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瀛

《仁齋直指方論》~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附諸方

乾葛湯,治每遇飲酒發動,痔瘡腫痛而流血。

乾葛,枳殼(炒),半夏,茯苓,生芐,杏仁(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黑豆一百粒,姜三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橘皮丸,治因憂思恐怒適臨於前,痔瘡發作腫痛,大便難,強努則肛出,並皆治之。

橘皮,枳殼(炒),川芎,槐花(炒。各半兩),檳榔,木香,桃仁(炒,去皮),紫蘇莖葉,香附,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銼。每服三錢,薑棗煎服。

地黃丸,治五痔,滋陰必用之。

地黃(酒蒸熟,一兩六錢),槐花(炒),黃柏(炒),杜仲(炒),白芷(各一兩),山藥,山茱萸(取肉),獨活(各八錢),澤瀉,牡丹皮(各六錢),茯苓(六錢),黃耆(一兩半),白附子(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服下。

五灰散(《三因方》),治五種痔瘡,不問內外,並宜服之。

鱉甲(治牡痔),蝟皮(治牝痔),蜂房(治脈痔),蛇蛻(治氣痔),豬左足懸蹄甲(治腸痔。各等分)

上燒存性,隨證倍用一分為末,井花水調二錢,空心臨臥時服之。

一方,治熱痔疼痛不可忍者。

用鮮枸杞根數莖杵爛,煎湯熏洗,其痛立止。

四物湯(方見虛勞門。)

解毒湯(方見積熱門。)

灸法,用大蒜一片。頭垢捻成餅子,先安頭垢餅於痔上,外安蒜,艾灸之。

白話文:

附諸方

乾葛湯,用於飲酒後誘發痔瘡腫痛出血。藥材包括乾葛、枳殼(炒)、半夏、茯苓、生芐、杏仁(各半兩)、黃芩、甘草(炙,各二錢半),共研磨後,每次服用三錢,並加黑豆一百粒、薑三片、白梅一個,水煎服。

橘皮丸,用於憂思恐怒導致痔瘡發作,腫痛、排便困難,用力排便時肛門脫出。藥材包括橘皮、枳殼(炒)、川芎、槐花(炒,各半兩)、檳榔、木香、桃仁(炒,去皮)、紫蘇莖葉、香附、甘草(炙,各二錢半),共研磨後,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棗水煎服。

地黃丸,用於治療五種痔瘡,滋陰效果顯著。藥材包括地黃(酒蒸熟,一兩六錢)、槐花(炒)、黃柏(炒)、杜仲(炒)、白芷(各一兩)、山藥、山茱萸(取肉)、獨活(各八錢)、澤瀉、牡丹皮(各六錢)、茯苓(六錢)、黃耆(一兩半)、白附子(二錢),研磨後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五灰散(出自《三因方》),用於治療各種痔瘡,不分內外痔均可服用。藥材包括鱉甲(治牡痔)、蝟皮(治牝痔)、蜂房(治脈痔)、蛇蛻(治氣痔)、豬左足懸蹄甲(治腸痔,各等分),燒成灰燼後,根據病情加倍用量,研磨成粉,用井水調服二錢,空腹或睡前服用。

另一方,用於治療熱痔疼痛難忍。方法是用新鮮枸杞根搗爛,煎湯熏洗,可迅速止痛。

此外,文中還提及了四物湯(詳見虛勞門)和解毒湯(詳見積熱門)以及艾灸療法:用大蒜一片,頭髮結成餅狀,先將頭髮餅敷於患處,再將大蒜放在上面進行艾灸。

2. 便毒