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
卷之三 (1)
1. 附諸方
家秘祛痛散,治諸般心氣疼痛,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小腸吊疝,及婦人血氣刺痛,立有神效。
青皮(去瓤),五靈脂(研飛,去砂淨),川楝子,穿山甲(各二錢),良薑(香油炒),玄胡索,沒藥(各一錢五分),沉香(一錢),八角茴香(二錢),檳榔(一錢五分),木香(一錢二分),砂仁(少許)
上件㕮咀為粗末,用木鱉子去殼一錢二分銼片,同前藥炒,令焦香,去木鱉子不用,共為末。每服一錢,加鹽一星,用酒或滾水送下。此方累用,無不應驗,故附於後,與好生君子共之。
落盞湯,治急心痛。
陳皮,香附子,良薑,吳茱萸,石菖蒲(各等分)
上末,水煎,先用碗一個,用香油三五點在內,小盞蓋之,將藥淋下,熱服。
玄桂丸(丹溪方)治死血留胃脘,當心作痛。
玄胡索(一兩半),滑石,紅花,官桂,紅曲(各五錢),桃仁(三十個)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薑湯下。
螺螄殼丸(丹溪方),治痰飲積胃脘,當心而痛。
螺螄殼(牆頭年久者佳),滑石(炒),蒼朮,山梔,香附,南星(各二兩),枳殼(去瓤,炒)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兩)
上為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下。春加川芎,夏加黃連,冬加吳茱萸各半兩。
安痛散,治心胃急痛。
五靈脂(去砂石),玄胡索(炒,去皮),蒼朮,良薑(炒),當歸(洗。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熱酒、醋湯調下。
白話文:
附諸方
家秘祛痛散,能治療各種心氣疼痛,氣滯不通,疼痛劇烈攻刺心腹,疼痛連及胸脅,小腸疝氣,以及婦女血氣導致的刺痛,療效迅速顯著。
藥方組成:青皮(去除內瓤)、五靈脂(研磨成粉,去除雜質)、川楝子、穿山甲(各二錢)、良薑(用香油炒)、玄胡索、沒藥(各一錢五分)、沉香(一錢)、八角茴香(二錢)、檳榔(一錢五分)、木香(一錢二分)、砂仁(少許)。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再取木鱉子(去殼)一錢二分切成片,與上述藥粉一起炒至焦香,然後去除木鱉子,將藥粉混合備用。每次服用一錢,加少許鹽,用酒或滾水送服。此方屢試不爽,故記錄於此,與眾多愛好養生之人共享。
落盞湯,治療急性的心痛。
藥方組成:陳皮、香附子、良薑、吳茱萸、石菖蒲(各等量)。
將藥材研磨成粉,用水煎煮。先準備一個碗,在碗內滴入三五滴香油,用小盞蓋住,將煎好的藥汁淋入碗中,趁熱服用。
玄桂丸(丹溪方),治療瘀血停留在胃脘部,導致心痛。
藥方組成:玄胡索(一兩半)、滑石、紅花、官桂、紅曲(各五錢)、桃仁(三十個)。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湯浸泡,再用餅蒸制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用薑湯送服。
螺螄殼丸(丹溪方),治療痰飲積聚在胃脘部,導致心痛。
藥方組成:螺螄殼(牆頭上放置已久的較佳)、滑石(炒)、蒼朮、山梔、香附、南星(各二兩)、枳殼(去除內瓤,炒)、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用生薑汁浸泡,再用餅蒸制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薑湯送服。春夏季可各加川芎、黃連各半兩;冬季可加吳茱萸半兩。
安痛散,治療心胃急痛。
藥方組成:五靈脂(去除砂石)、玄胡索(炒制,去除外皮)、蒼朮、良薑(炒)、當歸(洗淨)(各等量)。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熱酒或醋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