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腳氣證治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二十丸,食後熟水下,或敗毒散加大黃通用。

大黃湯,治腳氣風熱,煩悶發渴,大便不通。

木香,大黃(各半兩),黑豆(一兩),升麻(三分)

上銼。每服三錢,烏梅二個,新水煎服。

追風毒銼散,治腳氣熱多證,疏泄風毒。

羌活(一兩),雞心檳榔,防風,桑白皮(炒。各半兩),郁李仁(炒),大黃(生。各一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黑豆百粒煎服。熱甚,大便秘,更加大黃。

敗毒散(方見寒類。)治腳氣熱證。或自汗惡風,則加桂;無汗惡寒,則加去節麻黃。又治風濕腳氣,發熱焮腫,加蒼朮、檳榔、大黃,微利為效。

竹茹湯,治腳氣胃熱,煩躁嘔吐。(方見積熱門。)加烏梅煎。豆蘇(方見血類。)加生甘草,治熱證腳氣。

木香飲,治腳氣入腹,攻心嘔悶。

楠木香,甘草(炙),青木香,吳茱萸(蕩洗七次,炒乾。各半兩),宣木瓜,青橘皮,紫蘇莖葉,雞心檳榔(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一枚,煎服。降氣湯(方見前。),吞養正丹(方見痼冷門。),治腳氣衝心築痛,嘔吐涎沫。和劑流氣飲通用。(方見脹滿門。)

椒瓜丸,治腳氣里證。

大生木瓜(就蒂切蓋,以真川椒去目碾末,納實其中,用竹針插其蓋,炊熟。)

上研二味為丸,桐子大。每四十丸,溫酒下。扶虛用核桃肉煎湯下。

越婢湯,治腳氣風多證。

麻黃(去節。一兩半),爛石膏(二兩),白朮(一兩),熟附子,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一枚煎服。

小續命湯,多用薑片,治腳氣寒多證;加獨活,治腳氣風多證。(方見風類。)

乾薑甘草湯(方見脾疼門。)加制吳茱萸、官桂,治寒證腳氣。

香薷銼散加木瓜煎,吞消暑丸,治暑證腳氣。(方並見暑門。)

獨活寄生湯加陳皮,治風證腳氣,無熱者皆可服。最除風毒,消惡血。(方見腰疼門。)

石楠丸,治風毒腳腫生瘡,或筋攣痛重。

石楠葉,薏苡仁,杏仁(浸,去皮微炒),牽牛(炒熟),大腹子(連皮用),川芎,川續斷,赤芍藥,赤小豆,陳皮,當歸,麻黃(去節。各二兩),五加皮,牛膝(各三兩),宣木瓜,獨活萆薢,杜仲(薑製,炒。各四兩)

上細末,以酒浸,蒸餅研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木瓜湯下。

加劑除濕湯加檳榔(方見濕門),五苓散(方見水飲門),治腳氣渴多證。

換腿丸,治風濕腳氣,緩弱,痹痛,上攻肩背。

石楠葉,南星(炮),石斛(酒浸,曬),牛膝(酒浸,曬),羌活,薏苡仁(炒),防風,萆薢,黃耆(蜜炙),天麻,當歸(酒浸,曬),續斷(各一兩半),檳榔(二兩半),宣木瓜(四兩),加蒼朮(炒),川芎(各一兩半)

白話文:

腳氣證治

以下列出各種腳氣的治療方法:

蜜丸法: 用煉蜜製成的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熱水送服。也可以用敗毒散加大黃一起服用。

大黃湯: 治療腳氣伴隨風熱、煩躁口渴、便秘的症狀。藥方包含木香、大黃、黑豆、升麻。每次服用三錢,並加服兩個烏梅,用清水煎服。

追風毒銼散: 治療腳氣伴隨發熱等熱症,用以疏散風毒。藥方包含羌活、雞心檳榔、防風、桑白皮、郁李仁、大黃。每次服用三錢,加一百粒黑豆煎服。若發熱嚴重,便秘,可增加大黃用量。

敗毒散: 治療腳氣熱症。若伴隨自汗怕風,則加桂枝;若無汗怕冷,則加去節麻黃。也可用於治療風濕腳氣伴隨發熱腫脹的症狀,此時需加入蒼朮、檳榔、大黃,使其略微通便為佳。

竹茹湯: 治療腳氣伴隨胃熱、煩躁嘔吐的症狀。需加入烏梅煎服。豆蘇加生甘草則適用於治療熱症腳氣。

木香飲: 治療腳氣入侵腹部,導致心絞痛、嘔心嘔吐的症狀。藥方包含楠木香、甘草、青木香、吳茱萸、宣木瓜、青橘皮、紫蘇莖葉、雞心檳榔。每次服用三錢,加五片薑、一枚烏梅煎服。 降氣湯、養正丹、和劑流氣飲也可用於治療腳氣衝擊心臟導致疼痛、嘔吐涎沫的症狀。

椒瓜丸: 治療腳氣裡證。藥方用大青木瓜,將川椒研末填入瓜內,蒸熟後製成丸藥。每次服用四十丸,溫酒送服,體虛者可用核桃肉煎湯送服。

越婢湯: 治療腳氣風證。藥方包含麻黃、石膏、白朮、附子、甘草。每次服用三錢,加五片薑、一枚大棗煎服。

小續命湯: 治療腳氣寒證,可加薑片;若為風證,則加獨活。

乾薑甘草湯: 治療寒證腳氣,需加入制吳茱萸、官桂。

香薷銼散加木瓜煎,吞消暑丸: 治療暑證腳氣。

獨活寄生湯加陳皮: 治療風證腳氣,無熱者皆可服用。此方擅長祛除風毒,消散瘀血。

石楠丸: 治療風毒導致腳腫生瘡,或筋攣疼痛的症狀。藥方包含石楠葉、薏苡仁、杏仁、牽牛、大腹子、川芎、川續斷、赤芍藥、赤小豆、陳皮、當歸、麻黃、五加皮、牛膝、宣木瓜、獨活、萆薢、杜仲。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木瓜湯送服。

加劑除濕湯加檳榔,五苓散: 治療腳氣口渴的症狀。

換腿丸: 治療風濕腳氣伴隨身體虛弱、痹痛,以及疼痛向上蔓延至肩背的症狀。藥方包含石楠葉、南星、石斛、牛膝、羌活、薏苡仁、防風、萆薢、黃耆、天麻、當歸、續斷、檳榔、宣木瓜、蒼朮、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