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1. 卷之十二
2. 痎瘧
3. 痎瘧方論
風寒暑濕,邪自外來;飲食居處,邪由內作,此痎瘧感受之胚胎也,豈特夏傷於暑,秋必為瘧哉?古人蓋以其受病最多者言之耳。瘧候何如?始而呵欠,繼而足冷,面色青黃,身體拘急,寒慄鼓頷,腰脊俱疼,寒去未幾,內外皆熱,頭痛而渴,但欲飲冷,嘔惡妨滿而不嗜食者,其候也。
或內伏寒痰,寒從背起,冷如掌大,瘧之寒熱,其豈非陰陽二氣更相勝負而作耶?邪並於陰則寒,邪並於陽則熱。陰盛則寒多,陽盛則熱熾。其寒也,湯火不能溫;其熱也,冰水不能寒。衛氣與邪氣相值,故邪正交爭而病以作;衛氣與邪氣相離,故汗出乃解而病以休。衛氣晝行陽,夜行陰,得陽而外出,故發於日間;得陰而內搏,故發於暮夜。
若乃邪氣內搏於五臟,橫連於募原,其道遠,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交併,故有隔日發,有三四日一發。衛氣之行疾行遲,病作之有早有晏,甚者內外失守,真邪不分,陰陽迭勝,寒熱互起,則休作無定時矣。瘧有數種:風瘧,自感風而得,惡風、自汗、煩躁、頭疼,轉而為瘧。
風,陽氣也,故先熱後寒,可與解散風邪,如川芎、白芷、青皮、紫蘇之類,或細辛、檳榔佐之。溫瘧一證,亦先熱後寒,此為傷寒壞病,與風瘧大略則同,熱多寒少,小柴胡湯;熱少寒多,小柴胡湯內加官桂。寒瘧,自感寒而得,無汗、惡寒、攣痛、面慘,轉而為瘧。寒,陰氣也,故先寒後熱,可與發散寒邪,生料五積散、增桂養胃湯、或良薑、乾薑、官桂、草果之類,甚則姜附湯、附子理中湯。暑瘧者,暑勝熱多得之,一名癉瘧。
陰氣獨微,陽氣獨發,但熱不寒,裡實不泄,煩渴且嘔,肌肉消鑠,盍用小柴胡湯、香薷散。嘔者,縮脾飲加生薑,溫服下消暑丸。熱多燥甚者,少與竹葉湯、常山、柴胡,於暑證最便。濕瘧者,冒襲雨濕,汗出澡浴得之,身體痛重,肢節煩疼,嘔逆脹滿,盍用五苓散、除濕湯加蒼朮、茯苓輩。寒多者,朮附湯最良。
牝瘧者,久受陰濕,陰盛陽虛,陽不能制陰,所以寒多不熱,氣虛而泄,悽慘振振,柴胡桂薑湯減半黃芩,加以半夏施之為當。食瘧,一名胃瘧,飲食無節,飢飽有傷致然也。凡食啖生冷、咸藏、魚鹽、肥膩,中脘生痰,皆為食瘧。其狀苦飢而不能食,食則中滿,嘔逆腹痛,青皮、陳皮、草果、半夏、縮砂、白豆蔻作劑,或四獸湯下紅丸子,自有奇功。瘴瘧,挾嵐瘴溪源蒸毒之氣致然也。
自嶺以南,地毒苦炎,燥濕不常,人多瘴瘧。其狀血乘上焦,病欲來時,令人迷困,甚則發躁狂忘,亦有啞不能言者,皆由敗血淤於心,毒涎聚於脾,坡仙指為脾胃實熱所致,又有甚於傷暑之瘧耳。治之須用涼膈疏通大腸,小柴胡加大黃、治瘴木香丸、觀音丸皆為要藥。如前數證,經久不瘥,真氣已耗,邪氣猶存,則有所謂勞瘧、瘧母者焉。
表裡俱虛,真元未復,疾雖暫止,小勞復來,謂之勞瘧。法當調養氣血,川芎、當歸、官桂、芍藥輩所不可無。彌年閱歲,經吐汗下,營衛虧損,邪氣伏藏脅間,結為症癖,謂之瘧母。此證未可直攻,急作烏頭七棗湯,以扶其里,俟其內氣已充,繼此經效瘧丹或消癖丸下之取愈。大抵瘧之初得三數日間,如火燎原,不可向邇,波濤洶湧,未易回瀾,當俟其稍定而圖之。
經所謂,其盛者可待衰而已。瘧方耒,與正發及將解,不可投藥耗其真氣,投藥當於未發以前,兩時之先,或遇發日凌晨,空心與之。諸瘧之脈,大約尺寸俱弦,或浮數,或緊實,或緩澀,或虛遲,或左手濡而右手盛,或尺寸盛而關中濡,不可定名以為弦也。總前治法,弦數多熱者寒之,弦遲多寒者溫之。
浮弦、浮緊、浮數,其邪在表者,可汗。弦實、沉實、數實,其邪在裡者,可下。若夫調胃氣,利痰水,分陰陽,行三焦,是又治法之綱領也。渴欲水漿,藥入輒吐,人參煎湯效,抑猶有說焉。嘗讀二廣攝生》,見其論議,若瘴瘧,若暑毒,每用疏轉之劑,取下根源。里有先傷暑,後發瘧,涉年餘者,度其腹中有癖,水磨沉香下解毒雄黃丸,黑血如泥,泄下極臭,由是獲愈。因知諸瘧皆有根,在治法之外,又當隨輕重而利導之。
實者與巴豆、大黃;虛者用養正丹輩。不然,常山於瘧每每作效何耶?蓋瘧家多蓄黃水,常山為能破其癖而下其水也。
白話文:
風、寒、暑、濕等外邪侵入體內,或是飲食不當、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內邪產生,這些都是痎瘧發生的根源,並非只有夏季受暑,秋季就會發作痎瘧。古人只是基於大多數情況下疾病是由這些因素引起的來描述。那痎瘧的症狀如何呢?開始時會打哈欠,接著腳部感到寒冷,臉色呈現青黃,身體僵硬緊繃,全身發冷顫抖,頭痛並且口渴,只想喝冷水,噁心、腹部脹滿、食慾不振,這些都是痎瘧的特徵。
有些情況是因為體內潛藏的寒痰導致,寒意從背部升起,就像手掌大小的一片,痎瘧的寒熱交替,難道不是體內陰陽二氣互相較勁而產生的嗎?當邪氣集中在陰性部位,人就會感到寒冷;邪氣集中在陽性部位,人就會感到熱。陰氣過剩,寒意就多;陽氣過剩,熱度就高。當人感到寒冷時,即使靠近火爐也不能感到溫暖;當人感到熱時,冰水也無法降溫。當正氣(衛氣)和邪氣相遇,就會產生鬥爭,疾病因此發生;當正氣和邪氣分開,就會出汗,疾病得以緩解。衛氣白天在體表活動,夜晚在體內運行,得到陽氣的支援就會向外散發,所以痎瘧在白天發作;得到陰氣的影響,就會在晚上發作。
如果邪氣深入到五臟,橫跨在募原之間,路徑遙遠,運行緩慢,不能與衛氣同時作用,因此會出現每隔一天發作一次,或是每三四天發作一次的情況。衛氣運行速度快慢不一,疾病發作的時間早晚不同,嚴重的情況下,體內外的防禦機制失衡,邪氣和正氣無法區分,陰陽氣息輪流佔優勢,寒熱交替,發作和緩解的時間就不固定了。
痎瘧有多種類型:風痎瘧,因風邪侵入而引起,會畏風、自汗、煩躁、頭痛,之後轉變為痎瘧。風屬陽氣,因此先熱後寒,可以使用疏散風邪的藥物,如川芎、白芷、青皮、紫蘇等,或加入細辛、檳榔輔助。溫痎瘧,同樣先熱後寒,這是感冒後的病情轉變,與風痎瘧大致相同,熱度較高,寒意較低,可以使用小柴胡湯;若寒意較重,則在小柴胡湯中加入肉桂。寒痎瘧,因感受寒氣而引起,無汗、畏寒、肌肉疼痛、臉色蒼白,之後轉變為痎瘧。寒屬陰氣,因此先寒後熱,可以使用疏散寒邪的藥物,如生料五積散、增桂養胃湯,或加入高良薑、乾薑、肉桂、草果等,嚴重的情況下,使用薑附湯、附子理中湯。
暑痎瘧,因暑氣過盛、熱度高而引起,又稱為癉痎瘧。體內陰氣微弱,陽氣旺盛,只發熱不發冷,身體實熱無法排解,口渴且噁心,肌肉消瘦,可以使用小柴胡湯、香薷散。噁心的情況下,使用縮脾飲加上生薑,溫服下消暑丸。熱度高且非常乾燥,可以少量使用竹葉湯、常山、柴胡,對於暑熱症狀非常有效。濕痎瘧,因遭遇雨濕、汗水、洗澡等原因引起,身體疼痛沉重,四肢關節疼痛,噁心、脹滿,可以使用五苓散、除濕湯加上蒼朮、茯苓等。寒意較重的情況下,使用朮附湯最為有效。
牝痎瘧,長期受到陰濕影響,陰氣過盛,陽氣不足,陽氣無法控制陰氣,因此寒意多而沒有熱感,氣虛且易泄,心情悲慘、身體顫抖,使用柴胡桂薑湯減少黃芩一半的用量,加上半夏,這樣處理比較合適。食痎瘧,又稱為胃痎瘧,飲食不節制,飢飽失調導致。飲食生冷、鹹魚、鹹菜、魚鹽、肥肉等食物,造成中脘部位生痰,都會導致食痎瘧。患者會感到非常飢餓卻吃不下,吃東西後會感到中脘部位脹滿,噁心、腹痛,使用青皮、陳皮、草果、半夏、縮砂、白豆蔻等藥物製成藥劑,或使用四獸湯搭配紅丸子,效果非常好。瘴痎瘧,因受到山間沼澤、水源蒸發的毒氣影響而引起。
嶺南地區地氣有毒,天氣炎熱,乾濕不定,很多人會患上瘴痎瘧。患者血液集中在上焦,病發前會讓人感到困惑,嚴重的情況下會發作、狂躁、失憶,還有些人會無法說話,這些都是因為血液瘀滯在心臟,毒素聚集在脾臟,坡仙認為這是脾胃實熱導致的,比暑痎瘧更嚴重。治療時必須使用清涼藥物疏通行腸,小柴胡湯加大黃、治瘴木香丸、觀音丸都是重要的藥物。上述多種情況,如果長時間未能痊癒,正氣已經消耗殆盡,邪氣仍然存在,就會出現勞痎瘧和痎瘧母。
體內外都虛弱,正氣未恢復,疾病雖然暫時停止,稍微勞累就會再次發作,稱為勞痎瘧。治療時應調理氣血,川芎、當歸、肉桂、芍葯等藥物不可或缺。多年來經歷嘔吐、出汗、通便等治療,營養和衛氣損失,邪氣潛藏在肋骨之間,形成瘤塊,稱為痎瘧母。這種情況不能直接攻擊,應先使用烏頭七棗湯補充體力,等到體內氣血充足後,再使用經效痎瘧丹或消癖丸,才能治癒。總體而言,剛患上痎瘧的前三天,就像野火燎原,無法接近,波濤洶湧,很難平息,應等待病情稍微穩定後再進行治療。
根據古書所述,病情強烈時,可以等待病情自然減緩。痎瘧即將發作、正在發作或即將結束時,不可使用藥物消耗正氣,應在發作前兩個時辰或清晨空腹服用藥物。各種痎瘧的脈象,大概都是寸尺部位都呈弦脈,或浮數脈、緊實脈、緩澀脈、虛遲脈,或左手脈象柔軟而右手脈象強勁,或寸尺部位脈象強勁而關中部位脈象柔軟,不能簡單地命名為弦脈。總結以上的治療方法,對於弦數脈多表示熱症,應使用寒性藥物;對於弦遲脈多表示寒症,應使用溫性藥物。
浮弦脈、浮緊脈、浮數脈,邪氣在體表,可以使用發汗療法。弦實脈、沉實脈、數實脈,邪氣在體內,可以使用通便療法。調理胃氣、排除痰液、平衡陰陽、調節三焦,這些都是治療的原則。口渴想喝水,但吃藥後容易嘔吐,人參煎湯非常有效。此外,我曾閱讀《二廣攝生》一書,看到其中對於瘴痎瘧和暑毒的討論,經常使用疏轉藥物,清除病根。有人先受暑氣影響,後發痎瘧,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估計體內有瘤塊,用水磨沉香服用解毒雄黃丸,排出黑色的血液,味道非常惡臭,由此獲得康復。由此可知,各種痎瘧都有病根,除了治療方法外,還應根據病情輕重程度進行引導。
對於實證,可以使用巴豆、大黃;對於虛證,可以使用養正丹。否則,為什麼常山對於痎瘧經常有效呢?因為痎瘧患者體內往往積聚黃水,常山能夠消除瘤塊,幫助排出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