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諸風證治

上細末,糯糊丸綠豆大。每服七個,甚者十丸,夜臥令膈空溫酒下。微出冷汗便瘥。

增味五痹湯,治風寒濕合而為痹,肌體麻痹不仁。

羌活,防己,片子薑黃,白朮,海桐皮,當歸,白芍藥(各一兩),甘草(炒,七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姜十厚片,煎服。病在上,食後;病在下,食前。

瓜蒂散,吐法

上瓜蒂末一錢,熟水調下。若風癲證,須以瓜蒂散吐痰。

稀涎散,治風涎潮塞,上膈氣閉不通。

豬牙皂角(四條,肥實不蛀者,去黑皮),光明晉礬(一兩)

上細末。輕者半錢,重者三字,熟水調下。但少吐之,弱者不可吐,吐用養正丹三十丸研細,楠木香煎湯調下,仍與南星、附子豁痰歸經,雞心檳榔亦能疏風順氣。

鶴膝風攣方

真紫金皮,老酒煎,候溫常服。

急風方

硃砂(一字),輕粉(一點),巴豆(去油如霜,些兒),全蠍(一枚),蟬殼(兩枚,去土)

上末之,研和。大人盡劑,用薄荷泡湯調下,小兒分半,用乳汁調下。或吐痰,或泄毒物,皆效。

烏龍丹,治諸風癱瘓,口眼喎斜,語言謇澀。

真川烏(生,去皮臍),好五靈脂(各二兩)

上末,入腦麝半錢同研,滴水丸小彈大,陰乾。每一丸,先薑汁研開,次好酒調下,空心食前,日兩服,似鐵彈丸。

廬江劉寶治痓良方

歸荊湯,治風痓昏迷,吐沫抽掣,背脊強直,產後中痓通用。

當歸,荊芥穗

上等分,末之。每二錢,水一盞,酒少許,煎七分灌下。如牙緊,用銅匙斡,以雞羽沾藥入口,或用童尿調下,或以芎藭代當歸亦妙。

又方

黑豆(炒焦,好酒淋之,取清汁)

上每酒一盞,獨活銼三錢,煎七分,溫服。又連續進劑,以瘥為度。

太陽風痓證候

太陽風痓證候,始則發熱、腹痛、喘息、涎浮,次則牙緊、頭搖、十指微動、漸加項背強直,轉則不仁。甚者昏困、失音、目睛直視、滑泄不禁、身腰反張。如此則十不救一。新產血虛,汗出傷風,亦作痓證。凡產後發熱,若舌謇唇急,手指微動,便急作風痓療之。荊歸湯、獨活酒。(方見在濕門。)

人為邪氣所幹,則發而為病,若氣、若血、若痰、若水、若風、若寒、若暑、若濕,臟腑、表裡、冷熱、虛實,各有受病之處,用藥之法,必究其原,而後可以起病,否則,前賢所謂獵不知兔,廣絡原野,冀一人獲之,術亦疏耳,是可以人試技乎哉!

白話文:

諸風證治

將藥磨成細末,用糯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病情嚴重者服用十丸,晚上睡覺前,空腹用溫酒送服。稍微出點冷汗就痊癒了。

增味五痹湯,治療風寒濕邪聚集引起的痹症,症狀為肌肉麻木無知覺。

羌活、防己、片薑黃、白朮、海桐皮、當歸、白芍藥(各一兩),甘草(炒,七錢半)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十片厚片煎服。病在上半身,飯後服用;病在下半身,飯前服用。

瓜蒂散,用於催吐

將瓜蒂磨成末,取一錢,用開水調服。如果是風癲症,必須用瓜蒂散催吐痰液。

稀涎散,治療風涎阻塞,導致上膈氣閉不通。

豬牙皂角(四條,肥厚無蟲蛀者,去掉黑皮),光明礬(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末。輕症者服用半錢,重症者服用三錢,用開水調服。只需少量催吐,體弱者不宜催吐,催吐後需服用養正丹三十丸研細,用楠木香煎湯送服,並配合南星、附子豁痰歸經,雞心檳榔也能疏風順氣。

鶴膝風攣方

用真紫金皮用老酒煎煮,溫服。

急風方

硃砂(一錢),輕粉(一點),巴豆(去油,少許),全蠍(一枚),蟬殼(兩枚,去泥土)

將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成人服用全劑,用薄荷泡的湯送服;兒童服用半劑,用母乳送服。無論是吐出痰液還是排出毒物,都有效。

烏龍丹,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癱瘓,口眼歪斜,言語不清。

川烏(生,去皮和臍),五靈脂(各二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腦麝半錢一起研磨,製成小彈丸大小的藥丸,陰乾。每次服用一丸,先用薑汁研開,再用好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每日兩次,藥丸堅硬如鐵彈。

廬江劉寶治痓良方

歸荊湯,治療風痓引起的昏迷,吐沫抽搐,背脊僵直,產後中痓也適用。

當歸、荊芥穗

將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少許酒,煎至七分,灌服。如果牙關緊閉,可用銅匙撬開,用雞毛蘸藥送入口中,或用童尿調服,或用芎藭代替當歸也很好。

另一方

黑豆(炒焦,用好酒淋濕,取清汁)

每次用一杯酒,加獨活三錢切碎,煎至七分,溫服。連續服用,直至痊癒。

太陽風痓證候

太陽風痓證候,初期表現為發熱、腹痛、呼吸困難、唾液增多,然後牙關緊閉、頭搖晃、十指微微活動、逐漸加重到項背僵直,接著就會感覺麻木。嚴重者會昏迷、失聲、眼球直視、大小便失禁、腰背反弓。這樣的情況,十個病人中能救活一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產後血虛,出汗受涼,也會導致痓證。凡是產後發熱,如果舌頭僵硬、嘴唇緊閉、手指微微活動,就要及時治療風痓。可用荊歸湯、獨活酒。(方劑見濕門。)

人體受到邪氣侵犯,就會發病,邪氣可以是氣、血、痰、水、風、寒、暑、濕,臟腑、表裡、冷熱、虛實,都有可能致病。用藥的方法,必須探究其根本原因,然後才能治病,否則,就像前輩所說的那樣,像打獵一樣不知道兔子在哪裡,在廣闊的原野到處亂搜,希望偶然能抓到一隻,這種方法太粗疏了,難道這就是可以讓人任意嘗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