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五 (7)
卷之五 (7)
1. 諸氣證治
上末,陳米飯為丸,桐子大。輕者一丸,重者二丸。臨睡先嚼煨姜如指許嚥下,次以冷熟水吞藥,不得嚼破上項兩丸子,請酌量用。
楊氏麝香丸,治停宿積聚,能尋諸處痛。凡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此藥主之。
麝香(一錢),木香,胡椒(各一兩),全蠍(去毒微炒),巴豆(去皮心。各四錢)
上為末,湯泡蒸餅糊丸麻子大,硃砂衣。每三丸,常服,熟水下。心腹痛,研煨姜泡湯下;血痛,炒姜醋泡湯下;腎氣脅疼,茴香酒下;大便秘,蜜湯下。
橘皮一物湯,治諸氣攻刺,及感受風寒暑濕,初證通用。凡酒食所傷,中脘妨滿,嘔吐吞酸悉療之。
陳橘皮洗淨,新汲水煎服,屢效。
氣塊石燕散,治飲食傷冷,心下結塊,狀如伏梁,又攻左脅。
車蛾殼,蛤蜊殼(並燒灰存性為末。各一兩)
乾薑(生),官桂,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臨發時,沸湯點服。車蛾、蛤蜊殼治塊。
分心氣飲真方,治憂思鬱怒諸氣,痞滿停滯,通利大小便。
紫蘇莖葉(三兩),半夏(制),枳殼(制。各一兩半),青皮(去白),陳橘皮,大腹皮,桑白皮(炒),木通(去節),赤茯苓,南木香,檳榔,蓬莪朮(煨),麥門冬(去心),桔梗,辣桂,香附,藿香(各一兩),甘草(炙,一兩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大盞,姜三片,棗二枚,燈心十莖,煎七分,不時服。里人瘴瘧,經年虛腫,腹脹,食不知飽,以此藥吞溫白丸,(見浮腫門。)初則小便數次,後則大便盡通,其病頓愈。
白話文:
諸氣證治
上方末,用陳米飯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病情輕者服一丸,病情重者服二丸。睡前先嚼一小塊煨過的薑,如手指般大小,然後吞下,再用冷開水送服藥丸,切勿嚼碎藥丸,請根據病情酌量服用。
楊氏麝香丸,治療停積在體內的宿疾,能緩解各處疼痛。凡是膀胱氣脹、脅下疼痛,此病最難治療,此藥能治之。
配方:麝香一錢,木香、胡椒各一兩,全蠍(去毒後微炒)、巴豆(去皮心)各四錢。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湯泡過的蒸餅糊做成丸藥,大小如麻子,外裹朱砂。每次服用三丸,經常服用,用溫開水送服。心腹疼痛,用研磨過的煨薑泡水送服;血痛,用炒過的薑醋泡水送服;腎氣脅痛,用茴香酒送服;大便秘結,用蜜湯送服。
橘皮一物湯,治療各種氣機阻滯所引起的刺痛,以及感受風寒暑濕引起的初期症狀,均可服用。凡因飲酒食肉所傷,中脘脹滿,嘔吐吞酸等症狀,皆可治療。
將陳皮洗淨,用新鮮的井水煎服,屢試不爽。
氣塊石燕散,治療飲食傷寒,心下結塊,形狀像橫樑,又侵犯左脅的病症。
配方:車前子殼、蛤蜊殼(都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研磨成粉末,各一兩),乾薑(生)、官桂、甘草(炙)各一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發病時,用沸水沖服。車前子殼、蛤蜊殼治療結塊。
分心氣飲真方,治療憂思鬱怒等情緒導致的氣機阻滯,痞滿停滯,以及大小便不通的症狀。
配方:紫蘇莖葉三兩,半夏(制)、枳殼(制)各一兩半,青皮(去白)、陳橘皮、大腹皮、桑白皮(炒)、木通(去節)、赤茯苓、南木香、檳榔、蓬莪朮(煨)、麥門冬(去心)、桔梗、辣桂、香附、藿香各一兩,甘草(炙)一兩三分。
將藥材切碎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燈芯草十莖,煎至七分,隨時服用。對於南方瘴氣瘧疾,多年虛腫,腹脹,吃東西不知飽的病人,用此藥配合溫白丸服用(詳見浮腫篇)。初期會多次小便,後期大便會完全通暢,病情就會很快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