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二十四 (3)
卷之二十四 (3)
1. 諸瘡證治
治頭爛瘡方,燕窠土為末摻。
竹葉膏,治兩腳骨臁瘡。先用:
小網蝦(三十尾,去頭、殼、尾)
上同糯米飯一合研細,臨臥以帛扎患處上下,次以青紗罩瘡,卻將蝦飯敷青紗上,別用青紗罩蝦飯之上,系定至五更初,解紗連蝦飯揭起,掛空閒處,皆是小赤蟲,即以漢椒、蔥白煎湯,候溫淋洗;次用舊茶籠內白竹葉,隨瘡大小剪貼,軟帛系之,一日二換,直待汁水出盡,方以好膏藥貼,逐日煎苦楝根湯淋洗,仍換膏藥,直待生肉將滿,則不用膏藥,其瘡口只如筋尾許,乃可以血竭或降真香節夾白蘞收平瘡口。切忌動風發氣等物。
又臁瘡方,先用荊芥、蔥頭入白鹽少許,煎湯洗拭,次用:
雄黃,雌黃,硫黃,白礬(煅。各二錢),鷹爪,黃連(去須),厚黃柏(各三錢),輕粉(半錢),虢丹(煅,二錢)
上並細末,外用麻油一酒盞,煎巴豆肉二錢,濾清,筆蘸抹藥末摻其上,妙甚。
又方,先用桑葉、白芷煎湯洗拭,次用:
木香,檳榔,五倍子,白芷,貝母(等分,末摻)
又方
獖豬糞(燒帶性,半兩),雞心檳榔(三錢),真龍骨(二錢),輕粉(一字)
上末,麻油調敷,先鹽湯洗拭,後用藥,二日一換。
又方
中鯽魚(二尾,洗淨),滿尺皂角(一條,擘開兩片,夾鯽魚,用麻扎,煨乾,燒存性),穿山甲(炙焦,入皂角內,二錢)
上細末,先以井花水洗盡膿汁,用白竹葉一葉,針插多孔,縛於瘡上,候水出盡,然以麻油、輕粉調藥敷。
又方,先用酸漿水溫暖淋洗,次用:
生覆盆子葉(瓦上煅干)
上碾極細,乾摻,紗扎;次日以新水濕,去痂,又用溫漿水洗拭,摻藥。
麝香散,治妒精瘡。
青黛干,款冬花(等分),麝(少許)
上末,先以地骨皮、桑白皮煎湯溫洗,軟帛拭乾,次以津唾調藥敷。
又方,久年冊皮青紙,以津唾黏濕貼上,明日又重貼,勿動自愈。舊青紙,蓋取青黛涼而殺蟲,紙無性耳。
治陰汗濕癢方
綠色爐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分)
上細末,撲敷。
豆坯散,治陰蝕瘡。
綠豆粉,蝦蟆灰(各一分),胭脂(半分)
上細末,乾摻。
神降散,治走皮㿐。桑寄生一小把,木𣗬桑根取皮一握,白芷、黃連煎湯,溫和,以帛蘸洗,候露出盡,拭乾敷藥。
滿尺皂角(去弦核,燒存性),麻竹大籜(燒存性),厚黃柏,鷹爪黃連,瓜樟葉(干),白芷
上逐件為末,等分,麻油調抹,自然生匕,神效,謹勿吃醋。
又癬瘡發歇不止
凌霄藤並葉煎湯溫洗,凌霄旁松柏𣗬生,數次洗,效。
蠟礬丸(方見癰疽門。),諸瘡皆可服,內消其毒。凡洗瘡,須用藥草煎湯。
疏風解毒散,治諸惡瘡頑癢烘熱,及婦人血風,遍身紅斑圓點,斑中漸發疹痱,開爛成瘡癢痛。
白話文:
諸瘡證治
治療頭部潰爛的藥方:用燕窩土磨成粉末,敷於患處。
治療腳踝骨疽的藥方:先用三十尾小蝦,去除頭、殼、尾,與一合糯米飯一起研磨成細末。臨睡前,用布條紮住患處上下,再用青紗蓋住瘡口,然後將蝦米飯敷在青紗上,再用青紗蓋住蝦米飯,紮緊至五更初(約凌晨五點),解開紗布,將蝦米飯揭起,掛在通風處,會看到很多小紅蟲。接著用川椒、蔥白煎湯,溫熱後清洗患處;然後用舊茶籠裡的白竹葉,根據瘡口大小剪裁,貼在患處,用軟布紮好,一天換兩次,直到膿水流盡,再用好的膏藥貼敷,每天用苦楝根湯清洗患處,並更換膏藥,直到長出新的肉,幾乎填滿瘡口,只剩下一條細小的傷口時,就可以用血竭或降真香、白蘞等藥物收斂傷口。切忌接觸風寒、動怒等。
另一個治療腳踝骨疽的藥方:先用荊芥、蔥頭加少許白鹽煎湯清洗患處,然後用雄黃、雌黃、硫黃、白礬(煅燒)、鷹爪、黃連(去鬚)、厚樸(黃柏)、輕粉、虢丹(煅燒)各適量研磨成細末,加入一酒盞麻油和煎煮過的二錢巴豆肉(過濾取汁),用筆蘸取藥末,摻入麻油巴豆汁中塗抹,效果很好。
另一個藥方:先用桑葉、白芷煎湯清洗患處,然後用木香、檳榔、五倍子、白芷、貝母等量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
另一個藥方:用獖豬糞(燒存性)、雞心檳榔、真龍骨、輕粉適量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敷於患處,需先用鹽水清洗患處,再敷藥,每兩天換藥一次。
另一個藥方:用兩尾洗淨的中鯽魚,一條擘開的滿尺皂角(夾著鯽魚,用麻線紮好,煨乾後燒存性),以及兩錢炙焦的穿山甲(放入皂角內),研磨成細末。先用井花水清洗乾淨膿汁,然後用一片白竹葉,用針扎出許多小孔,綁在瘡口上,待膿水流盡後,用麻油和輕粉調和藥末敷於患處。
另一個藥方:先用溫熱的酸漿水清洗患處,然後用瓦上煅燒乾燥的生覆盆子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乾燥後敷於患處,用紗布紮好;第二天用清水浸濕,去除痂皮,再用溫熱的酸漿水清洗,然後再敷藥。
麝香散,治療妒精瘡:用青黛、款冬花等量,加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先用地骨皮、桑白皮煎湯溫洗患處,用軟布擦乾,再用唾液調和藥粉敷於患處。
另一個治療妒精瘡的藥方:用久年的冊皮青紙,用唾液沾濕後貼在患處,第二天再換一張,不要動它,自然就會痊癒。舊青紙,利用青黛的清涼殺蟲作用,紙本身沒有藥性。
治療陰部汗濕瘙癢的藥方:用綠色爐甘石、真蚌粉適量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
豆坯散,治療陰部潰爛:用綠豆粉、蟾蜍灰等量,加少許胭脂研磨成粉末,乾燥後敷於患處。
神降散,治療皮膚剝脫:用桑寄生、木賊桑根皮、白芷、黃連煎湯溫洗患處,待膿水流盡後擦乾,再敷藥。藥物包括滿尺皂角(去弦核,燒存性)、麻竹大籜(燒存性)、厚樸(黃柏)、鷹爪黃連、瓜樟葉(乾燥)、白芷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自然癒合,效果神奇,但要謹慎,忌食醋。
治療癬瘡反覆發作不止的藥方:用凌霄藤連葉煎湯溫洗患處,最好用生長在凌霄藤旁邊的松柏根,效果更好,需多次清洗。
蠟礬丸(方劑見癰疽門),各種瘡瘍均可服用,內服以消解毒素。凡清洗瘡口,都需用藥草煎湯。
疏風解毒散,治療各種頑固性瘙癢伴有紅腫熱痛的瘡瘍,以及婦女血風引起的全身紅斑點,斑點逐漸發展成疹子,潰爛成瘡,伴有瘙癢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