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四 (3)
卷之四 (3)
1. 腳氣
2. 腳氣方論
腎司於下,一身之根本系焉。腳者,腎之外候也。夫人為嗜欲所戕,苦不自覺,腎氣內虛,真元不守,凡驟立冷地,久坐卑濕,暴熱濯水,凌晨履霜,感受四氣於冥冥之中,不為腳氣者鮮矣。
腳氣為病,雖起於足,實周乎身,或壯熱頭痛,或身體冷疼,或百節拘攣,或十指走注,或轉筋急痛,或小腹不仁,以至胸滿喘息,煩悶怔忪,昏憒羞明,誤忘錯語,腹痛下利,嘔噦痰涎,食氣惡聞,見食即吐,大便小便多是秘澀,自腿至膝,自脛及踝,屈弱頑痹,攣急痠疼,或焮不焮,或腫不腫,皆其候也。其自汗惡風,無汗惡寒,乍寒乍熱,傳足六經。
外證與傷寒類焉,但猝然腳痛為異耳。治法究其所自來,挾風者遊走有汗;挾寒者掣痛攣疼;挾暑者大渴熱煩;挾濕者腫滿重滯。其間四氣兼有,則推其多者解之,對病施藥,固在權衡。然古人以此名為緩風,謂其感於風毒所致,則總治之法,大要疏導大便,使毒氣得泄而後愈,但分劑不可過焉。其補湯、淋洗,皆醫家之大戒也。
雖然腳氣治法以疏利毒氣為先,蓋慮乎氣實而死矣。然表裡之有異經,冷熱之有異證,或因他病而後發,或致他病之續生,又不可以不通其變。所謂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在表則散,在裡則下,太虛氣乏,扶養其中,凝陰蘊毒,為之溫利,是又胸中之活法矣。其或療治不早,使毒氣入腹衝心,攻築作痛,喘滿上氣,嘔吐異常,此則漸入頓深,或者自貽奄忽。
白話文:
腳氣方論
人體腎臟主宰下半身,是全身的根本。腳部是腎臟的外部反應部位。人們因縱慾過度,自己卻不自知,導致腎氣虛弱,精氣不能固守。凡是突然站立在冰冷的地面上,久坐潮濕的地方,用熱水燙洗腳部,清晨踩踏霜雪,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風寒暑濕等外邪,很少有不患腳氣的。
腳氣雖然起於足部,但實際上會影響全身,症狀表現多樣:有的會發熱頭痛,有的會全身冷痛,有的會關節拘攣,有的會手指麻木疼痛,有的會小腿抽筋劇痛,有的會小腹部麻木無知覺,甚至可能出現胸悶氣喘、煩躁不安、神志恍惚、畏光羞明、言語錯亂、腹痛腹瀉、嘔吐痰涎、飲食不香、見到食物就吐,大便小便祕結或過多,從腿到膝蓋,從小腿到腳踝,都可能出現屈伸困難、麻木疼痛、腫脹等現象,有的發紅有的不發紅,有的腫脹有的不腫脹,這些都是腳氣的表現。患者可能自汗怕風,也可能無汗怕冷,或忽冷忽熱,病情會循經絡傳佈。
腳氣的外在症狀與傷寒相似,但突然發生的腳痛是其特點。治療方法要根據病因來確定:風邪引起的腳氣會遊走性疼痛伴有汗出;寒邪引起的腳氣會抽搐疼痛;暑邪引起的腳氣會口渴、煩躁;濕邪引起的腳氣會腫脹、沉重。如果同時存在多種邪氣,就要重點治療最主要的邪氣,針對病情用藥,需要根據情況權衡。古人稱此病為「緩風」,認為是由於感受風邪毒氣所致,總的治療方法是疏導大便,讓毒氣排出體外才能痊癒,但藥量不可過度。補益的湯藥和藥物淋洗都是醫家的大忌。
雖然治療腳氣要以疏通毒氣為先,這是擔心毒氣壅盛而危及生命的緣故。但是,表裡不同的經絡,寒熱不同的證候,有的腳氣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有的腳氣又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所以不能忽視其變化。治療原則是: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在表則疏散,在裡則攻下,如果正氣虛弱,就要扶養元氣,如果陰寒內盛,就要溫化利濕,這些都是臨證治療的靈活方法。如果治療不及時,毒氣入腹衝擊心臟,就會造成胸悶氣短、嘔吐異常等嚴重症狀,病情會越來越重,甚至危及生命。
3. 腳氣證治
二十四味輕腳丸,治腳氣通用。
當歸(酒浸,曬),川芎,萆薢(鹽水煮乾),羌活,杜仲(薑製,炒),石楠葉,意苡仁,大雞心,檳榔,華陰細辛,枳殼(各一兩),蒼朮(炒),五加皮,防風,獨活,續斷(洗,曬),牛膝(酒浸,曬),威靈仙,海桐皮,木香,木瓜,麻黃(去節),川五靈脂,沒藥(另研。各三分),滴乳香(半兩)上細末,酒浸雪糕為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細銼辣桂、荊芥穗,食前煎湯下,或枳殼、木瓜煎湯下。
木瓜散,腳氣通用。
大腹,紫蘇,羌活,木香,茯苓,陳皮,甘草(炙。各半兩),宣木瓜干(一兩)
上細末。每三錢,薑棗,煎服。
降氣湯,腳氣通用。半夏(制),真蘇子(微炒。各五兩),當歸,厚朴(制),甘草(炙),北前胡(各二兩),肉桂,陳皮(各三兩)
上銼散。每三錢,姜五片,棗兩枚,煎服。如無蘇子,以蘇葉二兩代之。
檳榔散,治風毒腳氣腫痛。
橘葉,杉木節(各一握)
上童子尿一盞,醇酒半盞,煎六分,濾清,乘熱調檳榔末二錢,食前服。
排風湯,通用。(方見風類。)
生木瓜丸,腳氣通用。宣州生木瓜(就蒂切一蓋,取出瓤,以生艾葉塞滿,合蓋,竹針插定,蒸透,去艾,其木瓜去皮研爛。)
上入五積散末,和丸桐子大,曬乾。每服七十丸,食前醇酒下。
止嘔湯,治腳氣嘔逆,吐瀉轉筋。
宣木瓜一味,細銼。每服四錢,新水煎服,神效。
檳榔一物湯,治腳氣攻注,手足不能舉。
雞心大檳榔上末。每服三錢,用紫蘇七葉,連梗橘皮一全個,不去白,姜五片,煎湯,乘熱調下。治腳氣衝心痛悶,用童尿煎服;治腳心串痛,溫酒調下。
海桐皮酒,治風毒腳氣,膝脛疼痛。
海桐皮,五加皮,川獨活,枳殼(制),防風,杜仲(薑製,炒),牛膝(酒浸,曬),薏苡仁(炒。各一兩半),生地黃(二兩半)
上末,用綿裹,以醇酒一斗,春浸七日,秋浸十四日。每日空心溫服一盞,午前一盞。
杉節湯,治腳氣攻心,痛悶脹滿,不食。青皮,陳皮,天台烏藥,雞心檳榔,宣木瓜,干杉木節,半夏(制),枳殼(制),縮砂仁,赤茯苓(各半兩),丁香,茴香(微炒),大腹皮,紫蘇子(微炒),蘿蔔子(微炒),北梗,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每三錢,姜五片煎。
三和散加木香、枳殼(方見水飲門。),和劑流氣散(方見脹滿門。)分氣紫蘇飲(方見喘門。)烏藥順氣散。(方見中風門。)腳氣通用。
枳殼散,疏導毒氣。
枳殼(制,五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末。每服二錢,濃煎木瓜湯調下。如要快利,更加麻仁。
脾約丸,治腳氣大便秘澀。
麻仁(另研),杏仁(浸去皮,炒。各五兩半),枳實(制),厚朴(制),芍藥(各半斤,大黃一斤,蒸,切,曬)
白話文:
腳氣證治
二十四味輕腳丸,治療各種腳氣。
配方:當歸(酒浸曬乾)、川芎、萆薢(鹽水煮乾)、羌活、杜仲(薑汁炒)、石楠葉、薏苡仁、大雞心、檳榔、細辛、枳殼(各一兩)、蒼朮(炒)、五加皮、防風、獨活、續斷(洗淨曬乾)、牛膝(酒浸曬乾)、威靈仙、海桐皮、木香、木瓜、麻黃(去節)、川五靈脂、沒藥(研末,各三分)、乳香(半兩)。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酒浸泡的雪糕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細切的桂枝、荊芥穗煎湯送服,或用枳殼、木瓜煎湯送服。
木瓜散,治療各種腳氣。
配方:大腹皮、紫蘇、羌活、木香、茯苓、陳皮、炙甘草(各半兩)、宣木瓜乾(一兩)。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棗煎湯送服。
降氣湯,治療各種腳氣。
配方:制半夏、微炒真蘇子(各五兩)、當歸、制厚朴、炙甘草、北前胡(各二兩)、肉桂、陳皮(各三兩)。將以上藥材切碎。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加五片薑、兩枚棗煎湯送服。若無蘇子,可用蘇葉二兩代替。
檳榔散,治療風毒引起的腳氣腫痛。
配方:橘葉、杉木節(各一握)。
用法:用童尿一盞、醇酒半盞煎煮至六分,過濾取汁,趁熱加入研磨好的檳榔末二錢,飯前服用。
排風湯,通用。(此方見風症章節)
生木瓜丸,治療各種腳氣。
配方:宣州生木瓜(將木瓜蒂部切開一蓋,取出瓤,用生艾葉塞滿,合上蓋,用竹針固定,蒸熟,取出艾葉,去皮將木瓜研磨成泥)。將研磨好的木瓜泥加入五積散藥末,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曬乾。
用法: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醇酒送服。
止嘔湯,治療腳氣引起的嘔逆、吐瀉、轉筋。
配方:宣木瓜。
用法:將宣木瓜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清水煎服,效果神奇。
檳榔一物湯,治療腳氣引起的氣血衝擊,手足不能抬舉。
配方:雞心大小的檳榔研磨成末。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用七片紫蘇葉(連梗)、一個完整的橘皮(不去白)、五片薑煎湯,趁熱調服。若腳氣衝擊心臟,胸悶疼痛,可用童尿煎服;若腳心竄痛,可用溫酒調服。
海桐皮酒,治療風毒引起的腳氣,膝脛疼痛。
配方:海桐皮、五加皮、川獨活、制枳殼、防風、薑汁炒杜仲、酒浸曬乾牛膝、炒薏苡仁(各一兩半)、生地黃(二兩半)。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棉布包裹,加入一斗醇酒,春天浸泡七日,秋天浸泡十四日。每日空腹溫服一盞,上午再服一盞。
杉節湯,治療腳氣攻心,胸悶脹滿,不食。
配方:青皮、陳皮、天台烏藥、雞心檳榔、宣木瓜、乾杉木節、制半夏、制枳殼、縮砂仁、赤茯苓(各半兩)、丁香、微炒茴香、大腹皮、微炒紫蘇子、微炒蘿蔔子、北梗、炙甘草(各一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五片薑煎服。
三和散加木香、枳殼(此方見水飲章節)、和劑流氣散(此方見脹滿章節)、分氣紫蘇飲(此方見喘症章節)、烏藥順氣散(此方見中風章節),治療各種腳氣。
枳殼散,疏導毒氣。
配方:制枳殼(五兩)、炙甘草(一兩半)。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濃煎木瓜湯送服。如果需要快速通便,可以再加入麻仁。
脾約丸,治療腳氣引起的大便秘澀。
配方:研磨的麻仁、浸泡去皮炒過的杏仁(各五兩半)、制枳實、制厚朴、芍藥(各半斤)、蒸切曬乾的大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