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六 (18)
卷之六 (18)
1. 傷食方論
《病源》曰:宿食不消,由臟氣虛弱,寒氣在於脾胃之間,故使穀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氣既弱,故不能磨之,則經宿而不消也。令人腹脹氣急,噫氣醋臭,時復憎寒壯熱是也。或頭痛如瘧之狀,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脈亦微而澀者,則宿食不消也。丹溪云:傷食惡食者,胸中有物,宜導痰補脾,用二陳湯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服之。
豆蔻橘紅散,溫脾養胃,升降陰陽,和三焦,化宿食。
白話文:
《病源》說:食物在體內停留時間過久不消化,是由於臟氣虛弱,寒氣存在於脾胃之間,因此穀物不能消化。舊有的穀物沒有消化,新的穀物又進入體內,脾氣已經虛弱,因此不能研磨穀物,就會在體內停留太久而不消化。這樣就會讓人感到腹脹、氣急,打嗝時有酸臭味,有時還會怕冷發熱。或者頭痛,像瘧疾發作的樣子,寸口脈浮大,按壓時反而感覺澀,尺脈微弱而澀,這都是宿食不消的症狀。丹溪說:因飲食不潔而導致胃部不適的人,胸中有異物,應該導痰補脾,用二陳湯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服用。
荳蔻橘紅散,溫暖脾臟,滋養胃部,調節陰陽平衡,調和三焦,消化積食。
丁香,木香(各一兩),白豆蔻,人參,厚朴(薑汁製),神麯(炒),乾薑(炮),半夏曲,橘紅(去白),甘草(炙),薷香(去土),白朮(各半兩)
白話文:
丁香、木香(各一兩)
白豆蔻、人參、厚朴(薑汁製)、神麯(炒)、乾薑(炮)、半夏曲、橘紅(去白)、甘草(炙)、薷香(去土)、白朮(各半兩)
上㕮咀。每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溫服。
保和丸,專治一切食積。
白話文:
保和丸,專門治療各種飲食積滯的問題。
每三次用藥,加水一碗,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只剩下七分之一的量。濾掉渣滓,溫熱服用。
山楂(六兩),神麯,半夏,茯苓(各二兩),陳皮,連翹,蘿蔔子(各一兩)
上為末,炊餅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
白話文:
山楂(6兩),神曲,半夏,茯苓(各2兩),陳皮,連翹,蘿蔔籽(各1兩)。
末,(藥粉)炊餅子如梧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飯後服用,以白開水送服。
大枳殼丸(《御藥院方》)治一切酒食傷,胸膈閉悶疼痛,飲食不消,兩脅刺痛,嘔逆噁心,並皆治之。
白話文:
大枳殼丸(出自《御藥院方》)用於治療因酒食過度而引起的胸膈閉悶疼痛、飲食不消、兩脅刺痛、嘔逆噁心等症狀,都能夠有效治療。
蓬莪朮(煨香熱),厚朴(去皮,薑製),人參(去蘆),青皮,黑牽牛(炒),枳殼(麩炒,去瓤)茯苓(去皮),木香,陳皮(去白),白朮(各一兩),檳榔,大黃(錦紋者,各二兩),半夏(湯炮七次),麥糵(微炒),神麯(炒黃),三稜(各一兩),一方有乾薑(五錢)
上為末,薑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下。常服美食。
白話文:
蓬莪朮(用火煨到很香很熱)、厚朴(去皮,用薑片醃製)、人參(去除蘆頭)、青皮、黑牽牛(炒過)、枳殼(用麩皮炒過,去掉裡面白色的瓤)、茯苓(去皮)、木香、陳皮(去除白色的瓤)、白朮(各一兩)、檳榔、大黃(有錦紋的大黃,各二兩)、半夏(用熱水煮七次)、麥糵(略微炒過)、神麯(炒到變黃)、三稜(各一兩),一方中還有乾薑(五錢)。
以尾,薑汁和成的丸藥如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三四十丸,用薑湯送服。經常服用能養生健體。
木香檳榔丸,治一切氣滯,心腹痞滿,脅肋脹悶,大小便結滯不利者並亦服之。
白話文:
木香檳榔丸可以治療一切氣滯引起的症狀,包括心腹痞滿、脅肋脹悶、大小便結滯不利等。
木香,檳榔,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枳殼(麩炒),廣茂(煨,切),黃連(各一兩),黃柏(去粗皮,一兩),香附,大黃(炒。各三兩),黑牽牛(生,取頭末,各三兩)
白話文:
木香、檳榔、青皮(去掉白色的部分)、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枳殼(用麩皮炒過)、廣茂(烘烤後切碎)、黃連(各一兩)、黃柏(去掉粗皮,一兩)、香附、大黃(炒過。各三兩)、黑牽牛(生的,取頭部末端,各三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加至以利為度。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後,滴水把藥粉丸作成像豌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在飯後用生薑湯送服,逐步增加服用數量,至有成效為止。
秘方化滯丸,理一切氣,化一切積,奪造化,有通塞之功,調陰陽,有補瀉之妙,久堅沉痼,磨之自消,暴積留導之立去。
白話文:
祕方化滯丸,能理順各種氣,消解各種積滯,就像奪取天地的造化之力,具有疏通與閉塞的功效,調和陰陽,具有補益和瀉下的妙用。長久而堅實沉滯的積滯,經過它的磨製會自行消解,突然形成的積滯在它的引導下也會立刻消失。
南木香(堅實者,不見火),丁香(去苞,不見火),青皮(四花者,去白),紅橘皮(水浸,去白),黃連(大者。各二錢半),京三稜(慢火煨),莪朮(慢火煨。各五錢),半夏曲(三錢)
白話文:
-
南木香(堅硬的,沒有見到過火)
-
丁香(去掉苞片,沒有見到過火)
-
青皮(有四片花瓣的,去掉白色的部分)
-
紅橘皮(浸泡在水中,去掉白色的部分)
-
黃連(大的。各二錢半)
-
京三稜(用慢火烘烤)
-
莪朮(用慢火烘烤。各五錢)
-
半夏曲(三錢)
前八味曬乾,共研為細末。
巴豆(去殼,滾湯泡,逐一研開,去心膜,以瓦器盛,用好醋浸過一指,慢火熬至醋乾,秤六錢重碾細,將前藥末和,再碾令勻,入後烏梅肉膏,巴豆若干,止用四錢五分。),烏梅(用肉厚者,打研去核,細銼,火焙乾,為細末,秤五錢重,用米醋調略清,慢火熬成膏,和入前藥。)
- 烏梅(選擇肉質豐厚的烏梅,打碎研磨後去除核,切成細末,用火焙乾,研磨成細末,稱取五錢重量,用米醋稍微稀釋,用小火熬煮成膏狀,與前藥混合。)
白話文:
- 將前面提到的八味中藥曬乾後,研磨成細末。
- 【巴豆】:去殼、用滾燙的湯水浸泡、逐一研磨、去除心膜,用瓦器盛裝,再用優良的醋浸泡過一指的深度,用小火熬煮至醋乾,秤量六錢重量,碾磨成細粉,與前面的藥末混合,再繼續碾磨均勻,加入後續的【烏梅】肉膏,巴豆用量酌情,最多使用四錢五分。
- 【烏梅】:選用肉質豐厚的烏梅,打碎研磨去除果核,切成細末,用火焙乾,研磨成細末,秤量五錢重量,用米醋稍作稀釋,用小火熬煮成膏狀,與前面準備好的藥物混合。
上通和勻了,用白麵八錢重,水調得所,慢火調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人盛者十丸,五更空心用橘皮湯下。常服磨滯,不欲通泄,津液嚥下。停食飽悶,枳殼湯下。但有所積物,取米汁冷下。因食吐不止,津液嚥下即止。食瀉不休及霍亂嘔吐,俱用冷水下。赤痢,冷甘草湯下。
白話文:
將中藥磨成細粉,與八錢重的白麵粉一起調勻,用小火慢慢熬成糊狀,搓成粟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體格強壯的人服用十丸,於凌晨空腹時用橘皮湯送服。長期服用將使大便通暢,但如果不想大便通暢,則可以服用津液。如果吃太飽而感到胃部撐脹,則可以使用枳殼湯送服。如果有積食,則可以喝冷米湯。因進食而引起的嘔吐不止,服用津液即可止吐。如果食物中毒引起腹瀉或霍亂,均可服冷水。如果患有痢疾,則需要服用冷甘草湯。
白痢,冷乾薑湯下。心動,石菖蒲湯下。赤白痢,冷甘草乾薑湯下。諸氣痛,生薑橘皮湯下。小腸氣痛,茴香酒下。婦人血氣,當歸湯下。
白話文:
-
白痢:用冷乾薑湯送服。
-
心動:用石菖蒲湯送服。
-
赤白痢:用冷甘草乾薑湯送服。
-
諸氣痛:用生薑橘皮湯送服。
-
小腸氣痛:用茴香酒送服。
-
婦人血氣:用當歸湯送服。
若欲宣積,滾薑湯下,仍如丸數。未利,再服;利多,飲冷水一口,補住。小兒量歲數加減丸服。疳積,常服,米飲下,不拘時服。孕婦勿服此藥,得熱則行,得冷則止。
白話文:
如果想要宣通積滯,可以用滾燙的薑湯送服,仍按照丸藥的數目服用。沒有效,再服用一次。如果腹瀉次數太多,喝一口冷水,就會止瀉。小兒應根據年齡加減丸藥的用量。疳積症,須經常服用,用米湯送服,不拘時間。孕婦不要服用此藥,此藥遇熱則發揮作用,遇冷則停止作用。
丁香爛飯丸,治食傷,猝心痛。三黃積術丸,治傷肉食,濕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安。葛花解酲湯,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方俱見內傷門。)
白話文:
-
丁香爛飯丸:治療飲食損傷,突然的心臟疼痛。
-
三黃積術丸:治療因食用肉類、濕面、辛辣味濃厚之物而導致的積食,症狀包括悶亂不安。
-
葛花解酲湯:治療飲酒過量導致的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慄、飲食減少、小便不利等症狀。(各方請參閱《內傷門》。)
大柴胡湯,治內傷飲食,鬱結在裡,身熱煩躁,日晡發熱如瘧,脈實而滑數者,用此微利。
白話文:
大柴胡湯,用於治療因飲食不節、憂思過度等原因導致的內傷,出現鬱結在體內,身熱煩躁,到了傍晚發熱如瘧疾,脈象實而滑數的症狀時,可以少量服用以達到緩解症狀。
柴胡(四錢),黃芩,芍藥(各二錢半),半夏(二錢),大黃(二錢),枳實(一錢五分)
上㕮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一鍾,去渣,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投一服。
白話文:
柴胡(16公克),黃芩,芍藥(各10公克),半夏(8公克),大黃(8公克),枳實(6公克)
藥材全部咀嚼後,製成一劑藥,加入生薑片三片、紅棗兩枚、水兩碗,熬煮至剩下一碗,濾去渣滓,趁溫熱時服用,以通暢大便為宜。若仍未通便,再服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