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痿證方論

羌活,柴胡(各半兩),防風(三錢),川烏頭(一錢),炒滑石,炙甘草(各半兩),防己(一兩)苦參(一錢,酒製),肉桂(半錢),瓜蔞根(半兩,酒製),澤瀉(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風湯,空心送下。

愈風湯(方見風門。)

二陳湯(方見瘧門)、四君子湯、四物湯(方並見虛勞門。)謹按:風痿之別,痛則為風,不痛則為痿。經曰:痛則為實,不痛則為虛。曰風、曰痿,虛、實二者而已矣。東垣曰:氣盛病盛,氣衰病衰。何則?人之氣血充實,而風寒客於經絡之間,則邪正交攻而疼痛作矣。人之氣血弱虛,而痰火起於手足之內,則正不能勝邪,而痿痹作矣。

丹溪先生曰:痿症,切不可作風治而用風藥。蓋以風為實,而痿為虛也。曰散邪,曰補虛,豈可紊亂矣乎?

白話文:

痿證方論

這個方子用羌活、柴胡各半兩,防風三錢,川烏頭一錢,炒滑石、炙甘草各半兩,防己一兩,酒製苦參一錢,肉桂半錢,酒製瓜蔞根半兩,澤瀉三錢,磨成粉末,用酒做成像桐子一樣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用「愈風湯」送服,空腹服用。「愈風湯」的方子在「風門」篇裡可以看到。「二陳湯」、「四君子湯」、「四物湯」的方子則在「虛勞門」篇裡可以看到。

需要注意的是,風痿症有不同的情況:疼痛的稱為風證,不痛的稱為痿證。經書上說:疼痛是實證,不痛是虛證。所以「風」、「痿」只是虛實兩種情況而已。東垣(指李東垣)說:氣盛則病盛,氣衰則病衰。這是因為:人體氣血充盈時,風寒入侵經絡,邪正交戰就會疼痛。但如果人體氣血虛弱,痰火在手足內生,正氣不足以制邪,就會導致痿痹。

丹溪先生(指朱丹溪)說:治療痿證,絕對不能用治療風證的方法和藥物。因為風證是實證,而痿證是虛證。治療應該分別為散邪(治療實證)和補虛(治療虛證),絕對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