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十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2)

1. 痎瘧證治

麻黃白朮湯,治感風發瘧。

白話文:

麻黃白朮湯:治療感染風寒而發作瘧疾。

麻黃(去節),官桂,青皮陳皮川芎白芷半夏曲,紫蘇,茯苓白朮,北梗,甘草(炙。各等分),加細辛檳榔

白話文:

麻黃(去節):宣肺止咳、平喘、發汗

官桂:溫腎壯陽、生津止渴、補中益氣

青皮:燥濕化痰、消食積

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健脾

川芎:活血化瘀、止痛

白芷:祛風散寒、止痛

半夏曲:燥濕化痰、止嘔、平喘

紫蘇:散寒解表、宣肺止咳

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

北梗:消食化積、斂肺止咳

甘草(炙):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加細辛:溫經散寒、通鼻

檳榔:消積導滯、殺蟲止瀉

銼散。每服三錢,姜四片,棗二枚,空心煎服。

五積散,感寒發瘧,初作以此解散

白話文:

五積散 寒症引起的瘧疾,服用此方去除。

劑量與服用方法: 每次 3 錢,加薑 4 片、大棗 2 枚,空腹煎服。

蒼朮(炒,二兩),北梗(一兩),麻黃(去節),枳殼(制),陳皮(各六錢),乾薑厚朴(制。各四錢),川芎,當歸白芍藥,白芷,甘草(炒),半夏(制),官桂,茯苓(各三錢)

白話文:

蒼朮(炒過,二兩),北梗(一兩),麻黃(去除節),枳殼(經過處理),陳皮(各六錢),乾薑,厚朴(經過處理,各四錢),川芎,當歸,白芍藥,白芷,甘草(炒過),半夏(經過處理),官桂,茯苓(各三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蔥白三寸,姜三片,煎半,空心服。

養胃湯加桂,痃治感寒發瘧。

白話文:

養胃湯,加入桂枝,用於治療由於受寒引起的發燒和瘧疾。

每服用三次,用半碗水,蔥白三寸,生薑三片,煎成一半的量,空腹服用。

厚朴(制),蒼朮(炒),半夏(制。各一兩),人參,茯苓,草果藿香(各半兩),橘紅(三分)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厚朴(經過處理),蒼朮(炒過),半夏(經過處理,每種一兩),人參,茯苓,草果,藿香(每種半兩),橘紅(三分),甘草(烤過,一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五片,烏梅半個,煎半,溫服。

解毒雄黃丸(方見積熱門。)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 15 克(約一湯匙),加入半杯水和五片薑,以及半顆烏梅,煮沸後減半,溫熱服用。

解毒雄黃丸(目前人氣中藥。)

養正丹,主寒瘧。方見痼冷門。姜附湯、附子理中湯,主寒瘧。(方見寒類。)

白話文:

養正丹,主治寒性瘧疾。詳見《痼冷門》。姜附湯、附子理中湯,主治寒性瘧疾。(詳見寒類。)

草果飲,諸瘧通用。加乾薑治寒瘧。

白話文:

藥方: 草果飲

主治: 各種瘧疾。

加味: 加乾薑可治療寒性瘧疾。

草果,白芷,良薑,青皮,川芎,紫蘇葉,甘草(炒。等分)

白話文:

  • 草果:又稱「白果」,具有溫中理氣、消積化痰的功效。

  • 白芷:具有辛溫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

  • 良薑:又稱「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功效。

  • 青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 紫蘇葉: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和中的功效。

  • 甘草:具有補益脾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以上七種中藥,均具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的功效,可共同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肌肉痠痛等症狀。

上銼散。每三錢,煎服。

小柴胡湯,治暑瘧純熱。(方見血類。)或寒熱等,則加桂。

香薷散,治傷暑發瘧。

香薷(四兩),厚朴(制),扁豆(制。各二兩)

上銼散。每三錢,烏梅一個,水煎,臨熟入薑汁一匙,溫服。

白話文:

小柴胡湯

**主治:**治療暑瘧熱證。 **組成:**方見血類。 **加味:**如果寒熱並見,則加入桂枝。

香薷散

**主治:**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瘧疾。 組成:

  • 香薷 四兩
  • 厚朴(加工處理過) 二兩
  • 扁豆(加工處理過) 二兩

**用法:**以上藥物研磨成散劑。每次取三錢,加入一個烏梅,用水煎煮。煮至將熟時,加入一匙薑汁,溫服。

五物香薷湯香薷縮脾飲,並主暑證。(方見暑類。)

白話文:

五物香薷湯、香薷縮脾飲,都主治暑症。(詳細方劑請參考暑症類。)

常山飲,治傷暑發瘧。

白話文:

常山飲

用於治療因暑熱所引起的瘧疾。

嫩黃川常山知母,草果仁,甘草(炙。各一兩),良薑(六錢),烏梅肉(半兩)

白話文:

嫩黃川常山、知母、草果仁、甘草(用火烤過的。各一兩),良薑(六錢),烏梅肉(半兩)

上㕮咀。每三錢,水一碗,姜五片,棗三枚,煎半,稍冷服。

七寶銼散,治暑瘧、諸瘧。

川常山,雞心檳榔,青皮(刮去白),甘草(炙。各半兩),草果仁(二錢半)

上細銼。每三錢,桃、柳枝各七寸,烏梅三個,水大碗煎半,稍冷空心服。

五苓散,治傷濕發瘧及小便不利。(方見水飲類。)

白話文:

七寶銼散

用途:治療暑瘧、各種瘧疾。

材料:

  • 川常山
  • 雞心檳榔
  • 青皮(去除白色部分)
  • 甘草(炙烤,各半兩)
  • 草果仁(二錢半)

用法: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加入桃樹枝和柳樹枝(各七寸)、烏梅三個,倒入一碗水煎煮至一半。稍稍放涼後,空腹服用。

五苓散

用途:治療因濕氣導致的瘧疾和排尿不順利。(詳見水飲治療類)

加劑除濕湯朮附湯。並主濕瘧,或加官桂、茯苓。(方見濕類。)

白話文:

加味除濕湯、朮附湯。都用來治療溼瘧症,或再加入肉桂、茯苓。(詳細方劑參見濕症類。)

柴胡桂薑湯,治牝瘧但寒,或寒多微熱。

白話文:

柴胡桂薑湯

治療寒熱交替的瘧疾,或寒證較重、微有熱證。

柴胡(二兩),辣桂(三分),栝蔞根(一兩),乾薑(炮),甘草(炙),牡蠣(煅。各半兩),黃芩(三錢三字,),內加半夏曲(半兩)

白話文:

中藥材:

  • 柴胡(兩百公克)
  • 辣桂(三公克)
  • 栝蔞根(一百公克)
  • 炮製過的乾薑
  • 炙甘草
  • 煅牡蠣(各二十五公克)
  • 黃芩(十五公克)

並加入半夏曲(二十五公克)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大棗,治食瘧、諸瘧。

陳皮,半夏(制。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大棗

  • 治療食物引起的瘧疾和各種瘧疾。

組成

  • 大棗
  • 陳皮(5兩)
  • 半夏(5兩,經過處理)
  • 茯苓(3兩)
  • 甘草(1兩,經過炙烤)

用法

  • 每服3錢
  • 用薑和棗煎服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半個,煎服。寒多者,加草果;熱多者,加前胡。如青皮、檳榔、縮砂、白豆蔻之類,隨意增用。

白話文:

  • 上㕮咀:將上㕮咀研成細末。

  • 每服三錢:每次服用三錢。

  • 姜五片:加入五片生薑。

  • 烏梅半個:加入半個烏梅。

  • 煎服:將上述材料一起煎煮,然後服用。

  • 寒多者,加草果:如果寒氣較多,可以加入草果。

  • 熱多者,加前胡:如果熱氣較多,可以加入前胡。

  • 如青皮、檳榔、縮砂、白豆蔻之類,隨意增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青皮、檳榔、縮砂、白豆蔻等藥材。

四獸湯,治食瘧、諸瘧,和胃消痰。

白話文:

**四獸湯:**治療食瘧、各類瘧疾,調和胃氣,消解痰飲。

半夏(制),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白話文:

半夏(經過炮製處理),人參,茯苓,白朮,橘紅,草果,生薑,烏梅,大棗(各等份),甘草(經過炙烤處理,減半)

上㕮咀,以鹽少許醃食頃,濕紙厚裹,慢火煨香熟。每服四錢,水一碗煎半,溫服。

紅丸子,治食瘧、食積、氣滯腹脹。

白話文:

紅丸子,用於治療飲食引起的瘧疾、消化不良、氣滯腹脹。

用法:將藥丸研成細末,用少量鹽醃製片刻,用濕紙包好,用文火煨至香熟。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煎煮至一半,溫服。

三稜(水浸軟,截碎),蓬莪朮(制),青皮,陳皮(各五兩),胡椒,乾薑(炮。各三兩)

白話文:

京三稜(用清水浸泡軟化,然後切碎),蓬莪朮(用醋浸泡過的),青皮,陳皮(各500公克),胡椒,炮製過的乾薑(各300公克)

上為末,米醋煮米粉糊丸桐子大,礬紅為衣。每五十丸,二陳湯、四獸湯皆可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醋煮米粉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外面塗上礬紅。每次服用五十丸,可以用二陳湯或四獸湯送服。

烏頭七棗湯,治久瘧但久瘧但寒,及脾寒發瘧,或寒重熱輕。

白話文:

烏頭七棗湯,用於治療久瘧,尤其是伴有寒證的久瘧,以及脾寒引起的瘧疾,或者寒證重而熱證輕的瘧疾。

大川烏頭(一個,慢火灰炮裂,以鹽水浸,再炮,再浸,凡七次,去皮臍。)

上細銼,分二服,每服姜七厚片,棗七個,蔥白三寸,水大碗,煎半,先吃棗,稍冷服。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川烏頭(一個),以慢火灰中炙烤至龜裂,再浸泡於鹽水中,再炙烤,再浸泡,總計重複七次,去除皮和臍。

上藥研成細末,分成兩份服用,每次服用時佐以薑片七片,紅棗七顆,蔥白三寸,水一大碗,煎煮至一半,先食用紅棗,待藥湯稍涼後再服用。

又方用小附子一枚,修制一同。烏、附皆能溫脾,挾風則用川烏,寒甚則用附子。

白話文:

另一個藥方可以使用一粒小附子,與其他藥物一起進行處理。烏頭和附子都能溫暖脾臟,如果伴有風寒,就使用川烏,如果寒冷嚴重,就使用附子。

治瘴木香丸

白話文:

治瘴木香丸

組成:

  • 木香 一兩
  • 訶黎勒 一兩
  • 白芷 一兩
  • 枳殼 一兩
  • 乾薑 三錢
  • 沉香 一錢
  • 黃連 一錢
  • 厚朴 一兩
  • 良薑 五錢
  • 甘草 五錢

製法: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治瘴癘疫毒,腹痛嘔逆,喘乏心悸,首項強痛,腳氣浮腫,諸般蟲積。

服用方法:

每服三錢,飯前冷水送下。

牽牛(一斤,淘去浮者,焙,搗,取末四兩,別頓),雞心檳榔,陳橘紅(各二兩),青木香,人參,熟附子,厚朴(制),官桂(去粗皮),京三稜,羌活獨活,乾薑(炮),甘草(炙),川芎,川大黃(銼,焙),芍藥(各半兩),肉豆蔻(六個)

白話文:

牽牛(一斤,去除浮在上面的,烘焙、搗碎成粉末,取四兩,另外存放)

檳榔(一兩)

陳橘紅(一兩)

青木香(半兩)

人參(半兩)

熟附子(半兩)

厚朴(半兩)

官桂(去除表面的粗皮,半兩)

京三稜(半兩)

羌活(半兩)

獨活(半兩)

炮製過的乾薑(半兩)

炙過的甘草(半兩)

川芎(半兩)

銼碎並烘焙過的川大黃(半兩)

芍藥(半兩)

肉豆蔻(六個)

上為末,瓷器密收,臨用秤牽牛一兩,諸藥末共一兩,研和,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橘皮煎湯下,以通利為度。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並密封保存在瓷器中,備用時稱取牽牛一兩,將所有藥粉混合在一起,研磨均勻,並加入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20 丸,用橘皮煎煮的湯劑送服,服用至大便通暢為度。

地龍飲,治瘴瘧、諸瘧,大熱煩躁。

地龍(三條,研細)

上入生薑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許,新汲水調下。如熱熾,加腦子少許。

觀音丸,取下暑毒、瘴毒。

白話文:

地龍飲

治療瘴瘧、各種瘧疾,大熱煩躁。

成分:

生地龍(三條,研成細粉)

其他材料:

生薑汁、薄荷汁、生蜂蜜 各少許 新汲取的水

調理方法:

將上述材料加入新汲取的水中調勻服用。如果熱症較嚴重,可加入少量腦子。

觀音丸

治療暑毒、瘴毒。

圓白半夏(生),烏梅肉,母丁香,川巴豆(不去油。每件各十枚)

白話文:

  • 圓白半夏(生):新鮮的半夏,未經炮製處理。

  • 烏梅肉:烏梅的果肉,具有酸澀收斂的特性。

  • 母丁香:丁香的母花,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

  • 川巴豆(不去油。每件各十枚):川巴豆,不去除表面的油脂,具有瀉下逐水、消積導滯的功效。

上為末,薑、麵糊丸麻子大,上下以厚紙蓋貼,有油又再易紙。每服五丸,臨臥冷水下。此方舟人於海角遇一白衣授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薑、麵糊丸成麻子大小,上下用厚紙蓋住並用黏貼,若有油漬再換紙。每次服用五丸,睡前用冷水送服。此方劑是一個在海邊遇見的白衣人傳授的。

芎歸鱉甲散,治勞瘧寒熱。

白話文:

芎歸鱉甲散

**現代白話文:**治療勞倦引起的瘧疾,症狀為寒熱交替。

當歸,川芎,芍藥,青皮,陳皮,茯苓,半夏(制。各一分),鱉甲(醋炙黃,半兩)

白話文:

當歸、川芎、芍藥、青皮、陳皮、茯苓、半夏(以醋炮製,各一份),鱉甲(用醋炙至黃色,半兩)

上銼散,每三錢,姜五片,棗二枚,小烏梅一個,水煎服。熱多加柴胡,寒多加草果。

五勞丸,治勞瘧、瘴瘧久病。

白話文:

五勞丸

用法: 研成粉末,每次 3 錢,加入薑片 5 片、紅棗 2 枚、小烏梅 1 個,加水煎服。

加減:

  • 熱症:多加柴胡。
  • 寒症:多加草果。

嫩黃常山(三兩半),桃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辣桂(去粗皮,七錢半),淡豉(三兩),烏梅肉(二兩半)

白話文:

一、嫩黃常山 (3.5 兩):常山為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化痰、散結等作用。嫩黃常山是指常山的嫩根莖,其藥性較強,常被用於治療痰熱壅盛、胸悶咳嗽等症狀。

二、桃仁 (1.2 兩,去皮尖,炒):桃仁是桃樹的種子,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等作用。去皮尖是指去除桃仁兩端的尖端,炒是指將桃仁炒至微黃色,以增強其藥性。

三、辣桂 (7.5 錢,去粗皮):辣桂是肉桂樹的樹皮,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活血等作用。去粗皮是指去除桂皮的外皮,以減少其辛辣味。

四、淡豉 (3 兩):淡豉是一種發酵豆製品,具有健脾益氣、化痰除濕等作用。

五、烏梅肉 (2.5 兩):烏梅肉是烏梅的果肉,具有斂陰止汗、生津止渴等作用。

上曬乾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四十丸,空心溫酒下。不飲者,熟水入些酒下。

經效瘧丹,治瘧母結癖,寒熱無已。

白話文:

經效瘧丹,治療瘧疾導致的結癖,寒熱交替不止。

曬乾草藥研磨成粉末,煉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不能喝酒者,可用熟水沖服,加少量酒即可。

阿魏雄黃(各二錢半),硃砂(一錢半)

白話文:

真正的阿魏、雄黃(各兩錢半)、硃砂(一錢半)

上沸湯泡阿魏研散,雄、朱為末和之,稀麵糊丸桐子大。每一丸,人參煎湯,候冷,空心服。瘴瘧,桃枝煎湯冷服。臨發磨一丸,敷鼻頭口畔。

白話文:

將上等的阿魏放在沸騰的熱水中浸泡,浸泡後研磨成粉末,再加入雄黃和硃砂研磨成粉末,和阿魏粉末混合在一起,用稀麵糊和丸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取一丸,用人參煎煮的湯劑,待湯冷卻後,空腹服用。治療瘴瘧,用桃枝煎煮的湯劑,待湯冷卻後服用。在瘴瘧發作前,研磨一丸藥粉,敷在鼻頭和嘴角。

消癖丸,治瘧母停水結癖,腹脅堅痛。

芫花(炒),硃砂(研細。等分)

白話文:

消癖丸

**功效:**治療瘧疾引起的腹部積水,導致腹痛。

組成:

  • 芫花(炒過)
  • 硃砂(研磨成細粉)

等量混合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許。每十丸,濃煎棗湯下。去癖須用芫花、大戟破水之劑,下後即與養胃湯。

白話文:

將上藥製成細末,煉製成蜜丸,每個藥丸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丸,以濃煎棗湯送服。要祛除癖病,必須使用芫花、大戟等破水之劑,服用完後,立即服用養胃湯。

驅瘧湯,治諸瘧、久瘧。

白話文:

驅瘧湯

組成:

  • 黃耆一兩,炙
  • 白朮七錢,炒
  • 黨參七錢,切
  • 茯苓七錢,去皮
  • 升麻三錢
  • 防風三錢
  • 柴胡三錢
  • 白芷三錢
  • 甘草二錢,炙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各種瘧疾,包括久瘧。

草果仁,青皮,陳皮,人參,茯苓,半夏(制),厚朴(制),蒼朮(炒),雞心檳榔,白朮,甘草(炙。各半兩),良薑(一分)

白話文:

草果仁、青皮、陳皮、人參、茯苓、半夏(烹製)、厚朴(烹製)、蒼朮(炒)、雞心檳榔、白朮、甘草(烘烤。各半兩)、良薑(一錢)

上銼散,每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烏梅一個,空心煎服。

生熟飲,治脾寒發瘧,及寒多熱少。

白話文:

生熟飲(中藥方劑名),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瘧疾,以及寒氣過多、熱氣不足的症狀。

用法:將藥材搗碎成散狀,取三錢的量,加入五片生薑片、兩枚大棗、一個烏梅,空腹時煎服。

草果,肉豆蔻(各二個,一煨、一生),川厚朴(方寸許二片),生薑(二塊,半生,半濕,紙煨),甘草(二寸,半生,半炙)

白話文:

草果、肉豆蔻(各兩個,分別以火烤、自然生長的)、川厚朴(切成方寸大小的兩片)、生薑(兩塊,一半生、一半乾,用紙烤過)、甘草(兩寸,一半生、一半炙熟)

上銼散。分二服,每服一碗水,二棗,一烏梅,煎半,空心服。

蒜丹丸,截瘧消痰。

虢丹(煅),穿山甲(熱灰中炮焦。各一分),土朱(半兩)

白話文:

將「蒜丹」丸材磨成粉末,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一份粉末,加入一碗水、兩顆紅棗、一顆烏梅,煎煮至水量減半,空腹服用。

「蒜丹」丸材具有退燒和化痰的功效。

「虢丹」經過煅燒(高溫加熱)處理、「穿山甲」(經過熱灰中炙烤至焦黑,兩者各佔一分的比例)、「土朱」(佔半兩的比例)

上為末,以獨頭蒜煨,去皮,研膏丸桐子大。每十丸,生薑、烏梅、紫蘇煎湯下。

白話文:

將上藥製成細末,用獨頭蒜煨熟後去皮,研磨成膏狀,製成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生薑、烏梅、紫蘇煎煮的湯汁送服。

七物湯,治諸瘧。

常山(酒浸,蒸),檳榔,草果,青皮,陳皮,川厚朴(制),甘草(炒。等分)

上銼細。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二個,水一碗,煎半,露一宿,來早溫服之。如熱多加柴胡。

截瘧丹,臻志修合。

白話文:

七物湯

治療各種瘧疾。

藥材:

常山(用酒浸泡後蒸熟),檳榔,草果,青皮,陳皮,川厚朴(用醋蒸過後再用),炙甘草(炒過的甘草,與其他藥材等分量)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薑片五片、烏梅兩個、水一碗,煎煮至剩下一半,放置過夜,隔天早上溫服。如果發熱症狀較嚴重,可酌加柴胡。

截瘧丹

修合而成,用於治療瘧疾。

土朱(二兩半,淨末),真綠豆粉(二兩,一兩生入藥,一兩煮糊),信砒(有鋒芒者,半兩,研細,生)

白話文:

  • 土朱:2.5兩,去雜質

  • 真綠豆粉:2兩,其中一半生用,另一半煮成糊

  • 真砒:0.5兩,選取有鋒芒的,研磨成細末,生用

上用綠豆粉糊築和三件,丸如麻子。每服止二丸,新汲水研桃軟,空心服。是日飲食微和而已。

白話文:

用綠豆粉糊把三種藥材混合,製成芝麻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兩丸,用新汲取的泉水將藥丸研磨至柔軟,空腹服用。服用藥丸的當天,飲食要清淡,並避免辛辣、油膩的食物。

勝金丸,治一切瘧。寒熱不一,嘔惡頭疼,煩渴喘息,痰聚中滿。

雞心檳榔(一兩,自干),川常山(酒浸,蒸,焙,四兩)

白話文:

勝金丸

用於治療各種瘧疾。

症狀包括:寒熱不一,嘔吐噁心,頭痛,口渴氣喘,痰液積聚在胃中腹滿。

藥材:

雞心檳榔(一兩,自乾)、川常山(用酒浸泡,蒸,烘焙,四兩)

上為末,水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於未發前半日冷酒下,便睡,不得吃熱湯飲,次日又用冷酒下二十丸,仍不得吃熱飲食,又次日飲食無拘。

白話文:

將上藥打成細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在病還沒發作前半天用冷酒送服,服用後立即睡覺,不可喝熱湯或熱飲,第二天再服用二十丸,仍不可吃熱的食物或飲用熱飲,第三天即可正常飲食。

治瘧方,二陳湯二貼,加常山二錢,分作二服。每服姜七片,棗二枚,烏梅二枚,水一碗,煎六分,候微冷,吞前件脾積丸七丸,次日吞三丸。

白話文:

治療瘧疾的方法,使用二陳湯兩劑,加入常山二錢,分為兩次服用。每次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二枚、烏梅二枚,加水一碗,煎煮至六分之一,待微冷後,吞服前一晚製作的脾積丸七丸,第二天吞服三丸。

六物湯,治久瘧不已,寒少熱多。

白話文:

六物湯

治療久瘧不癒,寒症較輕,熱症較重之症狀。

嫩常山(二錢半),柴胡,雞心檳榔,青皮(去白。各二錢),草果仁,甘草(炙。各一錢半)上銼,分三服,每服大軟烏梅二個,好夏酒准一啜許,新水二盞,煎半,隔宿露空,以紗蓋之,次早拂明服。苦寒熱等,加製厚朴二錢,略暖服,是日飲食皆勿用熱。

白話文:

嫩常山(二錢半)、柴胡、雞心檳榔、青皮(去白。各二錢)、草果仁、甘草(炙。各一錢半)以上藥材切碎,分成三份,每份加入兩個大軟烏梅,加入適量夏酒,加水兩碗,煎到一半,放一個晚上後,用紗布蓋住,第二天拂曉服用。如果怕冷或發熱,可加入二錢厚朴,稍微溫熱服用,當天飲食都不要吃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