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3)

1. 附諸方

補陰丸(《明醫雜著》)論曰:人之一身,陰常不足,陽常有餘,況節欲者少,過欲者多。精血既虧,相火必旺,火旺則陰愈消,而癆瘵咳嗽、咯血、吐血等證作矣。故宜常補其陰,使與陽齊,則水能制火,而水升火降,斯無病矣。故丹溪先生髮明補陰之說,謂專補左尺腎水也。

白話文:

補陰丸(《明醫雜著》)的原文字說:人體內部,陰常不足,陽常有餘,更何況很少節欲的人少,過度慾望的人多。精血既虧損,相火必旺盛,火旺則陰愈消,而癆瘵咳嗽、咯血、吐血等症狀就會產生。所以應經常補益人體之陰,使之與陽同等,則水能制火,水升火降,則無病。故丹溪先生提出了補陰的理論,即專補左尺腎水。

古方滋補藥,皆兼補右尺相火,不知左尺原虛,右尺原旺,若左右平補,依舊火勝於水,只補其左制其右,庶得水火俱平也。右尺相火固不可衰,若果相火衰者,方宜補火。但世之人,火旺而致病者,十俱八九;火衰成疾者,百無二三。

白話文:

古代進補的中藥配方,都會兼顧滋補右尺相火,卻不知左尺本就是虛弱,右尺本就旺盛。如果左右同時進補,還是會造成火勝於水的情況。應該只補左尺來制衡右尺,這樣才能讓水火兩者平衡。右尺相火固然不能衰弱,但如果相火真的衰弱了,才適合補火。然而,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是火旺而生病,火衰而生病的只有極少數。

且人在少年,腎水正旺,似不必補,然欲心正熾,妄用太過,至於中年欲心雖減,然少年斫喪既多,焉得復實?乃至老年,天真漸絕,只有孤陽,故補陰之藥,自少以至老不可缺也。丹溪先生髮明先聖之旨,以正千載之訛,其功其哉!今立補陰丸方,備加減法於後。

白話文:

當人處於少年時期,腎水正旺盛,似乎不需要滋補,但由於年輕時慾望旺盛,過度耗損,等到中年之後,慾望雖然減弱,但少年時削減耗損的已經很多,怎麼可能恢復充實?等到老年之後,天真的元氣逐漸衰竭,只剩下孤獨的陽氣,因此滋補陰液的藥物,從年輕到年老都不可或缺。丹溪先生闡明瞭古代聖賢的宗旨,糾正了上千年的錯誤,他的功勞真是太大了!現在建立補陰丸的藥方,並在後面備註加減藥物的用法。

黃柏(去皮,酒拌,炒褐色),知母(去皮毛,酒拌炒,忌鐵。各三兩),鎖陽(酥炙乾,二兩)敗龜板(酥炙透,三兩),熟地(酒拌蒸,忌鐵,五兩),五味子(一兩),枸杞子(甘州者),天門冬(去心),白芍藥(酒炒。各二兩),乾薑(炒紫色,三錢,寒月加至五錢)

白話文:

黃柏(去皮,用酒拌,炒成褐色),知母(去皮毛,用酒拌炒,忌諱用鐵器。各三兩),鎖陽(用酥油炙烤至乾,二兩)千年龜甲(用酥油炙烤透,三兩),熟地黃(用酒拌蒸,忌諱用鐵器,五兩),五味子(一兩),枸杞子(甘州產的),天門冬(去心),白芍藥(用酒炒。各二兩),乾薑(炒成紫色,三錢,寒冷季節增加至五錢)。

上為細末,煉淨蜜和,入豬骨髓三條,和藥末杵極勻,丸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寒月可用溫酒。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煉淨的蜂蜜混合,再加入三條豬骨髓,將藥末和豬骨髓攪拌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九十顆藥丸,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在寒冷的月份可以用溫酒送服。

若有夢遺精滑病者,加牡蠣(童便煅七次)、白朮(各一兩)、山茱萸(去核)、椿根白皮(炒過。各七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夢遺、精液滑出等症狀,可以加入牡蠣(用兒童的尿液煅燒七次)、白朮(各一兩)、山茱萸(去掉果核)、椿根白皮(炒過,各七錢)。

若有青皮病者,加白朮、白茯苓(各二兩半)、山梔仁、黃連(炒,各五錢。)

白話文:

如果有發青的皮膚症狀,應添加白朮、白茯苓(各 125 公克)、山梔子仁、黃連(炒過,各 25 公克)。

若有軟弱無力者,加牛膝(酒洗,二兩)虎脛骨(酥炙透,二兩)、防己(酒浸,洗)、木瓜(各五錢。)

白話文:

如果身體軟弱無力,可加入牛膝(用酒清洗,二兩)、虎脛骨(酥油烤透,二兩)、防己(浸泡在酒中,清洗)、木瓜(各五錢。)

若有疝氣病者,加蒼朮(鹽炒,一兩半)、黃連(生薑汁炒)、山梔子仁(炒。各六錢)、川芎(一兩)、吳茱萸(炒)、青皮(去瓤。各五錢)

白話文:

如果有患有疝氣的人,可以添加蒼朮(用鹽炒過,一兩半)、黃連(用生薑汁炒過)、山梔子仁(炒過,各六錢)、川芎(一兩)、吳茱萸(炒過)、青皮(去瓤,各五錢)。

若脾胃虛弱,胃寒易泄者,加白朮(三兩)、陳皮(一兩)、乾薑(炒,加至七錢。)

白話文:

如果脾胃虛弱,胃寒容易腹瀉的人,可以加入白朮(三兩)、陳皮(一兩)、乾薑(炒至七錢)。

若眼目昏暗者,加當歸(酒洗)、川芎、菊花(各一兩)、柴胡、黃連(酒炒)、烏犀(各五錢)、蔓荊子防風(各三錢。)

白話文:

如果出現眼目昏暗的症狀,則在原有方藥中加入當歸(用酒洗過)、川芎、菊花(各一兩)、柴胡、黃連(用酒炒過)、烏犀(各五錢)、蔓荊子、防風(各三錢)。

若兼氣虛之人,加人參黃耆(蜜炙。各二兩。)

白話文:

如果兼具氣虛的人,再加入人參、黃耆(以蜂蜜烘烤,各二兩)。

若左尺既虛,右尺亦微,命門火衰,陽事不舉,加黑附子(小便浸,炮去皮)、肉桂(去皮。各七錢)、沉香(五錢。)

白話文:

如果左手的尺脈虛弱,右手的尺脈也很虛弱,表示命門的火衰弱,出現陽痿的情況,可以加入黑附子(用小便浸泡過,炮製去皮)、肉桂(去皮。各七錢)、沉香(五錢。)

白話文:

加減補陰丸

組成: 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麥冬、熟地黃、麥冬、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附子、肉桂

製法: 將各藥研成細末,用蜜丸為丸。

用法: 每日2次,每次6克,溫水送服。

功效: 補腎助陽,溫補心脾。

主治: 腎陰不足,心脾虛弱,導致的失眠、健忘、自汗、盜汗、夜尿頻多、遺精、月經不調等症。

注意事項: 孕婦、濕熱體質者慎用。

熟地黃(八兩),菟絲子(四兩,鹽酒浸一宿),當歸(三兩,酒浸),白芍(三兩,炒),鎖陽(三兩,酥炙),杜仲(二兩,炒),牛膝(四兩,酒浸),破故紙,枸杞(一兩半),虎骨(二兩,酥炙),龜板(三兩,酥炙),黃柏(二兩,炒),山藥,人參,黃耆(各二兩),冬加乾薑(一兩)

白話文:

  • 生地(320公克)

  • 菟絲子(160公克,以鹽酒浸泡一夜)

  • 當歸(120公克,以酒浸泡)

  • 白芍(120公克,炒過)

  • 鎖陽(120公克,以酥油炙烤)

  • 杜仲(80公克,炒過)

  • 牛膝(160公克,以酒浸泡)

  • 破故紙

  • 枸杞(60公克)

  • 虎骨(80公克,以酥油炙烤)

  • 龜板(120公克,以酥油炙烤)

  • 黃柏(80公克,炒過)

  • 山藥(80公克)

  • 人參(80公克)

  • 黃耆(80公克)

  • 冬天時加入乾薑(40公克)

上為末,豬骨髓入蜜丸梧子大。空心服一百丸,鹽湯下。

虎潛丸,治痿,與補腎丸同。

白話文:

虎潛丸(藥方編號:1173),治療痿症,與「補腎丸」(藥方編號:1656)的功效相同。

製法:

將豬骨髓煉成蜜丸,每丸的大小如梧桐子(一種植物的種子)。

用法:

空腹時服用 100 丸,以鹽湯送服。

黃柏(半斤,酒炒),龜板(四兩,酒炙),知母(二兩,酒炒),熟芐,陳皮,白芍藥(各二兩)鎖陽(一兩半),虎骨(一兩,炙),乾薑(半兩)

白話文:

黃柏(0.5斤,用酒炒過),龜板(0.4斤,用酒炙過),知母(0.2斤,用酒炒過),熟地黃,陳皮,白芍藥(各0.2斤),鎖陽(0.15斤),虎骨(0.1斤,炙烤過),乾薑(0.05斤)

上為末,酒糊丸,或粥丸。一方加金箔一片,一方用虎潛丸。懶言語加山藥,加炒黃柏、知母、炙龜板各等分,乾薑三分之一,酒糊丸,名補血丸,一方無干姜,冬月方加有當歸一兩半,熟芐比前多一兩,余同。

白話文:

打成粉末,用酒或稀飯和丸,一方加入金箔一片,一方用虎潛丸。說話懶散的人,再加入山藥、炒黃柏、知母、炙龜板等分,乾薑三分之一,用酒或稀飯和丸,命名為補血丸,一方沒有乾薑,在冬季加入當歸一兩半,熟地比前面的多一兩,其他相同。

六味地黃丸(《金匱》方),治形體瘦弱,無力多困,腎氣久虛,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遺精便血,消渴淋濁等證。婦人血虛無子者,服之有效。

白話文:

六味地黃丸(出自《金匱》藥方),適用於身體瘦弱、精神萎靡疲軟、腎氣衰弱、容貌憔悴、失眠盜汗、五臟衰弱、遺精便血、消渴尿濁等症狀。此外,婦女血虛無子的情況也能夠通過服用該藥方進行治療。

乾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澤瀉(去毛),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熟芐(八兩)

白話文:

乾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澤瀉(去毛),牡丹皮(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熟芐(八兩)

乾山藥、山茱萸肉(各四兩),澤瀉(去掉根毛),牡丹皮(去掉心),白茯苓(去掉皮。各三兩),熟地黃(八兩)

白話文:

藥材:

  • 乾山藥:四兩
  • 山茱萸肉:四兩
  • 澤瀉(去根毛):三兩
  • 牡丹皮(去心):三兩
  • 白茯苓(去皮):三兩
  • 熟地黃:八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下,寒月溫酒下,如腎虛有飲作痰喘,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上藥研成細末,用蜂蜜將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五、六十顆藥丸,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如果天氣寒冷就用溫酒送服;如果是因為腎虛有水飲產生痰喘,則使用生薑湯送服。

八味丸,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麵皮萎黃或黧黑,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小腹急痛,小便不利。(方見痼冷門。)

白話文:

八味丸,是治療腎氣虛弱,下半身虛冷,臍部和腹部疼痛,夜間多次小便,腳膝無力,身體疲倦,臉色萎黃或發黑,虛勞不足,口渴想喝水,腰部疼痛,小腹疼痛,小便不通暢。(藥方見《痼冷門》。)

山藥丸(《和劑方》)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肌體消瘦,耳聾目暗,常服壯筋骨,益腎水。(方見漏濁門。)

白話文:

山藥丸(出自《和劑方》):治療各種虛弱和身體損傷,五種勞累和七種傷痛,身體消瘦,耳朵聾、眼睛昏花,長期服用可以增強筋骨,滋養腎水。(方劑見漏濁門。)

四君子湯(《和劑方》)補氣,和胃,進食。

白朮,人參,茯苓,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服。

四物湯(《和劑方》)補血,和血,調經。

當歸,白芍藥,芎藭,地黃(婦人用生,男子用熟)

上㕮咀。水煎服。

八物湯,平補氣血,調前胡

白朮,人參,茯苓,甘草,白芍,當歸,地黃,川芎

上㕮咀。水煎服。

白話文:

四君子湯(《和劑局方》)滋補氣血,促進消化和進食。

白術、人參、茯苓、甘草(各等份)

研磨成粗末。水煎服。

四物湯(《和劑局方》)補血、調經。

當歸、白芍藥、川芎、地黃(婦人用生,男子用熟)

研磨成粗末。水煎服。

八物湯 調和氣血,治療前胡症狀。

白術、人參、茯苓、甘草、白芍、當歸、地黃、川芎

研磨成粗末。水煎服。

黃耆建中湯(《和劑方》)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羸乏少力。此藥大生血氣,補益營衛。(方見虛汗門。)

白話文:

黃耆建中湯(摘自《和劑方》)治療男女體虛、四肢乏力。此藥可增強氣血,補益營衛。(配方請見虛汗門。)

人參養榮湯,治男婦血虛,短氣痿弱,有汗潮熱等證。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

治療男女血虛,呼吸急促、身體虛弱,有盜汗和發熱等症狀。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川歸,黃耆,肉桂,白芍藥(炒),遠志(去心),五味子,熟地黃,陳皮(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川斷歸、黃耆、肉桂、炒白芍、去心遠志、五味子、熟地黃、陳皮(各等分)

上㕮咀。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治動作勞倦可服。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

材料:

  • 水二碗
  • 生薑三片

做法: 將生薑放入水中煎煮,待水煮沸後繼續煎煮一段時間即可服用。

功效: 此方可用於治療勞動過度所引起的疲勞倦怠。

人參(一錢),黃耆(七分),甘草(四分),白朮(一錢),當歸(酒洗,一錢二分),陳皮(去白,一錢),柴胡(去蘆,五分),升麻(三分),麥門冬(七分,制,去心),天花粉(五分),黃柏(七分,酒鹽炒),黃芩(五分,酒浸)

白話文:

人參(6克),黃耆(4.2克),甘草(2.4克),白朮(6克),當歸(用酒洗過,6.72克),陳皮(去白皮,6克),柴胡(去蘆頭,3克),升麻(1.8克),麥門冬(4.2克,用醋蒸過,去心),天花粉(3克),黃柏(4.2克,用酒和鹽稍微炒過),黃芩(3克,用酒浸泡過)。

上㕮咀。用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溫服。

加味虎潛丸,治諸虛不足,腰腿疼痛,行步無力。壯元陽,滋腎水。

白話文:

將兩碗水煮成一碗,去除雜質,溫服。

**加味虎潛丸:**治療各種虛弱無力,腰腿疼痛,走路無力的症狀。補強陽氣,滋養腎水。

熟地黃(酒洗,八兩),黃柏(蜜炒褐色),人參,黃耆(蜜炙),當歸(酒洗),破故紙(炒),鎖陽(酒洗),龜板(酥炙),茯苓(各二兩),杜仲(酥炙斷絲),牛膝(酒洗),菟絲子(酒浸。蒸),知母(酒炒),虎脛骨(酥炙。各二兩),山藥(炒),枸杞子(炒),芍藥(酒炒。各三兩)

白話文:

熟地黃(用酒洗過,八兩),黃柏(用蜜炒成褐色),人參,黃耆(用蜜炙過),當歸(用酒洗過),破故紙(炒過),鎖陽(用酒洗過),龜板(用酥炙過),茯苓(各二兩),杜仲(用酥炙過,切斷成絲),牛膝(用酒洗過),菟絲子(用酒浸泡過,蒸熟),知母(用酒炒過),虎脛骨(用酥炙過,各二兩),山藥(炒過),枸杞子(炒過),芍藥(用酒炒過,各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豬脊髓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送下,好酒亦可,乾物壓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跟蜂蜜與豬脊髓混合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也可以用好酒送服,之後吃一些乾糧。

白話文:

濟陰丸

組成:

  • 地黃(酒浸)
  • 熟地黃
  • 山藥
  • 山茱萸(去核)
  • 茯苓
  • 澤瀉(去皮)
  • 丹皮
  • 牡丹皮
  • 桃仁(去皮尖)
  • 益母草(去根)
  • 當歸(酒洗)
  • 白芍(酒洗)

功效: 滋補腎陰,養血活血。

主治: 腎陰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月經不調、崩漏、腸燥便祕等症。

黃柏(二兩七錢,鹽湯拌炒),龜板(炙,一兩三錢五分),陳皮(七錢),當歸(一兩,酒浸),知母(一兩,酒炒),虎骨(七錢,酥炙),鎖陽(一兩),牛膝(一兩三錢半),山藥,白芍,砂仁,杜仲(炒斷絲),黃耆(鹽水炒。各七錢),熟芐(七錢),枸杞子(五錢),故紙(三錢半,炒),菟絲子(酒浸,一兩一錢半。)

白話文:

黃柏(2.7兩,用鹽湯拌炒),龜板(炙製,1.35兩),陳皮(0.7兩),當歸(1兩,用酒浸泡),知母(1兩,用酒炒),虎骨(0.7兩,用酥炙製),鎖陽(1兩),牛膝(1.35兩),山藥,白芍,砂仁,杜仲(炒斷絲),黃耆(用鹽水炒。各0.7兩),熟地黃(0.7兩),枸杞子(0.5兩),故紙(3.5錢,炒製),菟絲子(用酒浸泡,1.15兩)。

上為末,以地黃膏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白話文:

膏體製成後呈圓球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70 丸。

人參固本丸(《簡易方》)夫人心藏血,腎藏精,精血充實,則鬚髮不白,顏貌不衰,延年益壽,其夭閼者,多由服性熱之藥,不能滋生精血也。而藥之滋補精血者,無出於生、熟二地黃。世人徒知服二地黃,而不知服二門冬為引也。蓋生地黃能生心血,用麥門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黃能補腎精,用天門冬引入所補之地,四味互相為用,本草又以人參為通心氣之主,故宜加焉。

白話文:

人參固本丸(《簡易方》)人體的心臟藏血,腎臟藏精,精血充實,鬚髮就不會變白,容顏就不會衰老,可以延年益壽。那些英年早逝的人,大多是服用性熱的藥物,無法滋生精血所導致的。而滋補精血的藥物,沒有比生地黃和熟地黃更好的了。世人只知道服用生地黃和熟地黃,卻不知道要服用麥門冬和天門冬來引導藥效。生地黃能夠生心血,用麥門冬將藥效引入心臟;熟地黃能夠補腎精,用天門冬將藥效引入腎臟。四味藥物互相為用,本草又認為人參能夠通心氣,因此也應該加入其中。

生地黃,熟地黃(各酒洗浸),天門冬(去心,酒浸),麥門冬(去心,酒浸。各二兩),人參(一兩)

白話文:

生地黃、熟地黃(皆以酒洗淨後浸泡),天門冬(去核後,以酒浸泡),麥門冬(去核後,以酒浸泡,以上各二兩),人參(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淡鹽湯任下。如有痰者,生、熟地黃各用薑汁炒過,恐泥膈故也。

白話文:

做成丸劑,丸子的直徑如同梧桐樹的果實。每次吃五十丸,空腹服用,用溫酒或淡鹽湯送服。如果有痰的人,生地黃和熟地黃都要用薑汁炒過,因為擔心會造成腸胃的不適。

三才封髓丹,除心火,益腎水。

白話文:

三才封髓丹,能清心火,補腎水。

天門冬(去心),熟地黃(酒洗),人參(各五錢),黃柏(炒褐色,三兩),砂仁(一兩半),甘草(七錢半。一方無)

白話文:

天冬(去中心),熟地黃(用酒洗過),人參(各五錢),黃柏(炒到褐色,三兩),砂仁(一兩半),甘草(七錢半。一方不加甘草)

上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空心送丸子。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加水調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顆藥丸,使用蓯蓉半兩,切成片狀,用一杯酒浸泡一夜,第二天煎煮三四次,去除渣滓,空腹服用藥丸。

固真丹,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水火不升,下元虛冷,臍腹疼痛。

白話文:

固真丹(藥方編號:26809)

功效:治療各種虛弱衰損、勞累倦怠、身體虛寒不暖、腹部疼痛。

人參(一兩),乾山藥(一兩半,炒),當歸(酒浸),黃耆(炒),黃柏(炒),白朮(各一兩),杜仲(酒炙,炒斷絲),補骨脂(炒。各一兩),五味子(半兩,炒),澤瀉(半兩),白茯苓,牡丹皮山茱萸(肉。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湯頭闌膏於石臼內,搗如泥)

白話文:

人參 (一兩),乾山藥 (一兩半,炒過),當歸 (浸泡過酒),黃耆 (炒過),黃柏 (炒過),白朮 (各一兩),杜仲 (用酒炙烤過,炒斷絲),補骨脂 (炒過,各一兩),五味子 (半兩,炒過),澤瀉 (半兩),白茯苓,牡丹皮,山茱萸 (去核,各一兩),熟地黃 (四兩,在石臼中加入黃耆膏,搗成泥狀)

上前藥為極細末,和地黃膏拌勻,卻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腰腿無力,加牛膝一兩酒炒,敗龜板一兩半酥炙;夏天服,加桂半兩;脈弱食少,再加附子半兩(炮。)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和地黃膏拌勻,再加入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八九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如果腰腿無力,可以加入一兩酒炒牛膝,一兩半酥炙敗龜板;夏天服用時,可以加入半兩桂皮;脈弱食少時,可以再加入半兩炮附子。

沉香大補丸,專治下焦虛弱,補益元氣,久服身輕體健,五臟調和,血脈通泰,功效甚妙。

白話文:

沉香大補丸是一種專門治療下焦虛弱的中藥丸,可以補益元氣。長期服用沉香大補丸,可以讓身體輕盈健康,五臟調和,血脈通暢,療效非常顯著。

黃柏(四兩,酒浸,炒褐色),知母(一兩半,酒浸,焙),熟地黃(酒浸,二兩),芍藥,陳皮(去白),牛膝(酒浸),鎖陽(酒浸),當歸(酒浸。各一兩),敗龜板(酥炙,二兩),虎脛骨(酥炙,七錢半),山茱萸(肉,一兩),山藥,沉香,白茯苓,牡丹皮,杜仲(酥炙),澤瀉,大茴香(各一兩),人參(二兩)

白話文:

  • 黃柏(160 公克,浸泡於酒中,炒至褐色)

  • 知母(60 公克,浸泡於酒中,烘乾)

  • 熟地黃(浸泡於酒中,80 公克)

  • 芍藥(40 公克)

  • 陳皮(去白色外皮,40 公克)

  • 牛膝(浸泡於酒中,40 公克)

  • 鎖陽(浸泡於酒中,40 公克)

  • 當歸(浸泡於酒中,各 40 公克)

  • 敗龜板(酥烤,80 公克)

  • 虎脛骨(酥烤,30 公克)

  • 山茱萸(果肉,40 公克)

  • 山藥(40 公克)

  • 沉香(40 公克)

  • 白茯苓(40 公克)

  • 牡丹皮(40 公克)

  • 杜仲(酥烤,40 公克)

  • 澤瀉(40 公克)

  • 大茴香(40 公克)

  • 人參(80 公克)

上件,各要制度如法,曬乾,碾為細末,酒煮黑羊羔肉熬為膏,去骨,內加豬脊髓二付,再加火熬,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好酒送下,乾物壓之。

白話文:

上述這些藥材,各自都要依照規章進行加工,曬乾後搗成細末,用酒煮熟黑羊羔肉熬成膏狀,去掉骨頭,加入兩份豬脊髓,再繼續熬煮,和藥物混合,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空腹時用好酒送服,再吃一些乾物壓住藥效。

仙傳斑龍丸,蜀中有一道人,童顏漆發,眉宇疏秀,自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神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仙人許仲遠得受其方,道人曰:吾餌此藥,今壽四百二十三歲,緣汝有仙骨,故此相授。言訖,化白鶴飛去。許仙后傳於世。此藥理百病,養五臟,補精髓,壯筋骨,益心志,安魂魄,令人悅澤,駐顏輕身,延年益壽,久服成地仙矣。

白話文:

仙傳斑龍丸:蜀地有一位仙人,他的容顔像兒童一般,頭髮漆黑,眉毛疏秀,他一邊唱著歌,一邊說:如果「尾閭穴」不阻塞,則「滄海」就會枯竭,各種九次提煉而出的仙丹都是胡說八道,只有「斑龍」頭上的珠子,才能補益「關元穴」下方的「玉堂穴」。有位名叫許仲遠的仙人獲得了這個方子,那位仙人說:我靠它而活,現在已經四百二十三歲了,我看你具有仙風道骨,所以將這個方子傳授給你。說完話,他就化身為白鶴飛走了。許仙人藥方在世間流傳。這種藥可以治療百種疾病,滋養五臟六腑,補益精髓,壯健筋骨,增強意志力,安定魂魄,令人容光煥發,永葆青春,延年益壽,長期服用可以成地仙。

鹿霜(十兩),鹿膠(十兩),菟絲子(十兩,酒浸一日,蒸,焙乾為末),柏子仁(十兩,去殼,淨,另研),熟地黃(十兩,酒浸一宿,蒸,焙乾為末)

白話文:

鹿霜(十兩):取鹿角製成的霜狀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鹿膠(十兩):鹿角製成的膠狀藥材,具有補腎、強筋、壯陽的功效。

菟絲子(十兩):菟絲子的種子,以酒浸泡一天後,蒸熟,焙乾,然後研磨成末。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的功效。

柏子仁(十兩):柏樹的種子,去殼後,清洗乾淨,另外研磨成末。具有補腎、益精、養心安神的功效。

熟地黃(十兩):將地黃蒸熟後,以酒浸泡一夜,然後蒸熟,焙乾,最後研磨成末。具有補血、補腎、益精的功效。

上為細末,先將鹿膠用無灰酒於瓷器內,慢火化開,卻將膠酒煮糊和,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鹽湯下,或酒亦可。

白話文:

把它研磨成細小的末狀,先用無灰酒把鹿膠在瓷器中加熱融化,再把融化掉的鹿膠與烹煮成糊狀的酒混合均勻,用杵臼搗杵二千次,把混合物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四五十粒,空腹時以鹽湯送服,或者也可以用酒送服。

煮煉鹿霜膠法

用新鹿角三對,每對各長二寸,截斷,長流水浸三日,刷去垢。每一斤用枳實子一兩,桑白皮、黃蠍各二兩,以鐵鍋器內以水煮三晝夜,魚眼湯慢火煮,不可斷火,常添熱湯,不可添冷水,毋令露角,三日取出角,削去黑皮,薄切曬乾,碾為末,即成鹿霜也。上將煮鹿角汁濾去滓,如熬膠法同,卻以慢火熬,傾瓷盆內,候冷凝,切作片,陰乾成膠。

白話文:

使用三對新的鹿角,每對長約二寸,截斷後,在長流水中浸泡三天,去除污垢。每斤鹿角用枳實子一兩,桑白皮、黃蠍各二兩,放入鐵鍋中,加水煮成三晝夜,再用魚眼湯以慢火煮,不能斷火,要經常添加熱湯,不能添加冷水,也不能讓鹿角露出水面。三天後取出鹿角,颳去黑皮,切成薄片曬乾,研磨成粉末,即為鹿霜。將煮鹿角的汁液過濾去除雜質,用與熬製膠水相同的方法進行熬製,但使用慢火熬煮,將熬好的汁液傾倒入瓷盆中,等冷卻凝固後,切成片,陰乾後即成膠狀物。

經驗養榮丸,治男婦氣血兩虛,精神短少,脾胃不足,形體羸乏。

白話文:

經驗養榮丸

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甘草、阿膠、鹿角霜、龜板、山藥、芡實

** 功效:**

適用於男女氣血兩虛,精神不足,脾胃虛弱,身體瘦弱。

白朮(土炒),黃耆(蜜炙),芍藥(酒炒),遠志(甘草略煮,去心。各一兩半),當歸身(酒洗)山藥,熟地黃(酒洗),五味子,人參(去蘆。各一兩),白茯苓(二兩),山茱萸(去梗),生地黃(酒洗。各五錢),陳皮(泡,八錢)

白話文:

白朮(用土炒過),黃耆(用蜂蜜炙過),芍藥(用酒炒過),遠志(用甘草稍微煮過,去掉中間的核。各一兩半),當歸身(用酒洗過),山藥,熟地黃(用酒洗過),五味子,人參(去掉蘆頭。各一兩),白茯苓(兩),山茱萸(去掉梗),生地黃(用酒洗過。各五錢),陳皮(用泡過。八錢)

上為細末,用鴨一隻,取血,入蜜煉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鹽湯送下。寒月鹽酒送下。

白話文:

用一隻鴨子,取血,放入蜂蜜中煉製,與先前製作的藥材混合,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十丸,以白鹽湯送服。寒冷月份,則以鹽酒送服。

如咳嗽,加麥門冬、貝母、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熱加黃柏、知母各一兩;遺精帶濁,加牡蠣一兩,真龍骨五錢;吐衄血腥,加牡丹皮、赤芍藥各一兩。

白話文:

如果遇到咳嗽,則添加麥門冬、貝母、紫菀、款冬花各一兩;如果遇到發熱,則添加黃柏、知母各一兩;如果遺精或分泌物混濁,則添加牡蠣一兩、真龍骨五錢;如果吐血或血腥,則添加牡丹皮、赤芍藥各一兩。

秘傳大補元丸,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形體羸乏,腰背痛疼,遺精帶濁。

白話文:

祕傳大補元丸,用於治療男女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各種虛損疾病和勞倦傷神造成的虛弱體質,如形體羸弱、腰背疼痛、遺精帶濁等。

黃柏(蜜炒褐色),知母(乳汁浸,炒),龜板(酥炙。各三兩),淮熟地黃(酒洗,五兩),牛膝(酒洗),麥門冬(去心),肉蓯蓉(酒洗),虎脛骨(好酒炙),淮山藥,茯神(去心),黃耆(蜜炙。各一兩半),杜仲(去粗皮,好酒炒斷絲),枸杞子(甘州者佳)何首烏(篾刮去皮),人參(去蘆。各二兩),當歸身(酒洗),天門冬(去心),五味子(去枝核),淮生地黃(酒洗。

白話文:

  • 黃柏(炒成褐色)

  • 知母(浸泡在乳汁中,然後炒)

  • 龜板(用酥油烤)

  • 淮熟地黃(用酒洗淨,5兩)

  • 牛膝(用酒洗淨)

  • 麥門冬(去心)

  • 肉蓯蓉(用酒洗淨)

  • 虎脛骨(用好的酒烤)

  • 淮山藥

  • 茯神(去心)

  • 黃耆(用蜂蜜烤)

  • 杜仲(去粗皮,用好的酒炒成線)

  • 枸杞子(以甘州產的為佳)

  • 何首烏(用竹片颳去皮)

  • 人參(去須子)

  • 當歸身(用酒洗淨)

  • 天冬(去心)

  • 五味子(去枝核)

  • 淮生地黃(用酒洗淨)

各一兩)白芍藥(酒炒,二兩,冬月只用一兩),冬加乾薑(五錢,炒黑色)、紫河車一具,一名混沌皮,即今之胞衣(取初產者為佳。如無初產者,或壯盛婦人胎者亦可。取一具,用線吊於急流水中漂一晝夜,去其汙濁血絲,取起,再用淨米泔水一碗許,於小罐內微火煮一沸,取出勿令泄氣,再用小籃一個,四周用紙密糊,將河車安於籃內,用慢火烘乾,為末,入前藥。)

白話文:

白芍藥1至2錢(要加酒炒過,2錢,農曆冬季只用1錢),冬季則添加乾薑(5錢,炒至黑色)、紫河車1套,別名混沌皮,也就是現今的胎衣(取初產婦的胎衣最好,若沒有,或壯年婦女的胎衣也行。取1套胎衣,用線吊在急流中漂洗1天1夜以去除污濁的血絲,取出後再用1碗乾淨的米泔水於小罐裡小火煮至沸騰,取出胎衣,不要讓氣體跑掉,再用1個小籃子,4面用紙密封,將胎衣放進籃子裡用慢火烘乾,研磨成粉末,加入前面的藥材內。)

上為極細末,煉淨蜜入豬脊髓三條,和前藥杵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淡鹽湯下。寒月可用溫酒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煉淨的蜂蜜和三條豬脊髓,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時用淡鹽湯送服。在寒冷的月份可以用溫酒送服。

如夢遺白濁加牡蠣一兩,白朮、山茱萸各一兩五錢,茯苓二兩。

白話文:

夢遺白濁,加牡蠣六錢,白朮、山茱萸各九錢,茯苓一兩二錢。

秘傳當歸膏,治五勞七傷,諸虛勞極,脾胃虛弱。養血和中,滋榮筋骨,養陰抑陽。

白話文:

祕傳的當歸膏,可以治療五勞七傷、諸虛勞極、脾胃虛弱。它具有養血和中、滋養筋骨、滋陰抑陽的作用。

當歸(酒洗,一斤六兩),生地黃(一斤,酒洗),熟地黃(三兩,酒洗),薏苡仁(八兩,米粉同炒),白芍藥(一斤,粉炒),白茯苓(十二兩),白朮(一斤),蓮子(四兩,去心),山藥(五兩),人參(四兩,加洗用。),甘草(三兩),枸杞子(一斤四兩,甘州者佳),貝母(三兩,去心),地骨皮(四兩),麥門冬(五兩,去心),天門冬(二兩,去心)五味子(一兩),琥珀(一錢二分)

白話文:

  1. 當歸:1斤6兩,用酒清洗。

  2. 生地黃:1斤,用酒清洗。

  3. 熟地黃:3兩,用酒清洗。

  4. 薏苡仁:8兩,與米粉一起炒熟。

  5. 白芍藥:1斤,用麵粉炒熟。

  6. 白茯苓:12兩。

  7. 白朮:1斤。

  8. 蓮子:4兩,去心。

  9. 山藥:5兩。

  10. 人參:4兩,清洗後使用。

  11. 甘草:3兩。

  12. 枸杞子:1斤4兩,以甘州產的為佳。

  13. 貝母:3兩,去心。

  14. 地骨皮:4兩。

  15. 麥門冬:5兩,去心。

  16. 天門冬:2兩,去心。

  17. 五味子:1兩。

  18. 琥珀:1錢2分。

上各細銼,和足,以水十斤,微火煎乏如,再加水十斤,如此四次,如法濾去滓,取汁,文武火煎之,漸加至三分,後以文武火煎之,如法為度,每斤加煉熟淨蜜四兩,春五兩,夏六兩,共熬成膏如法。吐血加牡丹皮二兩;骨蒸加青蒿汁二碗,童便二碗;勞痰加鍾乳粉一兩。

白話文:

先將各種藥材細細磨碎,然後摻和均勻,加入十斤水,用小火煎煮到將要幹時,再加入十斤水,如此重複四次,然後依法將藥渣濾出,取汁,用大火和小火交替煎煮,逐漸將藥汁煎至三分之一,然後繼續用大火和小火交替煎煮,煎至合適的濃度即可。每斤藥汁加入四兩煉熟淨蜜,春天加五兩,夏天加六兩,一起熬成膏狀即可。如果吐血,再加入牡丹皮二兩;如果骨蒸,再加入二碗青蒿汁和二碗童便;如果勞痰,再加入一兩鍾乳粉。

秘傳遠志養心丹,治心虛手振。

白話文:

祕傳遠志養心丹

**主治:**心氣虛弱,手腳顫抖。

生地黃(酒洗),遠志(甘草湯煮,去心),當歸(酒洗),甘草(炙。各一兩五錢),柏子仁,酸棗仁(各三兩),川芎,人參(去蘆。各一兩),茯神(去木,七錢),半夏(薑汁泡七次),南星(炮),硃砂(研末為衣。以上各五錢),麝香(一錢),石菖蒲(六錢),琥珀(三錢),真金箔(二十片)

白話文:

生地黃(用酒清洗),遠志(用甘草湯煮,去掉種子),當歸(用酒清洗),甘草(炙甘草。各一兩五錢),柏子仁,酸棗仁(各三兩),川芎,人參(去掉根鬚。各一兩),茯神(去掉外皮,七錢),半夏(用薑汁浸泡七次),南星(炮製),硃砂(研磨成粉末,作為衣藥。以上各五錢),麝香(一錢),石菖蒲(六錢),琥珀(三錢),真金箔(二十片)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四、五十丸,津唾嚥下。痰用薑湯送下。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狀,以熱湯浸泡饅頭,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粒藥丸,以唾液送服。痰則以薑湯送服。

茯苓補心湯,治心虛耗,不藏精血,以致面色黃悴,五心煩熱,咳嗽唾血,及婦人懷孕惡阻嘔吐亦服之。

白話文:

茯苓補心湯,可以用來治療心虛耗損,不能儲藏精血,導致面色黃瘦,五心煩熱,咳嗽吐血等症狀,懷孕婦女出現惡阻嘔吐的也能服用。

人參,茯苓,陳皮,桔梗枳殼前胡,川芎,地黃,川歸,芍藥,甘草(減半),半夏,紫蘇,乾葛(各等分)

白話文:

  • 人參:補氣益元,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 茯苓:健脾益氣,補心安神,利水消腫。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嘔止瀉。

  •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利咽,排膿消腫。

  • 枳殼:理氣消積,寬中下氣,破氣止痛。

  • 前胡:疏肝理氣,祛風止痛,清熱解毒。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痙。

  • 地黃:補血養陰,滋腎益精,涼血止血。

  • 川歸:補血養陰,活血調經,止痛安神。

  • 芍藥:養血調經,柔肝止痛,清熱涼血。

  • 甘草(減半):補益氣血,調和諸藥。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胃止瀉。

  • 紫蘇:解表散寒,理氣寬中,止咳平喘。

  • 乾葛:生津涼血,清熱除煩,益氣止瀉。

上㕮咀,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咀嚼成碎末,加熱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煮沸後服用。

平補鎮心丹(《和劑方》)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異夢,如墮層崖。常服安心腎,益營衛。

白話文:

平補鎮心丹(取自《和劑方》)用於治療心血不足,時常心神不定、驚悸不安,夜裡多做奇怪的夢,好像從高處墜落一般。長期服用可以使心腎安定,增益營衛之氣。

白茯苓(去皮),五味子(去梗),車前子,茯神(去皮木),肉桂,麥門冬(各一兩二錢半),遠志(去心,甘草湯煮,兩半),天門冬,山藥(洗,薑製),熟芐(酒蒸。各一兩半),酸棗仁(去殼,炒,二錢半),人參(去蘆,五錢),龍齒(二兩半),硃砂(半兩,別研為衣)

白話文:

白茯苓(去皮):50公克。

五味子(去梗):50公克。

車前子:50公克。

茯神(去皮木):50公克。

肉桂:50公克。

麥門冬:50公克。

遠志(去心,甘草湯煮,兩半):25公克。

天門冬:50公克。

山藥(洗淨,薑製):50公克。

熟地黃(酒蒸):50公克。

酸棗仁(去殼,炒):10公克。

人參(去蘆):20公克。

龍齒:100公克。

硃砂(0.5 兩,另外研磨,做為藥丸的外衣):20公克。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溫酒下。

八物定志丸(《拔粹》方)補益心神,安定魂魄,去邪熱,治痰。

白話文:

末,煉蜜為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二十丸,空腹時以米漿或溫酒送服。

八物定志丸(《拔粹》方)滋補心神,安撫魂魄,去除邪熱,治療痰症。

人參(一兩半),石菖蒲,遠志(去心),茯苓(去皮),茯神(去心。各一兩),硃砂(一錢),麥門冬(去心),白朮(各半兩),牛黃(二錢,別研)

白話文:

人參(一兩半)、石菖蒲、遠志(去除果核)、茯苓(去除外皮)、茯神(去除果核,各一兩)、硃砂(一錢)、麥門冬(去除果核)、白朮(各半兩)、牛黃(二錢,另研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水飲下五十丸,無時。

白話文:

將蜂蜜製成細小的丸子,大約像梧桐子般大小。用清水送服五十丸,不受時間限制。

天王補心丹,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去煩熱,除驚悸,療咽乾,育養心神。

白話文:

天王補心丹,具有寧心安神、增益元氣、固本培元、增強體力、提高意志力、增強記憶力、清理三焦、化解痰涎、消除煩熱、消除驚悸、治療咽喉乾燥、滋養心神的功效。

熟地黃,白茯苓,人參,遠志(去心),石菖蒲,玄參,柏子仁,桔梗,天門冬(去心),丹參,酸棗仁(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百部,五味子,茯神,當歸,杜仲(薑汁炒斷絲)

白話文:

  1.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健脾。

  2. 白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3. 人參: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安神益智。

  4. 遠志(去心):益智寧心,安神去煩。

  5. 石菖蒲:醒神開竅,祛痰止咳。

  6. 玄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7. 柏子仁:滋陰補腎,安神養心。

  8. 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利咽。

  9. 天門冬(去心):滋陰清熱,潤肺生津。

  10. 丹參: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11. 酸棗仁(炒):養心安神,寧心益智。

  12. 麥門冬(去心):滋陰生津,清心除煩。

  13.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14. 百部:清肺化痰,散結消腫。

  15. 五味子:生津止渴,斂肺益氣。

  16. 茯神:寧心安神,益智健忘。

  17. 當歸:活血補血,調經止痛。

  18. 杜仲(薑汁炒斷絲):補腎壯腰,強筋健骨。

上各等分,為細末,煮蜜丸如彈子大,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用燈心、棗湯化下,食遠臨臥服。或作小丸亦可。

白話文:

將上述的每種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彈子大小的丸劑,每兩分作十丸,表面塗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棉線引火點燃後放入棗湯中化開服用,最好在臨睡前服用。也可以製成較小的丸劑。

灸法,膏肓俞二穴、百勞一穴、心俞二穴、腎俞二穴、三里二穴、關元一穴、三焦俞二穴,皆可灸之。

白話文:

膏肓俞兩穴、百勞一穴、心俞兩穴、腎俞兩穴、三里兩穴、關元一穴、三焦俞兩穴,這些穴位都可以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