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四 (6)
卷之四 (6)
1. 腳氣方論
腎司於下,一身之根本系焉。腳者,腎之外候也。夫人為嗜欲所戕,苦不自覺,腎氣內虛,真元不守,凡驟立冷地,久坐卑濕,暴熱濯水,凌晨履霜,感受四氣於冥冥之中,不為腳氣者鮮矣。
白話文:
腎臟主宰人體的下部,是人體的根本。腳是腎臟的外在表現。人因為貪圖嗜慾而傷害身體,痛苦而不自知,腎氣虛弱,生命之元不守。凡是突然站立在寒冷的地上、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突然用熱水清洗、早晨踩在霜上,在無形中感受四種不同的氣候因素,很少有能不患上腳氣病的。
腳氣為病,雖起於足,實周乎身,或壯熱頭痛,或身體冷疼,或百節拘攣,或十指走注,或轉筋急痛,或小腹不仁,以至胸滿喘息,煩悶怔忪,昏憒羞明,誤忘錯語,腹痛下利,嘔噦痰涎,食氣惡聞,見食即吐,大便小便多是秘澀,自腿至膝,自脛及踝,屈弱頑痹,攣急痠疼,或焮不焮,或腫不腫,皆其候也。其自汗惡風,無汗惡寒,乍寒乍熱,傳足六經。
白話文:
腳氣病,雖然起於足部,但實際上遍佈全身。可能出現壯熱頭痛或身體冷痛,四肢關節僵硬拘攣或十指疼痛遊走,或者轉筋疼痛,小腹沒有知覺,以至於胸悶氣喘,煩躁不安,精神恍惚,畏光怕吵,記憶力減退,言語錯亂,腹痛腹瀉,嘔吐痰液,聞到食物氣味就噁心,看到食物就吐,大便小便多為祕結。從大腿到膝蓋,從小腿到腳踝,屈曲無力,頑固麻痺,攣急痠痛,或者發熱或者腫脹,這些都是腳氣病的症狀。腳氣病患者常自汗惡風,無汗惡寒,時而寒冷時而發熱,傳遍全身。
外證與傷寒類焉,但猝然腳痛為異耳。治法究其所自來,挾風者遊走有汗;挾寒者掣痛攣疼;挾暑者大渴熱煩;挾濕者腫滿重滯。其間四氣兼有,則推其多者解之,對病施藥,固在權衡。然古人以此名為緩風,謂其感於風毒所致,則總治之法,大要疏導大便,使毒氣得泄而後愈,但分劑不可過焉。其補湯、淋洗,皆醫家之大戒也。
白話文:
外證與傷寒論證類似,但患者腳突然疼痛是明顯的區別。治療方法需要詳細追究其病因:如果夾雜風邪,則會有遊走性疼痛、盜汗;如果夾雜寒邪,則會有抽搐疼痛、痙攣疼痛;如果夾雜暑邪,則會有口渴、煩躁;如果夾雜濕邪,則會有腫脹、沉重、滯悶。如果患者同時有各種邪氣夾雜,那麼要分清哪一種邪氣最嚴重,然後針對病情施藥,權衡取捨。但是,古人將此病稱為緩風,認為是感受風毒所致,因此總的治療方法主要以疏導大便為主,讓毒氣得以疏洩而後痊癒,在開藥時一定要注意劑量,不可過量。另外,補湯、淋洗都是醫家的禁忌。
雖然腳氣治法以疏利毒氣為先,蓋慮乎氣實而死矣。然表裡之有異經,冷熱之有異證,或因他病而後發,或致他病之續生,又不可以不通其變。所謂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在表則散,在裡則下,太虛氣乏,扶養其中,凝陰蘊毒,為之溫利,是又胸中之活法矣。其或療治不早,使毒氣入腹衝心,攻築作痛,喘滿上氣,嘔吐異常,此則漸入頓深,或者自貽奄忽。
白話文:
雖然治療腳氣的方法是以疏通利除毒氣為主,主要是考慮到毒氣鬱積會導致死亡。但表裡有不同的經絡,冷熱有不同的證狀,有的腳氣是因其他疾病而引發,有的腳氣會引發其他疾病,所以不能不通曉它的變化。所謂的「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在表則疏散,在裡則下瀉,如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就要扶養充實其中,如果陰寒凝結蘊藏毒氣,就要溫化利導,這是胸中有活潑醫術的人才有的方法。如果治療不及時,讓毒氣進入腹中衝擊心臟,攻打心臟,造成疼痛,喘滿上氣,嘔吐不休,這種情況就逐漸加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2. 腳氣證治
二十四味輕腳丸,治腳氣通用。
白話文:
二十四味輕腳丸
主治:腳氣通治。
當歸(酒浸,曬),川芎,萆薢(鹽水煮乾),羌活,杜仲(薑製,炒),石楠葉,意苡仁,大雞心,檳榔,華陰細辛,枳殼(各一兩),蒼朮(炒),五加皮,防風,獨活,續斷(洗,曬),牛膝(酒浸,曬),威靈仙,海桐皮,木香,木瓜,麻黃(去節),川五靈脂,沒藥(另研。各三分),滴乳香(半兩)上細末,酒浸雪糕為丸,桐子大。
白話文:
當歸(在酒中浸泡,然後曬乾)、川芎、萆薢(用鹽水煮乾)、羌活、杜仲(用薑製成,然後炒製)、石楠葉、薏苡仁、大雞心、檳榔、華陰細辛、枳殼(各一兩)、蒼朮(炒製)、五加皮、防風、獨活、續斷(清洗,然後曬乾)、牛膝(在酒中浸泡,然後曬乾)、威靈仙、海桐皮、木香、木瓜、麻黃(去掉節)、川五靈脂、沒藥(另研,各三分)、滴乳香(半兩)研成細粉,用酒浸泡雪糕,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
每服五十丸,細銼辣桂、荊芥穗,食前煎湯下,或枳殼、木瓜煎湯下。
木瓜散,腳氣通用。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十粒藥丸,將桂皮和荊芥穗搗碎,在飯前用煎好的湯送服。或者用枳殼和木瓜煎湯送服。
木瓜散
主治腳氣通治。
大腹,紫蘇,羌活,木香,茯苓,陳皮,甘草(炙。各半兩),宣木瓜干(一兩)
上細末。每三錢,薑棗,煎服。
白話文:
大腹:化濕、溫中、止瀉。
紫蘇:發汗、解表、行氣。
羌活:散寒、勝濕、止痛。
木香:行氣、止瀉、燥濕。
茯苓:健脾、滲濕、寧心。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
甘草(炙):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宣木瓜幹:消食、導滯、理氣。
每次服用三錢,加入薑片和紅棗,煎服。
降氣湯,腳氣通用。半夏(制),真蘇子(微炒。各五兩),當歸,厚朴(制),甘草(炙),北前胡(各二兩),肉桂,陳皮(各三兩)
白話文:
降氣湯,可以治療腳氣病。半夏(加工炮製過),蘇子(微炒過,各五兩),當歸,厚朴(加工炮製過),甘草(炙過),北前胡(各二兩),肉桂,陳皮(各三兩)
上銼散。每三錢,薑五片,棗兩枚,煎服。如無蘇子,以蘇葉二兩代之。
檳榔散,治風毒腳氣腫痛。
橘葉,杉木節(各一握)
上童子尿一盞,醇酒半盞,煎六分,濾清,乘熱調檳榔末二錢,食前服。
排風湯,通用。(方見風類。)
白話文:
銼散
每服用三錢,搭配生薑五片、紅棗兩枚,煎服。若沒有蘇子,可以用蘇葉二兩代替。
檳榔散
治療風毒導致的腳氣腫痛。
橘葉、杉木節(各一把)
以上藥材加入童子尿一盞、純米酒半盞,煎煮到剩下六分之量,濾清,趁熱加入檳榔粉末二錢,於飯前服用。
排風湯
通用湯方。(詳細方劑請參考風類疾病。)
生木瓜丸,腳氣通用。宣州生木瓜(就蒂切一蓋,取出瓤,以生艾葉塞滿,合蓋,竹針插定,蒸透,去艾,其木瓜去皮研爛。)
白話文:
生木瓜丸,腳氣病通治。
安徽宣州出產的生木瓜(沿著果蒂切除一蓋,挖掉果瓤,用生艾葉塞滿木瓜,蓋上切好的果蒂,用竹針固定好,蒸透之後,取出艾葉,將木瓜去皮研磨成糊狀。)
上入五積散末,和丸桐子大,曬乾。每服七十丸,食前醇酒下。
止嘔湯,治腳氣嘔逆,吐瀉轉筋。
宣木瓜一味,細銼。每服四錢,新水煎服,神效。
檳榔一物湯,治腳氣攻注,手足不能舉。
白話文:
加入五積散末,搓成桐子般大小,曬乾。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溫酒送服。
止嘔湯,治療腳氣引起的嘔吐逆氣、吐瀉轉筋。
宣木瓜一味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清水煎服,效果顯著。
檳榔一物湯,治療腳氣攻注,導致手足不能舉。
雞心大檳榔上末。每服三錢,用紫蘇七葉,連梗橘皮一全個,不去白,薑五片,煎湯,乘熱調下。治腳氣衝心痛悶,用童尿煎服;治腳心串痛,溫酒調下。
海桐皮酒,治風毒腳氣,膝脛疼痛。
白話文:
將雞心大小的檳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以紫蘇七片、完整橘皮一個連梗(不去除白色果皮)、薑五片,一起煎煮成湯,趁熱將藥粉調入其中服下。
若要治療腳氣衝心,導致心痛胸悶,可用童尿煎煮服用;若要治療腳心串痛,則可用溫酒調和藥粉服用。
海桐皮酒:治療風毒腳氣、膝蓋和小腿疼痛。
海桐皮,五加皮,川獨活,枳殼(制),防風,杜仲(薑製,炒),牛膝(酒浸,曬),薏苡仁(炒。各一兩半),生地黃(二兩半)
上末,用綿裹,以醇酒一斗,春浸七日,秋浸十四日。每日空心溫服一盞,午前一盞。
白話文:
海桐皮、五加皮、川獨活、枳殼(制)、防風、杜仲(薑製,炒)、牛膝(酒浸,曬)、薏苡仁(炒。各一兩半),生地黃(二兩半)
春季浸泡七天,秋季浸泡十四天。內容最後,用棉布包裹,以一斗醇酒浸泡。每天空腹時溫熱服用一杯,上午服用一杯。
杉節湯,治腳氣攻心,痛悶脹滿,不食。青皮,陳皮,天台烏藥,雞心檳榔,宣木瓜,干杉木節,半夏(制),枳殼(制),縮砂仁,赤茯苓(各半兩),丁香,茴香(微炒),大腹皮,紫蘇子(微炒),蘿蔔子(微炒),北梗,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每三錢,薑五片煎。
白話文:
杉節湯,用於治療腳氣病攻入心臟,症狀表現為胸痛、胸悶、腹脹、不思飲食。方劑組成包括:青皮、陳皮、天台烏藥、雞心檳榔、宣木瓜、幹杉木節、半夏(製)、枳殼(製)、縮砂仁、赤茯苓(各半兩)、丁香、茴香(微炒)、大腹皮、紫蘇子(微炒)、蘿蔔子(微炒)、北梗、甘草(炙。各一分)。
每使用三錢的藥材,搭配五片生薑煎煮。
三和散加木香、枳殼(方見水飲門。),和劑流氣散(方見脹滿門。)分氣紫蘇飲(方見喘門。)烏藥順氣散。(方見中風門。)腳氣通用。
白話文:
三和散加木香、枳殼(方子請參閱「水飲門」),和劑流氣散(方子請參閱「脹滿門」),分氣紫蘇飲(方子請參閱「喘門」),烏藥順氣散(方子請參閱「中風門」),這幾種藥都能夠治療腳氣。
枳殼散,疏導毒氣。
枳殼(制,五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末。每服二錢,濃煎木瓜湯調下。如要快利,更加麻仁。
脾約丸,治腳氣大便秘澀。
白話文:
枳殼散(疏導毒氣)
枳殼(經過處理,五兩),甘草(炙烤,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濃縮木瓜湯送服。如果想快速見效,可加入麻仁。
脾約丸(治療腳氣大便祕澀)
麻仁(另研),杏仁(浸去皮,炒。各五兩半),枳實(制),厚朴(制),芍藥(各半斤,大黃一斤,蒸,切,曬)
白話文:
麻仁(另研成粉末),杏仁(浸泡去皮,炒過。各五兩半),枳實(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厚朴(經過特殊工藝處理),芍藥(各半斤,大黃一斤,隔水蒸過、切片、曬乾)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二十丸,食後熟水下,或敗毒散加大黃通用。
大黃湯,治腳氣風熱,煩悶發渴,大便不通。
白話文:
大黃湯
**功效:**治療腳氣風熱,煩悶發渴,大便不通。
**用法:**煉蜜丸,每丸如桐子大。每次服二十丸,飯後以熟水送服。或者與敗毒散加大黃同用。
木香,大黃(各半兩),黑豆(一兩),升麻(三分)
白話文:
木香、大黃各半兩,黑豆一兩,升麻三分。
上銼。每服三錢,烏梅二個,新水煎服。
追風毒銼散,治腳氣熱多證,疏泄風毒。
白話文:
追風毒銼散,用於治療腳氣熱多,疏散風毒。
用法:每次服用三錢,加烏梅兩個,用新水煎服。
羌活(一兩),雞心檳榔,防風,桑白皮(炒。各半兩),郁李仁(炒),大黃(生。各一分)
上銼散。每服三錢,黑豆百粒煎服。熱甚,大便秘,更加大黃。
白話文:
羌活(六十克),雞心檳榔,防風,桑白皮(炒過。各三十克),郁李仁(炒過),大黃(生。各六克)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一百顆黑豆煎服。若發熱嚴重、大便不通,再加入大黃。
敗毒散(方見寒類。)治腳氣熱證。或自汗惡風,則加桂;無汗惡寒,則加去節麻黃。又治風濕腳氣,發熱焮腫,加蒼朮、檳榔、大黃,微利為效。
白話文:
敗毒散(處方參見寒類)。治療腳氣熱症。若有自汗怕風,就加入肉桂;若無汗怕冷,就加入去節麻黃。又可治療風濕腳氣,發熱腫脹,加入蒼朮、檳榔和生大黃,能起到輕微的瀉下作用。
竹茹湯,治腳氣胃熱,煩躁嘔吐。(方見積熱門。)加烏梅煎。豆蘇(方見血類。)加生甘草,治熱證腳氣。
木香飲,治腳氣入腹,攻心嘔悶。
白話文:
竹茹湯,治療腳氣病胃中熱盛,煩躁嘔吐。(藥方參考「積熱門」。)加入烏梅煎服。豆蘇(藥方參考「血類」。)加入生甘草,治療熱證腳氣病。
木香飲
**用法:**治療腳氣侵犯腹部,導致心臟受阻、嘔吐、心悶。
組成:
- 木香 3 克
- 蒼朮 3 克
- 防己 3 克
- 茯苓 3 克
- 白朮 3 克
- 澤瀉 3 克
- 生耆 3 克
- 當歸 3 克
- 白芍 3 克
- 甘草 3 克
- 生薑 3 片
- 大棗 3 枚
**製法:**將所有藥材加入水中煎煮,取適量服用。
楠木香,甘草(炙),青木香,吳茱萸(蕩洗七次,炒乾。各半兩),宣木瓜,青橘皮,紫蘇莖葉,雞心檳榔(各一兩)。
白話文:
楠木香、甘草(炙)、青木香、吳茱萸(洗滌七次後,炒乾,各半兩),宣木瓜、青橘皮、紫蘇莖葉、雞心檳榔(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烏梅一枚,煎服。降氣湯(方見前。),吞養正丹(方見痼冷門。),治腳氣衝心築痛,嘔吐涎沫。和劑流氣飲通用。(方見脹滿門。)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三錢重的藥粉,並加入五片薑片,一枚烏梅,煎服。降氣湯(方劑見前。),吞服養正丹(方劑見痼冷門。),治療腳氣病衝心而築痛,嘔吐涎沫的症狀。和劑流氣飲通通用於治療上述症狀。(方劑見脹滿門。)
椒瓜丸,治腳氣里證。
大生木瓜(就蒂切蓋,以真川椒去目碾末,納實其中,用竹針插其蓋,炊熟。)
上研二味為丸,桐子大。每四十丸,溫酒下。扶虛用核桃肉煎湯下。
越婢湯,治腳氣風多證。
白話文:
椒瓜丸(治療腳氣實證)
大生木瓜(從蒂頭切開,取出瓜瓤,用真正的四川花椒去蒂碾碎,填入瓜瓤,用竹籤穿過瓜蒂,蒸熟)
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40丸,用溫酒送服。虛症者可用核桃肉煎湯送服。
越婢湯(治療腳氣風多證)
麻黃(去節。一兩半),爛石膏(二兩),白朮(一兩),熟附子,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薑五片,棗一枚煎服。
白話文:
麻黃(除去節,一兩半),爛石膏(二兩),白朮(一兩),炮附子,甘草(炙,各半兩)
上研為銼散。每次服用三錢,薑五片,棗一枚,煎服。
小續命湯,多用薑片,治腳氣寒多證;加獨活,治腳氣風多證。(方見風類。)
乾薑甘草湯(方見脾疼門。)加制吳茱萸、官桂,治寒證腳氣。
白話文:
小續命湯,常加入生薑片,用於治療因寒邪過多造成的腳氣病;如果再加入獨活,則可以治療因為風邪過多造成的腳氣病。(具體方劑請參考風類的條目。)
乾薑甘草湯(此方於脾疼門中可見。)加入炮製過的吳茱萸、官桂,用於治療寒證腳氣。
香薷銼散加木瓜煎,吞消暑丸,治暑證腳氣。(方並見暑門。)
白話文:
香薷挫散配上木瓜煎來吃,吞服消暑丸,治療暑證腳氣。(方劑請參考暑熱病證篇章。)
獨活寄生湯加陳皮,治風證腳氣,無熱者皆可服。最除風毒,消惡血。(方見腰疼門。)
石楠丸,治風毒腳腫生瘡,或筋攣痛重。
白話文:
獨活寄生湯加入陳皮,可以治療風濕痹證和風濕腳氣,沒有發熱症狀的患者都可以服用。最能去除風毒和消除惡血。(詳細方劑請見「腰疼」條目。)
石楠丸,治療風毒導致的腳腫、生瘡,或筋骨攣縮、疼痛嚴重。
石楠葉,薏苡仁,杏仁(浸,去皮微炒),牽牛(炒熟),大腹子(連皮用),川芎,川續斷,赤芍藥,赤小豆,陳皮,當歸,麻黃(去節。各二兩),五加皮,牛膝(各三兩),宣木瓜,獨活萆薢,杜仲(薑製,炒。各四兩)
上細末,以酒浸,蒸餅研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木瓜湯下。
白話文:
石楠葉、薏苡仁、杏仁(浸泡、去皮微炒)、牽牛(炒熟)、大腹子(連皮使用)、川芎、川續斷、赤芍藥、赤小豆、陳皮、當歸、麻黃(去節,各二兩)、五加皮、牛膝(各三兩)、宣木瓜、獨活萆薢、杜仲(用薑加工,炒製,各四兩)
用酒浸泡後,將蒸餅研成糊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30粒,用煎好的木瓜湯送服。
加劑除濕湯加檳榔(方見濕門),五苓散(方見水飲門),治腳氣渴多證。
換腿丸,治風濕腳氣,緩弱,痹痛,上攻肩背。
白話文:
在除濕湯中加入檳榔(配方法見濕邪病證門),五苓散(配方法見水飲病證門),用於治療腳氣並伴隨口渴症狀。
換腿丸,治療風濕腳氣、痠軟無力、麻痺疼痛,向上蔓延到肩背。
石楠葉,南星(炮),石斛(酒浸,曬),牛膝(酒浸,曬),羌活,薏苡仁(炒),防風,萆薢,黃耆(蜜炙),天麻,當歸(酒浸,曬),續斷(各一兩半),檳榔(二兩半),宣木瓜(四兩),加蒼朮(炒),川芎(各一兩半)
上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橘皮煎湯下。
獨活湯
白話文:
石楠葉,南星(炮製過),石斛(浸泡在酒中,曬乾),牛膝(浸泡在酒中,曬乾),羌活,薏苡仁(炒過),防風,萆薢,黃耆(用蜂蜜炙烤過),天麻,當歸(浸泡在酒中,曬乾),續斷(各一兩半),檳榔(二兩半),宣木瓜(四兩),再加上蒼朮(炒過),川芎(各一兩半)
藥末,酒調成如桐子般大小丸子。每五十丸,於飯前用橘皮煎湯送服。
羌活,麻黃(去節),熟附子,生乾薑,川芎,牛膝,白芍藥,白茯苓,黃耆(蜜炙),人參,杜仲(薑製,炒),甘草(炙),辣桂,當歸,白朮,木香(等分)
白話文:
羌活、麻黃(去除節枝)、熟附子、生乾薑、川芎、牛膝、白芍藥、白茯苓、黃耆(用蜂蜜炙烤過)、人參、杜仲(用薑汁醃製後炒過)、甘草(炙烤過)、辣桂、當歸、白朮、木香(等份)
上粗末。每服三錢,薑五片,棗二枚,同煎,吞活血應痛丸
活血應痛丸叺
白話文:
每服用三錢藥材,連同薑五片、紅棗二枚一起煎煮,服用後吞服[活血應痛丸]。
蒼朮(炒,六兩),香附(炒,杵淨,七兩),威靈仙(二兩),草烏頭(二十四兩,炮,去皮臍)陳皮(五兩半),狗脊(燎去毛,四兩),沒藥(一兩,另研)
白話文:
蒼朮(600公克,炒熟)
香附(700公克,炒熟,搗碎)
威靈仙(200公克)
草烏頭(2400公克,炮製,去皮臍)
陳皮(550公克)
狗脊(400公克,燒去毛)
沒藥(100公克,另研細粉)
上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獨活湯下。治腎受風冷,腳氣痠疼,及久痢登廁,風冷入於腸胃,以致兩腳削小成鼓槌風,而痢又不止,用此兩藥俱效。
不老地仙丹,治腎臟風毒,輕腳壯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和麵粉製成粥狀的藥丸,丸子的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用獨活湯送服。用於治療腎受風寒,腳氣痠疼,以及患久痢的人上廁所時,風寒進入腸胃,導致雙腳變細變小,形成鼓槌風,同時久痢不止。用此兩藥皆有效果。
不老地仙丹
**功效:**治療腎臟風毒,使腳步輕盈,筋骨強健。
當歸,牛膝,蓯蓉(各酒浸,焙乾),虎骨(酒炙黃),真川椒(去目,出汗),川萆薢(鹽水煮乾),蒺藜(炒,搗,去刺),川芎(各一兩),白附子(炮),黃耆(蜜炙),圓白南星(炮),何首烏,羌活,獨活,杜仲(薑製,炒),沒藥(另研。各三分),防風,赤小豆,地龍(去土),茴香(炒),木鱉子(去油),血竭,乳香(另研。各半兩)
白話文:
當歸、牛膝、蓯蓉(各以酒浸泡,焙乾),虎骨(用酒炙至黃色),真川椒(去除辣椒籽,發汗),川萆薢(用鹽水煮乾),蒺藜(炒熟,搗碎,去除刺),川芎(各一兩),白附子(炮製),黃耆(用蜂蜜炙烤),圓白南星(炮製),何首烏、羌活、獨活、杜仲(用薑製,炒熟),沒藥(另研磨。各三分),防風、赤小豆、地龍(去除泥土),茴香(炒熟),木鱉子(去除油脂),血竭、乳香(另研磨。各半兩)
上細末,調面稀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木瓜、橘皮煎湯下。
烏蛇丸,治風寒腳氣,隱痛癢痹。
白話文:
製作烏蛇丸:將調製後的濃稠藥膏捏成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40丸,以木瓜、橘皮煎煮成的湯服用。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腳氣,症狀為隱痛瘙癢麻痹。
烏蛇(四兩,酒浸,取肉,焙),虎骨(醋浸,洗淨,酒炙,二兩),石斛(令作末),黃松柏節(酒浸,研),巴戟(去心),蓯蓉(酒浸,焙),官桂,防風,獨活,續斷,五加皮,薏苡仁,當歸,木香,川芎(各半兩),乳香(另研),生乾薑(各二分)
白話文:
烏蛇(四兩,用酒浸泡,取肉,烘烤),虎骨(用醋浸泡,洗淨,用酒炙烤,二兩),石斛(磨成粉末),黃松柏節(用酒浸泡,研磨),巴戟(去心),蓯蓉(用酒浸泡,烘烤),官桂,防風,獨活,續斷,五加皮,薏苡仁,當歸,木香,川芎(各半兩),乳香(另研磨),生乾薑(各二分)
上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每四十丸,木瓜、橘皮煎湯下。
慈濟丸,治腳氣遊走,兩足轉上,腰腿疼痛,不能轉側。
白話文:
慈濟丸,治療腳氣遊走,雙腳轉向上,腰腿疼痛,無法轉身側身。
每四十丸藥,用木瓜、橘皮煎湯服用。
宣木瓜(二兩),川烏(炮,去皮臍),黃耆,蒺藜(炒去刺),當歸,防風,萆薢,牛膝,天台烏藥(各一兩),赤小豆,茴香(炒),地龍(去土),老白膠(研篩),川五靈脂(各三分)
白話文:
*宣木瓜(120公克):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川烏(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60公克):溫腎壯陽、散寒除濕 *黃耆(60公克):補氣健脾、益氣固表 *蒺藜(炒過後去除刺)(60公克):平喘止咳、祛風止痛 *當歸(60公克):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防風(60公克):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萆薢(60公克):祛風除濕、解毒止癢 *牛膝(60公克):補肝腎、強筋骨 *天台烏藥(60公克):溫腎壯陽、祛風止痛 *赤小豆(60公克):清熱利尿、消腫解毒 *茴香(炒過)(60公克):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地龍(去除泥土)(18公克):滋陰補血、清熱退火 *老白膠(研磨後篩選)(18公克):補腎壯陽、固精縮尿 *川五靈脂(18公克):補腎壯陽、活血止痛
上細末,酒面稀糊丸桐子大。丸數四十,食前紫蘇湯送下。
四斤丸,治腳氣緩弱隱疼及腎虛感受風寒濕痹。(方見風緩門。)
大流氣飲加當歸下。(方見脹滿門。)
虎骨散(方見歷節門),腳氣筋急掣痛,用木瓜、橘皮煎湯調下。
白話文:
四斤丸
治腳氣虛弱隱痛,以及腎虛感受風寒濕痹。(方見風緩門)
大流氣飲
加當歸調下。(方見脹滿門)
虎骨散
(方見歷節門)治腳氣筋急掣痛,用木瓜、橘皮煎湯調下。
金液丹(方見脾疼門),治凝陰蘊毒,溫而利之。養正丹通用。以枳殼、木瓜、檳榔煎湯下。
白話文:
金液丹(配方請參閱專門討論脾臟疼痛的章節),用於治療凝結陰寒之氣而蘊藏毒素的病症,溫暖並潤利之。養正丹可以通用。用枳殼、木瓜、檳榔煎煮湯劑服用。
二陳湯加檳榔、細辛、制枳殼,治腳氣痰多證。(方見瘧門。)無熱者,二陳湯下養正丹、艾瓜丸。(方見腎氣門。)
白話文:
二陳湯加入檳榔、細辛、制枳殼,治療腳氣痰多的證狀。(詳細的藥方請參閱瘧疾偏方。)沒有發燒的人,服用二陳湯後,服用養正丹、艾瓜丸。(詳細的藥方請參閱腎氣偏方。)
腳痛緩弱,患在風濕。風證以烏藥順氣散加麻黃、白芷主之,濕證以不換金正氣散加茯苓、生乾薑主之,一匕收功,容易事也。若夫腎虛為病,腳弱而痛,又當何如?曰:腎主骨,故爾惟安腎丸最良,以不換金正氣散送下,仍夾和白丸子佐之。余每見腳氣緩弱人,多服四斤丸,亦安腎丸輩也。然則腎氣充,則骨氣強,骨氣強,則無緩弱之患。治法要當究其源。
白話文:
腳部疼痛、無力緩慢,病因在於風濕。如果是風證,可以用烏藥順氣散加上麻黃、白芷為主藥來治療;如果是濕證,可以用不換金正氣散加上茯苓、生乾薑為主藥來治療。服用一劑藥就能痊癒,很容易。但是,如果腳部虛弱疼痛是由於腎虛引起的,該怎麼辦呢?古人說:腎臟主掌骨骼,所以安腎丸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服用不換金正氣散來促進藥效,再配合和白丸子來輔助治療。我經常看到腳氣緩弱的人,大多會服用四斤丸,它也是安腎丸的一種。腎氣充足,骨氣就會強健;骨氣強健,就不會出現緩弱的毛病。治療的方法一定要追究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