肉,焙。各半兩),乳香,硃砂(別研。),石菖蒲(各一分)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食後棗湯下。

參乳丸,治心氣不足,怔忪自汗。

人參(半兩),當歸(一兩,曬乾。),乳香(一錢半,研)

上末,山藥煮糊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食後棗湯下。

十四友丸,治心血俱虛,怔忡驚惕。

柏子仁(研),遠志肉(薑汁醃,焙),酸棗仁(湯浸,去皮,隔紙炒香),紫石英(煅),熟乾地黃,川當歸,白茯苓,白茯神,人參,黃耆(炙),阿膠(炒),辣桂,龍齒(研。各一兩),硃砂(半兩,研)

上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食後棗湯下。

朱雀丸,治心病怔忪不止。

白茯神(二兩,淨),沉香(半兩)

上細末,煉蜜丸小豆大。每三十丸,人參煎湯下。

密陀僧散,治大驚入心,敗血、頑痰填塞心竅,喑不能言。

密陀僧(即是爐底,研極細)

上每服挑一大錢匕,無熱者,用熱酒調下;有熱者,沸湯泡麝香調下。亦治暗風,頗有奇效。(出《夷堅志》。)

溫膽湯,治心膽虛怯,觸事多驚。亦治水氣怔悸。

半夏(制),枳殼(制),白茯苓(各一兩),橘紅(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上銼。每服三錢半,姜七片,棗二枚,刮青竹皮一塊如錢大,煎服。或加制遠志尤妙。

加味四七湯,治心氣鬱滯。豁痰散驚。

半夏(制,二兩半),白茯苓,厚朴(制。各一兩半),茯神,紫蘇葉(各一兩),遠志(薑汁蘸濕,取肉,焙),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每服四錢,姜七片,石菖蒲半寸,棗二枚,煎服。

茯苓甘草湯,治心下停水忪悸。

茯苓,桂枝(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生薑(三兩)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服。

薑朮湯,治虛證停飲怔忪。

白姜(生),白朮,茯苓,半夏曲(各半兩),辣桂,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小半夏茯苓湯、五苓散,並主水氣,心下怔忪。(方見水飲門。)

炙甘草湯,治心下動悸,其脈結代。動而時止曰代。

甘草(炙,一兩),人參(半兩),生乾地黃(四兩),桂枝(三分),麻仁,麥門冬(去心。各一合),生薑(三分),大棗(八枚)

上粗末,每挑三大錢,水一盞半,酒半盞,煎至八分,入透明阿膠一片,俟膠消,溫和服,日進三劑,不拘時。

寧志膏,治因驚失心。

人參,酸棗仁(湯浸,去皮。各一兩。),辰砂(半兩),滴乳香(一錢,浮缽坐水研)

上末,煉蜜和杵丸如彈子。每一丸,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驚悸證治

養心湯用於治療心氣虛弱、血虛不足,導致驚悸不安。

方劑:炙黃耆、白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半兩)、遠志(取肉,用薑汁醃製後焙乾)、肉桂、柏子仁、酸棗仁(浸泡後去皮,隔紙炒香)、北五味子、人參(各一分)、炙甘草(四錢)。將藥材粗略研磨。每次服用三錢,用五片薑、兩個大棗煎服,飯前服用。若病情伴隨停水(水腫)和心悸,可加入檳榔和赤茯苓。

寧志丸用於治療心氣虛弱、血虛不足,導致多夢易驚。

方劑:人參、白茯苓、茯神、柏子仁、琥珀、當歸、酸棗仁(用溫酒浸泡半日,去殼,隔紙炒香)、遠志(用酒浸泡半日,用新布包好捶打取肉,焙乾)(各半兩)、乳香、硃砂(單獨研磨)、石菖蒲(各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大棗湯送服。

參乳丸用於治療心氣不足,導致心悸、自汗。

方劑:人參(半兩)、當歸(一兩,曬乾)、乳香(一錢半,研磨)。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山藥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飯後用大棗湯送服。

十四友丸用於治療心血兩虛,導致心悸、驚惕。

方劑:柏子仁(研磨)、遠志肉(用薑汁醃製後焙乾)、酸棗仁(湯浸後去皮,隔紙炒香)、煅紫石英、熟地黃、川當歸、白茯苓、白茯神、人參、炙黃耆、炒阿膠、肉桂、龍齒(研磨)(各一兩)、硃砂(半兩,研磨)。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飯後用大棗湯送服。

朱雀丸用於治療心臟疾病引起的心悸不止。

方劑:淨白茯神(二兩)、沉香(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用人參煎湯送服。

密陀僧散用於治療因驚嚇導致心臟受損,以及敗血、頑痰阻塞心竅,導致聲音嘶啞不能言語。

方劑:密陀僧(即爐底灰,研磨極細)。每次服用挑取一大錢匕,無發熱者用熱酒調服;有發熱者,用沸水泡過的麝香調服。此方也可用於治療中風,療效顯著。(出自《夷堅志》)

溫膽湯用於治療心膽氣虛,膽怯易驚,以及因水氣導致的心悸。

方劑:制半夏、制枳殼、白茯苓(各一兩)、橘紅(一兩半)、炙甘草(半兩)。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半,用七片薑、兩個大棗、一片如錢幣大小的刮青竹皮煎服。加製遠志效果更佳。

加味四七湯用於治療心氣鬱滯,豁痰散驚。

方劑:制半夏(二兩半)、白茯苓、制厚朴(各一兩半)、茯神、紫蘇葉(各一兩)、遠志(用薑汁浸濕,取肉,焙乾)、炙甘草(各半兩)。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七片薑、半寸石菖蒲、兩個大棗煎服。

茯苓甘草湯用於治療心下停水(水腫)導致的心悸。

方劑:茯苓、桂枝(各二兩)、炙甘草(一兩)、生薑(三兩)。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

薑朮湯用於治療虛證停飲(水腫)導致的心悸。

方劑:生薑、白朮、茯苓、半夏曲(各半兩)、肉桂、炙甘草(各一分)。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棗煎服。

小半夏茯苓湯、五苓散均主治水氣導致的心下心悸。(方劑見水飲篇)

炙甘草湯用於治療心下悸動,脈搏結代(脈搏跳動時快時慢)。

方劑:炙甘草(一兩)、人參(半兩)、生乾地黃(四兩)、桂枝(三分)、麻仁、麥門冬(去心,各一合)、生薑(三分)、大棗(八枚)。將藥材粗略研磨,每次取三大錢,加水一盞半、酒半盞,煎至八分,加入透明阿膠一片,待阿膠溶化後溫服,每日三次,不拘時間。

寧志膏用於治療因驚嚇導致心神失常。

方劑:人參、酸棗仁(湯浸後去皮,各一兩)、硃砂(半兩)、乳香(一錢,用浮缽隔水研磨)。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