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5)

1. 瘟疫方論

《內經》曰: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又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瘟。是以多感於房勞辛苦之人,安樂者未之有也,俗名瘟病。《雜著》云:冬溫為病,此乃天時不正,陽氣反泄,藥忌溫熱。時行寒疫,卻在溫暖之時,時本溫暖而寒,反為病。

白話文:

《內經》上說:清淨無塵的天氣情況下,人的意志力就能夠得到提升,陽氣也就能夠得到鞏固。即使有邪氣的侵襲,也不會受到傷害。又說:冬天不注意養精氣的人,春天一定會染病。因此,沉迷房事或過度勞苦的人多發瘟病,而安逸享樂的人卻不會染上瘟病。房室勞倦這種事情,普通的、一般的人怎能不生病呢。《雜著》中說:冬天的溫暖天氣是有病的,因為這是天時不正、陽氣反常的結果。因此,用藥時要忌諱溫熱性質的藥物。時令流行的寒疫,往往出現在溫和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本是溫暖的,卻突然變冷,所以反常成了病因。

此亦天時不正,陰氣反逆,藥忌寒涼。又云:此病多發於春夏,一概相同者,此天地之厲氣,當參運氣而施治也。

白話文:

這是由於天氣異常,陰氣反常上升,服用藥物時應避免寒涼。另外,這種疾病多發於春夏,概括來說都是因為天地間的邪氣所致,應根據運氣來施以治療。

東垣云:陽明邪熱太甚,資實少陽相火而為之,視其腫勢在何部,隨經治之。當緩,勿令重劑過其病所。陽明為邪,首大腫;少陽為邪,出於耳前後。先以酒炒芩、連、炙甘草煎,少少不住服,再用大黃、鼠黏子煎,入芒硝等分,時時呷之,毋令飲食在後。及邪氣已,只服前藥,未已,再煎,次第服之,取大便,邪氣已,即止。

白話文:

東垣說:陽明邪熱太過,資助實邪少陽相火一起發作,觀察腫勢在哪些部位,隨經絡部位治療。應當緩和用藥,不要用大劑量超過病處。陽明是邪氣,首先頭部腫大;少陽是邪氣,出現在耳朵前後。先用炒過的黃芩、黃連、炙甘草煎煮,少量多次服用,再用大黃、鼠黏子煎煮,加入芒硝等分,不時含服,不要吃喝任何東西。等到邪氣退盡,只服用前面的藥物,沒有退盡,再煎煮服用,逐漸服用,以促進大便,邪氣退盡,立即停止服用。

陽明渴加石膏;少陽渴加瓜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羌活防風荊芥,並與上藥相合用之。

白話文:

陽明經口渴時,加用石膏來治療;少陽經口渴時,加用瓜蔞根來治療;陽明經的治療藥物包括升麻、芍藥、葛根、甘草;而太陽經的治療藥物包括羌活、防風、荊芥,並與上述藥物一起使用。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

升麻葛根湯,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發熱。

白話文:

十神湯

治時令不正,瘟疫蔓延。

升麻葛根湯

治成人、小孩的時令瘟疫,頭痛發熱。

柴胡升麻湯,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體疼,鼻塞咽乾,咳嗽,涕唾稠黏。(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柴胡升麻湯,用於治療流行性瘟疫,病人發高燒且畏懼風邪,頭痛身體疼痛,鼻塞咽喉乾燥,咳嗽,鼻涕唾液粘稠。(方見傷寒門。)

小柴胡湯,治瘟疫內虛,發熱,胸脅痞悶。渴加瓜蔞仁。(方見血門。)

白話文:

小柴胡湯:治療瘟疫導致的體內虛弱、發熱,胸側脹悶的情況。如果口渴,可以加入瓜蔞仁。(詳細方劑請見《血證論》。)

竹葉石膏湯,傷寒時氣,表裡俱虛,遍身發熱,心胸煩悶,得汗已解,內無津液,虛羸少氣,欲吐。(方見暑門。)

白話文:

竹葉石膏湯:適用於傷寒時氣,表裡俱虛,全身發熱,心胸煩悶,出汗後已解熱,但體內無津液,虛弱少氣,想吐。(詳細藥方請參考暑門。)

大青丸,治時行瘟疫發熱,並勞役發熱,上膈一切結熱,神效。

白話文:

大青丸,治療流行的瘟疫發熱,以及勞役後發熱,上焦一切內熱鬱結,非常有效。

薄荷,甘草,梔子黃芩黃連(各三錢),大黃(八錢),玄明粉連翹(各六錢)上為細末,用青蒿自然汁為丸如綠豆大,用雄黃為衣。治雜病發熱者,硃砂青黛為衣。每服五六十丸,白滾湯送下。黃連鮮毒湯,治時疫三日已汗解,或因飲酒復劇,若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睡。(方見眼目門。)

白話文:

薄荷、甘草、梔子、黃芩、黃連(各三錢),大黃(八錢),玄明粉、連翹(各六錢)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青蒿的天然汁液做成像綠豆大小的藥丸,並以雄黃作為外衣。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發熱,則以硃砂、青黛做為外衣。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白開水送服。黃連鮮毒湯,治療瘟疫三日已出汗後仍未痊癒,或因喝酒後病情加重,出現煩悶、乾嘔、口乾、呻吟、胡言亂語、無法入睡等症狀。(方劑出於《眼目門》一書。)

荊防敗毒散(《蘊要》方)獨活前胡人參茯苓川芎枳殼桔梗,甘草,荊芥,牛蒡子,薄荷(各一錢),防風(一錢半),羌活(一錢)

白話文:

荊防敗毒散(《蘊要》方)

獨活、前胡、人參、茯苓、川芎、枳殼、桔梗、甘草、荊芥、牛蒡子、薄荷各一錢,防風一錢半,羌活一錢。

上㕮咀。水煎服。如內熱加黃芩一錢;口渴加天花粉一錢。

白話文:

咀嚼後以水煎服。如果內熱,再加黃芩一錢;口渴,再加天花粉一錢。

四君子湯四物湯(俱見補損門),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門。)

白話文:

四君子湯、四物湯(皆見於補損門),補中益氣湯(方劑見於臟腑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