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四 (2)

1. 諸瘡證治

桑螵蛸散,治諸惡瘡。

桑螵蛸,地龍,貝母,厚黃柏(各半兩),虢丹(煅),乳香(各一分),粳米粉(二錢),雄黃,輕粉(各一錢),麝香(半錢)

上細末,以不食井水和沙糖調敷。

又方

蜘蛛曬為末,麻油、輕粉調敷。

乳香蠟油膏,治蝸瘡久不瘥。

杏仁(水浸,去皮,曬),乳香(各三錢),硫黃,輕粉(各一錢半),蠟(半兩),麻油(一合)

上研極細,先熬油沸,入蠟溶盡,次入諸藥煎,攪成膏,冷地出火毒,瓷器收用。

又方

燕窠取抱子處土為末,摻,先以白芷、大腹皮煎湯洗,拭後摻。

胭脂散,治反花瘡。

胭脂,貝母,胡粉(各一分),硼砂,沒藥(各半分)

上末,研細,先以溫漿水洗,拭後敷藥。

苦楝散,治浸淫瘡。

苦楝根(曬乾,燒存性)

上為末,豬脂調敷,濕則摻,先用苦參、大腹皮煎湯洗。

胡粉散,治月蝕瘡。

胡粉(炒微黃),白礬(煅),虢丹(煅),黃連(淨),輕粉(各二錢),胭脂(一錢),麝(少許)

上末,先以溫漿水入鹽洗,拭後摻藥。如瘡干,麻油調敷。

綠礬散,治甲瘡。

綠礬(半兩,燒熟),蘆薈(一錢半),麝(一字)

上研如粉,以絹袋盛藥,納所患指於袋中,線扎定,瘥為度。

烏梅醋法,治代指、手指甲頭腫。

烏梅(捶去殼肉,只取仁)

上研細,米醋調得所,入指漬之自愈。

又方

中樣蚯蚓,和豬脂搗如泥,敷。

漆瘡方

生蟹取黃,隨瘡大小遍敷之。

又方,臘茶用麻油調塗。

又方,雞子中黃打開塗。

又方,磨鐵槽中取泥塗,磨刀石下泥亦得。

滑石粉,治痱瘡。

綠豆粉(二兩,焙透),軟滑石(一兩,研)

上末,拌和,以綿撲子蘸撲,仍以石粉佐之。

紫草膏,治熱瘡。

紫草茸,黃連,黃柏,漏蘆(各半兩),赤小豆,綠豆粉(各一合)

上搗細,入麻油為膏,日三敷。常服黃連阿膠丸清心。

又方,治熱瘡淫濕。

南星,半夏,黃柏,黃連(各一分),五倍子(煅),虢丹(各半分)

上細末,摻。癢加煅白礬,更癢加雄黃。

又方,熱瘡止痛收汁。先用大腹皮、苦參、白芷煎湯,泡荊芥洗,次用:

地榆,苦參,黃連(等分)

上為細末,入些真蚌粉,乾摻。更痛加去皮綠豆。

檳榔散,治冷瘡。

雞心檳榔,木香,硫黃,薑黃(各半兩),吳茱萸(二錢),麝(一字)

上搗末,麻油調敷,有膿則乾摻。

赤豆散,治無名瘡。

赤小豆,吳茱萸,赤色白膠,厚黃柏,黃連,貝母,硫黃,糯米(焙。各一分),虢丹(煅,半分)

上末,麻油、輕粉調抹,槐枝煎湯,先洗後抹。

烏羊膏,治頭白禿瘡及惡瘡、臁瘡。

獖豬糞(臘月收,燒灰,半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

上末,先以麻油調和鴨子清,約頭大小作厚餅,溫覆頭上引蟲。不可熱覆,不得動頭。待十分癢,忍不得,令人急手揭起,次用苦楝根煎湯淋洗,拭淨。濕則摻,干則麻油、輕粉調抹。

白話文:

諸瘡證治

桑螵蛸散,用於治療各種惡性瘡瘍。藥方組成:桑螵蛸、地龍、貝母、厚樸(各半兩)、煅石膏(一分)、乳香(一分)、粳米粉(二錢)、雄黃、輕粉(各一錢)、麝香(半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不含井水的清水和砂糖調和後敷於患處。

另一方:將蜘蛛曬乾研磨成粉末,用麻油和輕粉調和後敷用。

乳香蠟油膏,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蝸牛瘡。藥方組成:杏仁(水浸泡,去皮,曬乾)、乳香(各三錢)、硫黃、輕粉(各一錢半)、蠟(半兩)、麻油(一合)。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先將麻油加熱至沸騰,加入蠟使其溶解,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煎煮,攪拌成膏狀,待冷卻後去除火毒,用瓷器保存備用。

另一方:取燕窩中抱有幼鳥的部分的泥土研磨成粉末,直接敷於患處。事先可用白芷、大腹皮煎水清洗患處,擦乾後再敷藥。

胭脂散,用於治療反花瘡。藥方組成:胭脂、貝母、胡粉(各一分)、硼砂、沒藥(各半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溫熱的米漿水清洗患處,擦乾後敷藥。

苦楝散,用於治療浸淫瘡。藥方組成:曬乾的苦楝樹根(燒成炭)。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和後敷於患處,保持乾燥,必要時再敷藥。事先可用苦參、大腹皮煎水清洗患處。

胡粉散,用於治療月蝕瘡。藥方組成:炒至微黃的胡粉、煅白礬、煅石膏、淨黃連、輕粉(各二錢)、胭脂(一錢)、麝香(少許)。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溫熱的米漿水加鹽清洗患處,擦乾後敷藥。如果瘡瘍乾燥,則用麻油調和後敷用。

綠礬散,用於治療甲瘡。藥方組成:燒熟的綠礬(半兩)、蘆薈(一錢半)、麝香(少許)。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絹布袋盛裝,將患指放入袋中,用線紮緊,直到痊癒。

烏梅醋法,用於治療代指(手指末端)、手指甲頭腫痛。藥方組成:烏梅(敲碎去殼和肉,只取梅仁)。將梅仁研磨成細粉,用米醋調和後,將患處浸泡其中,直到痊癒。

另一方:中等大小的蚯蚓,搗碎後和豬油混合成泥狀,敷於患處。

漆瘡方:取活蟹的蟹黃,根據瘡瘍大小敷於患處。

另一方:臘茶用麻油調和後塗抹。

另一方:將雞蛋蛋黃打開塗抹。

另一方:用磨鐵槽或磨刀石下的泥土塗抹。

滑石粉,用於治療痱子。藥方組成:焙乾的綠豆粉(二兩)、研磨的滑石粉(一兩)。將兩種粉末混合,用棉球蘸取後輕拍於患處,並佐以滑石粉。

紫草膏,用於治療熱瘡。藥方組成:紫草茸、黃連、黃柏、漏蘆(各半兩)、赤小豆、綠豆粉(各一合)。將藥材搗碎,加入麻油製成膏狀,每日敷三次。同時建議經常服用黃連阿膠丸以清心火。

另一方,用於治療熱瘡伴有濕淫:南星、半夏、黃柏、黃連(各一分)、煅五倍子、煅石膏(各半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直接敷於患處。如果瘙癢加重,可加入煅白礬;如果瘙癢更甚,則可加入雄黃。

另一方,用於治療熱瘡,止痛並收斂膿液:先用大腹皮、苦參、白芷煎水,加入荊芥後清洗患處;然後用地榆、苦參、黃連(等分)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真珠粉,乾燥後直接敷用。疼痛加劇時,可加入去皮綠豆。

檳榔散,用於治療冷瘡。藥方組成:雞心檳榔、木香、硫黃、薑黃(各半兩)、吳茱萸(二錢)、麝香(少許)。將藥材搗碎,用麻油調和後敷用,如有膿液則直接敷藥粉。

赤豆散,用於治療無名瘡。藥方組成:赤小豆、吳茱萸、赤色白膠、厚樸、黃連、貝母、硫黃、焙乾的糯米(各一分)、煅石膏(半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麻油和輕粉調和後塗抹。先用槐樹枝煎水清洗患處,然後再塗抹藥物。

烏羊膏,用於治療頭皮白禿瘡、惡性瘡瘍和臁瘡。藥方組成:臘月收集的豬糞(燒成灰,半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麻油調和鴨蛋清,製成約頭部大小的厚餅,溫敷於頭部以引出蟲子。敷藥期間不可過熱,也不可移動頭部。等到非常癢,忍耐不住時,迅速揭下藥餅,然後用苦楝根煎水清洗患處,擦乾。保持乾燥,必要時用麻油和輕粉調和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