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回本書目錄

1. 虛汗

2. 虛汗方論

汗者,表虛而津液為之發泄也。夫人以衛氣固其表,衛氣所以溫肌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衛氣一虛,則肌肉不溫,皮膚不充,腠理不肥,而開闔失其司耳。或昏或醒,浸浸而出者,曰自汗。睡困則出,醒而復收者,曰盜汗。若風、若暑、若濕,邪氣與衛氣相干,以致喜怒驚恐,嗜欲勞傷,皆能致之。

表虛者,與之黃耆、芍藥、官桂之劑;邪氣相襲者,與之微微解散之劑,驚恐勞傷者,養心補腎之劑,獨不可調理之乎。然而人之一身,負陰抱陽,平則寧,偏則病。陰虛陽必湊,故發熱汗出如水熱而湧;陽虛陰必乘,故發厥汗出如水溢而流。要之,汗者血之異名,陽主氣,氣為衛,陰主血,血為營,氣血二者俱不可一日餒矣。

抑余聞之,汗出發潤,一不治也;汗出如油,二不治也;汗凝如珠,三不治也。君子見機辨之,不可不早。

白話文:

虛汗方論

汗,是體表虛弱,體液外泄的表現。人體依靠衛氣來保護體表,衛氣溫暖肌肉、滋養皮膚、充盈肌理,並調節開合。衛氣虛弱,就會導致肌肉不溫暖,皮膚乾燥,肌理鬆弛,開合功能失調。白天或睡夢中汗液不斷滲出,稱為自汗;睡著時出汗,醒來後汗止,稱為盜汗。風、暑、濕等邪氣侵犯人體,以及喜怒驚恐、過度嗜欲和勞累,都可能導致出汗。

體表虛弱者,應該服用黃耆、芍藥、桂枝等藥物;邪氣侵襲者,應該服用溫和的解表藥物;因驚恐勞累導致出汗者,應該服用滋補心腎的藥物,總之是可以調理的。人體陰陽互補,陰陽平衡則健康,陰陽失衡則生病。陰虛則陽氣亢盛,導致發熱出汗,汗液像沸水般湧出;陽虛則陰氣過盛,導致虛脫出汗,汗液像水溢出般流淌。總而言之,汗液是血液的另一種形式,陽主氣,氣化為衛氣;陰主血,血化為營血,氣血二者都不可一日虧損。

此外,我聽說過,汗液排出潤澤,是一種不好的徵兆;汗液像油一樣,是另一種不好的徵兆;汗液凝結成珠,是第三種不好的徵兆。君子應該及時辨別這些徵兆,不可延誤。

3. 虛汗證治

建中湯,治表虛自汗。

官桂(三分),芍藥(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姜五片,棗二枚,食前煎服。本方加黃耆一兩,名黃耆建中湯,治虛勞自汗;加當歸一兩,名當歸建中湯,治婦人血虛自汗。其自汗漏不止者,加桂半兩,熟附子半個,名桂枝附子湯,每服四錢,姜七片,棗二枚,空心煎服。

黃耆六一湯加白朮、芍藥,治諸虛自汗。(方見虛勞門。)

當歸散,治虛汗盜汗。(方見虛勞門。)

術苓湯,治虛汗盜汗。

黃耆(炙),防風,白茯苓,白朮,麻黃根節(各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銼細。每服三錢,入小麥百粒同煎,臨臥服。加牡蠣亦得。

牡蠣散,治諸虛體常自汗,驚惕不寧。

左顧牡蠣(米泔浸洗,煅透),麻黃根,黃耆(蜜炙。各一兩),加白朮(半兩),甘草(炙,一分)

上銼。每服三五錢,小麥百餘粒同煎服。

龍膽散,治盜汗有熱。

龍膽草,防風(等分,曬乾)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臨臥服。

防風散,治盜汗。

川芎(一分),人參(半分),防風(二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臨臥米飲調下。

溫粉止汗法

川芎,白芷,白朮,藁本(等分)

上為末,每藥末一兩,入米粉三分,夾和撲身,無藁本亦得。

白話文:

虛汗證治

建中湯用於治療表虛自汗。組成:桂枝(3分)、白芍藥(1.5兩)、炙甘草(0.5兩)。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錢,加生薑5片、大棗2枚,飯前服用煎劑。若為虛勞自汗,可加黃耆1兩,稱為黃耆建中湯;若為婦女血虛自汗,可加當歸1兩,稱為當歸建中湯。若自汗不止,可加桂枝0.5兩、炮附子半個,稱為桂枝附子湯,每次服用4錢,加生薑7片、大棗2枚,空腹服用煎劑。

黃耆六一湯加白朮、白芍藥,用於治療各種虛證引起的汗出。 (詳細方劑請見虛勞門)

當歸散用於治療虛汗和盜汗。(詳細方劑請見虛勞門)

術苓湯用於治療虛汗和盜汗。

一方用於治療虛汗,組成:炙黃耆、防風、白茯苓、白朮、麻黃根節(各0.5兩)、炙甘草(2錢)。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3錢,加小麥100粒同煎,睡前服用。也可加牡蠣。

牡蠣散用於治療各種虛證引起的經常性自汗、驚悸不安。組成:米泔水浸泡清洗並煅燒透徹的牡蠣、麻黃根、蜜炙黃耆(各1兩)、白朮(0.5兩)、炙甘草(1分)。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5錢,加小麥100多粒同煎服用。

龍膽散用於治療伴有發熱的盜汗。組成:龍膽草、防風(等量,曬乾)。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錢,用溫米湯送服,睡前服用。

防風散用於治療盜汗。組成:川芎(1分)、人參(0.5分)、防風(2分)。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錢,睡前用米湯送服。

溫粉止汗法:川芎、白芷、白朮、藁本(等量)。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味藥粉1兩,加米粉3分,混合後塗敷全身,無藁本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