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

1. 附:諸賢論

劉宗厚曰:痰之為病,仲景論四飲六證,無擇敘內外三因,俱為切當。蓋四飲則敘因痰而顯諸證者,三因則論其因有所傷而生痰者也。惟王隱君論人之諸疾悉出於痰。此發前人所未論,可謂深識痰之情狀,而得其奧者矣。制滾痰丸一方,絲治斯疾,固為簡便,較之仲景三因有表裡內外,而分汗下溫利之法,則疏闊矣。

白話文:

劉宗厚說:痰這種疾病,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討論了四種飲邪和六種證狀,王無擇描述了內、外、三種原因,都非常切合實際。四種飲邪是指因痰而出現的各種證狀,三種原因是指由於某些原因而導致痰液生成的。只有王隱君提出,人的各種疾病都源於痰。這是前人沒有討論過的,可謂是深刻認識了痰的性質和狀況,並且掌握了它的奧祕。王隱君配製的滾痰丸,能夠治療這種疾病,確實簡單方便,但與仲景的三種原因有表裡、內外之分,並且分為汗法、下法、溫法和利法相比,就顯得簡單粗略了。

況又有虛實寒熱之不同者哉!夫痰病之原,有因熱而生痰者,亦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風寒暑濕而得者,有因驚而得者,有因氣而得者,有因酒食而得者,有因食積而得者,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者,有腎虛不能降火而生者。若熱痰,則多煩熱;風痰多成癱瘓、奇證;冷痰多成骨痹;濕痰多倦怠軟弱;驚痰多成心痛、癲疾;飲痰多成脅痛、臂痛;食積痰多成癖塊、痞滿。其為病狀,種種難名。

白話文:

況且還有虛實寒熱的不同呢!痰病的根源,有因熱而生的痰,亦有因痰而生的熱,有因風寒暑濕而得的,有因驚嚇而得的,有因氣的瘀滯而得的,有因酒食而得的,有因食積而得的,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的,有腎虛不能降火而生的。如果是熱痰,則多煩躁發熱;風痰多成癱瘓、怪病;冷痰多成骨痹;濕痰多倦怠軟弱;驚痰多成心痛、癲疾;飲痰多成脅痛、臂痛;食積痰多成癖塊、痞滿。其為病狀,種種難以命名。

王隱君論中頗為詳盡,學者但察其病形脈證,則知所挾之邪,隨其表裡、上下、虛實以治之。若夫子和謂飲無補法,必當去水,故用吐、汗、下之三法治人常愈。又論熱藥治痰之誤,固為詳切,亦有挾寒、挾虛之證,不可不論。

白話文:

王隱君在著作中已有相當詳盡的論述。醫者只要觀察病人的症狀、脈象和證候,就能知道病因所在,然後根據病情的表裡、上下、虛實來制定治療方案。就像《素問》中所說的:“飲無補法,必當去水”,所以要用吐、汗、下三種方法來治療,才能讓病人痊癒。王隱君也論述了用熱藥治療痰症的錯誤,但他也指出,有些病人是寒邪或虛證引起的痰症,不可不論。

夫久痰凝結,膠固不通,狀若寒凝,不用溫藥引導,必有拒格之患,況有風寒外來,痰氣內郁者,不出溫散亦何以開鬱行滯?又有血氣虧乏之人,痰客中焦,閉塞清道,以致四肢百骸發為諸病,理宜導去痰滯,必當補接兼行,又難拘於子和之三法也。大凡病久淹延,卒不便死者,多因食積、痰飲所致,何以然者?蓋胃氣亦賴痰積所養,飲食雖少,胃氣卒不便虛故也。亦有治痰用峻利過多,則脾氣愈虛,津液不運,痰反生而愈盛。

法當補脾胃,清中氣,則痰自然運下,此乃治本之法也,謂醫中之王道者,正此類也。

白話文:

如果痰液凝結成塊,阻凝不通,情況就像寒凝一樣,如果不使用溫熱藥物引導疏通,必然會出現拒絕、抵觸的症狀。更何況如果還有風寒從外面入侵,痰氣鬱結在身體內部,如果不溫散寒痰,怎麼能疏散鬱結,暢通阻滯呢?另外還有一些血氣虧乏的人,痰邪停滯在中焦,阻閉了清氣運行的大道,導致四肢百骸發生各種疾病,道理上應該疏通痰阻,但必須補氣、疏痰並行。況且補、和、下的三種方法也難以拘泥限制。大凡疾病長期延續,突然間死亡的人,多半是飲食積聚、痰飲所造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胃氣也依靠痰飲積聚來滋養,即使飲食減少,胃氣也不會突然虛弱,導致死亡。還有一些人治療痰病使用峻利之藥過多,則脾氣更加虛弱,津液不能運化,痰反而產生得更多,更加嚴重。

補養脾胃,調理中氣,那麼痰自然會順利排出,此乃治癒根本的方法,被稱作醫中的正途,正是指這一類方法。

2. 附諸方

金沸草散,治外感風寒,痰氣內郁,咳唾稠黏。參蘇飲亦治外感風寒,痰飲停積胸膈,咳嗽氣促,言語不能相續。(並見傷風門。),小青龍湯,治外感風寒,內生溢飲、支飲,倚怠喘滿。(方見咳嗽門。)蘇子降氣湯,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方見諸氣門。)

中和丸,治濕痰氣熱。

白話文:

金沸草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氣內鬱,咳唾稠黏的疾病。參蘇飲:也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飲停積胸膈,咳嗽氣促,言語不能相續的疾病。(詳見傷風門。)小青龍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生溢飲、支飲,倚怠喘滿的疾病。(方劑詳見咳嗽門。)蘇子降氣湯:用於治療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的疾病。(方劑詳見諸氣門。)

中和丸:治療濕痰氣熱。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等分)

白話文:

蒼朮、黃芩、半夏、香附等量。

上為末,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薑湯下。

導痰湯

白話文:

草藥末,混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50-70 丸,用薑湯送服。

導痰湯

南星(炮),橘紅(去白),赤茯苓(去皮),枳殼(麩炒。各一兩),甘草(炙,半兩),半夏(四兩)

白話文:

南星(炮製過的),橘子皮(去掉白色的瓤),赤茯苓(去皮),枳殼(用麩皮炒過,各一兩),甘草(炙過的,半兩),半夏(四兩)。

上㕮咀。水煎,生薑五片,食前服。

茯苓丸(出《千金》第一方)

半夏(四兩),茯苓(二兩),枳殼(一兩),風化硝(半兩)

上為末,蒸餅或神麯、薑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此方治中脘停痰,臂痛難舉,手足不得轉有效。

清膈化痰丸

白話文:

【茯苓丸】(出自《千金方》第一方)

【組成】 半夏(四兩),茯苓(二兩),枳殼(一兩),風化硝(半兩)

【製法】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水蒸餅、神曲或薑汁調成丸,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

【功效】 此方治療中脘停痰,導致手臂疼痛難以抬起,手腳無法轉動的症狀。

【清膈化痰丸】

黃連,黃芩(各一兩),黃柏,山梔(半兩),香附(一兩半),蒼朮(二兩)

白話文:

黃連、黃芩:各一兩

黃柏、山梔:半兩

香附:一兩半

蒼朮: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白湯下。

搜風化痰丸

人參,槐角子,殭蠶,白礬,陳皮(去白),天麻,荊芥(各一兩),半夏(四兩,薑汁炒),辰砂(半兩,另研)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辰砂為衣。服四十丸,薑湯下。

利膈化痰丸

南星,蛤粉(研細,一兩),半夏,栝蔞仁,貝母(去心,治胸膈痰氣妙),香附(半兩,童便浸)

白話文:

搜風化痰丸

人參、槐角子、殭蠶、白礬、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天麻、荊芥(各一兩),半夏(四兩,薑汁炒過),辰砂(半兩,另行研磨)

以上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蒸過後的麵餅製作成丸劑,最後塗上辰砂外衣。每次服用四十丸,薑湯送服。

利膈化痰丸

南星、蛤粉(研磨成細粉,一兩),半夏、栝蔞仁、貝母(去除果心,具有治療胸腔膈肌痰氣的功效),香附(半兩,用童便浸泡)

上為末,用豬牙皂角十四鋌,敲碎,水一碗半。煮;杏仁去皮、尖,一兩,煮水將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藥搜和,再入薑汁,泡蒸餅丸如綠豆大,青黛為衣。每服五六十丸,薑湯下。

清痰丸,專清中脘熱痰積。

白話文:

將藥物磨成粉末,加入十四鋌豬牙皁角,敲碎後放入一碗半的水中煮沸。再加入一兩去皮尖杏仁,煮到水將幹時,去除皁角,將杏仁搗成泥狀,與前藥混合均勻,再加入薑汁,將藥物混合成綠豆般大小的蒸餅丸,外層裹上一層青黛。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薑湯送服。

清痰丸,專門清除中脘熱痰積。

烏梅,枯礬,黃芩,蒼朮,陳皮,活石(炒),青皮,枳實(各半兩),南星,半夏,神麯,山楂,乾生薑,香附(各一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服。

王隱君滾痰丸

白話文:

烏梅、枯礬、黃芩、蒼朮、陳皮、活石(炒過的)、青皮、枳實(各半兩),南星、半夏、神曲、山楂、乾生薑、香附(各一兩)。

王隱君【滾痰丸】

末狀,用湯浸軟,蒸餅丸服。

括曰:甑里翻身甲掛金,於今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零半兩,水丸桐子意常斟,千般怪證如神效,水瀉雙身卻不任。

白話文:

(括弧內的話)說:甑子裡翻轉就好像甲蟲掛金,現在頭上長了草,很深。二八相逢正確地要求一斤,硝石煅燒青礬加倍就像沉香,在十七兩中零半兩,用像桐子般大小的水丸,有如神效的千般怪異症狀,水瀉雙身卻不勝任。

大黃(酒蒸),黃片芩(酒洗淨。各八兩),沉香(半兩),礞石(一兩,捶碎,焰硝一兩,用入小砂罐內,瓦片蓋之,鐵線練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

白話文:

大黃(用酒蒸製),黃琴(用酒洗淨,各取八兩),沉香(取半兩),礞石(取一兩,搗碎,再加入一兩硝石,放入小砂鍋內,用瓦片蓋上,用鐵絲繫緊,用鹽泥密封,曬乾後,用火燒至通紅,待冷卻後取出)。

一方加硃砂二兩,(研為細末為衣。)

上為細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虛實加減服,茶清溫水任下,臨臥食後服。

六君子湯,治脾虛不進飲食,嘔吐痰水。(方見調理脾胃門。)

清氣化痰丸,清頭目,涼膈化痰利氣。

白話文:

其中一方加入硃砂二兩,(研磨成細末當作衣)。

上述細末,加入水丸梧子大小。每次服用四五十丸,根據虛實加減服用,以茶水或溫水任意送服,睡前飯後服用。

六君子湯,治療脾虛不進食,嘔吐痰水。(方劑見調理脾胃門)。

清氣化痰丸,清頭目,涼膈化痰利氣。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陳皮(去白),茯苓(去皮,各一兩半),薄荷葉,荊芥穗(各五錢),黃芩(酒浸,炒,),連翹,梔子仁(炒),桔梗(去蘆),甘草(炙。各一兩),蒼朮(泔浸,銼,焙乾,炒),香附子(醋浸,炒。各一兩)

白話文:

半夏(洗淨七次,二兩),陳皮(去除白色部分),茯苓(去除外皮,各一兩半),薄荷葉,荊芥穗(各五錢),黃芩(用酒浸泡後炒製),連翹,梔子仁(炒製),桔梗(去除花梗),甘草(炙烤。各一兩),蒼朮(用淘米水浸泡,切碎,烘乾,炒製),香附子(用醋浸泡,炒製。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煎水,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臨臥各一服。如腸胃燥實,加酒炒大黃、芒硝各一兩。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和水煎成藥液,將藥液打成糊狀,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粒丸藥,在飯後和睡前各服用一次。如果腸胃乾燥堅實,可以添加炒過的酒、大黃和芒硝,各一兩。

此方即二陳湯、涼膈散加香附、蒼朮相合是也。蓋痰者因火而動,氣者因鬱而成,故作胸膈痞滿,頭目昏眩。今用二陳湯以豁痰,涼膈散以降火而散風熱,香附、蒼朮開鬱順氣,何疾之不愈哉!

節齋化痰丸

白話文:

這個方劑就是二陳湯、涼膈散加上香附、蒼朮綜合起來的。痰是因為火而開始活動,氣是因為鬱結而產生,所以才會胸膈痞滿、頭昏眼花。現在用二陳湯來化痰,涼膈散來清熱並散風熱,香附、蒼朮來疏肝理氣,哪有治不好的病呢!

化痰丸

【功用】 化痰止咳,清熱散結。

【主治】 痰熱積聚、咳嗽喘促、胸悶氣促、咳咯黃痰。

【組成】 半夏(生用)、瓜盧仁、陳皮、茯苓、橘紅、貝母、甘草、生薑(炮用)、紫蘇葉、僵蠶、浙貝、桔梗。

【用法用量】 每次10~15克,水煎服。

【禁忌】 脾虛濕盛者慎用。

論曰:痰者,病名也。人之一身,氣血清順則津液流通,何痰之有?惟夫氣血濁逆,則津液不清,熏蒸成聚而變為痰焉。痰之本,水也,原於腎;痰之動,濕也,主於脾。古人用二陳湯為治痰通用者,所實脾燥濕治其標也。然以之而治濕痰、寒痰、痰飲、痰涎則固是矣。

白話文:

論語說:痰是一種病名。人的身體,氣血運行順暢,津液就會流通,哪裏來的痰呢?只有氣血運行不暢,津液不清澈,蒸發後聚集在一起,才會變成痰。痰的本源是水,它是從腎臟產生的;痰的活動與濕氣有關,是脾臟的職責。古人用二陳湯來治療痰,是因為它可以燥濕健脾,從根本上治療痰。但是用它來治療濕痰、寒痰、痰飲、痰涎,就未必有效了。

若夫痰因火上,肺氣不清,咳嗽時作,及老痰、郁痰結成黏塊,凝滯喉間,吐咯難出,此等之痰,皆因火邪炎上,熏於上焦,肺氣被郁,故其津液之隨氣而升者,為火熏蒸,凝濁鬱結而成,歲月積久,根深蒂固,故名老、名郁,而其源則火邪也。病在上焦心肺之分,咽喉之間,非中焦脾胃溫痰、冷痰、痰飲、痰涎之比也。

白話文:

如果痰液因為火氣上攻,肺中的氣無法正常運行,造成咳嗽不止,或是老年人痰液黏稠結成塊狀,阻塞在喉嚨,很難吐出,這些痰液都是因為邪火上炎,燻熱上焦,肺氣鬱結,導致津液隨氣上升,被火氣燻蒸,漸漸凝聚,長年累月下來,根深蒂固,所以稱為老痰或鬱痰,但它們的來源都是邪火。這種痰屬於上焦心肺之間的病症,是位於咽喉之間,並不是中焦脾胃引起的溫痰、冷痰、痰飲、痰涎等痰症可以比擬的。

故湯藥難治,亦非半夏、茯苓、蒼朮、枳殼、南星等藥所能治也。惟在開其鬱、降其火、清潤肺金而消化凝結之痰,緩以治之,庶可取效。今制一方於後。

白話文:

因此藥湯難以治癒,也不是半夏、茯苓、蒼朮、枳殼、南星等藥物所能治癒的。只有疏通他的鬱悶,降低他的火氣,清潤肺金來消化凝聚的痰液,慢慢治療,纔有希望獲得療效。現在開一個方子如下。

天門冬(去心),黃芩(酒炒),海粉(別研),栝蔞仁(別研),橘紅(各一兩),桔梗(去蘆),連翹香附子(槌研,淺鹽水浸,炒。各五錢),青黛(別研,二錢),芒硝(別研,三錢)

白話文:

天門冬(去掉心部),黃芩(用酒炒過),海粉(研磨),栝蔞仁(研磨),橘紅(各一兩),桔梗(去掉蘆頭),連翹、香附子(敲碎研磨,用淡鹽水浸泡,炒過,各五錢),青黛(研磨,二錢),芒硝(研磨,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入生薑汁少許,和藥末杵極勻,丸如小龍眼大。噙化一丸,或嚼爛,清湯細嚥之。或丸為細丸,如黍米大,淡薑湯送下五六十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蜂蜜和生薑汁,充分混合均勻,製成像小龍眼大小的藥丸。含化一丸,或咀嚼後,用清湯送服。或者將藥丸製成細小如黍米大小的藥丸,用淡薑湯送服五六十丸。

此等老痰,大率飲酒之人多有之。酒氣上升為火,肺與胃脘皆受火邪,故鬱滯而成。此方用天門冬、黃芩泄肺火也,海粉、芒硝咸以軟堅也,栝蔞仁潤肺降痰,香附米開鬱降氣,連翹開結降火,青黛解鬱火,故皆不用辛燥之藥。

秘傳豁痰丸,治食積痰熱。

白話文:

這種老痰,大多是喝酒的人才會有的。酒性上升容易化火,肺和胃都受到火邪的侵害,所以會鬱滯成痰。這個方子用天門冬和黃芩來清肺火,海粉和芒硝都具有化堅軟堅的作用,栝蔞仁潤肺化痰,香附米可以疏肝理氣,連翹可以解毒消腫、清熱瀉火,青黛可以解鬱火,所以都不用辛熱燥烈的藥。

祕傳豁痰丸

治食積痰熱。

陳皮(去白,四兩),山楂,神麯(各二兩),當歸,黃芩,白朮(各四兩),半夏(薑汁浸七日)黃連,白茯苓,甘草(各一兩五錢),枳實(二兩五錢)

白話文:

陳皮(去白色部分,四兩),山楂,神麴(各二兩),當歸,黃芩,白朮(各四兩),半夏(用薑汁浸泡七天)黃連,白茯苓,甘草(各一兩五錢),枳實(二兩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臨臥或食後淡薑湯送下。

秘傳滾痰丸,降痰火神效。

白話文:

祕傳滾痰丸,可降痰火,其療效神妙。

細磨湯浸蒸餅成丸,大小如梧桐子。

每次服用四五十丸,在睡前或飯後服用,用淡薑湯送下。

大黃(八兩,銼片,用皮硝三兩,酒一碗,水一碗和勻,蒸乾用),黃芩(八兩,銼碎,用明礬三兩,酒水各一碗,蒸用),沉香(五錢),礞石(一兩,用硝一兩,入罐固濟煅紅取出用),硃砂(一兩,研末為衣)

白話文:

大黃(8兩,切片,用3兩皮硝、1碗酒、1碗水混合均勻,蒸乾後使用),黃芩(8兩,切碎,用3兩明礬、各1碗酒水蒸用),沉香(5錢),礞石(1兩,用1兩硝,放進罐子裡固化並煅燒至發紅取出使用),硃砂(1兩,研成粉末作為塗層)

上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量虛實加減。

加味二陳湯

白話文:

[加味二陳湯]

藥材細碎,製作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水丸,再以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 40 到 50 丸,視患者虛實狀況加減用量。

半夏(薑汁,一錢五分),白茯苓,白朮(各一錢),香附(一錢二分),連翹,黃芩,枳實(麩炒),前胡,甘草,栝蔞仁,桔梗,麥牙,神麯(炒),陳皮(鹽水浸,炒。各一錢)

上㕮咀,水二盞,薑三片,煎一盞。

白話文:

  • 半夏(用薑汁炒過,一錢五分)

  • 白茯苓(一錢)

  • 白朮(一錢)

  • 香附(一錢二分)

  • 連翹(一錢)

  • 黃芩(一錢)

  • 枳實(用麩皮炒過,一錢)

  • 前胡(一錢)

  • 甘草(一錢)

  • 栝蔞仁(一錢)

  • 桔梗(一錢)

  • 麥芽(一錢)

  • 神曲(炒過,一錢)

  • 陳皮(用鹽水浸泡後炒過,一錢)

возьмите один сян, две чашки воды, три ломтика имбиря, прокипятите до одной чашки.

五飲湯(《拔粹》方)一留飲心下,二癖飲脅下,三痰飲胃中,四溢飲膈上,五流飲腸間,凡此五飲,酒後傷寒,飲冷過多,故有此疾。

白話文:

五飲湯(《拔萃》的方劑): 一種積液停留在心臟以下,第二種積液停留在脅肋以下,第三種積液在胃中,第四種積液在膈膜以上,第五種積液在腸中。凡是這五種積水,多由於飲酒過度、傷寒、喝冷飲過多而引起的。

旋覆花,人參,陳皮,枳實,白朮,茯苓,厚朴,半夏,澤瀉,豬苓,前胡,桂心,芍藥,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旋覆花、人參、陳皮、枳實、白朮、茯苓、厚朴、半夏、澤瀉、豬苓、前胡、桂心、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兩分四服,水二盞,生薑十片,同煎至六分,取清溫服,不拘時。忌食肉、生冷、滋味等物。因酒有飲加葛根、葛花、砂仁。

蠲飲枳實丸(《拔粹》方)逐飲消痰,導滯清膈。

白話文:

每次服用 0.5 兩藥粉,分四次服用;以兩碗水,加上十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六分之一的量,取清澈藥液溫熱服用,不限服用時間。服用期間忌食肉類、生冷食物和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如果有喝酒,可以加入葛根、葛花和砂仁。

蠲飲枳實丸(《拔粹》方)能去除飲邪,消散痰液,疏導滯氣,淨化膈膜。

枳實(炒),半夏(湯泡七次),陳皮(去白,各二兩),黑牽牛(半斤,取頭末三兩)

上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食後。

白話文:

枳實(炒過的),半夏(用熱水泡七次),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各二兩),黑牽牛(半斤,取最前端的三兩)

磨成細粉末,加水煮成麵糊,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辰砂祛痰丸(《聖惠方》)治酒食過多,酸鹹作成痰飲,聚於胸中。凝則嘔逆噁心;流則臂痛,頭目昏眩,腰腳疼痛;深則左癱右瘓;淺則蹶然倒地,此藥神效。

白話文:

辰砂祛痰丸取自《聖惠方》,用於治療因過度飲食酒食,酸性食物和鹹味食物形成痰液聚集在胸中所導致的疾病。當痰液凝結時,會引起嘔吐、噁心等不適,散佈則會引起手臂疼痛、頭暈目眩、腰腿疼痛,痰液較深時,會導致左邊癱瘓和右邊麻痺,痰液較淺時,會突然感到頭昏眼花而倒地。此藥神效,可有效緩解痰飲之症。

硃砂(一兩,水飛,一半入藥,一半為衣),半夏(四兩),槐角(炒),陳皮,白礬(生),荊芥(各一兩),生薑(四兩,與半夏製作餅,陰乾)

白話文:

硃砂:1 兩,以水飛之法製成,一半入藥,一半作為製藥的衣粉。

半夏:4 兩。

槐角:炒熟。

陳皮:1 兩。

白礬:採用生白礬,1 兩。

荊芥:1 兩。

生薑:4 兩,與半夏一起製作成餅狀,陰乾。

上為末,薑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湯下。

八味丸,治脾腎兩虛,痰唾而不咳者。(方見諸虛門。)

五虎湯,治痰喘氣急。(方見喘門。)

白話文:

末,薑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搭配生薑湯服用。

八味丸,治療脾腎兩虛,有痰但沒有咳嗽的症狀。(方劑詳見「諸虛門」)

五虎湯,治療胸悶氣喘。(方劑詳見「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