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6)

1. 附諸方

蘇沉九寶湯(《簡易方》)治老人小兒素有喘疾,遇寒暄不常,發則連綿不已,咳嗽哮吼,夜不得睡。

白話文:

蘇沉九寶湯(出自《簡易方》)用於治療老人和小兒長期患有哮喘病,遇到冷熱不調的情況,發作起來連續不斷,咳嗽哮吼,整晚睡不著。

桑白皮甘草大腹皮麻黃,官桂,薄荷陳皮,紫蘇,杏仁(各六分)

白話文:

桑白皮、甘草、大腹皮、麻黃、官桂、薄荷、陳皮、紫蘇、杏仁(各3.6克)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姜三片,烏梅半個,煎六分服。

五味子湯(《活人方》),治喘促脈伏而數者。

白話文:

藥方:五味子湯(出自《活人方》),治療喘促、脈象沉伏而數快的症狀。

用法:每次取三錢藥材,加入半盞水,再加入三片薑和半個烏梅,煮沸後煎至六分之一,服用即可。

五味子(五錢),人參麥門冬(去心),杏仁(去皮、尖),生薑,陳皮(各一錢半),棗子(三枚)

白話文:

五味子(二十五克),人參(七克),麥門冬(去心)(七克),杏仁(去皮、尖)(七克),生薑(七克),陳皮(七克),棗子(三顆)

上㕮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

四磨湯,治七鬱結,上氣喘急。

白話文:

四磨湯,治療七情鬱結,導致上氣喘急。

用法:上藥研成細末,分兩次服用。每次以兩碗水煎煮,煎至剩下一碗,飯後溫服。

人參,檳榔沉香烏藥

白話文:

人參

人參是著名的傳統中藥材,因其具有滋補強壯、益氣生津、止咳化痰、安神養心等功效,而被廣泛使用。在中醫理論中,人參被認為可以補氣益血、強精補腎、益智健腦、延年益壽,因此常被用於治療各種虛弱、疲勞、氣短、失眠等症狀。

檳榔

檳榔也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殺蟲驅蟲、行氣活血、止咳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檳榔被認為可以祛濕解毒、殺蟲止瀉、理氣化痰、止痛消腫,因此常被用於治療蛔蟲病、痢疾、腹瀉、疝氣等症狀。

沉香

沉香是名貴的香藥材,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止瀉、化痰止咳、補腎壯陽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沉香被認為可以活血化瘀、溫中止痛、化痰平喘、安神助眠,因此常被用於治療腹痛、腹瀉、嘔吐、咳嗽、氣喘等症狀。

烏藥

烏藥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溫中止痛、散寒止瀉、理氣止嘔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烏藥被認為可以溫中止痛、散寒止瀉、理氣化痰、止嘔止瀉,因此常被用於治療腹痛、腹瀉、嘔吐、胃寒等症狀。

上件各濃磨,水和,煎三五沸,溫服。

千緡湯,治痰喘不能臥,人扶而坐,一服即安。

半夏(七個,銼,泡七次),甘草(炙,一寸),生薑(一指),皂角(一寸)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

丹溪治痰喘方

南星,半夏,杏仁,栝蔞仁,香附,陳皮(去白),皂角灰,蘿蔔子

上為末,神麯糊為丸。每服六七十丸,薑湯下。

五虎湯,治喘急痰氣。

白話文:

千 بند湯

治療痰喘發作不能平躺,必須有人扶著才能坐起來,服用一劑後即可緩解。

成分:

  • 半夏(七枚,研成粉末,泡水七次)
  • 甘草(炙過的,一寸)
  • 生薑(一指寬)
  • 皁角(一寸)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一劑,用水煎煮。

丹溪治療痰喘方

成分:

  • 南星
  • 半夏
  • 杏仁
  • 栝樓仁
  • 香附
  •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
  • 皁角灰
  • 蘿蔔籽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麴糊製成丸劑。每次服用六、七十顆,用薑湯送服。

五虎湯

治療急促的喘氣和痰氣。

麻黃(七分),杏仁(去皮尖,一錢),甘草(四分),細茶(炒,八分),白石膏(一錢五分)

白話文:

  • 麻黃:七克

  • 杏仁:去皮尖,一克

  • 甘草:四克

  • 細茶:炒過,八克

  • 白石膏:一克五克

上作一服,白水煎。

白話文:

煎服一劑,以白水煎取藥液。

風寒傷而喘者,三拗湯華蓋散神秘湯可選而用之。

白話文:

如果患有風寒所致的喘息,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湯藥

  • 三拗湯:具有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 華蓋散:具有散風寒、解表發汗的作用。
  • 神祕湯:具有益氣養陰、宣肺止咳的作用。

象云:止喘氣促,以天門冬、人參、黃耆為主。

針灸法,璇璣一穴,(在天突下一寸。)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半。)三里二穴。

白話文:

治療喘氣急促,以天冬、人參、黃耆為主藥材。

針灸法:

  • 璇璣穴:在天突穴下方一寸處。
  • 氣海穴:在臍下一寸半處。
  • 三里穴:兩穴,在膝蓋骨外側下方三寸處。

2. 聲音方論

心為聲音之主,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風寒暑濕,氣血痰熱,邪氣有干於心肺者,病在上脘。隨證解之,邪氣散則天籟鳴矣。惟夫腎虛為病,不能納諸氣以歸元,故氣奔而上,咳嗽痰壅,或喘或脹,髓虛多唾,足冷骨痿,胸腹百骸俱為之牽制,其嗽愈重,其氣愈乏,其聲愈干,君子當於受病之處圖之可也。

白話文:

心臟是聲音的主人,肺臟是聲音的門戶,腎臟是聲音的根源。風、寒、暑、濕、氣、血、痰、熱等邪氣侵犯心肺,就會導致疾病在胸腔上部出現。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邪氣散去後,聲音就會自然響亮。

唯有腎虛導致的疾病,不能將諸多氣息納入體內以歸還本源,因此氣息向上運行,出現咳嗽、痰液壅積,或喘息或脹滿,骨髓虛弱則多唾液,足部寒冷、骨骼痿弱,胸腹百骸都受到牽制,咳嗽會更加嚴重,氣息會更加虛弱,聲音會更加乾啞。有德行的人應該在疾病的來源處尋找治療方法。

按錢氏方,小兒吐瀉,利其小便過多,以致脾虛不食,錢用益黃散作效,數日以後,忽爾不語,錢知其脾氣已復,腎氣尚虛,投以地黃丸益腎,相繼數劑,於是能言。余益信聲音之根出於腎也,不誣矣。

白話文:

依照錢氏的方劑,小孩子出現嘔吐和腹瀉,頻繁排尿,導致脾氣虛弱,不能吃東西。錢氏使用益黃散治療,幾天之後,突然不能說話。錢氏知道他的脾氣已經恢復,但是腎氣仍然虛弱,於是使用地黃丸益腎,連續服用幾劑,因此就能說話。我更加相信聲音的根源來自於腎,這不是虛構的。

諸病不語,或聲干沉,難以痊復,余見《活人總括》。小兒疳啞,見小兒類。

白話文:

所有疾病都不說話,或聲音沙啞低沉,難以康復,我在《活人總括》中看過這種情況。小兒失聲,請參閱小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