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1. 卷之七
2. 痰涎
3. 痰涎方論
惟氣與血能生諸病,痰亦如之。夫痰者津液之異名,人之所恃以潤養肢體者也。血氣和平,關絡條暢,則痰散而無;氣脈閉塞,脘竅凝滯,則痰聚而有。痰之所以發動者,豈無自而然哉!風搏寒凝,暑煩濕滯,以至諸熱蒸郁,啖食生冷、煎爆、腥膻、咸藏動風發氣等輩,皆能致痰也。
是痰作恙,為喘,為嗽,為壅,為嘔,為眩暈,為風癇,為狂迷,為忪悸;或吞酸,或短氣,或痞隔,或腫脹,或寒熱,或疼痛,痰實主之。人知痛生於氣血,孰知痰涎流注,亦能纏滯而為痛乎?如頭風證,眉稜耳角俱痛,投以風藥不效,投以痰藥收功;如患眼證,赤腫羞明而痛,與之涼劑弗瘳,與之痰劑獲愈;如酒家手臂痛重,時或麻痹,二陳湯加片子薑黃下白丸子、消飲丸、倍術丸輩,每每就安;如斗家胸骨撲傷,刺痛無已,散血之劑罔功,續以自己溲便飲之,須臾吐痰,其痛立止,此皆痰涎作痛之明證也。然而頑痰滿胸,上脘填塞,其高者因而越之,法當從權取吐。
或者津液不守,所以痰多,吐甚痰脫,則精竭而斃矣。療痰之法,理氣為上,和胃次之。若風,若寒,若濕,若熱,如前數者,亦當推尋所受之因。和胃謂何?涎者,脾之液也,脾胃一和,痰涎自散,故治痰多用半夏,蓋半夏能利痰故也。
白話文:
痰涎方論
氣血可以導致各種疾病,痰也是如此。痰是津液的另一種名稱,是人體用來滋養肢體的物質。氣血平和,經絡通暢,痰就會自然消散;如果氣脈阻塞,臟腑凝滯,痰就會積聚。痰的產生絕非偶然,風寒、暑濕、熱邪鬱結,以及進食生冷、油膩煎炸、腥膻、鹹味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都會導致痰的產生。
痰引起的疾病很多,例如喘息、咳嗽、胸悶、嘔吐、眩暈、中風、狂躁、心悸等;或者胃酸、呼吸短促、胸腹脹滿、腫脹、寒熱、疼痛,這些都可能是痰引起的。人們都知道疼痛源於氣血,卻不知道痰液的淤積也能導致疼痛。例如頭痛,眉稜、耳角都疼痛,服用風藥無效,服用化痰藥卻能見效;例如眼疾,眼睛紅腫疼痛畏光,服用涼藥無效,服用化痰藥卻能痊癒;例如酒家手臂疼痛嚴重,時常麻痺,服用二陳湯加生薑、黃連、白丸子、消飲丸、倍術丸等,往往就能好轉;例如摔跤導致胸骨挫傷,疼痛難忍,活血化瘀的藥物無效,服用自己尿液製成的藥物後,很快吐出痰液,疼痛立即消失。這些都是痰液導致疼痛的明確證據。但是,如果痰液頑固地積聚在胸腔,阻塞上腹部,病情嚴重者,需要考慮使用催吐的方法。
如果津液不能固守,就會導致痰液過多,甚至嘔吐出大量痰液而精氣耗竭死亡。治療痰的方法,首先是理氣,其次是和胃。至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也應該追溯其致病原因。何謂和胃?涎液是脾的津液,脾胃平和,痰液自然會消散。因此治療痰多常用半夏,因為半夏具有化痰的作用。
4. 痰涎證治
橘皮湯,治胸膈停痰。
半夏(制,五兩),茯苓,陳皮(各三兩),細辛,青皮,桔梗,枳殼,甘草(炒。各二兩),人參,旋覆花(去萼。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厚片,煎服。
前胡半夏湯,治痰盛。
北前胡,半夏(制),茯苓(各三分),陳皮,木香,紫蘇,枳殼(制),甘草(炒。各二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烏梅少許,煎服。
人參飲,治痰,亦治嗽。
人參,桔梗,半夏曲,五味子,細辛,枳殼(制),赤茯苓(各一分),甘草(炒,半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煎服。痰嗽,加紫菀,添甘草。
星薑湯,治痰去風。
丸白南星(半兩者一個),老生薑(三錢半)
上各切片,以水三盞,磁器內煎取其半,逐漸溫服。
二聖飲,治風痰。
南星,半夏(各二兩,切片)
上用生薑一斤,搗取自然汁浸藥,磁器盛之,頓在鍋內,隔湯熬烑,令薑汁盡,焙乾為末。
每挑二錢匕,生薑、甘草少許,煎湯調下。或用糕糊小丸,薑湯下三十丸,入煅白礬少許同丸亦得。
大半夏湯,治痰飲。
半夏(制),茯苓,生薑(等分)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小盞,溫服。如熱痰,加甘草少許;胃不和,去甘草加陳皮。
半夏丸,消下痰涎。
圓白半夏,老生薑(等分,如泥,焙乾)
上為末,煮薑汁為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薑湯下。
豁痰丸,治頑痰壅盛。
南星(三兩),半夏(二兩。各銼作大片,用濃皂角水浸一宿,焙乾為末),白附子,川靈脂,直殭蠶(炒,去絲),華陰細辛,白礬(煅枯。各一兩),全蠍(三錢半,焙)
上為末,皂角漿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二三十丸,薑湯下。
神術丸,治痰飲妙。
茅山蒼朮(一斤,米泔浸一宿,去皮,切片,焙乾為末),生油麻(半兩,水二盞,研細取漿),大棗(十五個,煮,取肉研,旋入磨漿拌和藥)
上末為丸,桐子大。曬乾。每五七十丸,空心溫湯下。
辰砂化痰丸,驅風化痰。
辰砂(研細),白礬(煅枯。各半兩),半夏曲(三兩),南星(炮,一兩)
上為末,薑汁調面煮糊丸桐子大,別用硃砂衣。每十丸,薑湯下。小兒風痰一二丸。
強中二姜丸,溫脾胃,消寒痰。
良薑,乾薑,青皮,陳皮,大半夏(切開,沸湯蕩浸七次,焙乾,各一兩),南星(炮,半兩)
上為末,薑汁調面煮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薑湯下。
養正丹,治腎虛,氣不歸元,痰涎上壅。亦治寒痰。每服二十丸,用降氣湯送下。
二陳湯吞白丸子(方見小兒類),治痰飲一證,眉心眉梁骨痛,狀如頭風。
二陳湯(方見瘧類)加蒼朮、片子薑黃、制枳殼各少許,治酒面積毒,釀熱生痰,攻眼腫痛。
控痰良方,喘嗽通用。
虢丹,白礬(各二兩)
上以錢王磚剜一大孔,先入虢丹,次以白礬蓋頂,用炭一斤,煅至火盡礬枯、丹黑,出火毒,研細,煮稀麵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沸湯泡生薑汁送下。諸頑痰迷塞,關竅不通,聲音不出,以三十丸研末,入全蠍少許,用自然薑汁澄取清者調灌,須臾吐痰,立愈。凡喘促,胸膈澎湃,寸脈急數,須從權吐之。中滿內實而喘者,與解毒雄黃丸。(方見積熱門。)
白話文:
痰涎證治
橘皮湯,主治胸膈痰滯。
配方:半夏(制,5兩)、茯苓、陳皮(各3兩)、細辛、青皮、桔梗、枳殼、甘草(炒,各2兩)、人參、旋覆花(去萼,各1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錢,用生薑5片厚切片煎服。
前胡半夏湯,主治痰液過盛。
配方:北前胡、半夏(制)、茯苓(各3分)、陳皮、木香、紫蘇、枳殼(制)、甘草(炒,各2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錢,用生薑5片、烏梅少許煎服。
人參飲,主治痰症,也治咳嗽。
配方:人參、桔梗、半夏曲、五味子、細辛、枳殼(制)、赤茯苓(各1分)、甘草(炒,0.5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3錢,用生薑5片煎服。若為痰嗽,可加入紫菀,並增加甘草用量。
星薑湯,主治痰飲並祛風。
配方:白南星(半兩,一個)、老生薑(3錢半)。
用法:將藥材切片,加水三盞,用瓷器煎煮至半盞,溫服。
二聖飲,主治風痰。
配方:南星、半夏(各2兩,切片)。
用法:用生薑一斤搗汁浸泡藥材,盛入瓷器,隔水燉煮至薑汁耗盡,焙乾研末。每次服用2錢,用生薑、甘草少許煎湯送服。或製成小丸子,每次服用30丸,用薑湯送服,也可加入少量煅白礬同丸。
大半夏湯,主治痰飲。
配方:半夏(制)、茯苓、生薑(等量)。
用法:將藥材研碎。每次服用3錢,加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若為熱痰,可加少量甘草;若胃不和,則去除甘草,加入陳皮。
半夏丸,主治化解痰涎。
配方:白半夏、老生薑(等量,製成泥狀,焙乾)。
用法: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製成糊狀丸劑,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30丸,用薑湯送服。
豁痰丸,主治頑固痰液壅盛。
配方:南星(3兩)、半夏(2兩,切成大片,用濃皂角水浸泡一夜,焙乾研末)、白附子、川靈脂、直殭蠶(炒,去絲)、華陰細辛、白礬(煅枯,各1兩)、全蠍(3錢半,焙)。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皂角漿煮麵糊製成丸劑,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20-30丸,用薑湯送服。
神術丸,主治痰飲,療效顯著。
配方:茅山蒼朮(1斤,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去皮,切片,焙乾研末)、生油麻(半兩,加水二盞研磨取汁)、大棗(15個,煮熟去核研磨,與油麻汁混合拌勻藥末)。
用法:將藥末製成丸劑,如桐子大小,曬乾。每次服用50-70丸,空腹溫水送服。
辰砂化痰丸,主治驅風化痰。
配方:辰砂(研細)、白礬(煅枯,各半兩)、半夏曲(3兩)、南星(炮製,1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麵糊製成丸劑,如桐子大小,另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10丸,用薑湯送服。小兒風痰每次服用1-2丸。
強中二姜丸,主治溫補脾胃,化解寒痰。
配方:良薑、乾薑、青皮、陳皮、大半夏(切開,用沸水反覆沖洗七次,焙乾,各1兩)、南星(炮製,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麵糊製成丸劑,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30丸,用薑湯送服。
養正丹,主治腎虛、氣虛、痰涎壅盛,也治寒痰。每次服用20丸,用降氣湯送服。
二陳湯吞白丸子(方見小兒類),主治痰飲,伴有眉心、眉骨疼痛,症狀類似頭痛。
二陳湯(方見瘧疾類)加蒼朮、片子薑黃、制枳殼各少許,主治酒積中毒,引起發熱生痰,攻眼腫痛。
控痰良方,主治喘嗽。
配方:虢丹、白礬(各2兩)。
用法:用錢王磚挖一個大孔,先放入虢丹,再以白礬蓋在上面,用炭火煅燒至火盡,白礬枯焦,虢丹變黑,取出放涼,研磨成粉末,用稀麵糊製成丸劑,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15丸,用沸水泡過的薑汁送服。若為頑固痰迷塞,關竅不通,聲音嘶啞,則取30丸研末,加入少量全蠍,用新鮮薑汁澄清液調服,片刻即可吐出痰液,症狀立即好轉。凡喘促,胸膈憋悶,寸脈急數,應酌情催吐。中滿內實而喘者,可服用解毒雄黃丸(方見積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