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6)

1. 嶺南諸病

(出《明醫雜著》)春秋時月,人感山嵐瘴霧毒氣,發寒熱,脅膈飽悶,不思飲食。此毒氣從鼻口入內也。治當清上焦,解內毒,行氣降痰,不宜發汗。

白話文:

(摘自《明醫雜著》)春秋季節時,如果不小心吸入山嵐瘴霧的毒氣,就會出現畏寒發熱、胸肋和橫膈部位感到飽脹,不想吃東西等症狀。這是因為毒氣從鼻口進入體內引起的。治療時,應當清瀉上焦,解除體內的毒氣,疏散氣機,化痰降濁,不宜發汗。

黃連(一錢,薑水洗),升麻,蒼朮(各一錢半,米泔浸,鹽水炒),黃芩(酒拌,炒),木香,厚朴(薑製),枳實(麩炒),半夏(湯泡七次),桔梗(去蘆),川芎,柴胡,木通(各一錢),生甘草(七分)

白話文:

黃連(一錢,用生薑水洗淨),升麻、蒼朮(各一錢半,用米泔水浸泡,用鹽水炒過),黃芩(用酒拌勻,炒過),木香、厚朴(用生薑炮製過),枳實(用麩皮炒過),半夏(用沸水浸泡七次),桔梗(去掉蘆頭),川芎、柴胡、木通(各一錢),生甘草(七分)

生薑五片,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前,熱服,滓煎四分,繼服。寒溫不節,汗身脫衣巾,感冒風寒之氣,氣閉發熱頭疼,此傷寒類也。但嶺南氣溫,易出汗,故多類瘧,重則寒熱不退,輕則為瘧。南方氣升,故嶺南人得此病者,猝皆胸滿,痰涎壅塞,飲食不進,與北方傷寒只傷表而里自和者不同。治當解表清熱,降氣行痰。

此方用於寒涼時月及雖在溫暖時而感冒風寒者。

白話文:

將生薑切成五片,以一鍾半的水煎煮,煎到藥液只剩下七分之一,在飯前熱服,藥渣再煎煮成四分之一時,繼續服下。如果因為寒熱不適,而脫掉衣服想要涼快,卻因此讓風寒之氣入侵體內,導致氣血閉塞、發熱頭痛,這種情況也屬於傷寒。但在嶺南,氣候比較溫暖,容易出汗,因此這種傷寒多被認為是瘧疾,嚴重的會出現寒熱不退的現象,輕微的則表現為瘧疾。南方氣候炎熱,因此嶺南人一旦染上傷寒,往往會出現胸悶,痰液壅塞,食慾不振,這與北方傷寒僅傷表而裏自和的情況不同。治療時應當以解表清熱、降氣行痰為原則。

此方用於寒涼時月,及雖在溫暖時而感冒風寒者。

羌活(一錢半),蒼朮(泔浸),柴胡,黃芩,橘紅(去白),半夏(湯洗),枳實,甘草(炙),川芎(各一錢)

生薑五片,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前,溫服,渣煎四分,隨服,取汗出止服。

瘴瘧、時瘧,寒熱往來。

白話文:

  • 羌活:一錢半

  • 蒼朮:用泔水浸泡過

  • 柴胡:一錢

  • 黃芩:一錢

  • 橘紅:去白,一錢

  • 半夏:用熱水洗過,一錢

  • 枳實:一錢

  • 甘草:炙過的,一錢

  • 川芎:一錢

治療瘴瘧、時瘧(間日瘧疾):

用薑片五片,水一碗半,煎煮至藥液剩七分,在飯前溫服。

然後將煎過薑片的藥渣再煎煮一次,取四分之一的藥液,隨即服下。

服藥後會出汗,等出汗停止後即可停止服藥。

柴胡,知母(炒),半夏(湯洗。各一錢半),蒼朮(泔洗),黃芩(酒炒),乾葛,陳皮,川芎(各一錢),甘草(炙,七分)

白話文:

  • 柴胡:有助於疏肝解鬱、平抑肝陽。

  • 知母(炒):具有滋陰清熱、清肺化痰、止渴生津的功效。

  • 半夏(湯洗):有助於化痰止咳、平喘消脹。

  • 蒼朮(泔洗):可健脾燥濕、益氣養胃。

  • 黃芩(酒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乾葛:有助於生津止渴、清熱涼血、解暑消暑。

  • 陳皮:可以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 甘草(炙,七分):有助於補中益氣、和胃健脾、清熱解毒。

生薑三大片,烏梅肉二個,水一鍾半,煎七分,食前,清晨服;滓煎四分,午前服。

白話文:

生薑三大片,烏梅肉兩個,水一碗半,煎到七分量,在吃飯前清晨服用;剩下的藥渣再煎到四分量,在上午服用。

瘧久者加人參(一錢半)、當歸(一錢);汗多者去蒼朮,換白朮,加酒炒白芍藥(各一錢半。)

後變成痢疾。瘧後之痢從虛治,用補脾胃藥。

白話文:

瘧疾病程較久的,酌情加入人參(一錢半)、當歸(一錢);出汗多的,去掉蒼朮,改用白朮,加入酒炒白芍藥(各一錢半)。

瘧疾後的痢疾屬於虛弱證狀,應當使用補脾胃的藥物治療。

黃連(炒),木香,縮砂,黃芩(炒),橘皮,當歸(酒洗。各一錢),白朮(一錢半),白芍藥(炒,二錢),甘草(炙,五分)

生薑三片,水二鍾,煎八分,食前,熱服。

溫暑之月,民病天行瘟疫熱病,治宜清熱解毒,兼治內外。

白話文:

黃連(炒)3.5公克、木香3.5公克、縮砂3.5公克、黃芩(炒)3.5公克、橘皮3.5公克、當歸(用酒洗過,各3.5公克,白朮5.3公克、白芍藥(炒)7公克、甘草(加火炙烤至表面焦黃)1.8公克。

用生薑三片,水二碗,煎煮至八分之一。於飯前服用,趁熱飲用。

枯黃芩(酒炒),知母(酒炒),乾葛(各一錢),石膏,白芍藥(酒炒),人參(各一錢半),黃連(酒炒),生地黃(酒洗。各五分),升麻(一錢),生甘草(七分),羌活(三錢)

白話文:

取枯黃芩、知母、乾葛各一錢,石膏、白芍藥各一錢半,黃連各一錢,生地黃各五分,升麻一錢,生甘草七分,羌活三錢,所有藥材皆以酒炒或酒洗。

生薑三片,水鍾半,煎七分,食前熱服,滓煎四分,繼服。若胸膈痞滿,痰涎壅塞者,加枳實、半夏(各一錢)、生薑汁(四五匙。),若脾胃不實,加白朮(一錢半。)

白話文:

生薑三片、水一鍾(約240毫升)煎至七分,在餐前熱服,渣滓再煎至四分,接著服用。

如果胸膈痞滿、痰涎壅塞,再加入枳實、半夏各一錢、生薑汁四五匙。

如果脾胃不實,再加入白朮一錢半。

時氣發熱,變為黃病。所謂瘟黃也,宜治內瀉濕熱。茵陳,黃連(薑水炒),山梔仁,白朮,白茯苓(去皮),厚朴(薑水炒),木通(去皮),人參(各一錢),白芍藥(酒炒),乾葛(各一錢半),木香(七分)

生薑三大片,水二鍾,煎七分,食前溫服。渣煎四分,繼服。

白話文:

當流行性感冒發熱時,會轉變成黃疸病。所謂的瘟疫黃疸,應該治療內臟的濕熱。茵陳、黃連(用薑水炒過)、山梔仁、白朮、白茯苓(去皮)、厚朴(用薑水炒過)、木通(去皮)、人參(各一錢)、白芍藥(用酒炒過)、乾葛(各一錢半)、木香(七分)

生薑三片,水兩碗,煮至剩七分,於飯前溫熱服用。渣滓再煮四分,繼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