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1. 卷之十一
2. 眩運
3. 眩運方論
眩言其黑運,言其轉冒,言其昏眩。運之與冒眩其義一也。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舡之上,起則欲倒。蓋虛極乘寒得之,亦不可一塗而取軌也。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運也;喜怒哀樂,悲恐憂思,鬱而生痰,隨氣上厥,此七情攻虛而眩運也;淫欲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元,使諸氣逆奔而上,此眩運之出於氣虛也。明矣!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眩運之生於血虛也,又明矣。
以致新產之後,血海虛損,或淤滯不行,皆能眩運,是可不推尋致病之因乎?治法隨機應敵,其間以升降鎮墜行焉,最不可妄施汗下,然而眩運欲解,自汗則有之。若諸逆發汗劇者,言亂目眩,與夫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此虛極而脫也。識者將有采薪之憂。(肝脈溢大,多作眩運。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白話文:
眩暈的症狀表現為眼前發黑、旋轉、頭昏眼花。暈眩和旋轉,其意思相同。症狀包括閉眼視物模糊、身體旋轉、耳朵發聾,感覺像站在船上一樣,站立時就想要倒下。這是因為身體虛弱,又遇到寒邪而導致的,治療不能一概而論。
風邪會導致出汗,寒邪會引起抽搐疼痛,暑邪會讓人覺得煩悶,濕邪則會讓人感覺沉重遲滯,這四種邪氣乘虛而入,就會導致眩暈。喜怒哀樂、悲恐憂思等七情鬱結,就會生痰,痰氣上逆,導致眩暈。過度房事,腎臟不能收納元氣,使各個臟腑的氣逆衝而上,這是眩暈源於氣虛。很明顯!吐血、衄血、月經過多、崩漏等,肝臟不能收攝營氣,使血液失去正常的運行軌道,這是眩暈源於血虛,也很明顯。
產後由於血海虧損,或血瘀不通,都會導致眩暈,這難道不是可以追究病因嗎?治療方法要隨機應變,運用升降、鎮墜等方法,最忌諱胡亂使用發汗、瀉下等方法。然而,眩暈欲解時,自然出汗也是有的。如果病情逆轉,大量發汗,則會出現言語錯亂、頭昏眼花;或者少陰病(指少陰經的病症)中的下痢停止,而頭暈目眩時常出現,這是因為身體極度虛弱而將要危及生命。有識之士應該有所警惕。(肝經脈氣充盈旺盛,容易引起眩暈。各種風邪引起的眩暈,都屬於肝臟的病變。)
4. 眩運證治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氣上衝胸,戰搖眩運。
茯苓(一兩),桂枝(三分),白朮,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新水煎服。風證加川芎、細辛,濕證加川芎、蒼朮。寒證加乾薑、良薑。
理中湯(方見瀉門),治寒濕眩運,仍吞來復丹(方見暑門,)甚者養正丹(方見痼冷門。)
芎術除眩湯,治感濕、感寒,頭重眩運。
附子(生),白朮,川芎(各半兩),官桂,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姜七厚片,同煎。食前服。
乾薑甘草湯(方見脾疼門。),附子理中湯(方見寒類。),並主虛寒眩運。
桂苓丸,治暑證眩運。
肉桂,茯苓(等分)
上細末,煉蜜丸。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用香薷銼散,調下消暑丸,通用。(方並見暑門。)
十四友丸(方見驚悸門),安腎丸(方見水飲門),二藥夾和,用和濟七氣湯送下,(方見諸氣門。)治七情相干,眩運欲倒,仍間用乳香泡湯下。
芎辛湯(方見頭風門),治痰飲厥逆眩運。
千金五套丸(方見脾疼門),治痰飲結聚胸脘,眩運欲嘔。
香橘飲,治氣虛眩運。
木香,白朮,半夏曲,橘皮,白茯苓,縮砂(各半兩),丁香,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厚片同煎,吞蘇合香丸(方見嗽門。)本方加當歸、川芎各三分,官桂半兩,治血虛眩運。
蘇沈沉麝丸,治一切血運。每服一丸,研開用滴乳香泡湯調下。
芎藭湯(方見血類)加細辛、石菖蒲,治婦人血運眩冒,不省人事,次用和濟七氣湯佐之。
五苓散(方見水飲門)加赤茯苓,治停飲眩冒,心下悸氣。
養正丹(方見痼冷門)、來復丹(方見暑門,)升降陰陽用之。養正丹夾和震靈丹,以乳香泡湯下,升降鎮墜,功用兩全。
震靈丹(方見瀉門)、黑錫丹(方見痼冷門,)鎮墜眩運用之。
蘇合香丸用棗湯調開,吞震靈丹,治心氣不斂,怔忪頭運。
二陳湯(方見瘧門),加生乾薑,治因氣鬱痰眩運,及酒食所傷眩運,吞來復丹尤勝。
芷彈丸,治風證眩運及血證眩運。
新白芷(擇大塊,湯蕩洗三次,曬乾。)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荊芥煎湯嚼下。
白附子丸,治風痰上厥,眩運頭疼。
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蕩七次),旋覆花,甘菊,天麻,川芎,橘紅,殭蠶(炒,去絲嘴),乾薑(生。各一兩),全蠍(半兩,焙)
上末,用生薑半斤取汁,打麵糊小丸。每五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人參前胡湯,治風痰頭運目眩。
前胡,橘紅,半夏曲,木香,枳殼(制),紫蘇葉,赤茯苓,南星(炮),甘草(炙。各半兩),人參(三錢)
上粗末。每三錢,姜七厚片,慢火熟煎服。
真方白丸子(方見身疼門),用三十丸,蘇合香丸三粒,全蠍一個,炙為末,三件研和,以紫蘇、橘皮煎湯,入生薑汁少許調下。治諸風眩運,搐掣語短,嘔吐。
白話文:
眩運證治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適用於氣往上衝擊胸部,導致頭暈目眩、身體搖晃的症狀。藥方組成:茯苓一兩,桂枝三分,白朮、炙甘草各半兩。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清水煎煮服用。如果是風證,加川芎、細辛;濕證,加川芎、蒼朮;寒證,加乾薑、良薑。
理中湯(藥方見瀉門章節)用於治療寒濕導致的頭暈目眩,可同時服用來復丹(藥方見暑門章節),症狀嚴重者則服用養正丹(藥方見痼冷門章節)。
芎術除眩湯適用於因濕邪或寒邪入侵導致頭重、頭暈目眩的症狀。藥方組成:生附子、白朮、川芎各半兩,官桂、炙甘草各二錢半。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與七片厚薑片一起煎煮,飯前服用。
乾薑甘草湯(藥方見脾疼門章節)、附子理中湯(藥方見寒類章節)都可用於治療因虛寒導致的頭暈目眩。
桂苓丸適用於暑熱導致的頭暈目眩。藥方組成:肉桂、茯苓等分,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香薷磨成的粉末調服,也可用消暑丸(藥方見暑門章節)。
十四友丸(藥方見驚悸門章節)、安腎丸(藥方見水飲門章節)兩種藥物混合,用和濟七氣湯(藥方見諸氣門章節)送服,用於治療七情內傷導致的頭暈目眩、欲倒的症狀,同時可間隔服用乳香泡水。
芎辛湯(藥方見頭風門章節)用於治療痰飲導致的厥逆、頭暈目眩。
千金五套丸(藥方見脾疼門章節)用於治療痰飲結聚於胸脘,導致頭暈目眩、欲嘔的症狀。
香橘飲適用於氣虛導致的頭暈目眩。藥方組成:木香、白朮、半夏曲、橘皮、白茯苓、縮砂仁各半兩,丁香、炙甘草各一分。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與五片厚薑片一起煎煮,並服用蘇合香丸(藥方見嗽門章節)。若為血虛導致的頭暈目眩,可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當歸、川芎各三分,官桂半兩。
蘇沈沉麝丸用於治療一切血瘀導致的頭暈目眩。每次服用一丸,研磨後用滴有乳香的溫水送服。
芎藭湯(藥方見血類章節)加入細辛、石菖蒲,用於治療婦女因血瘀導致的頭暈目眩、昏厥的症狀,可輔以和濟七氣湯。
五苓散(藥方見水飲門章節)加入赤茯苓,用於治療水飲停滯導致的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的症狀。
養正丹(藥方見痼冷門章節)、來復丹(藥方見暑門章節)用於調整陰陽平衡。養正丹與震靈丹混合,用乳香泡水送服,可同時達到升降、鎮墜的功效。
震靈丹(藥方見瀉門章節)、黑錫丹(藥方見痼冷門章節)用於治療頭暈目眩、身體下墜的症狀。
蘇合香丸用棗湯調服,並服用震靈丹,用於治療心氣不足、心神不安、頭暈目眩的症狀。
二陳湯(藥方見瘧門章節)加入生乾薑,用於治療因氣鬱痰阻或飲食不節導致的頭暈目眩,服用來復丹效果更佳。
芷彈丸用於治療風證或血證導致的頭暈目眩。藥方組成:新白芷(選擇較大的塊,用清水洗三次,曬乾),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煎煮的湯藥送服。
白附子丸用於治療風痰上擾導致的厥逆、頭暈目眩、頭痛的症狀。藥方組成:炮白附子、炮南星、蕩七次的半夏、旋覆花、甘菊、天麻、川芎、橘紅、炒殭蠶(去絲嘴)、生乾薑各一兩,焙全蠍半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半斤生薑汁調成糊狀,製成小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荊芥湯送服。
人參前胡湯用於治療風痰導致的頭暈目眩、目眩的症狀。藥方組成:前胡、橘紅、半夏曲、木香、制枳殼、紫蘇葉、赤茯苓、炮南星、炙甘草各半兩,人參三錢。將藥材粗磨,每次服用三錢,與七片厚薑片一起,用小火慢煎服用。
真方白丸子(藥方見身疼門章節)三十丸,與蘇合香丸三粒、全蠍一個研磨混合,用紫蘇、橘皮煎煮的湯藥加少許生薑汁送服,用於治療各種風邪導致的頭暈目眩、抽搐、言語不清、嘔吐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