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五 (2)
卷之五 (2)
1. 諸氣證治
和劑七氣湯,治七氣所傷,痰涎結聚,心腹刺痛,不能飲食。
白話文:
七氣湯
組成:
- 桔梗三兩
- 甘草三兩
- 紫苑三兩
- 茯苓三兩
- 白朮三兩
- 防風三兩
- 桂枝三兩
- 芍藥三兩
- 生薑三兩
功效:
治療因七種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而引起的損傷,導致痰液和涎液積聚,導致心腹劇烈疼痛,無法進食。
半夏(制,焙,五兩),人參,辣桂(去粗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
半夏(要先經過處理,焙炒,五兩)
-
人參(一兩)
-
辣桂皮(去除粗皮,一兩)
-
甘草(炙烤過,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大盞,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食前服。
和劑治中湯(方見脾胃門。)
沉香降氣湯,治陰陽交滯,心腹脹滿,留飲停酸,積冷諸證。
白話文:
銼散
每服用量三錢,加入一大杯水,五片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七分之一,於飯前服用。
和劑治中湯
(方劑詳見脾胃門。)
沉香降氣湯
治療陰陽交滯、心腹脹滿、留飲停酸、積冷等症狀。
沉香(一兩二錢),縮砂仁(三兩),甘草(爁,二兩半),香附(炒,淨,一斤)
上末。每一錢,鹽一點,沸湯點下。
白話文:
沈香(一兩兩錢)、縮砂仁(三兩)、甘草(炙過,二兩半)、香附(炒過,淨重一斤)
每一錢,鹽少許,沸騰的湯注入。
大沉香丸,治一切冷氣攻心,腹刺痛,胸膈噎塞,婦人血氣刺痛,並宜服之。(方見心氣類。)
三因七氣湯,證治如前,有熱者可用此。
白話文:
大沉香丸,可以治療一切寒氣侵襲心臟,導致腹痛、胸悶、氣滯,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經痛等症狀。具體方劑請參閱心氣類。
三因七氣湯:證狀症候如前面所述,有發熱者可以用此湯。
半夏(五兩),茯苓(四兩),厚朴(制,三兩),紫蘇葉(二兩)
白話文:
半夏(250克),茯苓(200克),厚朴(須處理過,150克),紫蘇葉(100克)。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七片,棗二枚,煎六分,不時服。
易簡二陳湯(方見痰涎門。)
白話文:
二陳湯:
材料:
- 每劑 4 錢
- 水半杯
- 生薑 7 片
- 紅棗 2 顆
做法:
- 將材料放入鍋中煮至剩六分之一的量。
用法:
- 不拘時服,隨時可服用。
枳殼散(方見腳氣門。)治證同前,加南木香煎服。
和劑流氣飲調營衛,利三焦,行痞滯,消腫脹。
白話文:
枳殼散(方見腳氣門。)治證同前,加上南木香煎服。
本方藥[流氣飲]可調和營衛之氣,暢通三焦,流通瘀滯,消腫止痛。
橘紅,青皮,紫蘇葉,厚朴(制),香附(炒,淨),甘草(炙。各四兩),木通(二兩),大腹皮,丁皮,檳榔,辣桂,木香,草果仁,蓬莪朮(煨),藿香葉(各一兩半),麥門冬,人參,白朮,木瓜,赤茯苓,石菖蒲,白芷,半夏(制),枳殼(制。各一兩)
白話文:
橘紅、青皮、紫蘇葉、厚樸(炮製)、香附(炒製、淨製)、甘草(炙製。各四兩),木通(二兩),大腹皮、丁皮、檳榔、肉桂、木香、草果仁、莪朮(煨製)、藿香葉(各一兩半),麥門冬、人參、白朮、木瓜、赤茯苓、石菖蒲、白芷、半夏(炮製)、枳殼(炮製。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四片,棗二枚,煎服。(余見水腫門。)
指迷七氣湯,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衝作疼。
白話文:
指迷七氣湯,用於治療七種情緒影響身體,導致陰陽氣血升降失調,氣道阻塞,進而引發疼痛。
服用方法:
每次取藥三錢,搭配薑片四片、紅棗二枚,一起煎服。(在我的水腫患者治療紀錄中所見)
青皮,陳皮,桔梗,蓬莪朮,辣桂,藿香,益智仁(各一兩),香附(一兩半),甘草(炙,三分),加半夏(制,三分)
白話文:
青皮、陳皮、桔梗、蓬莪朮、桂皮、藿香、益智仁(各一兩),香附(一兩半),甘草(微火烤過,三分),加上半夏(炮製過,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薑四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時服。
順氣木香散,治冷證腫脹泄瀉。
白話文:
木香散
**作用:**治療因寒氣造成的腫脹和腹瀉。
**用法:**每劑取三錢藥粉,加入一杯水、四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藥液剩七分之一即可。不拘時段服用。
良薑,乾薑(炮),茴香(炒),縮砂仁,辣桂,橘紅,厚朴(薑汁炙,焙),甘草(爁),蒼朮(炒),丁皮,桔梗(各等分)
白話文:
良薑、乾薑(炮製)、茴香(炒製)、縮砂仁、辣桂、橘紅、厚朴(用薑汁炙烤後再烘焙)、甘草(爁製)、蒼朮(炒製)、丁皮、桔梗(各等分)
上末。每二錢半,薑、棗煎,食前服。
三和散,和暢三焦,治痞脹浮腫。
白話文:
「三和散」:和諧暢通三焦,治療痞脹浮腫。
[配方]:每兩半(重量單位),加上生薑、紅棗煎煮,於飯前服用。
大腹皮(炒),紫蘇莖葉,沉香,宣木瓜(切,焙),羌活(各一兩),白朮,川芎,木香,甘草(炒),陳橘皮(去白),檳榔(濕紙煨。各三分)
上粗末。每二錢煎服。加赤茯苓,可以和氣利水。
五皮散,治皮膚水氣。
白話文:
大腹皮(炒過)、紫蘇莖葉、沉香、宣木瓜(切片,烘烤)、羌活(各一兩)、白朮、川芎、木香、甘草(炒過)、陳橘皮(去白色)、檳榔(用濕紙巾包裹,烘烤。各三分)
五皮散,用於治療皮膚水腫。
每次取兩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可以加入赤茯苓,有化氣利水的作用。
大腹皮(炒),桑白皮(炒),茯苓皮,生薑皮,陳橘皮(等分)
上粗末。每三錢,煎服。
分氣紫蘇湯,治腹脅疼痛,氣促喘急。
白話文:
-
炒大腹皮
-
炒桑白皮
-
茯苓皮
-
生薑皮
-
陳皮(等量)
紫蘇湯,每三錢煎服。
主治:腹脅疼痛,氣促喘急。
五味子(去梗,洗淨),桔梗(銼),茯苓,大腹皮,陳橘皮(洗淨),草果仁,桑白皮(炙,銼)甘草(炙。各三斤)
白話文:
-
五味子(去除梗,清洗乾淨)
-
桔梗(切細)
-
茯苓
-
大腹皮
-
陳橘皮(清洗乾淨)
-
草果仁
-
桑白皮(烘烤,切細)
-
甘草(烘烤。各三斤)
上八味,㕮咀為粗末。秤二十斤淨,入揀嫩枝葉乾紫蘇十五斤,搗碎,同一處拌勻。每服四錢,水一大盞,薑錢三片,入鹽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服。常服和胃進食。
蘇子降氣湯,治心腹脹滿,喘促短急。
白話文:
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粗末。稱取淨重二十斤,加入挑選好的嫩枝葉幹紫蘇十五斤,搗碎,在同一處拌勻。每次服用四錢,加上一大杯水,三片生薑,少許鹽,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去除藥渣,空腹,在飯前服用。經常服用可以調理胃氣,增進食慾。
蘇子降氣湯
《傷寒論》載方
治心腹脹滿,喘促短急。
藥物組成
蘇子(炒) 12 克,枳殼 6 克,厚朴 6 克,陳皮 9 克,生薑 3 片,甘草 3 克。
製法
將蘇子炒焦,與其他藥物共研細末,加水煎服。
功效
理氣降逆,寬中化滯,止嘔。
主治
傷寒熱病後餘邪未清,或寒邪客於胸中,或肝鬱氣滯所致的心腹脹滿,喘促短急,嘔吐噁心等症。
蘇子(淨,炒),半夏(洗七次。各二兩半),甘草(炙,二兩),前胡(去蘆),陳皮(去白),厚朴(薑汁製。各一兩),桂(一兩,去粗皮,不見火),川當歸(去蘆,一兩半)
白話文:
-
蘇子(清洗乾淨,炒至微黃)
-
半夏(洗七次,各二兩半)
-
甘草(炙熱,二兩)
-
前胡(去掉蘆葦,一兩)
-
陳皮(去除白色的部分,一兩)
-
厚朴(用薑汁製成,一兩)
-
桂皮(一兩,去除粗糙的皮,不要直接加熱)
-
川當歸(去除蘆葦,一兩半)
上為㕮咀。每服二錢至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常服消痰飲,散滯氣,進飲食。
白話文:
藥往上煎到冒泡。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加一大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至七分水量,去除渣滓,溫服,不限服用時間。經常服用可以消除痰飲、散去滯氣、增進食慾。
蘇合香丸,療疰忤鬼氣,猝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淤血月閉,痃癖疔腫,驚癇,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貍等疾。(方見嗽類。)
秘傳降氣湯,治同前。
白話文:
蘇合香丸,可以治療瘟疫、鬼氣、心痛、霍亂吐瀉、鬼魅邪氣、瘴氣、瘧疾、赤白痢疾、瘀血月經閉塞、痃癖疔腫、驚癇、被鬼魅附體、小兒吐乳、大人得狐貍病等。
祕傳降氣湯,治與前同。
五加皮(半兩,酒浸半日,炒黃色),枳殼(洗,浸,去瓤,麩炒),柴胡(去蘆,洗。各一兩)骨碎補(燎去毛,括淨,銼,炒,半兩),地骨皮(半兩,炒黃),桔梗(半兩,炒黃色),桑白皮(二兩,銼,炒),陳皮(一兩,炒黃色),訶子(炮,取肉,半兩,炒),甘草(一兩,炒),半夏(半兩,生,為末,生薑自然汁為餅,再碎,炒),草果(去皮膜,半兩,淨洗,炒黃)
白話文:
半兩五加皮,用酒浸泡半日,炒至黃色。
一兩枳殼,洗淨,浸泡,去除瓤,用麩皮炒香。
一兩柴胡,去除蘆頭,洗淨。
半兩骨碎補,用火燎去毛,刮淨,切碎,炒香。
半兩地骨皮,炒至黃色。
半兩桔梗,炒至黃色。
二兩桑白皮,切碎,炒香。
一兩陳皮,炒至黃色。
半兩訶子,炒熟,取出果肉,再炒香。
一兩甘草,炒香。
半兩半夏,生用,磨成粉末,加入生薑自然汁液做成餅狀,再磨碎,炒香。
半兩草果,去除皮膜,洗淨,炒至黃色。
上為粗散,和勻,以碗盛,就飯甑上蒸一伏時,傾出,攤令冷,收之。每服二錢,紫蘇三葉,薑錢三片,水一盞,同煎七分,食後通口服。痰嗽加半夏曲煎;心肺虛加人參、茯苓煎;上膈熱加北黃芩煎;下部大假虛加少許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薑,婦人血虛加當歸煎。
五膈寬中散,治七氣留滯,飲食不下,谷脹、氣脹通用。
白話文:
把所有的藥材粗略打碎,均勻混合,用碗盛裝,放在飯甑上蒸一會兒,倒出來,攤開晾涼,收起來。每次服用二錢,紫蘇三片,生薑三片,水一杯,一起煎成七分,飯後服用。痰液咳嗽加半夏曲煎;心肺虛弱加人參、茯苓煎;上腹熱加北黃芩煎;下腹大便虛弱加少量炮附子煎。如果用附子,要多加生薑,婦女血虛加當歸煎。
五膈寬中散
**主治:**治療七種氣體鬱滯,導致飲食難以下嚥,穀物脹氣、氣脹等症狀。
白豆蔻仁,丁香、木香,縮砂仁,甘草(炙),青皮,陳皮(各二兩),川厚朴(薑汁炙,焙),香附(淨。各四兩)
上粗末。每三錢,薑三片,鹽一點,煎服。
白話文:
-
白豆蔻仁:健脾胃,化痰消食。
-
丁香:溫中散寒,止瀉止痛。
-
木香:理氣止痛,溫中止瀉。
-
縮砂仁:溫中止瀉,理氣化痰。
-
甘草(炙):益氣補脾,緩急止痛。
-
青皮:理氣疏肝,燥濕化痰。
-
陳皮(各二兩):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川厚朴(薑汁炙,焙):溫中止瀉,理氣化痰,燥濕化痰。
-
香附(淨。各四兩):理氣解鬱,調經止痛。
每三錢的藥材,配上三片生薑,加一點鹽,煎煮後服用。
紅丸子,治丈夫脾積氣滯,胸膈滿悶,酒積不食,婦人脾血積氣,諸般血症氣塊。(方見痎瘧門。)
異香散,治腹脅膨脹,痞悶噎塞,噫氣吞酸,一切氣痞,腹中刺痛
白話文:
紅丸子,用於治療丈夫脾臟積聚,氣機瘀阻,胸膈滿悶,由於飲酒過量而導致食慾不振。用於治療婦女脾血積凝,氣機瘀阻,以及各種血癥和氣塊。(具體藥方請參考痎瘧門。)
異香散
功效:治療腹部與脅肋脹痛,胸悶食道阻塞,打嗝泛酸,各種氣脹,腹部刺痛。
蓬莪朮(煨),益智仁,甘草(爁),京三稜(煨。各六兩),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三兩)石蓮肉(一兩),厚朴(去粗皮,薑汁浸,二兩)
白話文:
蓬莪朮(煨過),益智仁,甘草(燒過),京三稜(煨過,各六兩),青皮(去白色部分),陳皮(去白色部分,各三兩)石蓮肉(一兩),厚朴(去粗皮,用薑汁浸泡過,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鹽一捻,煎七分,通口服,不計時,或鹽湯點,或鹽酒調,皆可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杯水、三片薑、一枚棗子、少許鹽,煎至只剩下七分之一,趁熱口服,不限時間。也可以用鹽湯或鹽酒調和藥末服用。
調氣散,治氣滯不勻,宿食不消。白豆蔻(用仁),丁香,檀香(銼),木香(各二十兩),藿香葉,甘草爁。各五斤),縮砂仁(二斤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不計時,或用薑、棗略煎服。
白話文:
調氣散,治療氣滯不勻,宿食不消。材料包括白豆蔻(取仁),丁香,檀香(研磨成粉),木香(各二十兩),藿香葉,甘草(燒成灰燼,各五斤),以及縮砂仁(二斤半)。
每次服用一錢,加少許鹽巴,用滾沸的熱水沖泡服用,不拘時間。或者加入薑片、紅棗稍微煎煮後服用。
神保丸,木香,胡椒(各一分),巴豆(十枚,去皮心,研),乾蠍(七枚)
白話文:
神保丸、木香、胡椒(各一分),巴豆(十粒,去皮心,研磨),乾蠍(七隻)
上件湯釋,蒸餅丸如麻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粒。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煨薑煎湯下。血痛,炒薑、酸湯下。肺氣盛者,白礬、蛤粉各三分,黃丹一分,同研為散,煎桑根白皮、糯米飲調三錢下。小喘,止用桑皮、糯米飲下。腎氣脅下痛,炒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湯調檳榔末一錢下。
白話文:
上面這劑藥服用方法是,將蒸餅丸製成麻子大小,再以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三粒。如果心臟和橫膈膜疼痛,就用柿蒂、燈心煎過的湯服用。如果肚子疼痛,就用柿蒂、煨過的薑煎過的湯服用。如果是血痛,就用炒過的薑、酸湯服用。如果肺氣盛的人,就用白礬、蛤粉各三分,黃丹一份,研磨成粉末,然後用桑樹根的白皮和糯米煮成的飲品沖進三錢服用。如果只是輕微的喘不過氣,就只用桑樹皮和糯米煮成的飲品服用。如果腎氣痛,疼痛位於肋骨下方,就用炒過的茴香用酒沖服。如果大便不通,就用蜂蜜調檳榔末一錢服用。
氣噎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諸氣惟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獨此藥輒能去之。有人病人項筋痛,諸醫皆以為風治之,數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脅,攣痛甚苦,乃合服之,一投而瘥。後嘗再發,又一投瘥。
白話文:
氣噎治法:服用木香湯。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諸氣之中,惟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只有此藥能有效祛除。曾有人頸部筋骨疼痛,諸位醫師皆以為是風邪作祟,治療數月不見好轉,接著蔓延到背部,後來又轉移至右側脅部,痛楚痙攣異常劇烈,才合用此藥服用,一服即癒。後來曾再發,再服一劑又治癒。
蓬煎丸,利大腑,去積氣。舶上茴香(炒),附子(炮,去皮臍),枳殼(浸一宿,去瓤,麩炒),川楝子(去核),檳榔,山藥(各二兩),硇砂(半兩),京三稜,蓬莪朮(二味。各四兩,醋煮令透,切,焙,為末),豬胰(一具,入硇砂並三稜、莪朮末,同熬膏)
白話文:
蓬煎丸,可以治療大腸積聚、排除腹部積氣。配方組成包括:舶上茴香(炒)、附子(炮製、去皮臍)、枳殼(浸泡過夜、去果肉、麩炒)、川楝子(去核)、檳榔、山藥(各二兩)、硇砂(半兩)、京三稜、蓬莪朮(二味,各四兩,用醋煮透、切片、焙乾、研成粉末)、豬胰(一具,加入硇砂、三稜、莪朮末,一起熬煮成膏)。
上為末,入膏內,同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生薑湯下;婦人淡醋湯下,不拘時候,更量虛實加減。常服順氣寬中,消積滯,化痰飲。
生料五苓散,去水退腫。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與膏藥混合,加入醋麵糊做成丸劑,丸子的體積要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孕婦則用淡醋湯送服,不拘於特定時間,視個體情況調整用量。經常服用可以平順氣機、舒緩胸中氣滯、消除積滯和化解痰飲。
生料「五苓散」,可利水消腫。
澤瀉(銼,二十五兩),豬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朮(去蘆。各一十五兩),桂(去粗皮,一十兩)
白話文:
澤瀉(切碎,二十五兩),豬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朮(去蘆根,各十五兩),桂皮(去粗皮,十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又治淤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蒿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如發虛熱,加綿黃耆、人參末少許。
俞山人降氣湯,治氣不升降,痰實喘滿。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湯調服,不拘時間。還可以治療淤熱積聚在體內,身體發黃疸病,用茵陳蒿湯濃煎後服用,在飯前服用。黃疸病引起口渴及中暑引起喝水過多,也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粉末少許,如果出現虛火,加綿黃耆、人參粉末少許。
俞山人降氣湯,治療氣機升降失常,痰濕內阻,導致胸悶氣喘。
紫蘇子(微炒),前胡(去蘆),厚朴(薑汁浸一宿,炒香),半夏曲(炙),甘草(炙),橘皮(去白),五加皮(薑汁塗,炙),當歸(洗,去蘆),桂心(不見火),黃耆(去蘆。各一兩),人參(去蘆),附子(炮,去皮尖),桔梗(炒),羌活,乾薑(炮。各半兩)上粗末。
白話文:
紫蘇子(略微炒過),前胡(去掉鬚),厚朴(用薑汁浸泡一夜,然後炒香),半夏曲(烤過),甘草(烤過),橘皮(去掉白色的部分),五加皮(塗上薑汁,烤過),當歸(洗淨,去掉鬚),桂心(不經過火烤),黃耆(去掉鬚,各一兩),人參(去掉鬚),附子(炮製過,去皮尖),桔梗(炒過),羌活、乾薑(炮製過。各半兩),研成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紫蘇三葉,生薑三片,棗子一枚,同煎七分,去滓,食後服。
青娥丸,治氣滯不散,兼治腰痛。
白話文:
每服取青娥丸三錢,水一盞半,再加入紫蘇葉三片、生薑三片、棗子一枚,一起煎煮至剩七成,濾去渣滓,於飯後服用。
破故紙(酒浸,炒,八兩),胡桃(二十個,去皮殼),蒜(四兩,熬膏),杜仲(十六兩,去皮,薑汁浸炒)
白話文:
破故紙(用酒浸泡,炒製,八兩)
胡桃(二十個,去皮殼)
蒜(四兩,熬製成膏)
杜仲(十六兩,去皮,用薑汁浸泡後炒製)
上為細末,蒜膏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婦人淡醋湯下。常服壯筋骨,活血脈,烏髭鬚,益顏色。
感應丸,治積冷傷胃,腹脅脹痛。(方見脹滿門。)
麻仁丸,順三焦,潤五臟,治大便秘塞不通,年高人尤宜服之。
白話文:
感應丸
**用法:**細研成粉末,製成丸狀。每次服用30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女性可搭配淡醋湯送服。
**功效:**補強筋骨,活絡血脈,烏黑鬚髮,改善膚色。
麻仁丸
**用法:**無記載
**功效:**疏通三焦、滋潤五臟,治療大便祕結不通的情況。特別適合年長者服用。
白檳榔(半煨半生),羌活(去蘆),木香(各一兩),肉桂(去粗皮),菟絲子(酒浸一宿,另研為末),山茱萸,車前子,枳殼(去瓤,麩炒),防風(去蘆頭及叉枝),山芋(各一兩半),麻仁(別搗,研),大黃(半蒸半生),郁李仁(去皮,別搗碎。各四兩)上為細末,入另研藥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水吞下,臨臥服。
白話文:
白檳榔(一半炙燒一半生曬)、羌活(去除蘆根)、木香(各一兩)、肉桂(去除粗糙的樹皮)、菟絲子(用酒浸泡一晚,另研磨成粉)、山茱萸、車前子、枳殼(去除果核,用麩炒)、防風(去除蘆頭和分叉的枝條)、山藥(各一兩半)、麻仁(另搗碎,研磨)、大黃(一半蒸熟一半生曬)、郁李仁(去皮,另搗碎。各四兩)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另一種研磨好的藥材均勻混合,用蜂蜜和丸劑,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至二十丸,用溫水吞服,睡前服用。
撞氣阿魏丸,治五種噎疾,九般心痛,痃癖氣塊,冷氣攻刺。茴香(炒香),陳橘皮(洗),青橘皮(洗),川芎,丁香皮(炒),蓬莪朮(炮),甘草(炒。各一兩),縮砂仁,肉桂(去粗皮),白芷(炒。各半兩),生薑(四兩,切作片子,用鹽半兩,醃一宿,炒黑色),胡椒(二錢半),阿魏(二錢半,醋浸一宿,以面同為糊)
白話文:
撞氣阿魏丸,用於治療五種噎疾,九種心痛,痃癖氣塊,冷氣攻刺。
藥材配方:
-
茴香(炒香)一兩
-
陳橘皮(洗淨)一兩
-
青橘皮(洗淨)一兩
-
川芎一兩
-
丁香皮(炒過)一兩
-
蓬莪術(炮製過)一兩
-
甘草(炒過)一兩
-
縮砂仁半兩
-
肉桂(去除粗皮)半兩
-
白芷(炒過)半兩
-
生薑四兩,切成片狀,用半兩鹽醃製一晚,再炒至黑色。
-
胡椒二錢半
-
阿魏二錢半,用醋浸泡一晚,再用麵粉混合成糊**。
用法: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加入阿魏糊,製成丸劑。每次服藥三到五錢,每日服兩次。
上為末,用阿魏糊和丸如雞頭大。每藥丸一斤,用硃砂七錢為衣。丈夫氣痛,炒薑、鹽湯下一粒至二粒;婦人血氣,醋湯下。常服一粒爛嚼,茶酒任下。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都搗成末藥粉,然後用阿魏糊和在一起,丸成如雞頭般大的藥丸。每丸藥材一斤,並塗上七錢的硃砂作為外衣。如果丈夫的氣血疼痛,可以使用炒熟的薑片,配合鹽水服用一粒至二粒藥丸;如果婦人的血氣出現問題,則可以用醋水送服藥丸。平時服用時,可取一粒藥丸嚼碎後服用,服用後不管茶或酒都可以飲用。
三稜煎丸,治中脘氣痞,心腹堅脹,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大便不調,或泄或秘。京三稜(生,細銼半斤,搗羅為末,以好酒三升,石器內熬成膏),青橘皮(去白),杏仁(湯浸,去皮,麩炒令黃),蘿蔔子(微炒),乾漆(炒。各二兩),神麯(淬,炒),麥糵(炒。各三兩),硇砂(研飛,一兩)
白話文:
三稜煎丸,治療中脘氣痞,心腹堅脹,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大便不調,或泄或祕。
配伍:
京三稜(生,細銼半斤,搗羅為末,以好酒三升,石器內熬成膏),
青橘皮(去白),
杏仁(湯浸,去皮,麩炒令黃),
蘿蔔子(微炒),
乾漆(炒。各二兩),
神曲(淬,炒),
麥糵(炒。各三兩),
硇砂(研飛,一兩)。
上為末,以三稜膏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服。
二薑丸,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寬胸下氣。一切冷物所傷。
白話文:
將末藥、三稜膏搜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用溫熱的米湯送服,飯後服用。
二薑丸,具有健脾暖胃、驅除寒氣、化痰的功效。主治心脾疼痛,寬胸順氣。適用於一切因受寒所致的疾患。
良薑(去蘆),乾薑(炮)上件等分,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食後橘皮湯下,孕婦不宜服。
白話文:
良薑(去掉蘆頭),乾薑(經過炮製),以上兩種藥材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飯後用橘皮湯送服,孕婦不適合服用。
香橘湯,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腹脅脹滿。
香附(炒),半夏(制),橘紅(各二兩),甘草(炒,三分)
上銼散。每三錢,薑五片,棗二枚,煎服。
桔梗枳殼湯,治諸氣,痞結滿悶。
枳殼(制),桔梗(各二兩),甘草(炒,半兩)
上銼散。每四錢,水盞半,薑五片,煎至中盞,溫服。
薑桂散,治心中猝痛,腹脅氣滯。
辣桂,川白薑(不炒。各一兩),蓬莪朮(半兩)
上末。每一錢,溫酒調下。
沉香開膈散,治五膈、五噎,痞滿嘔吐,心腹刺痛,脅肋脹拒。
白話文:
香橘湯 治療因情緒波動而導致的胸腹不適、腹脹。
材料: 香附(炒過)、半夏(處理過)、橘紅(各二兩)、甘草(炒過,三分)
做法: 將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加入五片薑片、兩枚紅棗,煎服。
桔梗枳殼湯 治療各種氣滯症狀,導致胸腹脹悶。
材料: 枳殼(處理過)、桔梗(各二兩)、甘草(炒過,半兩)
做法: 將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加入半碗水、五片薑片,煎煮至剩下一碗,溫服。
薑桂散 治療突發心痛、腹脅氣滯。
材料: 辣桂、川白薑(不炒,各一兩)、蓬莪朮(半兩)
做法: 將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取一錢,用溫酒送服。
沉香開膈散 治療五膈、五噎,導致胸腹脹滿、嘔吐、心腹刺痛、兩脅脹痛。
沉香,荊三稜,蓬莪朮,白豆蔻仁,蓽澄茄,縮砂仁,草果仁,益智仁,川白薑,丁香,人參,丁皮(各半兩),木香,白茯苓,香附(炒),藿香葉,半夏曲,青皮,陳皮(各一兩),甘草(炒,一兩一分)
白話文:
沉香、荊三稜、蓬莪朮、白豆蔻仁、蓽澄茄、縮砂仁、草果仁、益智仁、川白薑、丁香、人參、丁皮(各15克),木香、白茯苓、香附(炒過)、藿香葉、半夏曲、青皮、陳皮(各30克),甘草(炒過,35克)
上粗末。每三錢,水盞半,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中盞,食前服。
良薑湯,治冷氣腹痛。
良薑,辣桂(各一兩),半夏(制,三分),木香,當歸,厚朴(制。各半兩),甘草(炒,一分)
上粗散。每三錢,薑四片,水大盞,煎六分,食前服。
白話文:
良薑湯
治療寒氣腹痛。
材料:
- 良薑 一兩
- 肉桂 一兩
- 半夏(已加工) 三分
- 木香 半兩
- 當歸 半兩
- 厚朴(已加工) 半兩
- 甘草(炒) 一分
製法:
-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
- 每三錢藥末,加入薑片四片,水一大碗。
- 煎煮至藥液剩六分之一碗。
- 在飯前服用。
白豆蔻散,治七氣所傷,滯於胸膈,窒於咽喉,脹痛於心下,噫氣吞酸,不能飲食。
白話文:
白豆蔻散,可治療七氣所傷,滯胸隔、卡喉,令心下脹痛,打嗝吞酸,無法進食。
白豆蔻仁,縮砂,蓽澄茄,丁香,木香,甘草(炒。各一分),青皮,陳皮,辣桂(各二分),厚朴(制),香附(炒。各三分)
白話文:
白豆蔻仁、縮砂、蓽澄茄、丁香、木香、甘草(炒制,各一份),青皮、陳皮、桂皮(各二份),厚朴(制過)、香附(炒制,各三份)。
上末。每三錢,水一盞,薑三片,鹽一捻,煎七分,不時服。
如意丸,治積聚塊痛,疝瘕症癖等疾。
白話文:
如意丸,用於治療積聚塊狀疼痛、疝氣等疾病。
每次三錢,水一杯,薑三片,鹽少許,煎成七分熟。不定期服用。
沉香,木香,大丁香,蓽澄茄,使君子,辣桂,川白薑(炒),桃仁(炒),五靈脂(炒),硇砂(醋浸半日),雄黃,沒藥,大戟,牽牛(炒,取末),巴豆(去油。各一兩),荊三稜,蓬莪朮,肉豆蔻(炮。各半兩)
上末,研細,水煮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加至三丸止,溫酒送下。
白話文:
沉香、木香、大丁香、蓽澄茄、使君子、辣桂、川白薑(炒)、桃仁(炒)、五靈脂(炒)、硇砂(醋浸半日)、雄黃、沒藥、大戟、牽牛(炒,取末)、巴豆(去油。各一兩)、荊三稜、蓬莪術、肉豆蔻(炮。各半兩)
將末藥研成細末,與水煮成麵糊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二丸,逐漸增加至三丸,用溫酒送服。
頂珠丸,治積氣塊痛久年,脾積癖瘕之疾。木香,丁香,淡豉,硇砂(醋浸半日,並曬乾),硃砂(研細。各一分),巴豆(去油,一錢半)
白話文:
頂珠丸,用於治療多年積氣塊痛,脾臟積有痰濁和癖瘕之病。將木香、丁香、淡豉、硇砂(用醋浸泡半天,然後曬乾)、硃砂(研磨成細粉,各取一份),巴豆(去除油脂,取一錢半)。
上末,陳米飯為丸,桐子大。輕者一丸,重者二丸。臨睡先嚼煨薑如指許嚥下,次以冷熟水吞藥,不得嚼破上項兩丸子,請酌量用。
白話文:
用陳米飯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一般。症狀輕的吃一丸,症狀重的吃二丸。在睡覺前,先嚼一小塊煨過的生薑,然後再用冷開水吞下藥丸。不能把藥丸嚼碎了再吞下去。請依個人體質酌量服用。
楊氏麝香丸,治停宿積聚,能尋諸處痛。凡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此藥主之。
白話文:
楊氏麝香丸,用於治療停滯積聚,能找到各處的疼痛。凡是膀胱氣虛,脅下疼痛最難治癒,此藥主治。
麝香(一錢),木香,胡椒(各一兩),全蠍(去毒微炒),巴豆(去皮心。各四錢)
白話文:
麝香(一錢):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散寒止痛的功效。
木香(一兩):木香是一種中藥,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消食導滯的功效。
胡椒(一兩):胡椒是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消炎殺菌的功效。
全蠍(去毒微炒)(四錢):全蠍是一種中藥,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
巴豆(去皮心)(四錢):巴豆是一種中藥,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
上為末,湯泡蒸餅糊丸麻子大,硃砂衣。每三丸,常服,熟水下。心腹痛,研煨薑泡湯下;血痛,炒薑醋泡湯下;腎氣脅疼,茴香酒下;大便秘,蜜湯下。
白話文:
先研成末,然後用湯泡著蒸餅糊丸,做成麻子般大小,再滾上一層硃砂。每次服用三丸,長期服用,用溫開水送服。如果是心腹疼痛,先將藥粉研磨後,用煨過的薑湯送服;如果是血痛,先將藥粉炒過,再用薑醋湯送服;如果是腎氣脇痛,則用茴香酒送服;如果是大便祕,則用蜂蜜水送服。
橘皮一物湯,治諸氣攻刺,及感受風寒暑濕,初證通用。凡酒食所傷,中脘妨滿,嘔吐吞酸悉療之。
白話文:
橘皮一物湯,可以治療各種氣血上衝、刺痛的疾病,以及風、寒、暑、濕造成的疾病,是治療各種疾病的通用方。凡是因酒食所傷,中脘滿悶不適,嘔吐吞酸等症狀,都可以用橘皮一物湯來治療。
陳橘皮洗淨,新汲水煎服,屢效。
氣塊石燕散,治飲食傷冷,心下結塊,狀如伏梁,又攻左脅。
車蛾殼,蛤蜊殼(並燒灰存性為末。各一兩)
乾薑(生),官桂,甘草(炙。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臨發時,沸湯點服。車蛾、蛤蜊殼治塊。
分心氣飲真方,治憂思鬱怒諸氣,痞滿停滯,通利大小便。
白話文:
車蛾殼、蛤蜊殼(將殼燒成灰,保留有效成分研成細末。各一兩)
乾薑(生用)、官桂、甘草(炙用。各一分)
古文
上為末。每服二錢,臨發時,沸湯點服。車蛾、蛤蜊殼治塊。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二錢,在發作時,用沸水沖服。車蛾殼、蛤蜊殼用來治療硬塊。
古文
分心氣飲真方,治憂思鬱怒諸氣,痞滿停滯,通利大小便。
分心氣飲,治療憂思、鬱悶、憤怒等各種氣滯,導致胸腹脹滿,不通暢,影響大小便。
紫蘇莖葉(三兩),半夏(制),枳殼(制。各一兩半),青皮(去白),陳橘皮,大腹皮,桑白皮(炒),木通(去節),赤茯苓,南木香,檳榔,蓬莪朮(煨),麥門冬(去心),桔梗,辣桂,香附,藿香(各一兩),甘草(炙,一兩三分)
白話文:
紫蘇莖葉(三兩)、半夏(去毒)、枳殼(去毒,各一兩半)、青皮(去白皮)、陳橘皮、大腹皮、桑白皮(炒過)、木通(去節)、赤茯苓、南木香、檳榔、蓬莪朮(煨過)、麥門冬(去核)、桔梗、辣桂、香附、藿香(各一兩)、甘草(炙過,一兩三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大盞,薑三片,棗二枚,燈心十莖,煎七分,不時服。里人瘴瘧,經年虛腫,腹脹,食不知飽,以此藥吞溫白丸,(見浮腫門。)初則小便數次,後則大便盡通,其病頓愈。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 3 錢,將水裝滿大杯子,切 3 片生薑、2 枚紅棗,再放入 10 根燈草,煮到水位只剩七分,不拘時間服用。當地人患瘴瘧,經年累月虛弱浮腫、腹脹,吃多也不會感到飽。用此藥丸吞服溫熱的白丸,(見浮腫一項。)服藥初期會連續多次小便,之後大便通暢,疾病即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